山东沂源县属于哪个市 道光淄川历道光淄川历历史

目录导航:

  1. 山东沂源县属于哪个市
  2. 范仲淹的精神及形成原因
  3. 1950年前临淄区归属哪里
  4. 【姓毕的历史名人】
  5. 历史上所有的藩王
  6. 康熙五十四年发生了什么
  7. 1715年是什么时代
  8. 古时的地名对应现在那些地名
山东沂源县属于哪个市

山东沂源县隶属山东省淄博市,历史上曾归临沂市管辖,后划归淄博市管辖,成为淄博市五区三县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东靠潍坊市临朐县,东南与沂水县毗邻,西依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西南与泰安市新泰市接壤,南连临沂市蒙阴县,北与博山区、 淄川区相望,总面积1636平方千米。2021年,沂源县户籍人口总人口57.24万人。截至2021年10月,沂源县下辖2个街道、10个镇,县政府驻振兴路61号。

沂源县是山东古人类发源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风景名胜:

1、青龙湖景区

青龙湖景区位于沂源县悦庄镇北部,景区内有青龙湖、青龙山、青龙雕塑、水上游船、荷花池、游泳池、有机蔬粮种植基地、果蔬采摘园、骏马度假村、野味美食园等,湖水面800余亩,青龙山坐落于青龙湖西南,海拔480米,山顶有玉庙、碧霞祠等庙宇。

2、唐山风景区

唐山风景区位于沂源县东里镇。唐太宗李世民在此建十一层双石塔,又称塔山。又因此山由九个山峰环列,又名九顶莲花山。主峰海拔516米,山上千亩古柏四季常青,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是天然氧吧。景区内有弥陀寺、观音阁、摩崖造像、千年银杏和古井。

淄博市

沂源县隶属于山东省淄博市。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春,建立中共沂源县委,下辖历山、青龙、大泉、安乐、太平、文坦6个区,隶属中共鲁中行政联合办事处。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蒙阴县鲁村、张庄、黄庄等地划归沂源县,8月,沂源县隶属鲁中行政主任公署(1948年改称鲁中南行署)辖内的沂蒙专署。1950年5月,沂源县改属沂水专区。1953年8月,沂水专区撤消,沂源县改属临沂专区,1978年7月,沂源县隶属临沂地区行政公署。1990年1月1日,沂源县由临沂地区行政公署划归淄博市。扩展资料:沂源县地处中国鲁中腹地,是济南、淄博、泰安、临沂、潍坊五个市的结合部,因沂河发源地而得名,1944年建县,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沂源是中国“山东屋脊”。平均海拔401米,是山东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境内有名的山头1983座,海拔最高的鲁山1108米,是山东第4高峰。鲁山森林公园是“国家地质公园”。有大小河流1530条,是沂河、汶河、弥河的发源地。

属淄博市。山东沂源县是淄博市的东大门。他历属淄博市的管理,他产出的富士苹果很好,很有的农产品都是绿色产品,深受老百姓的喜欢。

沂源县属于山东省淄博市,地处淄博市南边与山东省临沂市相邻,盛产核桃地瓜花生,面积 18万多,人口30万多,是多山的地方。

沂源因沂河发源地而得名,是山东省的几何中心,处在淄博、济南、泰安、临沂、潍坊五市的结合部,1944年建县,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辖10个镇、2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67个村(居)、19个社区,人口57.4万。

范仲淹的精神及形成原因

范仲淹,北宋著名“庆历新政”代表人物,一篇《岳阳楼记》传诵近千年。范仲淹“忧乐天下”,其“民本思想”何时形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其青少年时代生活的山东故乡长白山,究竟有没有对他民本思想的形成产生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古代民本思想经历了从敬天重神到敬德保民,再从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范仲淹民本思想的核心是为民,它包含着重民、爱民、养民、顺民、济民以及乐民等基本要素,其思想形成即有后期应天书院的影响,也有前期多方面原因。

一、母亲谢氏对范仲淹的影响

范仲淹的母亲谢氏,是一位身世坎坷的人物。范仲淹不到两岁时,丈夫范墉便去世了,其扶着丈夫的灵柩,带着襁褓中的范仲淹,远赴丈夫的故乡江苏平江府(现苏州)。在安葬丈夫后,由于家族不对其认可,无奈寄泊于墓地附近咒钵庵中,靠替人浆洗缝补勉强糊口度日,直到平江府推官朱文翰的出现。朱文翰,字苑文,山东淄州长山县人,太宗端拱二年进士。江南平江府(今江苏吴县)推官。召试馆职,授秘阁校理。真宗即位,拜户部郎中。景德初出为淄州(今山东淄川县)长史。历盐铁度支判官,知宿州(今安徽宿县),摄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事,迁平江府刺史,后解组归。

朱文翰知平江府推官时,原配初氏去世,遗一子,生活需人照顾。经人介绍认识了谢氏。值谢氏守服已满,贫而无所依,遂改嫁朱文翰,待朱文翰任满后,归山东老家居住。谢母至朱家后,上顺翁姑,下抚幼子,还要照顾朱文翰的衣食住行。范仲淹在范母去世后,上书朝廷的《求追赠考妣状》中说的非常明白:“窃年臣襁褓之中,已丁何怙,鞠养在母,慈爱过人,恤臣幼孤,悯臣多病,夜扣星象,食断荤茹,愈二十载,至于其终。又臣游学之初,违离者久,率常殒泣,几至丧明。而臣仕未及荣,亲已不待,既育之仁则重,罔极之报曾无,夙夜永怀,死生何及!”

