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战国七雄都有后代吗
- 姜嫄生稷典故
- 历史上招娣为姜子牙生小孩吗
只有宋国、杞国、祝国、焦国、蓟国、陈国、虢国这七国,其中黄帝之后于祝,炎帝之后于焦,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商汤之后于宋,周文王之弟为虢。
而分封最为多的国家就是姬姓国,这些国家大部分为周王室的近亲或者支系,分封国家目的就是为了拱卫周王室,为王畿做屏障,而姬姓国最多就可想而知,只有自己家人才是最靠的住的。
只有宋国、杞国、祝国、焦国、蓟国、陈国、虢国这七国,其中黄帝之后于祝,炎帝之后于焦,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商汤之后于宋,周文王之弟为虢。
而分封最为多的国家就是姬姓国,这些国家大部分为周王室的近亲或者支系,分封国家目的就是为了拱卫周王室,为王畿做屏障,而姬姓国最多就可想而知,只有自己家人才是最靠的住的。
言归正传,战国七雄都是出自哪里呢?他们有哪些是周文王的后代?
战国七雄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赵国、韩国、魏国和燕国。
这些国家并不都是西周建立之初就存在的国家,比如秦国、赵国、韩国和魏国这四个都是后来分封的,秦国建立于春秋之初,秦襄公因护卫周平王东迁有功才被封为诸侯,而韩、赵、魏三国则是将晋国一分为三之后,周天子重新册封的,而三家分晋后才代表着进入了战国时代。
齐国:
齐国则更为特殊,国号没变,但是主子变了,战国七雄时期的齐国早已不是姜姓的齐国,而是田齐,田齐跟陈国同出一脉,是帝舜的后裔,他们本是妫姓人,因封地在陈国,所以以氏为姓,也可以称他们为陈,而在上古汉语中“陈田”同音,就叫后来的齐国为田齐。关于姜子牙的故事就不用多言了,大家基本上都知道,简单说一下战国七雄之一的田齐的由来。
陈厉公之子陈完因避祸而逃往齐国,当时的齐国正值春秋的齐桓公时期,桓公接纳了他,后来他改姓为田在齐国定居,并世代为齐官,繁衍了几代之后,成为了齐国举足轻重的七大家族之一,陈完的四世孙田恒子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人,他联合齐国的其他大家族灭掉了其中三大家族,然后用土地和封爵收买一些公卿,用钱粮来收买贫苦的百姓获得了支持,最终田氏一家独大,到了田恒子儿子田乞时期便自立为相国,田乞之子田成子后来废掉了齐国的君主,将其放逐到海滨,自立为国君,这便是田氏代齐。此时据陈完来齐仅仅才六代人。
但是田齐属于篡权并不能得到诸侯们的承认,于是背靠大树好乘凉,田乞找到了当时战国时期最强大的魏国,通过魏文候让周天子册封了爵位。
秦国和赵国:
司马迁所著《史记.赵世家》开篇第一句话是:“赵氏之先,与秦共祖。”
秦和赵最早的祖先是一个女人,她是颛顼的孙女,叫做女脩(xiu),女脩在织布的时候,误吞了燕子的蛋,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大业,这就是秦和赵往上捯的第一位男性始祖。当然,吃燕子蛋生孩子是一个传说而已,因为母系社会大多只知道母亲而不知父亲。
大业的儿子叫做大费,而大费被舜帝指派给了大禹作助手治理水患,后来大禹治水成功,舜帝奖励大费,赐给了他黑色的旗带,并将一位姚姓的女子许配给了他,后来大费尽心尽力的帮助舜帝驯服鸟兽,舜帝很满意,便赐他嬴姓,名为伯翳。
伯翳有个后代名为中衍,中衍又有个后代叫做蜚廉,蜚廉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恶来,另一个叫季胜。
在武王伐纣的时候,蜚廉同恶来誓死保卫殷商天下,而恶来在战斗中被杀,一朝天子一朝臣,蜚廉一家人是殷商旧臣,自然而然很长时间得不到西周王室的宠爱,不过好在蜚廉二子季胜中有一后人名为造父,由于善于驾车得到了周穆王的宠幸,并且在徐偃王作乱之时立下大功,于是周穆王便将赵城(今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北)封给了造父,从此造父这一家就以赵地为自己的氏了,而恶来的后人也跟随造父一家搬到了赵地,同样也曾经以赵为氏。
到了周孝王时期,恶来的五世孙非子善于养马,被周孝王看重,他说:“非子的远祖叫伯翳,由于驯养牲畜有功舜帝赐他们为嬴姓,现在非子为我养马同其远祖一样,我分一块土地给他吧,让他恢复嬴姓的祭祀。”非子有了封地,于是秦国的便有了根据地,到了秦襄公时期就成为了诸侯。
而造父一支后来成为了晋国的大家族,最终三家分晋也在战国初期成为了诸侯。
所以,自伯翳开始,便有了嬴姓,无论是秦国,还是赵国,他们都是嬴姓后人。
楚国:
楚国王室先祖乃是黄帝的孙子颛顼,其三世孙有二人重黎、吴回,重黎就是祝融氏,也就是火神,但是他没有办好帝喾(上古时期五帝之一)交代的事情被诛杀了,于是吴回就继任了祝融氏的名号。
吴回有子名为陆终,陆终又生六子,老六名为季连,芈姓,楚国就源于老六这一脉,周文王时期,季连的后人在其左右侍奉,立下了功勋,周成王便册封其子爵,封地楚蛮,从此立国。
