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皇太极把皇位传给了谁
- 皇太极是谁
- 皇太极时期距2020年有多少年
-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被谁杀死
- 为什么称皇太极为九王爷
皇太极并没有把皇位传给谁。清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他像太祖一样,没有指定接班人,清朝入关前、皇位继承人需各位亲王开会推选,皇太极死后,他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展开了皇位之争,相争不下,谁也不让步,最后、多尔衮随机应变,拥立皇太极第九子年仅6岁的顺治帝福临继承皇位,反到通过了大会同意,这样、年仅六岁的顺治福临继承了皇位。
准确的说皇太极并未把皇位传给谁,导致死后豪格与多尔衮两派争斗。当时皇太极嫡出的子女只有长子豪格、五子硕塞、九子福临和十一子博穆博果尔,其余的都是庶子。
长子豪格生母为皇太极的第二任大福晋乌拉那拉氏,后来因为获罪被休弃,早死,豪格军功卓著,但在关键时刻优柔寡断、放弃地位,导致后来被多尔衮整得很惨。
硕塞生母为皇太极侧妃叶赫那拉氏,此女也是皇太极的表妹,后来因为调整后宫关系被改嫁他人,硕塞势单力薄。这就只剩下了福临和博穆博果尔。
福临当时6岁,博果尔2岁,首先福临年龄上占优势。其次,福临的生母庄妃来自蒙古科尔沁,因此权衡之下拥立了福临为帝。
皇太极把皇位传给了不到6岁的顺治。
1643年八月九日夜,在毫无征兆下,大清国皇帝皇太极突然去世于清宁宫的南炕上。根据去世时症状,从现代医学看,皇太极应是死于中风,这也与朝鲜医生为皇太极的诊断是一致的。皇太极原本是个精壮的汉子,只是中年突然发福,陷入肥胖无法自拔,以致战马只能驮他行走几十里就再也走不动了。大家都知道,肥胖是中风的重要诱因,所以,皇太极的突然去世在偶然中也是必然的。
只是,皇太极走得太突然,身后事并没有安排,这使得由谁继位成为一个难题。按照皇太极的阿玛努尔哈赤定下的和硕贝勒共议国政的制度,不光是大汗的儿子,大汗的弟弟、甚至侄子都有继位权,具体继位人选由和硕贝勒们择优推举,这种贵族共和制,显然是部落联盟时代的遗风。
皇太极做了大汗后,自然不愿意受贝勒们的掣肘,实际上,伴随着后金的封建化进程,这套贵族共和的制度也越来越不合时宜。后来,皇太极就找机会削弱为首的三大贝勒:阿敏的镶蓝旗被划给了济尔哈朗,莽古尔泰的正蓝旗收为己有,代善也被削掉了大贝勒的名号,至此,皇太极实现了大权独揽,乾纲独断,并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既然走向了封建帝制,那就是家天下了,皇帝的继位人选也就不应再由推选产生,而应由皇帝的儿子继位,虽然皇太极在世时没有明文规定,但实际上,他就是按照家天下的计划,在一步步的推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最宠爱的宸妃海兰珠诞下皇八子后,欣喜若狂的皇太极大赦天下,这明摆着是要立这孩子为皇储。可惜的是,这孩子命薄,不到一岁就夭折了。不管怎么样,由自己的儿子继位而不是由贵族推选,这毫无疑问是皇太极的想法,也是他最终要做到的。
只不过,皇太极虽然在推进家天下,但毕竟没有就皇储问题进行实质性的改革,也没有就皇储立下遗言,所以,努尔哈赤的规矩仍然有效,这皇位继承人仍是贵族推选,不仅皇太极的儿子,皇太极的弟弟也有资格继位,这就给了多尔衮机会。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在皇太极统治时代,他屡立战功,因此被封为睿亲王。而多尔衮还是正白旗旗主,他的胞弟豫亲王多铎是镶白旗旗主,再加上胞兄英亲王阿济格,这白旗三王成为了一股非常大的势力,对权力的渴望,让拥戴三王之中威望最高的多尔衮继位,成为他们最迫切的政治诉求。
直隶于皇太极的两黄旗大臣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当然希望皇太极的儿子继位。此时,皇太极共有八个儿子在世,皇长子豪格已是34周岁,而年龄第二大的皇四子叶布舒只有16周岁,所谓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豪格无疑是最佳人选。何况,豪格随皇太极常年南征北战,被封为肃亲王,也有一定威望,所以,两黄旗大臣索尼、鳌拜等人就密谋拥立豪格为帝。前面所说的镶蓝旗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因其得益于皇太极,自然也站在豪格这边。
