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刘罗锅刘墉下场 历史上乾隆时期刘勇

目录导航:

  1. 宰相刘罗锅刘墉下场
  2. 乾隆时期和珅和刘墉谁早入朝
  3. 刘墉为什么被贬
  4. 乾隆年间的六王爷是谁
  5. 清朝刘墉是不是刘统勋的儿子
  6. 乾隆为什么赐死刘墉
  7. 刘墉最后结局是什么
  8. 历史上有刘墉这个人吗
  9. 历史上刘墉有后吗
宰相刘罗锅刘墉下场

下场就是回乡颐养天年。

乾隆皇帝驾崩,嘉庆帝于当日并逮捕和珅,刘墉按照约定带了酒水和饭菜来大牢看望和珅,在狱中畅谈心事,最后一道圣旨下,和珅悬梁自尽,刘墉回乡,放心当一介草民。

乾隆时期和珅和刘墉谁早入朝

刘墉先入朝。

和珅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入朝,22岁。刘墉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入朝为官。

和珅,乾隆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公元1750年7月1日)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三岁时母亲因难产而去世临终时产下弟弟和琳,父亲常保在和珅九岁时亦因病去世,幸得一位老家丁和父亲的一位偏房保护和珅、和琳两兄弟才能免于被赶出家门。他更成功考上咸安官官学,和珅仪表俊雅,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语言,更精通四书五经。更得老师吴省钦、吴省兰器重。

乾隆时期刘墉早入朝为官。

刘墉乾隆十六年(1751年),考中进士入朝为官;和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为官。刘墉(1720~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清代政治家、书法家,首席军机大臣刘统勋长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考中进士,先后历任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冀宁道台、江宁知府、江西盐驿道、陕西按察使、内阁学士、湖南巡抚。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调入京师后,历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管理国子监事务大臣等职。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本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奉天府开原县(今辽宁省清原县)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和珅参加科举,但名落孙山。后以文生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被授三等侍卫,被挑选为补粘杆处侍卫。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十三岁的和珅由于在乾隆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学,终于做了乾隆的仪仗队的侍从。

刘墉为什么被贬

刘墉被贬为东昌府知府正是乾隆皇帝一手安排的结果。

在山东东昌府发生了假冒圣旨的惊天大案,乾隆皇帝派遣刘墉和和珅去山东破案,要求必须在二十天内破案。

最后刘墉在规定的期限内并没有破案,有负圣恩。和珅进言将责任全部灌在了刘墉身上,最后被乾隆贬为庶民,后来在六王爷和婉儿格格的求情下将刘墉重新贬为东昌府知府。

乾隆皇帝心里肯定明白,这种大案件肯定有朝中非常大的庞大势力支持,明着查案子肯定会一无所获,所以乾隆才会故意用贬斥刘墉,将刘墉贬为东昌府知府。这么做主要目的就是大隐隐于市,深入到当地才能暗中调查清楚。就像刘墉和刘喜说的那样,不管朝廷派来的不管官员大小,是龙都得在这里盘着,是虎都得在这里卧着。

皇上故意给刘墉二十天的期限,然后有理由将他贬职留在了山东,让刘墉有足够的时间能够静悄悄的去查案破案,同时也是麻痹幕后之人,让他们放松警惕,这样才更利于查案。

山东发生了假钦差案,山东巡抚历经月余未能破案,假冒钦差那可是欺君杀头诛九族的大罪,皇上将刘墉以及和珅派往山东,同山东巡抚富国泰一起办案,要求务必在二十日内破案。

未能如期破案的刘墉,被和珅举报渎职,因此乾隆将刘墉治罪贬为庶民,刘墉的老丈人六王爷带着女儿去求太后,这才让刘墉免于成为老百姓,但是还是被贬为东昌知府,也就是成了当地的地方官,刘墉被贬看似和珅举报的原因,其实被贬这件事至少合了四个人的心意,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心思,但是都希望刘墉被贬。