范母谢氏去世后,朝廷曾封赠范母“惠婉存诚,柔嘉秉性,腾敦断机之风、早着择邻之训”。其中的“断机之风”和“择邻之训”,均为古代孟母的故事,而孟子的名句正是“乐民之乐者,亦乐其;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范仲淹在此基础上又予升华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千古名句。

孟母和范母都是中国母亲的典范,她们不但培养孩子成人,更为天下育才。巡按山东监察御史钟化民在《祭孟母文中》说:“子之圣即母之圣,妻之圣即夫之圣。不有三迁之教,孰开浩然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为丈夫者,瞻对慈颜,安可不愤然独往,必求至于孔子。尚享!”其中的“志在孔子”与范仲淹少时“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远大抱负异曲同工。

“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儿童少时的教育,大部为母教,这是每个人一生的基础,是人生最重要的“三观”成长期,每一位母亲都在默默的用自己的方式来影响孩子,帮助孩子健康向上的成长。而范仲淹“民本思想”的形成,与谢氏的教育分不开,她用自己的善良、慈爱、勤劳、奉献、节俭、坚强,默默地影响着少年范仲淹,成就了他“见金不取”的高尚品格和“施爱予人”的优良品质。

二、进士家庭文化对范仲淹的影响

很多人在强调范仲淹成就时,鲜有人提到进士家庭对范仲淹的影响,主要原因为尊者讳,为圣贤讳,不愿提及范仲淹随母改嫁的这段历史,而从范仲淹这些成就的取得来看,又离不开朱文翰进士家庭文化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家庭文化的熏陶及师资方面的支持

宋朝,因重文轻武,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并成为朝廷官员的主要来源。宋太祖更是放宽了进士的录取限制,并亲自主持殿试。天下文人士子欢欣鼓舞,刻苦读书,以进仕迹。朱文翰进士出身,其自身文化素质之高和对后代的期望,都促成了对朱说(范仲淹29岁前用名)和朱氏兄弟们的严格要求。《涑水记闻》曾有“与朱氏兄弟俱举学究””句,可见在求学方面,朱文翰给予了少年朱说(范仲淹)和朱说同母异父弟兄们同样的支持。

(二)名人名士们的接触、影响

在淄州长山期间,范仲淹接触的名人有记载的主要有崔遵度、张蕴、姜遵等人,朱文翰与崔遵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与张蕴同州为吏。而与姜遵是相去十里的老乡,姜遵比朱文翰早中进士十一年。

崔遵度,原籍淄州人,曾任忠州知州,后被贬归乡,乃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善操琴。 《渑水燕谈录》记载:“崔遵度清节纯德,泊于荣利。事太宗为右史十余年,每侍殿陛,侧身轩楹以自屏蔽,不欲当上顾盼。其恬晦如此。琴德尤高,尝著琴静室,往往通夕,妻、子罕见其面”。《东轩笔录》载:“真宗为寿春郡王开府,太宗诏宰执,为朕选端方纯明、有德学无过阙臣僚二人为王友。佥择累日,惟得崔遵度、张士逊尔。遵度与物无竞,口未尝言是非,清洁宇靖,不喜名势。掌右史十年,每立殿墀,身楹槛之外,以避顾眄。善琴,得古人深趣,着琴笺十篇,鸣琴于室,妻子殆不得见,通夕只闻琴声”。在父亲朱文翰的推荐下,范仲淹拜在崔遵度的门下学习,在名师指导下,他的琴技日益精进,并对《履霜操》情有独钟,后世人称其为“范履霜”。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咸平中,契丹举国入寇,南至淄、青。淄川小郡,城垒不完,刺史吏民皆欲弃城奔于南山,兵马监押张蕴按剑厉声曰:‘奈何去城隍,委府库大众一溃,更相剿夺,狄未至而吾已残矣。刺史若出,吾当斩以徇’。由是无敢动者。后,君为环州马岭镇监押,虽处穷塞,犹建孔子祠,刻石为之记。庆历中,范文正公过其地,书其碑阴以美之。其子揆、倓以文学才行有名于世,皆登侍从”。在淄州期间,朱说认识了淄州兵马监押张蕴的两个儿子张揆、张倓,范仲淹与张揆同龄,渐成知己好友,因父辈同州为官的原因,范仲淹有幸向张蕴学习剑术。后范仲淹携琴剑游历关中,便是在两位老师教导下,所习技艺之得。

1950年前临淄区归属哪里

属清河专区。

抗日战争时期,区临淄区曾存在过党领导的长(山)、桓(台)、临(淄)、益(都)四边县(1938年10月-1941年3月)和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1939年10月-1940年4月;1942年-1945年8月)。

1948年3月,临淄县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属淄博专区。

1950年5月后,县治多次变革。时分时合,或属淄博,或属昌潍。与周边邻县辖区,有析出,有析入。1969年12月为淄博市属区,成现今境域。与相邻区、市、县边界,业已勘定界线。境内区划,也有几次变动。乡镇(街道)设置,趋于数量减少、规模扩大之势,省级中心城镇建设速度也随之加快。1974年10月,区治所南迁至辛店,城区规模呈逐渐扩大趋势。

第一章 地理位置

临淄区地处鲁中平原,位于淄博市东北部。北纬36°37′51"~37°00′30",东经118°06′27"~118°29′30"。北与广饶县、博兴县接壤,东与青州市毗连,西与张店区、桓台县相邻,南与淄川区连接。区境南窄北宽,东西斜长,略呈三角形。南北最大纵距为41.6千米,东西最大横距为34.1千米。总面积668.25平方千米。

