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刘邦和信陵君是一个时代吗
- 刘邦的创业故事
- 战国四公子历史典故
- 刘邦怎么找到张耳的
- 秦始皇 刘邦代表 什么阶级
刘邦与信陵君都同属战国末期,刘邦和信陵君在时间上还是有交集的。公元前258年,信陵君率诸侯联军救援孤城邯郸,两年后刘邦出生。刘邦仰慕信陵君,刘邦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年轻时尽管一事无成,但他内心的志向却一直在蠢蠢欲动,他觉得应该为自己找个学习的榜样。刘邦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多少也了解一些历史知识,他最崇拜、最想效仿的英雄人物就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
刘邦是西汉开国皇帝,他是秦朝末年人。
而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时魏国大梁人,他是魏安釐王的弟弟。
刘邦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的号召,也在家乡江苏泗水县举起了义旗,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等,追随他一起起义。后来实力越来越大,与项羽终于灭亡的秦朝,又经历五年的楚汉相争,刘邦胜利了,建立了西汉政权,他成为开国皇帝,庙号高祖。
他门下养食客三千,公元前257年,秦兵围赵都邯郸,赵向魏求救。魏遣将军晋鄙救赵,半途停留不进。他设法窃得兵符,带勇士朱亥至军中击杀晋鄙,夺取兵权,解赵之围。
刘邦的创业故事1、少年立志,不做庸人。应该说刘邦的志向是从年轻时就确立的,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游历四方,投在“战国四公子”信陵君公子魏无忌的门客张耳门下,这个人生经历对于刘邦的触动很大,在刘邦的心目中魏无忌的急公好义、宽以待人、礼贤下士等品质,深深的印入了心中。后来回到沛县,刘邦才能将自己沛县的这些兄弟都打造成后来大汉的栋梁之才。因此在咸阳看到始皇帝出巡时,刘邦便发出了感慨:“大丈夫应当如此!”这和项羽的:“我要取而代之!”截然不同。刘邦是确认了自己的目标,而项羽只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目标引领人走向成功,而态度只能保证一时的激情。
2、贵人相助,底蕴初成。说到刘邦的贵人,并不是史书记载中的那条龙,也不是曾经多次资助刘邦的萧何,而是将女儿吕雉嫁给他,并且资助他起誓造反的岳父吕太公。按照史书的说法,这位老人为了躲避仇家来到沛县,吕太公有相人分本领,当他看到刘邦的时候就认定此人不凡。但我认为刘邦的不凡,并不是因为吕太公的相人之术,而是因为沛县县令的介绍,和吕太公和刘邦接触过程之后的判断。要知道吕家是人丁兴旺的大家,除了吕后之外,还有其兄长宗族不乏好勇斗狠之人,娘家人是刘邦创业初期最可靠的支撑。
3、创业团队,合作共赢。说刘邦搞的是最大的创业并不为过,别人创业无非是地位钱财,而刘邦要的是天下。对刘邦的所有追随者,他们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包括后来被刘邦剿灭的异姓诸侯王。人的能力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提升和锻炼的,跟随刘邦的这些沛县兄弟,不管是萧何、曹参,还是樊哙、夏侯婴等人均在战斗中磨砺了自己的能力,成长为栋梁之材,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打磨出来的,这个引路之人就是刘邦。跟着刘邦混,有肉吃,有酒喝,有女人,有钱财,有地位,有权力,总之一句话,跟着大哥混有前途。
4、慧眼识人,不负其才。说刘邦慧眼识人并不为过,可能很多人会说萧何是伯乐,滕公夏侯婴也是伯乐。但这些伯乐再有本事,他们并不是最后决定的那个人,要让韩信等人的才能得到发挥,最终的决定权在刘邦手里。项羽没有这个能力,以至于像韩信、陈平等原本在项羽手下的人都归附于刘邦。刘邦给了他们最大的信任和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代名将和一代名臣。用人之长、略人之短,这个能力不是一般人具备的。而正因为他的这种特质,使得不管事从沛县起家的萧何、曹参,还是半路来投的张良、韩信,亦或是陈平这样所谓的“叛徒”,都能够很好的团结在他的手下。