和珅是一个贪官,收受贿赂无数,他在离家的时候跟自己的老婆说过,让她赶紧把山东送来的贿赂赶紧清点出来,单独放好了。

和珅首先怕刘墉查案子最后把自己牵连进去,所以提前做了准备,其次和珅和刘墉不对付,和珅就喜欢看刘墉倒霉,越倒霉他越喜欢,再者和珅看出来了皇帝的心思,他向来是揣摩着皇帝心思办事的,这也是他为什么得宠的原因之一,所以和珅举报刘墉,刘墉被贬,这合了和珅的心思。

‘康乾盛世’正是在乾隆在位时候达到顶峰,在皇帝的眼里看来,有人敢假冒钦差假传圣旨,那就是赤裸裸不把自己放在眼里,那哪能忍!但是乾隆这皇帝也不是白当的,尤其是他前半辈子还是挺精明厉害的,所以山东巡抚破不了的案子,刘墉去了段时间肯定也没办法。

别人既然敢假冒钦差,背后势力肯定小不了,所以他故意以二十日为限,就是打着刘墉不能破案,然后将他治罪留在山东,让刘墉有足够的时间能够静悄悄的去查案破案,同时也是麻痹幕后之人,让他们放松警惕,这样才更利于查案。

乾隆年间的六王爷是谁


《宰相刘罗锅》里的六王爷姓名不详,剧中他和乾隆是君臣关系,也是乾隆皇帝的叔叔。

六王爷是三朝元老,赫赫战功,嗜酒如命,一喝就醉,但却人醉心不醉,为人处世很圆滑,做事情非常认真且很清廉,是清朝不可多得的人才,因为年事已高退居幕后,也为刘墉在背后出谋计策,其刘罗锅的夫人就是六王爷最好的代表作。

在真实的历史上,乾隆年间六王爷是爱新觉罗·胤祚,早在康熙二十四年就病逝了,年仅六岁。

清代六大亲王分别为: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时期)、睿亲王多尔衮(皇太极时期)、安亲王岳乐(顺治时期)、康亲王杰书(康熙时期)、怡亲王胤祥(雍正时期) 、恭亲王奕訢;(咸丰、同治、光绪时期)。

六王爷一般是指乾隆的弟弟弘檐。

弘檐是乾隆弘历的亲弟弟,是雍正皇帝的第六个儿子,在乾隆继位后将他过继给自己的亲叔叔果郡王。

清朝刘墉是不是刘统勋的儿子

清朝的刘墉和刘统勋是父子关系。

刘墉1720年在山东省的诸城出生,字字崇如,号石庵,是清朝时期大学士刘统勋的大儿子,在1751年的时候刘墉考中了进士,并且先后担任了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位。

刘墉因为在做官期间奉公守法并且为人非常清廉而被世人所称赞,同时刘墉也是当时清朝时期的大书法家,被世人称之为浓墨宰相。

在1804年的十二月,刘墉因为生病在北京市的驴市胡同中的自己家里面去世,享年八十五岁,刘墉去世以后被朝廷追封为太子太保,并且赐谥号为文清。

扩展资料:

刘墉是大学士刘统勋的儿子,他前期在官场中的荣辱进退很大程度上与其父的遭际有关。而刘统勋是乾隆皇帝颇为信任的股肱之臣,这个时期乾隆对刘墉还是比较关照的。

刘墉被外放做安徽和江苏学政,乾隆都有诗相赠,可见关注与期许。后来,刘墉因阳曲知县段成功亏空案被判斩决,乾隆也是看在刘统勋的面子上从轻发落并重新起用。

刘墉作为官场中人,自己也很注意搞好和乾隆的关系,乾隆四十二年秋天,当时任江苏学政的刘墉向乾隆皇帝奏请自行刊刻乾隆的《御制新乐府》、《全韵诗》,使之在江苏全省流布。

乾隆为什么赐死刘墉

因为盗用皇帝的诗集是死罪,加上和珅煽风点火,所以乾隆要赐死刘墉。在宰相刘罗锅最后几集里,刘墉夫人霞儿格格盗用乾隆的诗集,再加上和珅的陷害,被乾隆关进监牢听候发落,最后乾隆赐了一把断剑叫刘墉拿回家制裁,结果乾隆给刘墉开了个玩笑,不是让他真死。

乾隆令刘墉跳河自杀,刘墉半柱香后对乾隆说了句什么话,乾隆立即改变主意?