八月十四日,大清国的贵族们聚集在崇政殿,推举皇位继位人选。两黄旗为保胜算,已派兵包围了宫殿,白旗三王,虽未带兵,但毕竟驰骋沙场多年,剑拔弩张的场面倒是见得多了,也就无所畏惧。双方就豪格还是多尔衮继位争得面红耳赤,会议也陷入了僵局。大家其实也都明白,再这样争下去,整个大清就会有分裂乃至内战的可能。也就在这个时候,郑亲王济尔哈朗提出了第三个方案:即皇太极第九个儿子福临继位,他和多尔衮辅政。(另有流行说法,此乃多尔衮提议,考虑到福临说郑亲王有拥戴之功,故本文不采用此说法)
这个提议的妙处在于,满足了两黄旗拥立皇太极之子的愿望;而福临还不到六周岁,由多尔衮辅政,则满足了白旗三王掌权的渴望;由郑亲王共同辅政,是对多尔衮的制衡,也可打消两黄旗的顾虑。可以看出,只要立幼子继位,就可实现双方的平衡。但这里还有个问题,既然是选幼子,那皇太极尚有六岁的高塞、十岁的韬塞等幼子,却为何偏偏是不到六岁的福临呢?
这里就牵扯到血统和出身的问题。皇太极对清朝的一大贡献,就是征服了漠南蒙古,而安抚漠南蒙古,满蒙一家亲,是皇太极此后的国策,以至于他的五大福晋,全都是蒙古人。而福临的母亲正是五大福晋之一的庄妃,福临也是皇太极尚在世的儿子中,唯一有蒙古血脉的,如果新帝有蒙古血脉,无疑是对之前国策的延续,是对漠南蒙古最好的笼络。另外,福临作为五大福晋唯一的儿子,按照汉人的眼光,算是嫡子,由他继位其实也符合汉臣的伦理观。(野史认为多尔衮与庄妃有私情,因此选择福临,本文基于正史写作,故不采用此说)
所以,由福临继位,既能让各方政治势力接受,又能笼络各个民族,福临的胜出,其实是一种必然。八月二十六日,福临登基,是为顺治皇帝,以后的历史会说明,这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
顺治皇帝福临。
1643年,皇太极去世,第九子福临即位。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皇帝(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年号顺治。顺治继位原因: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极驾崩,由于未预定储嗣,所以在这一突发事件后,在其第十四弟掌正白旗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与其长子肃亲王豪格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之争。争夺者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精明的多尔衮随机应变,提出以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帝,由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他共同辅政,结果获得通过。福临于八月二十六日登上盛京笃恭殿的鹿角宝座即帝位。次年改元顺治。
皇太极是谁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64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生母为孝慈高皇后叶赫纳拉氏,明后期后金政权的第二位大汗,清朝的建立者。
作为清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的创业、治国能力受到众多历史评论家的肯定,《清史稿》就曾评价其道:“太宗允文允武,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中外即归于统一,盖帝之诒谋远矣。”十分肯定皇太极作为清朝的奠基任务在军事、政务方面的贡献;
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二位皇帝,其孙康熙帝评价其道:“盛兼三代,威名定四方。文谟真显赫,武烈实飞扬。包并收群国,虚谦集众长。网罗来俊彦,缔造群洪荒。卜世周垂历,开基汉启疆。”十分肯定祖父在政治治理上广开言路的做法。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103]洪太主,生于费阿拉城(今辽宁抚顺新宾县旧老城)。[100]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叶赫纳拉氏,[104]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第一位称帝的君主。[101]