临淄区行政办公中心驻地,位于临淄城区人民路北侧、胶济铁路以北2.5千米、淄河以西3千米处。直线距离北至北京380千米,西至济南120千米,至张店22千米。与周边区、市、县距离东至青州市区23千米,北至广饶县城30千米,西北至博兴县城45千米,至桓台县城28千米,西南至淄川城区45千米。

第二章 隶属演变

临淄历史悠久,是后李文化的蔓延地区。从1988~1990年发掘的后李官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看,早在8000年左右之前原始氏族社会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太古太昊伏羲氏兴起在齐地,古帝少昊之世,以鸟为图腾的爽鸠氏族部落聚居在这里。

虞舜时至夏代,有季荝氏族部落居住。殷商时,有姜姓逄伯陵氏居住。殷商末年,有蒲姑氏居住。

前1046年(周武王元年),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次年,封太公姜尚于齐地,建立周代齐国,都治营丘。六世胡公姜静,为避东方莱夷侵扰,被迫迁都薄姑(今属博兴县)。前859年(周厉王十九年),七世献公姜山率营丘人杀其兄姜静,返都营丘。因营丘紧临淄水,所以改名临淄。此后,临淄为齐国都城,历时638年。姜氏自太公开始,经西周、春秋时期,传位32代,治齐达六七百年,史称姜齐。春秋时境内设有棘邑、酅邑、渠邑等。前386年(周安王十六年),齐相田和迁康公于东海,夺权自立,仍都临淄。改酅邑为安平,改棘邑为画。历经8代君主,治齐达160余年,史称田齐。前284年(周赧王三十一年),燕将乐毅攻陷齐国70余城,只有莒、即墨两城未攻下,临淄归燕属5年。前279年(周赧王三十六年),田单复齐,立襄王法章,返都临淄。

前221年(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秦推行郡县制,开始设临淄县。属齐郡,郡治所也在临淄。秦楚争战的时候,田氏宗人儋、假、市、都、荣、广、横等7人相继统治临淄。

前203年,楚汉之争中,韩信破齐,斩田广,踞临淄。刘邦封韩信为齐王。

西汉沿用秦制,仍设临淄县。前201年(汉高帝六年),再建诸侯王国,封子刘肥为齐王,衍嗣历哀王、文王、孝王、懿王、厉王等,先后皆治临淄。公元9年(新始建国元年),王莽夺取政权建国,因为境内多齐王陵墓,改临淄县为齐陵县。属青州济南郡。公元25年(汉建武元年),刘秀灭王莽,又改称临淄,再为汉朝齐国都城。

三国时,临淄县属魏,隶于齐郡,青州刺史、齐郡太守仍以临淄为治所。

晋时,临淄县属青州齐国。临淄为齐王都,青州刺史也治于此。311年(晋永嘉五年),广县(今属青州市)并入临淄县,青州治所移广固城。齐郡太守仍治临淄。323年(晋太宁元年),后赵破青州,临淄并入后赵;356年(晋永和十二年),前燕克广固,临淄归前燕;370年(晋太和五年),前秦灭前燕;394年(晋太元十九年),后秦代前秦;晋灭后秦,改青州为幽州,设刺史镇广固城。399年,后燕夺取广固建都,临淄为广固首邑,设都尹。

南北朝时,刘宋克青州,占齐地,分青州地侨置冀州,临淄县先后属刘宋、萧齐、北魏、北齐等。420年(南朝宋永初元年),临淄县南境析立广川县,属广川郡;北境析立重合县,属渤海郡;432年(南朝宋元嘉九年),刘宋在临淄县西北境侨置高阳县,属高阳郡;在临淄县南境设东鄃县,属东清河郡。上述四郡属冀州统辖。其间,临淄县徙治东阳城(今青州市北关),青州刺史同治于此,而临淄故城仍为齐郡治。469年,北魏占临淄,在县西境侨置安次县。尔后广川县、高阳县改属齐郡,安次县也属齐郡,同隶青州。556年(北朝北齐天保七年),临淄县与诸郡县俱废,惟存高阳县,属齐郡,仍治临淄城。