5、忍辱负重,暗中发展。有那么一句话说得好,那就是“小不忍则乱大谋”,刘邦是一个十分会忍的人。当初楚怀王定约,谁可以率先进入关中,那么谁就可以做关中王。结果刘邦抢先一步进入了咸阳,但是却惹恼了项羽,项羽要杀了他。这一次,他忍了。主动让出了关中,并且还尊项羽为王。后来项羽把他分封到了片源的蜀地,他再次忍了下来,并且还烧毁了栈道,表示自己再也不东进。正因为他忍了下来,所以他因此保全了自身的实力,在羽翼丰满之后,用计平定了三秦,并且开始与项羽开始争霸天下。
6、杀伐有度,掌控有术。刘邦能用人之才,同样能控人之欲。对于帮助自己打天下的这些异姓王,只要对自己的统治构成威胁的一概诛杀。同样对自己并没有威胁的功臣勇将和可信之人都给予了优厚的待遇,并委以重任。汉初三杰的萧何最后成为大汉开国之相,位列功臣之首,曹参、樊哙、陈平、周勃等人也都各得其所,连多次背叛刘邦的雍齿也被封侯。对于淡泊名利的张良,也封其为留侯,让其颐养天年。
7、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刘邦当政时期,一方面平定诸侯王之乱外和匈奴,另一方面在国内推行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国策。汉律完全借鉴于秦法,力图改变西汉初年民生凋敝、人口锐减、土地贫瘠的局面。后又经吕雉、刘恒、刘启三人的努力,到了汉武帝刘彻时期,西汉的国力达到了鼎盛,因此刘彻才有底气喊出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口号,这背后我看到的是刘邦的智慧,吕雉的坚持,刘恒的坚韧,刘启的尝试,刘彻的底气。
战国四公子历史典故无妄之灾:春申君把李园之妹已孕小妾献给楚考列王,考列王死,春申君被舅哥李园伏杀。
齐国孟尝君田文——鸡鸣狗盗,楚国春申君黄歇——无妄之灾,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赵国平原君赵胜——毛遂自荐。
1、战国四公子是谁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赵国平原君赵胜,历史记载他“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在惠文王和孝成王时期担任过相位,在赵国首都邯郸被围期间,他散尽家财鼓舞士气,最终坚持到援军赶来。
春申君黄歇,四公子中唯一非王室中人。然相楚考烈王二十五年,辅国持权,说一不二,自有其过人之能。不过黄歇在历史上有一个很大的污点事件,因为李园怂恿他将李园的妹妹宠幸过后送给楚王。李园的妹妹在生下儿子以后被立为王后,这个孩子也就成为了太子。
孟尝君姓田名文,字孟,封于尝邑,故号孟尝君。他养士数千人,成为齐国的重要政治力量,担任了齐相,每年的工资就是薛地万户人家的租税。不过孟尝君这个人,人品并不是很好。他逃亡期间因为赵国普通百姓的嘲讽就杀掉数百人更是灭掉一县,德行根本配不上四君子。他手下的门客也都不是什么好人,鸡鸣狗盗这个词就是因为他的门客才诞生的,后来因为齐王想要除去他,他竟然联合秦赵燕三国举兵伐齐,险些导致齐国灭国。
信陵君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是战国四君子之首,著有《魏公子兵法》。在军事指挥上有着杰出的才能,曾经两度击败秦军,挽救了赵国及魏国的灭国危局。
2、战国四公子排名
排在第一的自然是信陵君魏无忌,其余三人的排名并不重要。
魏无忌是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他出生之后正是魏国霸权衰落的时候,所以他在魏国当政肯定不容易。魏无忌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因而争相前往归附于他,最高峰时门下曾有三千食客。这个特点和上面三个差不多,没有什么差别。不过信陵君真正厉害的是为魏国做了很多重要的事。
邯郸被秦国包围,在平原君的努力下,解了围。平原君主要是向信陵君求助了,信陵君窃符救赵,才带领大军打败了秦军。这次事情之后,信陵君暂时不敢会魏国,就让军队回国,自己在赵国待着了。在这期间发生,平原君的很多食客都投靠了信陵君。之后秦国再次攻打魏国的时候,魏国国王没办法只能重新启用信陵君。公元前247年,魏无忌派使者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得知魏无忌担任了上将军,都纷纷派兵救魏。魏无忌率领五个诸侯国的联军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使秦国将领蒙骜战败而逃。可以说这些是他最大的成就。
这样看来,贡献最大的只有信陵君了,其他三人和信陵君都无法相比。
3、战国四公子结局
平原君赵胜具体死因在历史上并无记载,或许是病死。赵胜礼贤下士,门下食客数千人,历史上著名的毛遂便是其中之一,秦赵长平之战后曾外出求援解了邯郸之围。赵胜曾担任过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期的宰相,去世后他的子孙承袭了他的封爵,直至赵国灭亡。