所以,楚国为芈姓。
燕国:
“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於北燕。”—《史记.燕召公世家》
妥妥的姬姓国,燕召公为周宗室,在武王伐纣的时候立下大功,又辅佐周成王,同周公一起位列三公,召公为燕国的始祖。但是燕国的姬姓一脉不是文王的后代。
韩国:
韩万为晋穆候庶子曲沃桓叔的儿子,因为晋国先祖为周文王之子,所以韩国祖先韩万是姬姓韩氏,是妥妥的周文王之后。
魏国:
“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司马迁.《史记.魏世家》
魏国的祖先也是姬姓封国,是毕国的始祖,姬姓名高,也叫毕公高,他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不过后来毕国后来被晋国吞并,其后代到晋国为士,封地在魏,后来逐渐强大,同韩国、赵国三家分晋建立了魏国。
魏国值得一提,在战国初期最先变法图强,强盛了近百年,其训练的军士魏武卒可以吊打当时任何一个国家,魏国如果能够坚持图强,绝对有实力一统天下,可惜天公不作美,魏君一代比一代不思进取,最终成为了战国二线国家,只能成为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荀子·儒效》中有这样一句话:“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也就是说西周初期,周武王开始封邦建国,到周公时期有71个诸侯国,其中就有53个出自姬姓,即西周宗室。其他的非姬姓诸侯国主要就是分封的功勋之臣和古国后裔。
但随着西周灭亡东周建立,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兼并混战,大部分诸侯国都消失不见,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已经由春秋初的几百个缩减到了十几个。而其中又以战国七雄实力最为雄厚。不过,有意思的是,战国七雄中仅有三个姬姓诸侯国,即燕国、韩国和魏国。
燕国的开国之君为燕召公,又被称为召公奭。燕召公并不是周文王的后代,而是西周宗室,周武王的同族兄弟,它是西周初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和周公旦、太公望以及毕公高并称为“周初四圣”,辅佐过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康王,但是燕召公虽在周成王时期被封在燕地,建立燕国,但他的一生都没有就封,而是一直留在镐京辅佐周天子。燕国建国之后,就是燕召公之子姬克治理燕国。因此燕国虽然是姬姓国,但燕国国君并不是周文王的后代。
韩赵魏三国之所以能立国是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将晋国一分为三,其中韩国和魏国都是姬姓国。晋国的开国之君是周文王的孙子、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原本国号为唐,后来又改为晋,史称晋国。韩国是姬姓韩氏,在晋国曲沃代翼中,曲沃桓叔的后代获胜,小宗取代大宗成为晋国的执政者,而韩国的先祖正是曲沃桓叔(晋穆侯之子)的庶子,因为参与曲沃代翼的战争,而被曲沃武公分封在韩地,遂以韩为氏,名为韩万。韩万在韩地开枝散叶,很快,韩氏一族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最终建立了韩国。
魏国是姬姓魏氏,魏氏先祖是毕万,毕万原本是毕国公族,毕国的开国之君是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也是西周初期著名的贤臣,但是毕国的存在时间却很短,在西周时期就已经灭亡,之后毕国公族沦为平民。其中毕万辗转到了晋国效力于晋献公,得了魏地这个封地,开始繁衍生息,毕万的后代开始以魏为氏,即姬姓魏氏,后来建立了魏国。
战国七雄的另外四国都不是姬姓,其中秦国和赵国是嬴姓,齐国是妫姓,楚国是芈姓。
秦国和赵国来自同一个先祖,即商朝时期的飞廉,而在此之前的更早时候,更早的先祖大费被舜赐姓嬴姓,辅佐舜帝调驯鸟兽。大费的后代在商朝时期得到重用,嬴姓部族一度成为显赫的贵族。到了飞廉这一代,飞廉有两个儿子,长子恶来(秦国先祖)、次子季胜(赵国先祖)。
飞廉和恶来都效忠于帝辛,后来周武王伐纣将恶来杀死,而飞廉也在不久之后去世,倒是季胜的儿子孟增受宠于周成王。孟增的后代造父为周穆王驾驶马车,曾在徐偃王之乱中,驾着马车载着出游的周穆王一日千里回到都城平定叛乱,因此被周穆王封在赵城,此后赢姓之族就以赵为氏,而赵衰就是季胜的后代,这一支建立了后来的赵国。
恶来去世后,恶来的后代不被周王室重视,但是还是在造父的推荐下,恶来的后代大骆也开始为周王室服务,大骆有一子非子善养马,后来为周孝王养马,并被封在秦地,号为秦非子,当时的秦还只是周王朝的一个附庸,远远算不上一个诸侯国。一直到秦襄公时期,秦国才正式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国。