596年(隋开皇十六年),撤高阳县,复立临淄县,并在其西北境立溡水县,二县均属青州。605年(隋大业元年),溡水县并入临淄县,县治所移于高阳废城,属北海郡。

621年(唐武德四年),复置溡水、安平二县,属青州。625年(唐武德八年),安平、溡水俱废,临淄遂为北海郡属邑,后改隶平卢道。

五代十国,仍沿用唐制。

北宋时,临淄县属青州,金时属益都府。金以前治所均在临淄。1266年(蒙古至元三年),临淄县并入益都县。

1278年(元至元十五年),复置临淄县,属益都路。元末,临淄故城圮废,达鲁花赤李仲明于故城南隅另建新城。嗣后,临淄县署皆设于新城。

明清两代,临淄县均属青州府。

1912年,废府、州,存县、道,临淄县隶属胶东道。1927年,废道制,隶属于省。1937年七七事变后,县国民政府撤离。10月,临淄县属中共鲁东工委。1938年5月,临淄属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清河特委。1938年10月,建立长(山)、桓(台)、临(淄)、益(都)四县边区行政联防办事处,原临淄县西部村庄划归联防办事处。1939年10月,建立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边区行政办事处,原临淄县二区及三区的淄河以东各村划归边区行政办事处。同时将广饶县三区划归临淄县管辖。1940年4月,长桓临益四县边区行政联防办事处及益寿临广四县边区行政办事处撤销,其所辖的临淄地区复归临淄县。1942年,益寿临广四县边区行政办事处第二次建立,临淄二区及三区的淄河以东各村又归四县边区行政办事处。同时将二区划为东二区和西二区。同年7月,将博兴县五区划归临淄县。1945年8月,益寿临广四县边区行政办事处撤销,原属临淄地区重归临淄县。原广饶县三区、博兴县五区仍归原属。1944年1月,清河行政区与冀鲁边区合并,称渤海行政区。时临淄属渤海行政区五专署。1945年10月至1948年12月属渤海行政区三专署,1949年1月属渤海行政区清河专区。

1950年5月,清河专区撤销,临淄县划归淄博专区。1953年7月,淄博专区改为淄博工矿特区,临淄划归昌潍专区。1958年10月,临淄并入益都县,仍属昌潍专区。1961年10月10日,临淄从益都县划出,重新设立临淄县,仍属昌潍专区。1969年12月16日,临淄县划归淄博市,改称临淄区。1970年1月,正式以临淄区名义对外办公。

【姓毕的历史名人】

1、毕宏——唐朝朝京光人,寓居于蜀。善画山水,古松奇石,著名当世。杜甫《戏韦偃为双松图歌》中有“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会韦偃少”的诗句。

2、毕升——北宋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他还研究过木活字版,活字可以多次使用。为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

3、毕沅——字绍荡,号秋帆。清朝江南镇洋人。留心经史文学,旁及舆地金石之享。尝谓“经义当宗汉儒,说文当宗许慎,编年史谏水先生最长。”以好士知名,学人如钱大听、邵晋涵、章学诚、洪亮吉、黄仲则等先后在幕中。所著《续资治通鉴》220卷,集钱、邵、章等诸人之力而成。诗文有《灵岩山人诗集》、《文集》。

毕姓在历史上出了不少英才:古代有状元毕万初、毕子季、毕构、毕彦祯;进士毕炕、毕文进;丞相毕宪;御医毕中;护国将军毕贤臣;还有毕志安,和寇准一同辅佐宋朝皇帝;中国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毕升;祖孙均进士的毕士安、毕良史;父子皆使君的毕祖晖、毕义云;诗画家毕慧、毕本;监察御史的毕曜;因尽孝,受皇上封赏的毕皆赞等等。

明代新城(桓台)工部尚书毕亨,万历淄川人户部尚书毕自严(毕际有之父),户部尚书安徽人毕锵等。清代大文学家、《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坐馆的馆东南通州知府毕际有,海州知州新城人毕秀等。其中淄川在明清两代出了五个进士,新城出了四个进士,这些都是我毕氏同宗的知名人士,应当引以为荣。

现代毕氏家族更步入辉煌,名人辈出:如电子学家毕德里、陶瓷美术家毕渊明、文学翻译家毕修勺、联合国副秘书长毕季龙、漫画美术评论家毕克官、眼科专家毕华德、公共卫生学创始人毕天民、中央电视台记者毕福剑、中央电视台编导毕晖、解放军少将毕皓、毕庆堂、中将毕占云、无线通讯的CDMA的先驱——美国贝尔试验室院士毕奇等,都是我毕氏杰出代表。

毕姓是当今较为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如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沧州尚义、黄骅、阜平,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广东之吴川,云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毕姓在全国汉族人口中约占0.11,居第一百二十五位。尤以山东、河南、黑龙江等省多此姓,三省毕姓占全国毕姓人口的70。

四、姓源考:

