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雍正皇帝是真性情,历史上真实的雍正是怎样的 历史是真实的雍正

目录导航:

  1. 有人说雍正皇帝是真性情,历史上真实的雍正是怎样的
  2. 雍正与十三爷历史真实关系
  3. 雍正王朝离正史有多远
  4. 八王爷胤禩真实历史
  5. 真实的雍正继位前是怎样的
  6. 甄嬛传是真实的历史吗
  7. 雍正在江夏镇受辱历史上是真的吗
  8. 雍正西北大捷真实历史
有人说雍正皇帝是真性情,历史上真实的雍正是怎样的

雍正帝在康熙后期参与了储位斗争,形成他对社会政治的看法。他说:“朕在藩邸四十余年,凡臣下之结党怀奸,夤缘请托,欺罔蒙蔽,阳奉阴违,假公济私,面从背非,种种恶劣之习,皆朕之深知灼见可以屈指而数者,较之古来以藩王而入承大统,如汉文帝辈,朕之见闻更过之。”他深知康熙后期的社会问题,如朋党斗争;吏治不清;依靠富民政策的实行,加速了贫富矛盾的积累;西北用兵不停,需要继续解决与准噶尔部的矛盾;国帑空虚。他针对现实,结合自己的理想,产生他的政治纲领。

雍正帝在即位的当月,谕令大学士、尚书、侍郎:“政事中有应行应革能裨益国计民生者,尔等果能深知利弊,亦著各行密奏。”紧接着,在雍正元年(1723)元旦,给地方各级文武官员分别发布的上谕中,讲古代纯臣,皆“兴利除弊,以实心,行实政”,发出为国计民生进行兴利除弊的政治改革的号召。

他的改革思想包含如下内容:第一,反对因循苟且。雍正帝认为他即位时“人心玩愒已久,百弊丛生”,“若不惩创,将来无所底止”,屡屡告诫臣下,不可“因循玩愒”。他针对康熙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主张“着意搜剔”,把攻击这是“多事”的人斥为“浅见无知辈”。他反对因循守旧,是为清除改革道路上的思想障碍。第二,整顿吏治,以利民生。雍正帝在前述元旦给总督的上谕中说:“今之居官者,钓誉以为名,肥家以为实,而曰‘名实兼收’,不知所谓名实者果何谓也”,实际上发出整饬吏治的通告。他在登极一周年的时候又说:“朕缵承丕基,时刻以吏治兵民为念”,表明他企图通过整顿吏治,达到富国裕民的目的。第三,反对朋党。雍正帝从亲身体验中深知朋党的危害:朋党各行其是,破坏朝政统一,损害君主权威。朋党之间互相攻击,任用私人,不仅失去正常的用人原则,也干扰了君主行使用人去人的权柄;朋党各抒政见,自我标榜,批评朝政,扰乱君主视听,妨碍坚持既定的政策。所以他说“朋党最为恶习”。他反对的朋党包括科甲出身官员的师生同年的宗派关系,因此宣称,欲“将唐宋元明积染之习尽行洗涤”。“务期振数百年颓风,以端治化之本”。表明他为澄清政治、医治痼疾的决心。

兴利除弊的改革思想是雍正帝政治思想的一个内容,此外,他认为“治人无治法”,以为好的君主和官吏就可以把政治办好,这是他的基本观念。他主张“为政务实”,即从实际出发,踏实地办事,这是他的思想灵魂。他主张施政严猛,要有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这是他施政的策略思想。在雍正帝的全部政治观念中,兴利除弊是其核心内容,因而是他为政的基本特色。这一政纲,需要制定者有相应的施政智能和气魄,方有可能实现,雍正帝恰是这样的君主。

鄂尔泰等纂修的《清世宗实录》,说雍正帝“幼耽书诗,博览弗倦,精究理学之原,旁彻性宗之旨。天章睿发,立就万言。书法道雄,妙兼众体。每筹度事理,评骘人才,因端竟委,烛照如神。韬略机宜,皆所洞悉”。这些评论虽不无溢美之辞,但基本上是事实。雍正帝自幼受严格的教育,掌握了满文、汉文,熟悉儒家经典,并能有自己的理解。他具有较多的历史知识,能够吸取前人的政治经验,又提倡三教同源之说,学兼佛老。他文思敏捷,才能出众,能于日理万机之中,亲自书写朱谕、朱批,动辄千百言,一挥而就。