皇太极时期距2020年有多少年截止至2020年,清朝距今已过去107年。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一帝,享国二百六十八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被谁杀死努尔哈赤见袁崇焕不降,勃然大怒,发誓一定攻下宁远城。便亲自指挥八旗子弟攻城,一时间号角连天,杀声震耳,无边无际的八旗兵马蜂拥而上,与此同时,宁远城头也是金鼓大振,炮声起伏,一颗颗炮弹在八旗军中炸响,硝烟四起,激战从清晨持续到子夜,酣战不止。
第二天,八旗兵马的攻势不减,一波接一波,依旧没有进展,攻与守持续了几日,宁远城仿若铜墙铁壁,十几万大军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根本攻不破,努尔哈赤无奈下令收兵,撤围而去,据说撤兵的原因是努尔哈赤在城下指挥中炮受伤,不得不退兵,后来炮伤加重,一代枭雄随后去世。
袁崇焕取得宁远大捷,崇祯皇帝十分高兴,破格提拔他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蓟、辽,经略辽东防务,由于位高权重,自然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努尔哈赤的死,他在1626年在宁远之战中被击败,据说被袁崇焕的红夷大炮击伤,后来就在当年死了。
不过,在清史记载中,说努尔哈赤是身患毒疽而死,是不是和中炮有关,就不得而知了。
皇太极的死,也确实有些蹊跷。据历史记载,他是在当晚忙完了工作后,回宫休息的时候“端坐而逝”。
既然死状写得这么具体清楚,想必没有什么太多的疑问。只是,这个“端坐而逝”究竟什么意思,是正常死亡还是被人谋害,恐怕还需要做一些分析。
从现有的各种记载看,皇太极虽然年纪并不算特别大,但他极可能是得到脑溢血之类心脑血管病症猝死的。
事实上,他这个家族得这个病的人也确实不少,比如雍正、嘉庆等等,都是如此。
从皇太极之前的情况看,在海兰珠去世后,其情绪一直十分低沉,身体也日渐衰落。而在此之前,他其实已经有中风的先兆。其去世之间,有关“圣躬违和”的记载远不止一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皇太极猝死之前,因为其女儿出嫁等原因,这几天他一直非常忙碌,而因为是喜事,皇太极也只能强忍劳累,最终在那天晚上猝然死亡了。
后金创立者、明末一代枭雄霸主努尔哈赤真正死因是战场负伤,后伤势加重而死,清太宗皇太极是因病而死,清初皇族权臣摄政王多尔衮是因早年征战之伤复发,最终因旧伤发作而死于塞北一次狩猎途中。
近日,福建泉州石狮市博物馆从民间征集到一块明代墓志铭,揭开了这个千古之谜———努尔哈赤是被同安大炮炸死的。
墓志铭记载了一位明代石狮人的生平,是其堂弟———明代兵部尚书黄克缵在天启年间所作。据墓志铭记载,黄克缵的堂兄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9年)过世,留下一子黄调焕。40多年后,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率军进攻东北辽阳,黄克缵请黄调焕招募泉州同安(当时同安属泉州辖区)懂得铸造吕宋铜炮(史书上常称为红夷大炮)的14人到北京。第一次铸造出30门大炮,从中调6门到东北前线,其中一门重达1500公斤。因为使用铜炮需掌握专业技术,朝廷命黄调焕再次从同安招募30名炮手到奉集堡。
努尔哈赤部下火狐狸带领两三万人马前来攻城时,明朝炮手第一次使用重达1500公斤的铜炮,便击毙对方800人,火狐狸本人和努尔哈赤侄儿当场身亡。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亲率13万人马攻打宁远。当时驻守的是明朝名将袁崇焕,守军仅有1.2万多人。努尔哈赤曾派人劝降,被袁崇焕拒绝后便指挥军队攻城,袁崇焕“令闽卒罗立”(命令同安炮手站立在一起),“发西洋巨炮”(发射吕宋铜炮),城外军队伤亡惨重。次日,努尔哈赤军队再次攻城,再次被大炮击退。其中有一门大炮直接击中努尔哈赤的黄龙帐幕,他本人也受了伤,不久抑郁而终。
皇太极不是被人害死的,是因为他心爱女人海兰珠的过世,造成皇太极悲痛万份、郁郁寡欢、万念俱灰而死
为什么称皇太极为九王爷因为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有八个儿子,分别被封为一到八王爷,而皇太极被封为九王爷。
这个封号也表明了皇太极在家族中的地位高于其他兄弟,是征服明朝并建立清朝的关键人物。
皇太极作为清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历史和满族历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不仅统一了满族部落,还成功征服了中国大陆并建立了清朝的基础。
因此,他被称为“九王爷”的称号也凸显了他在满族历史和清朝历史中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