在我国数以千计的姓氏当中,最古老的是“姬”姓。姬姓的族人是黄帝的嫡系后裔,这个姓氏具有将近5000年的悠久历史。 全世界华人都自称是“黄帝的子孙”或“炎黄(炎帝与黄帝)子孙”。在中华民族繁衍与发展的过程中,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但是黄帝的子孙很多,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他们分封在各地,多数以地名为姓氏。 中国的宗法制度很注重长子嫡铮簿褪堑障底铀铮频鄣牡障岛笠岢て谝岳幢3肿拧凹А毙眨渌堑障底铀锊辉傩铡凹А薄?据《说文》记载,起初黄帝居住在姬水,因而姓“姬”。在远古时代,黄帝是轩辕氏部落的首领,他与炎帝都出自少典氏,这两个部落经过一场坂泉之战(坂泉在今河北涿鹿东南,又称涿鹿之战),炎帝败,合并为炎黄部落。于是中华民族自称“炎黄子孙”。接着,黄帝领导的炎黄部落打败了九黎族的首领蚩尤,统一了全国。黄帝率领的炎黄部落都姓姬,他们是今天炎黄子孙的远祖,也是姬氏族人的远祖。 后来,黄帝的家族越来越大,他的后裔陆续分封在各地,改为其它姓氏,构成中华民族的主流。黄帝嫡系子孙(长子、长孙)世世代代仍旧以姬姓相沿袭,直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父子,仍然继承着祖传的姬姓,建立了中国最长王朝——周朝,奠定了家庭及宗族之间伦常关系以及封建制度。 中华 民族姓氏的变动,以先秦时期较多,到了汉代各个姓氏已渐趋固定。不过,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在唐朝开元年间,有一位世代居住在长安,官至水部郎中的姬居逊由于避讳唐明皇的名字,而改姓周(唐明皇即唐玄宗,姓李,名隆基。“姬”与“基”同音)。这一来,分散了姬氏家族的力量。在较早的南北朝时期,本来以周为姓的人,也有改姓姬的,根据《姓氏考略》记载:“梁(梁朝)周弘正,谄事王 伟,避侯景讳改姓姬氏,周石珍亦改姓姬氏。” 和许多著名的姓氏一样,姬氏家族也很可能有其它民的血统加入。南北朝时,在北魏为桓、穆二帝效劳,征伐有功,官至信义将军,封为楼顿侯,后来归顺晋朝的姬澹,据说便是当时的鲜卑人。 作为黄帝嫡系子孙的姬氏族人,在中华民族发展过中,以及创造华夏文明上贡献很大。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以及召公姬奭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周公姬旦制定《周礼》,对缔造中华文明,提升中华民族的素质方面贡献很大。 毕姓的始祖,为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毕公高,是《书经》上列名的历史人物,他的兄弟武王在君临天下之后,把他封在毕国,以国为姓,是为毕姓的由来。周康王曾命他保卫东郊,因而作了《书经》上的那篇《毕命》,“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 当年的毕国,在今陕西省长安、咸阳两县之北,也就是渭水的南北岸。这个地方,又称为毕陌、毕塬或咸阳塬,在周朝初年, 受王室十分重视,因为大名鼎鼎功在国家民族的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逝世以后,均葬在此地。 在周代的870多年之间,周文王的这一支毕姓子孙,一直显赫于世。毕公高春秋时代的后裔毕万,当了晋献公的大夫,被晋国封在魏,成了后世魏姓的始祖,而毕万后代魏文侯,后来“三家分晋”,与韩、赵两家瓜分了原来的晋国,自立为诸侯,且国势强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当年始祖毕公高后裔的显赫情形。 在春秋时改姓魏的毕姓后裔,仅仅是毕公高的众多子孙中的一支。其余的子孙,虽然以后也有改了他姓的,但其嫡系子孙仍然保留着原来的毕姓,并且历代相传,一直沿用到了3000多年以后的今天。 关于毕姓的姓源,历来有关姓氏的古籍,考证结果都一致。《姓氏考略》上说:“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以国为氏,望出河内、东平、太原”;《唐书.宰相世系表》则指出:“毕炕乃毕公高之后”;《万姓统谱》上也记载说:“《左传》有毕万,《晋语》有毕阳”。 可以这样说,毕姓源于姬,始于毕地。 发源于陕西的毕氏,后来主要繁衍于河南和山西境内黄河以北的一大片地方,到了汉代则有一支远远地迁徙到山东的东平郡,并且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相国庄我始祖兴公正是由东平郡所辖的潍县迁来,这就证明相国庄毕氏一族为始祖毕公高之嫡系子孙。

毕元宾后魏众敬子。少豪侠有武干。宋孝武时为正员将军。入魏以功勋拜兖州刺史。为政清平,善抚民物,百姓爱乐之。官终殿中尚书。

毕闻慰后魏众爱子,字子安。袭爵,例降为伯,历中散大夫,龙骧将军,守广平内史。中山王熙起兵,谋诛元叉,闻慰斩其使,发兵拒之,迁沧州刺史。寻为都督安乐王鉴军司。卒谥恭。

历史上所有的藩王

历史上的所有藩王非常多,以下列出一些代表性的藩王。

宋代:

1. 赵构(赵匡胤的儿子,成为楚王)

2. 赵元俊(赵构的子孙,成为郑王)

3. 赵构的其他子孙分别成为卢王、巢王、邺王、鄂王等

元代:

1. 忽必烈的儿子们分别成为各自的藩王,如丹丹可汗、花剌子模、安西王、定西王、舒伯特等。

明代:

1. 朱棣的儿子们分别成为各自的藩王,如皇太子朱权、潞王朱檀、和王朱宸垔等。

2. 其他明代的藩王包括亲王、郡王、辅王等,如亲王朱宸??、郡王朱权??、辅王朱高炽等。

清代:

1. 康熙帝的儿子们分别成为各自的藩王,如阿桂、和硕、怡亲、嘉庆、晋郡等。

2. 雍正帝的儿子们分别成为各自的藩王,如载漪、载洵、载澜、载淳等。

3. 其他清代的藩王包括贝勒、亲王、郡王、辅王等,如贝勒索额图、亲王胤禛、郡王奕誉、辅王奕詝等。

以上仅是历史上藩王的一部分,还有很多没有列出。

据统计,明朝大概先后册封了有六十多个藩国(有的册封没有就藩,历史资料也不太完全所以只能粗略统计)。秦王、晋王、燕王、周王、楚王、齐王、潭王、鲁王、蜀王、湘王、代王、肃王、辽王、庆王、宁王、岷王、谷王、韩王、沈王、安王、唐王、郢王、伊王、靖江王、吴王、衡王、徐王、汉王、赵王、郑王、越王、蕲王、襄王、荆王、淮王、滕王、梁王、卫王、德王、许王、秀王、崇王、吉王、忻王、徽王、兴王、岐王、益王、衡王、荣王、雍王、寿王、汝王、泾王、申王、裕王、景王、潞王、福王、瑞王、惠王、桂王、信王、定王、永王等等。