首先乾隆让刘墉跳河,本就是考验他的应对能力,并不是真的让他去死。

如果乾隆皇帝想整死刘墉这样的大臣,蛮可以用赐他白绫赐他毒药等各种方法,未必让他去跳河。

明清时候皇帝想要整死大臣简直太轻而易举了,在民间和刘墉纪晓岚齐名的明朝大才子解缙,也是的一个以机智闻名的人。

刘墉没有被赐死

刘墉(1720~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清代政治家、书法家,名臣刘统勋长子。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考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少保。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

嘉庆九年(1804年),去世,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刘墉书法造诣深厚,是当时著名的帖学大家,有“浓墨宰相”之称。

乾隆没有赐死刘墉。

刘墉以为官清廉著称,深得百姓信赖,早在任江宁知府时就获赞誉 “少时知江宁府,颇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内,妇人女子无不服其品谊,至以包孝肃比之”,朝鲜使臣称赞。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

嘉庆九年十二月,刘墉去世,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

刘墉最后结局是什么

宰相刘墉的结局寿终正寝。

刘墉最后是寿终正寝,逝世时已经八十五岁高龄。刘墉出生于康熙五十九年,后在乾隆十六年的时候进入官场。

历史上有刘墉这个人吗

历史上也的确有“刘罗锅”这个人。刘墉,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字崇如,号石庵。公元1719年,刘墉出生在山东诸城的一个名门望族之家。祖上数辈都是进士出身,父亲刘统勋更是官居宰相,深得乾隆皇帝倚重。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世家,刘墉自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历史上刘墉有后吗

没有。
因为根据史料记载,刘墉是明代的一位著名建筑师,他的后代并没有被历史所记载,因此可以得出他没有后的结论。
刘墉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他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建筑工程,如故宫、天坛等。
他对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理论和实践也为后人所学习和研究。
刘墉的生平事迹和建筑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有后代。

清朝刘墉有后代。在《清史稿刘墉传》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刘墉的儿子,只在描述刘墉的时候顺带提到了刘墉的太爷爷、爷爷、老爸和胞弟。没有提及刘墉的儿子,第一种原因是刘墉的儿子不够出色,不值得记录史册。

第二种原因是,刘墉太过出色,要写的东西很多,但是每个人的篇幅都是规定的,因此,就将刘墉的老婆孩子都省去了。

按照刘墉的家族图谱来看,刘墉是有儿子的,而且刘墉的下属分类中只有一个儿子,而且这个儿子是养子。

康熙五十九年,刘墉出生于山东诸城,家族是名门望族,其曾祖父刘必显在顺治年间官至户部广西司员外郎,祖父刘棨在康熙年间官至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则是乾隆朝的一代名臣。刘墉成长在名门相府,家族成员世代为官,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刘墉(1720年8月19日 ~1805年1月24日 ),字崇如,号石庵,又号香岩、日观峰道人、石庵山人、天香室道人、青原等。 山东青州府诸城人 ,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诗人。 首席军机大臣刘统勋长子。

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先后历任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冀宁道台、江宁知府、江西盐驿道、陕西按察使、内阁学士、湖南巡抚。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调入京师后,历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兼吏部尚书、吏部兼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以及尚书房总师傅、管理国子监事务大臣等职。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 。刘墉以为官清廉著称,深得百姓信赖,早在任江宁知府时就获赞誉 "少时知江宁府,颇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内,妇人女子无不服其品谊,至以包孝肃比之",朝鲜使臣称赞。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

刘墉的书法与翁方纲、成亲王永瑆、铁保齐名,并列为乾隆朝四大书法家。刘墉擅长于草书,书法用墨饱满,墨浓字肥,浑厚端庄,雄厚劲遒,时人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美誉。其诗的体裁和内容都很广泛,语言朴实清新,颇有可读性。 著有《石庵诗集》。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 ,刘墉去世,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

史料记载,清朝宰相刘墉并没有子女。他只有一个养子,名字叫做刘锡坤。这是他兄弟的孩子,也就是他的侄儿。虽然他一生也娶了好几个老婆,但是不知道啥原因,就是没有留下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