雍正帝具有刚毅的性格。他教导臣下:“世间事,要当审择一是处,力行之,其余利害是非,概弗左盼右顾,一切扰乱阻挠,不为纤毫动摇,操此坚忍不拔之志以往,庶几有成。”他倡言要树立坚忍不拔之志,自己就是这样实践的。他强烈反对优柔寡断的性格和作风,主张办事不怕艰难,不怕阻挠,认准了就干。雍正帝的刚毅果断同急躁毛病连在一起。康熙帝批评他幼年“喜怒不定”,他自以为到成年改正了,其实并不彻底。康熙帝又以“戒急用忍”训诫他,他把这书写出来作为座右铭,但有时还是犯急性病。他很自信,有人批评“为人自圣”,是说他自信过头了。

雍正帝勤于政事,自云年富力强,可以“代理”“大学士所应为之事”,要把国家元首和行政首脑两重职务都兼起来。他治理朝政,自朝至暮,少有停息,大致上是白天会见臣下,议决和施行政事,晚上批览奏章,常常至深夜方休。他在繁忙中又特别认真,臣下题本的错字,重复汇报的内容,都在他精细审视下检示出来。因为勤政,加上一套有效的行政办法,所以他办事迅速,这也是他刚毅性格的表现。

雍正帝的才能,表现在政治上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较了解下情,也较了解自己;二是建立在了解下情的基础上的改革政治的抱负,以及改革的内容、范围和深度;三是处理政事的实际能力。雍正帝的才能紧紧地与他的政治思想、政治实践联系在一起。

雍正帝的性格与他的政治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坚毅性格,使他勇于冲破反对势力的阻挠,坚定地实行他的改革政策。他的刚强果毅,产生雷厉风行的作风,办事迅速,讲求实效。他的急躁使他的果断不能完全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在有的问题上陷入盲目性,犯了轻举妄动的毛病。自信心有助于他坚强果敢,但自信太过,容易阻碍言路,影响政治的改革。

雍正与十三爷历史真实关系

雍正与十三爷历史上的真实关系也是非常好的。雍正和十三爷都是康熙皇帝的儿子,从小十三爷就和雍正的关系非常好,他从小就跟在雍正的身后。

十三爷从小就很尊敬他这位四哥,一直跟随和辅助雍正,两人之间的关系比雍正同父同母的十四爷还要好。

若论帝王家的兄弟情深,大概只有雍正和十三爷胤祥之间的兄弟之情最真挚,也最深厚了!“每岁塞外扈从,形影相依。贤弟克尽恭兄之道,朕兄深笃友弟之情。天伦至乐,宛如昨日事也!”

十三爷胤祥

爱新觉罗·胤祥,出生于康熙二十五年,生母是章佳氏,生他的时候仅是一名宫女。胤祥小时候就很聪明,康熙皇帝非常喜欢他。从12岁开始,康熙每次出巡都带着胤祥,直到康熙四十七年胤祥失宠。

与《雍正王朝》中的形象不同,历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祥是个能文能武的全才。论武功,胤祥精于骑射,百发百中。有一次跟着康熙皇帝去打猎,树林里突然蹿出来一只猛虎,十三阿哥胤祥表现得非常镇定,手里拿着一把锋利的刀就向这只猛虎刺去。论文采,胤祥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都很拿手。有一次康熙南巡,在行宫里邀请众大臣欣赏胤禛和胤祥的书法,大臣们“无不欢跃钦服”,虽有阿谀奉承之嫌,但仍可看出胤祥的书法在康熙眼中还是拿得出手的。

十三爷胤祥

从康熙四十七年开始,胤祥就突然不得宠了,或许是受到废太子事件的影响。在《雍正王朝》里,胤祥被康熙圈禁了十年,原因是出于保护这个十三儿,以免让他卷入九子夺嫡的漩涡之中。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胤祥到底有没有被圈禁还存在争议,就算是被圈禁了,也是很短暂的一段时间。不过,从这一年开始,胤祥失宠倒是真的。废太子胤礽被复立之后,康熙给成年阿哥们封赏爵位,唯独十三阿哥胤祥没有被封爵,直到康熙去世,胤祥还是一个没有爵位的闲散阿哥。