春申君黄歇死的比较惨,李园想要取代黄歇的地位,于是暗中豢养了刺客,不久楚考烈王去世,李园率先进入王宫,在棘门埋伏了刺客,春申君黄歇在入宫奔丧的时候当即被斩杀,其家人也被满门抄斩。
孟尝君结局不详,他在齐国声望与日俱增,以至于天下知有孟尝君而不知有齐王,感受到威胁的齐湣王借机逼走了田文。逃离齐国的田文到了魏国被任命为宰相,并且联合秦国、赵国帮助燕国打败了齐国,不过田文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争着继承爵位,封地薛邑随即被齐、魏两国联合灭掉。
信陵君魏无忌最后抑郁而终。魏无忌为人仁爱宽厚,士人因而争相前往投靠他,巅峰时门下曾有三千食客,信陵君的声望也是日益远扬。公元前260年秦国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国,后又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魏将晋鄙率兵十万前去救援,但驻扎邺城止步不前,魏无忌便派人偷了魏王的兵符并杀死了晋鄙,亲自率兵击败了秦军,挽救赵国于危难之中。
但十分忌惮魏无忌的秦王于是派人持万金去魏国离间魏王和信陵君的关系,同时派人到魏国境内假意祝贺信陵君登上王位,因此威望更加猜忌信陵君,派人剥夺了他的军权,心灰意冷的信陵君回到魏国后不再上朝,终日沉湎于酒色之中,最终于公元前243年去世,在他去世十八年后魏国被秦国灭亡。
刘邦怎么找到张耳的张耳与刘邦有交情,是张耳最后投奔刘邦的主要原因。为什么张耳会与刘邦有交情呢?说起来,这件事也是一个意外。
张耳年轻时,是信陵君的门客。而刘邦听说了信陵君的名声后,也准备投奔信陵君,结果走到半路,就听说信陵君去世了。
张耳正好在招门客,这样刘邦就去投奔了张耳,成为了张耳的门客。结果不久,魏国被秦国灭了,这样刘邦就又回到了沛县。
但是两人并没有断了联系,刘邦多次去看望张耳,因此两人关系更近了一步。张耳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投奔了刘邦,也是因为当年和刘邦的交情。
2、武臣被杀
张耳参加起义军后,开始时是跟随大将武臣的,而张耳与陈馀当时想另立山头,于是就拥立武臣为王,结果不久,武臣被部将李良杀了。
张耳逃脱了,又立赵歇为王,虽然重新立了新王,但是实力是大减。当秦将章邯率军进攻河北时,张耳往东逃,结果在巨鹿被秦军围困了。
于是张耳向陈馀求救,可是陈馀拒绝援救张耳,这时项羽率军解了巨鹿之围。所以在武臣被杀后,赵国就没有实力与秦军抗衡了,张耳也就此归属项羽了,并被项羽封为了常山王。
但是这个分封给张耳却留下了后患,使得张耳最后不得不投奔刘邦。
秦始皇 刘邦代表 什么阶级秦始皇第一个建立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皇权,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利益。
秦始皇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他虽然残酷压迫劳动人民,这是他的阶级属性,但是他也打击了旧的剥削势力的发展,维护国家统一,使人民不再颠沛流离。
刘邦代表的是土豪阶级。
刘邦属于土豪阶级。原因也很简单,秦朝制度,家产在十万钱以上的家庭才能被“举为吏”;如果是普通穷人,是没有资格做吏的。
所以说刘邦家在当地至少也是中等以上人家,就算务农也是一个大地主家庭。
当然,刘邦并非家里长子,主要家产是由他哥哥继承,但是家里给他做亭长做一个保还是没问题的。
另外,刘邦成年之后,十分仰慕信陵君的风范,礼贤下士的信陵君是他身不能至、心神往之的偶像,不过这个时候信陵君早已不在人世,后来他听说名士张耳接续信陵君的遗风,在外黄交接天下豪杰,于是他数次徒步前往大梁,跟随张耳为其宾客,直到魏国为秦所灭,张耳出逃为止。
由此可知,家境富裕,又到大梁见过大世面的刘邦,在当时的沛县,绝对是风云人物。
秦汉时期,中央对地方政府往往鞭长莫及,地方上的官吏也比较少,这些官吏为了方便处理地方事务,往往借助于民间组织的力量,再说直白点,必须和地方豪强合作。
而刘邦在沛县也就扮演的是豪强角色,所以尽管他明面上只是一个亭长,但实际上他是沛县数一数二的豪强,手下有夏侯婴、樊哙、灌婴、卢绾这些沛县子弟做“爪牙”
所以,如萧何、曹参这些沛县官府里的头面人物才会和他交好,不然的话,萧何这些人怎么会搭理一个小小的亭长。
另外,吕公嫁女也能说明刘邦在沛县的地位,因为吕公是著名的大富翁,为了避祸到了沛县,还和县令是好友,但是最终吕公觉得县令不足以庇护他们吕家,他选择刘邦是因为他觉得只有刘邦这样的沛县豪强才能庇护自己,所以才把女儿嫁给了刘邦这么一个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