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刘墉是哪里人啊
- 刘墉真是罗锅吗
- 和珅刘墉为啥都是宰相
- 刘墉与和珅的家世背景
- 刘墉和和珅是一个级别的吗
- 宰相刘罗锅刘墉下场
- 七品芝麻官刘墉是哪个朝代的人
- 刘墉先死还是和珅先死
山东诸城人。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刘墉出生于山东诸城,家族是名门望族,其曾祖父刘必显在顺治年间官至户部广西司员外郎,祖父刘棨在康熙年间官至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则是乾隆朝的一代名臣。
乾隆十六年(1751年),考中进士,先后历任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冀宁道台、江宁知府、江西盐驿道、陕西按察使、内阁学士、湖南巡抚。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调入京师后,历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管理国子监事务大臣等职。
刘墉的祖籍在江苏丰县刘大营。
刘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之一,刘墉家族在清朝康乾盛世以刘统勋、刘墉、刘鐶之祖孙三公二宰相轰动朝野,其清官形象又影响了中国亿万民众。
刘墉(1720~1805年),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江宁知府、内阁学士,迁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少保,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参与办理和珅。
嘉庆九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获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书法造诣深厚,是著名的帖学大家,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刘统勋子。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其父之风。
刘墉真是罗锅吗不是
03:32提到所以真实的历史是刘墉既不是罗锅也不是状元,他并没有跟和珅斗一辈子,因为他比和珅大了三十多岁,没有太多交手的机会。
刘墉并不是罗锅,他是清朝大学士刘统勋的儿子。才华过人是乾隆时期著名的大臣。以清正廉明而著称。罗锅是戏曲故事编写出来的一个虚构情节。
不是罗锅。民间有传言刘墉个子很高,常年躬身读书写字,背看上去有点驼,因此产生了“刘罗锅”的说法。
也有史料指出,嘉庆皇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而成为“刘罗锅”说法的出处。不过刘墉当时已是年届80岁的老人,有些驼背弯腰本在情理之中,并不能成为刘墉是“罗锅”的证据。
刘塘不是罗锅,真实的历史压根儿就没这回事儿,刘墉这人既不是宰相,更非罗锅。而且剧中的故事也不过是民间传说罢了,只是用来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对清官的向往罢了。
不是。
历史上没有有关刘墉仪表的描写,但最起码不是驼背,应该五官端正。因为清朝选拔官员的标准是“身、言、书、判”,“身”放在最前面,说明它很重要,要求官员必须相貌端正,体格健壮。
在正史中刘墉根本就不驼,不仅不驼而且个子还挺高,据说有一米九,再说清朝选官制度非常严格,对官员的要求归纳综合起来就四个字“身、言、书、判”。
“身”就是要求五官端正,体格健壮,如果刘墉真的是个罗锅第一条就过不了,堂堂的大清宰相如果是个驼背怎么立官威?肯定会有损大清的国体。别说什么量才录用,不以貌取人,都是假的。
刘墉不是罗锅。刘墉是清代政治家、书法家,首席军机大臣刘统勋长子。虽然在电视剧中演员扮演的是一个驼背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真的是罗锅。
不是,其实在真正历史上,刘墉是一个才思非常敏捷,能力非常卓越的人才,他出生于官宦人家,属于官二代,并且样貌非常的优秀。
和珅刘墉为啥都是宰相和珅和刘墉都是正一品官员,仅从这个行政层级来看,两位是一样的。但同级别不代表具有同等地位和权利。
清朝没有宰相,都是大学士。上书房行走。如果非要说宰相的话,只有和珅是。因为他是军机大臣。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刘墉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也算是位列宰相了,而影视作品或民间传说中为了凸显主人公的地位,便以世人都比较熟悉的宰相称之。明清时期,“宰相”的定义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再限定特指“最高行政长官”一人,只要是国家最高决策层的行政长官,都可以视为宰相的,比如康熙时期的内阁大学士纳兰明珠,当时就被称之为“明相”,索额图则被称之为“索相”。这里的“相”,指的就是宰相之意,到了雍正时期,军机处成立,属于国家最高中枢机构,此时有资格被称之为军机大臣的,一般都可视为“宰相”,乾隆时期刘镛被视为“宰相”就很正常了。
刘墉与和珅的家世背景刘墉的父亲是刘统勋(1698年—1773年),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清朝政治家。 和珅的父亲是钮祜禄·常保(1710—1760),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鄂罗尔善子,和珅的父亲。世袭三等轻车都尉。
刘墉和和珅是一个级别的吗刘墉与和珅根本不是一个级别,和珅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刘墉虽然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但不论在皇帝心中还是朝堂地位都始终不及和珅
刘墉聪明绝顶,为官刚正,最高官职是体仁阁大学士,品级为从一品。和珅深得乾隆皇帝信任,最高官职是文华殿大学士,品级为正一品。他们生活在大致相同年代,但和珅更受乾隆的喜爱。
宰相刘罗锅刘墉下场下场就是回乡颐养天年。
乾隆皇帝驾崩,嘉庆帝于当日并逮捕和珅,刘墉按照约定带了酒水和饭菜来大牢看望和珅,在狱中畅谈心事,最后一道圣旨下,和珅悬梁自尽,刘墉回乡,放心当一介草民。
七品芝麻官刘墉是哪个朝代的人清。
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父亲刘统勋是清乾隆年间重臣。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谥号文清。
1719年-1804年
中文名:刘墉
别 名:崇如,石庵
字:崇如
国 籍:清朝
民 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省诸城逄戈庄(今属高密)
出生日期: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
逝世日期:1804年(嘉庆九年)
职 业:书画家,官员
主要成就:编辑《四库全书》,书法艺术
代表作品:《石庵诗集》
文艺作品:《宰相刘罗锅》
七品芝麻官刘墉是清朝时的官,当时因刘墉触怒乾隆大帝,被贬官,从一品大学士贬成七品芝麻官。而刘墉所处的清朝年代,有大贪官和珅贪污成瘾,做了很多坑老百姓的事,在朝廷买卖官爵,勾结地方官员贪污钱财,刘墉为了百姓与朝政清明,经常与和珅作对,所以被贬成七品芝麻官了。
刘墉(1720—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男,(今诸城市)人,清代政治家、书法家,名臣刘统勋长子。
刘墉生于官宦世家,因父亲恩荫而直接以举人身份参加科举。乾隆四十二年(1777),刘墉在江苏学政任上时,曾检举徐述夔的著作悖逆,掀起一场文字狱。其为官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而闻名于世,特别是其担任江宁知府时,深得百姓爱戴,甚至被比作宋朝的包拯。乾隆四十七年(1781),他支持监察御史钱沣弹劾贪官、和珅党羽国泰,因其主持正义,被民间写进了公案小说《刘公案》中。嘉庆四年(1799),刘墉被任命参与对和珅的清算审理。
刘墉是乾隆朝的名臣,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少保。嘉庆九年(1804),刘墉善终于北京的家中,享年85岁。死后得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
刘墉先死还是和珅先死和珅先死
乾隆60岁禪位给嘉庆,但大权依然掌握在乾隆的手里,国家大事忙不过来,宁愿交给和珅也不愿交给亲儿子办,,民间都半公开称和珅为二皇帝直到乾隆1799年当了3年太上皇驾崩,嘉庆真正开始掌权,当嘉庆掌权后,第一时间就是赐死和珅。而刘墉参与查办和珅案有功,嘉庆封他为太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