雍正即位后,胤祥才真正得到重用。雍正一朝,胤祥负责处理了康熙和孝恭仁皇后的丧事,管理内务府,负责西北用兵的后勤供给,统领圆明园八旗禁卫军,负责审理重大案件,负责治理水患,负责勘察建造皇帝的陵寝,负责外国传教士事务,负责营田水利。可以说,家事国事天下事,十三爷胤祥都替雍正操劳着,并且处理得非常得体,雍正很满意。有人说,雍正一朝,十三爷胤祥是名副其实的“常务副皇帝”。

胤祥和雍正

但是十三爷胤祥身体不好,从康熙年间就患有一种叫做鹤膝风的病,到了雍正年间病情加重,又因为日夜操劳国事,所以胤祥在雍正八年就英年早逝了,年仅四十四岁。

棠棣情深

雍正常称自己的十三弟为“柱石贤弟”。尽管二人在朝堂上更多的是政治盟友关系,但是二人是因为兄弟和睦才结为政治盟友,又因合作融洽使得兄弟之情更深,这两种因素其实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最终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棠棣情深”。

雍正即位的第一天,就封自己的十三弟为和硕怡亲王。一朝之间,从一个没有爵位的边缘皇子到晋封为最高等级的亲王爵位,十三爷胤祥也是独一份了,可见雍正对十三弟的感情之深。

雍正和十三爷胤祥

同时,雍正下令将原来归自己管理的佐领人丁统统划到十三爷名下,在亲王定额之上再增加十七名护卫,在怡亲王仪仗中额外增加豹尾枪、长杆刀,用以突出十三爷胤祥的皇恩殊隆。

到了雍正三年,雍正下令在亲王的爵位之外,再给十三爷加封一个郡王爵位,让他从自己的儿子当中任选一名授封该爵位。

十三爷胤祥为雍正选了一块“上吉之壤”的陵址,雍正认为这是十三弟的功劳,所以就在自己的“上吉之壤”旁边选了一块“中吉之壤”赐给他,后被十三爷胤祥坚决推辞掉。

十三爷胤祥去世后留下遗嘱,遗言自己的陵墓要从简不要奢华,雍正帝没有遵从,反而给十三弟建造了一个亲王当中最大、最奢华的陵墓,占地四十万平方米,陵园里修建了三十多座建筑。

胤祥死后,雍正帝特意将十三爷的名字从允祥改回了胤祥,这在清朝历史上是独一份。

雍正和十三爷的关系有多好、感情有多深,用雍正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后世常用“棠棣情深”来形容两人的兄弟情深。

雍正王朝离正史有多远

《雍正王朝》电视剧是根据河南作家二月河所著小说改编而成,基本上遵循原著。但是二月河的三部大帝系列,有人评价是为清朝歌功颂德的帝王文学。

小说毕竟不是正史,它遵循历史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发展,却做了艺术化的加工。比如张冠李戴剧情改编、子虚乌有故事塑造,这些都是艺术创作的常用手法。

真正的雍正王朝,在政治上对于汉人非常黑暗,所以民间传说雍正被吕四娘割了头,难道也是真实?所以雍正时期,正面形象的有,雍正的确勤政,却远没有小说刻画得那么正义,和为国为民。

八王爷胤禩真实历史

胤禩胤禛即位,改元雍正,胤禩为避讳而改名允禩。雍正帝命允禩、允祥、马齐、隆科多四人总理事务,又封允禩为廉亲王,任理藩院尚书,管工部事务,期间多次借故谴责允禩失职。

雍正四年,被革去黄带子,囚禁于宗人府,围筑高墙,改名“阿其那”(猪),议罪状四十款;其妻被革去福晋,勒命自尽。雍正帝称允禩“凶恶之性,古今罕闻”。同年九月初五,于拘禁中病故。

乾隆帝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下令恢复允禩原名,收入皇室玉牒,子孙一并叙入。

真实的雍正继位前是怎样的

据记载雍正主要有三支力量。第一支是他身为内侍大臣时积攒的禁卫,数量有一千多。第二只力量是科隆多手下的八旗兵和巡捕营,加起来有三万。第三支力量则是我们熟悉的十三阿哥胤祥,他的兵力遍布丰台大营,都是精兵强将,共有两万左右。