康熙五十四年发生了什么

康熙五十四年,策妄阿拉布坦犯掠哈密,企图打通由新疆东部经青海入藏的道路。康熙帝立即命将军富宁安带兵前往拦截;征喀尔喀蒙古兵集结在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准备出击;命右卫将军费扬固总理军务。当年八月,富宁安率军到达巴里坤。策妄阿拉布坦将哈密等地劫掠一空而去。应富宁安建议,清军在哈密、巴里坤等地募兵屯田,以备边警。

清廷另命青海诸台吉选调兵马,屯于噶斯湖畔(今青海油砂山西南),阻断由青海入藏之路。策妄阿拉布坦见清军于东面加强防御,便决定由西面入藏,即由伊犁(今新疆伊宁)经阿克苏、喀什噶尔、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和阗(今新疆和田)等地,绕沙漠,翻雪山,进入西藏。

1715年是一个平年,是农历乙未年,是羊年。年号:清圣祖康熙五十四年。它的第一天在星期二开始。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较普通的一年,在外国,毛里求斯被法占领并改“法兰西岛”

中文名1715年性质平年

年号清圣祖康熙五十四年相关历史毛里求斯被法占领并改“法兰西岛

1715年一月

1月17日,蒙古吴喇忒、阿霸垓、蒿齐忒等部大雪,牲畜倒毙,部民饥困。康熙帝谕示理藩院派遣善骑司官三员分别出张家口、古北口、喜峰口,问明各旗牲畜倒毙伤损情形。

1715年三月

3月,毛里求斯被法国占领并改名“法兰西岛”。

3月17日,经清政府同意,俄国修士及神职人员七人到达北京,主持在北京东正教徒的宗教活动。

1715年四月

4月,康熙帝命富宁安前往西陲,参加平定策妄阿拉布坦割据势力的斗争。富宁安,满洲镶蓝旗人,曾任镶红旗满洲副都统、仓场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

1715年五月

5月,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开展对华贸易,与中国广州海关订立协定,总计八款。

1715年七月

7月,一支前所未有的庞大船队载着40箱珠宝和黄金首饰,穿越巴哈马海峡,准备将宝物作为嫁妆献给未来的西班牙皇后。

1715年十月

10月,山西巡抚苏克济疏劾太原知府赵凤诏贪赃三十余万两,奏请革职拿问。赵凤诏父、户部尚书赵申乔以居官不能教子,求赐罢斥。

1715年十二月

12月22日,经过半年的长途跋涉之后,意大利传教士、画师郎士宁到达北京。郎士宁,原名约瑟·加斯提阿纳,耶稣会士。

1715年出生

帕特里克·林奇出生于爱尔兰,后经西班牙转辗来到阿根廷,在18世纪末,他已成为了巴拉那河地区的总督。

1715年逝世

王原祁逝世,王原祁(1642-1715),江苏太仓人。王时敏孙。康熙九年进士,十三年入内府鉴定宫廷收藏的古代绘画,再数年,入值南书房。宗其家学,擅山水,自称笔下有“金刚杵”,用笔较为繁密,常反复皴檫,层次丰厚。

2月25日,蒲松龄逝世,《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逝世,终年76岁。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他生在一个“书香”家庭,可是祖上都未取得功名。

顾贞观逝世,著名词人顾贞观在故乡病逝,终年78岁。顾贞观,字远平,号梁,别号弹指词人,常州府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熟悉文史,擅长诗词,少年时代即加入吴江吴兆骞兄弟为台柱的东南慎交社,在社内以开朗豪放、才思敏捷,而成为佼佼者。

5月15日,大学士温达因病逝世。温达,满洲镶黄旗人,姓费莫氏。他初任笔帖式,后授都察院都事,不久又升为户部员外郎,都察院陕西道御史,吏科给事中,兵部督捕理事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户部右侍郎,议政大臣,都察院左都御史,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等。

6月12日,黑龙江将军杨福病故,康熙决定赐银1000两,并派散秩大臣和硕额驸尚崇义、乾清门侍卫傅森等驰驿来吊。

11月1日,涩川春海(1639年—1715年11月1日)逝世,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天文历学者。幼名六藏、字春海、通称助左卫门、号新庐 都翁。姓先后为安井,保井,最后改为涩川。

亚梅什湖之战,准噶尔军民抗击沙俄侵略军入侵获胜之战役。

沙俄西伯利亚总督加加林自商人处获悉准噶尔地区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出产沙金,即向沙皇彼得一世汇报,彼得一世决定出兵侵占。

康熙五十四年(1715)七月,沙皇派遣中校布赫戈利茨率领3000 士兵, 1500匹马侵入准部亚梅什湖(今苏联巴甫洛尔布南面)地区,修筑碉堡要塞,以作为进军叶尔羌之基地。

准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闻讯后,派大策凌敦多布率军民万余人前往迎战,次年二月初,抵亚梅什湖将俄军重围。

准部军民以大刀、长茅、弓箭和鸟枪袭击侵略军。

经长时激战,俄军弹尽粮绝,伤亡惨重,加上疫病流行,遭到歼灭性打击,遂于四月下旬,收拾残部、炸毁要塞,沿额尔齐斯河逃命。3000余俄军,仅残逃700余人。准部人民这次正义胜利的战斗,给沙俄扩张主义分子以沉重打击。