齐国原本是太公望的封地,姜姓吕氏,当初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后来周灭商,封邦建国的时候,太公望有了齐国,但是姜姓吕氏齐国的国祚却并不是很长,只有六百多年,然后姜姓吕氏被妫姓田氏取而代之。田齐的始祖是陈完,也叫田完,原本是陈国贵族。而陈国国君则是帝舜的苗裔。周朝建立之后,分封古国之后,帝舜的苗裔陈胡公就被封在陈国。
而陈完正是陈国国君陈厉公的儿子,当时陈国内乱,陈完逃到了齐国,被齐桓公收留。陈完在齐国担任的是工正,后来陈完的后代将陈氏改为田氏,即妫姓田氏,在齐国定居繁衍,并渐渐崛起,成为外姓卿族,并最终夺了姜姓吕氏之权,成为齐国执政者。
楚国国君是火神祝融之后,可追溯的先祖是季连,芈姓。季连的苗裔鬻熊在周文王时期审时度势,助周灭商。鬻熊是楚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先驱者,正是他奠定了后来楚国诸侯国的身份。但是鬻熊生前去并没有等到周天子封国,一直到周成王时期,周成王感念鬻熊的功绩,将鬻熊之孙熊绎封在楚地,楚国正式建立。而鬻熊之后,其子孙感念他的贡献,遂以熊为氏,即芈姓熊氏。楚国在南方筚路蓝缕,最终将只有五十里地的楚国发展成为疆域辽阔的大国,并在春秋时期一度称霸。
综上,战国七雄中只有韩国和魏国的国君是周文王的后代
姜嫄生稷典故姜嫄生稷是一则古代神话故事,说的是姜嫄在生孩子时,突然听到一只鸟叫三声后,她就生下一个男孩,取名稷。稷长大后,担任了黄帝的农师,发明了种田、养殖等农业技术,被后人尊为农业之神。这个故事也是中国中华民族神话中有关黄帝时代的重要传说之一。
姜嫄生稷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则传说故事,相传姜嫄是姜子牙之女,被封为“稷下仙女”,能够预知未来。
后来,姜嫄同神农氏合力耕田,从而开创了中国农业之始,因此姜嫄也被尊称为“稷下女娲”。
这个故事主要是为了赞扬姜嫄的聪明才智,和她在中国农业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
姜嫄生稷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象征,它在中国农业史和文化史中都有深远的影响。
故事中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聪慧、勤勉和创造力的崇高评价,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农业文化的卓越成就,对于今天的农业发展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此外,姜嫄作为中国历史上女性英雄人物的代表,也为当今女性赋予了更多的勇气和信心。
姜嫄给生下了稷。
这个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因此并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可以证明其真实性。
然而,该传说在龙山文化时期留下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文物和艺术作品,已成为我国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传说,姜嫄是黄帝之妻,她生下了稷,即后来的少昊,成为炎帝的后人和华夏族的始祖之一。
这个故事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五谷丰登、人民安康”的美好愿望和祈求,对我们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只能说历史上姜子牙是有孩子的那天,只因招娣的花痴大犯,非姜子牙不嫁,她爹面对女儿的无理取闹,便应允了。因比干的做媒,以及姜子牙他师傅的话,所以姜子牙硬着头皮答应了。那时,姜子牙大概对于招娣心里也是选择接受的吧。哪怕她很花痴,她有时又很傻,弄出一堆的乌龙事,但是她心地却又很善良,看到哪吒被斩时,哭得那是一个让人心疼啊。紧紧的被子牙抱着的身上的温暖是此时招娣心中最结实的依靠。我想此刻子牙也是十分不忍怀着的招娣哭成泪人的。时间的推移,招娣跟在子牙身边的日子日渐长久,我想就连子牙也想不到自己早已深深地爱上了招娣吧。唯有在危难时刻,他才会意识到招娣对于自己是多么的重要。当得知子牙要和闻太师大战时,招娣痛心呐喊,哭着求子牙留下,不为别的,只为了自己的相公能够平平安安。看着招娣这般的哭泣,子牙再也不能掩饰自己心中对招娣的感情了,意义深长的一个吻,包含了这么久以来子牙对招娣的所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