所以可以看出来,当时整个京城其实已经在雍正的控制范围内了,里里外外层层力量都已经在雍正的控制下了。

雍正最宠爱的妃子是年羹尧的妹妹,所以再有年羹尧的相助,夺取皇位就犹如探囊取物了。不管雍正是以什么手段夺取的皇位,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权利斗争中,他是最终的赢者。

继位前,比其他兄弟懂得韬光养晦,收敛光芒。太子被废后,四阿哥也算是当时比较年长的皇子,很受康熙的重视,康熙也常常派他去处理重要的事情,比如代表康熙去祭祀、准备进献皇太后的礼物等,可以康熙对四阿哥是很欣赏和信任的。

四阿哥虽然参与夺嫡,但是却是不漏声色的,四阿哥刻意搜集历代文人骚客的诗文,汇集成《悦心集》,自称“天下第一闲人”,表现出一副无意夺嫡的样子,众位兄弟对他的戒备心较少,这也方便了他暗中活动,拉拢了十三阿哥胤祥、年羹尧、隆科多等小团队,占领了一些关键的职位,对以后顺利继位很有帮助。

因此,在继位前,雍正懂得韬光养晦,收敛光芒,是他夺嫡成功的一大因素。

雍正继位后,为了集中皇权,也做了一些列的措施。继位初期,八爷党还是活动猖獗,甚至还仍然在拉拢党羽,还试图拉拢当时举足轻重的年羹尧,这是雍正不能忍受的,因此不久就将他们都处罚了。

雍正通过密折制度,向臣下了解各地的事情,最终雍正将年羹尧、隆科多两人处罚了,从而加强了皇权。密折制度的推行,使得雍正能够全方面的监督这些大臣官吏,并及时做出措施,来集中皇权。

雍正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帝王了,继位后将奏折制度的范围放宽,可以直接写奏折给雍正的官吏增加很多,因此雍正单批改奏折就非常忙了,而且还都是亲自看,看完还要回复,就算是无聊废话连篇的奏折也要亲自回复,雍正每天看的奏折字数多达几万字,回复字数多大七八千字,因此常常工作到半夜。

雍正勤奋不是一天两天的,只有自己生日那天才会休息,继位13年来都是如此,日日勤奋,清末历史学家孟森也说“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可以看出雍正确实有着帝王应有的勤奋。

甄嬛传是真实的历史吗

《甄嬛传》的历史也是真的。因为真的有这一个人物的存在。可能拍电视剧的时候有一些事情有一点戏剧化,但是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

不是。

甄嬛传只是作者流潋紫写的一部小说,后来因为郑晓龙看上了这部小说就根据清朝雍正时期改编的,里面的很多人都是差不多有原型的。

不是真实的历史

1.雍正时期只有一个皇后,就是姓乌喇那拉氏,是内大臣费扬古的女儿,在雍正即位时就被册封为皇后。所以,所谓的甄嬛传的皇后是前任纯元皇后的妹妹一事,与历史相差甚远。

2.雍正时期并没有华妃,但是是有年妃其人的,即敦肃皇贵妃,史书记载,这位年妃很是贤惠,深得雍正宠爱,雍正对于年羹尧的纵容,一定意义上也是因为这位年妃。4 历史上雍正时期的齐妃,齐妃,李氏,汉族,知府李文烨女,一直活到了乾隆时期,并不是甄嬛传上演的那样。

雍正在江夏镇受辱历史上是真的吗

可能是真的因为历史记载中有关于雍正在江夏镇受辱的记录和描述
然而,这些记载的真实性还存在争议和不确定性,因为史料的保存和传承存在着许多障碍,而且历史事件的描述也会受到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要准确地了解这一事件的真实性,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和客观的研究,同时结合历史背景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考察

雍正西北大捷真实历史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年羹尧担任大将军以后平定西北叛乱使新雍正立威坐稳了皇位,可谓是立下了天大的功劳。

然而平叛过程中,邬思道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因为没有他的指点,年羹尧是短时间之内找不到叛军的主力的,自己的大军也是消耗不起的。

所以说西北大捷还是有邬先生一半的功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