清康熙五十四年发生了著名的“矾书事件”,把胤礽的复出企图打个粉碎。

这一年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侵扰哈密,康熙让吏部尚书富宁安率兵征讨,胤礽得知这个消息就让正给他妻子看病的医生贺孟頫代为传递书信,这封信是用矾水写的,所以叫做“矾书”,胤礽托贺某把矾书交给正红旗满洲都统镇国公普奇,请他代为保举自己出任领兵的大将军。碰巧的是,这个矾书给辅国公阿布兰看到,阿布兰对于是否检举揭发犹豫不决,他的堂叔贝子苏努知道了就力主要他上奏揭发。说起来普奇、阿布兰和苏努都是广略贝勒褚英这一支系的后裔,他们因为“各为其主”(苏努是胤禩一党)来了个“窝里反”,阿布兰一揭发,胤礽出任大将军便成为泡影,连带着普奇、贺孟頫都受到严惩。

1715年是什么时代

1715年是农历乙未年,是羊年。清圣祖康熙五十四年。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年仅27岁的耶稣会士、意大利画师郎世宁飘洋过海搭乘贸易商船抵达广州。广东巡抚杨琳奏报了此事。康熙帝即批:“知道了。西洋人着速催进京来!”

郎世宁在康熙朝的绘画活动,由于缺少档案记载,无从得知。但自雍正元年(1723年)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的这段时间,其绘画活动多有记录,从中反映出雍正、乾隆两朝,郎世宁迎来了他本人在绘画艺术上的巅峰。

1715年是一个平年,是农历乙未年,是羊年。年号:清圣祖康熙五十四年。它的第一天在星期二开始。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较普通的一年,在外国,毛里求斯被法占领并改“法兰西岛”

一月

1月17日,蒙古吴喇忒、阿霸垓、蒿齐忒等部大雪,牲畜倒毙,部民饥困。康熙帝谕示理藩院派遣善骑司官三员分别出张家口、古北口、喜峰口,问明各旗牲畜倒毙伤损情形。

三月

3月,毛里求斯被法国占领并改名“法兰西岛”。

3月17日,经清政府同意,俄国修士及神职人员七人到达北京,主持在北京东正教徒的宗教活动。

四月

4月,康熙帝命富宁安前往西陲,参加平定策妄阿拉布坦割据势力的斗争。富宁安,满洲镶蓝旗人,曾任镶红旗满洲副都统、仓场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

五月

5月,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开展对华贸易,与中国广州海关订立协定,总计八款。

七月

7月,一支前所未有的庞大船队载着40箱珠宝和黄金首饰,穿越巴哈马海峡,准备将宝物作为嫁妆献给未来的西班牙皇后。

十月

10月,山西巡抚苏克济疏劾太原知府赵凤诏贪赃三十余万两,奏请革职拿问。赵凤诏父、户部尚书赵申乔以居官不能教子,求赐罢斥。

十二月

12月22日,经过半年的长途跋涉之后,意大利传教士、画师郎士宁到达北京。郎士宁,原名约瑟·加斯提阿纳,耶稣会士。

出生

帕特里克·林奇出生于爱尔兰,后经西班牙转辗来到阿根廷,在18世纪末,他已成为了巴拉那河地区的总督。

逝世

王原祁逝世,王原祁(1642-1715),江苏太仓人。王时敏孙。康熙九年进士,十三年入内府鉴定宫廷收藏的古代绘画,再数年,入值南书房。宗其家学,擅山水,自称笔下有“金刚杵”,用笔较为繁密,常反复皴檫,层次丰厚。

2月25日,蒲松龄逝世,《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逝世,终年76岁。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他生在一个“书香”家庭,可是祖上都未取得功名。

顾贞观逝世,著名词人顾贞观在故乡病逝,终年78岁。顾贞观,字远平,号梁,别号弹指词人,常州府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熟悉文史,擅长诗词,少年时代即加入吴江吴兆骞兄弟为台柱的东南慎交社,在社内以开朗豪放、才思敏捷,而成为佼佼者。

5月15日,大学士温达因病逝世。温达,满洲镶黄旗人,姓费莫氏。他初任笔帖式,后授都察院都事,不久又升为户部员外郎,都察院陕西道御史,吏科给事中,兵部督捕理事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户部右侍郎,议政大臣,都察院左都御史,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等。

6月12日,黑龙江将军杨福病故,康熙决定赐银1000两,并派散秩大臣和硕额驸尚崇义、乾清门侍卫傅森等驰驿来吊。

9月1日,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逝世,享年77岁。

11月1日,涩川春海(1639年—1715年11月1日)逝世,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天文历学者。幼名六藏、字春海、通称助左卫门、号新庐 都翁。姓先后为安井,保井,最后改为涩川。

是康熙时代(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年)。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一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第二位皇帝,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从公元1662年至公元1722年,共六十一年。

古时的地名对应现在那些地名

蟹妖,螃蟹千年可成妖……

甲骨文中记载的地名,有的仍在沿用。我国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县地名达800多个,古村镇地名5000多个,大的山川古地名1000多个。

民政部“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依据“中国地名文化遗产鉴定标准体系”和“地名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对象鉴定标准”,在中国现存的800多个上千年的古县中,优选出100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名文化内涵丰富的古县,进行“千年古县”的重点保护和国内外宣传工作。

如今已被评定为“千年古县”(此处“县”指如今县、区以及县级市一级行政单位)的有:

河北省:馆陶县、鸡泽县、元氏县、赵县、武强县、武安市、遵化市、滦县、涿鹿县、井陉县、涿州市、蔚县、定州市、魏县、赞皇县、涉县、易县、行唐县、卢龙县、灵寿县

天津市:蓟县

甘肃省:成县

陕西省:韩城县、米脂县

山西省:安泽县、长子县、襄垣县、交城县、沁水县

湖北省: 大冶市

山东省:(74个)青州市、博兴县、蓬莱市、平度市、平原县、蒙阴县、费县、肥城市、定陶区、东平县、东昌府区、东阿县、宁阳县、泰山区、滕州市、历城区、历下区、临淄区、莱阳市、莱芜市(古县目录中为莱芜县)、临朐县、乐陵市、高密市、广饶县、高唐县、莒县、巨野县、鄄城县、金乡县、新泰市、邹平县、邹城市、周村区、茌平县、成武县、寿光市、单县、任城区、峄城区、兖州市、阳信县、安丘市、平阴县、牟平区、德州市(如今级别为市,但的确在册)、陵城区、 东明县、郯城县、莱州市、临清市、临邑县、冠县、即墨市、胶州市曲阜市、夏津县、淄川区、泗水县、诸城市、章丘区、长清区、莘县、商河县、沂水县、郓城县、阳谷县、武城县、文登区、平邑县、临沐县、昌乐县、昌邑市、鱼台县、禹城市、无棣县

河南省:汤阴县、沁阳市、修武县、新郑市、上蔡县、汝南县、项城市、长葛市、淮阳县

江苏省:淮阴区

浙江省:乐清县、永嘉县、瑞安县

湖南省:浏阳市、耒阳市、汝城县

四川省:富顺县、泸县、阆中市、德阳市

重庆市:垫江县

江西省:南昌县、安义县、进贤县、新建县

广东省:增城县、四会市、龙川县、始兴县

福建省:德化县、尤溪县、宁化县

“千年古县”的认定标准

1、置县1000年以上。

2、专名沿用至今1000年以上,或历史上虽有短暂变更但又恢复使用至今的。

3、地名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知名度高。

4、古县实体文化应含有下列一个以上特征(含一个)

(1)特征明显的历史文化;

(2)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独特且富有传承价值的传统文化。

历下区

历下区历史悠久。据1928年章丘县城子崖出土的“龙山文化”遗址和1964年济南市西郊田家庄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遗物表明,早在六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远古居民繁衍生息。

历城区

历城,因地处历山(千佛山)脚下而得名。商周属谭。春秋属齐称泺邑。

战国称历下邑

。秦属济北郡。

西汉始设历城县

,属青州济南郡。永嘉之后,济南郡治从东平陵迁至历城,从此历代郡、国、州、府治所均设于此。隋属齐州、齐郡。唐属齐州,为“三齐”之首县。五代梁时,因避朱温之父名讳,曾一度改为历山县,至后唐复名历城县,属济南道齐州。北宋至民国初历属京东东路齐州济南府、山东东路济南府、中书省直辖济南路总管府、山东省济南府,1929年属济南市。1948年历城解放,属泰安专区。1958年改属济南市,1987年4月撤县设区。

章丘区

商代,东、北部为 蒲姑国。商末,西部为谭国(都城在今龙山街道城子崖)。春秋时期,先后为谭国和齐国诸侯封地赖邑、宁邑、台邑、崔邑。战国,属田齐。秦,属济北郡。西汉,属青州部济南郡(治东平陵城)。 汉景帝四年(前153年),首次置县称阳丘(治回军镇,今绣惠街道回村)等。东汉时,中部为阳丘县,北部为 菅县、猇县,南部为土鼓县。后阳丘、猇县并入东朝阳县。魏晋时期,东朝阳县属 乐安国。南北朝刘宋,改东朝阳县为朝阳县,属齐郡。北齐,废朝阳县置高唐县(治回军镇)。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高唐县迁治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以博州亦有高唐,改为章丘县”

,取县北山章丘为名。唐贞观元年(627年),属河南道齐州济南郡。宋、金,属济南府。元,属山东东路西南道济南路总管府。明、 清,皆属济南府。

长清区

长清区境,春秋战国时属齐国。秦代,于境内卢邑设卢县,属济北郡。西汉时为泰山郡卢县、茌县和平原郡祝阿县地。三国魏时为兖州济北国卢县、泰山郡山茌县和青州济南国祝阿县地。西晋时 区境属济北国卢县,县经东北部属青州济南郡祝阿县地,东部为兖州泰山郡山茌县地。东晋时为太原县地。南朝宋时区境属济北郡;北朝魏时为齐州东太原县、卢县和山茌县地。

585年,废太原县于升城置长清镇。594年,以长清镇置长清县。

至此始有长清县名,县以境内齐长城和清水命名。此时长清县属济北郡,县境东北部为历城县和祝阿县地。唐代,长清县初属河南道济州。643年,废济州,长清属河南道齐州。北宋时以路辖府, 长清属京东东路齐州济南府。县内界首镇属京东西路郓州。996年,长清县城由升城迁至刺榆店、即今日长清老城区。金代,长清属山东东路济南府。县广里镇属山东西路东平府。元代,长清属中书省泰安州。明代,长清属山东省济南府。清代沿袭明制。

平阴县

平阴地处古东原之阴。东原砥平,又居古济水之阴,故名平阴。

平阴之名始见于《 左传》

。唐虞三代时属兖州。春秋战国为齐地。汉时属兖州部泰山郡。东汉属兖州部济北国。晋时属兖州部济北国。隋属兖州部济北郡(平阴、卢县并置)。唐属河南道郓州东平郡。宋属京东西路东平府。金属山东西路东平府。元属山东西道东平路总管府。明属山东布政使司东平州。清属泰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