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春秋五霸时间
- 春秋五霸是如何过渡到战国七雄的
- 简述晋文公与楚庄王称霸的过程
- “春秋五霸”中.为什么有4个公,而单独有个楚庄王呢
- 春秋五霸是哪些
- 春秋五霸最早称霸的是
- 为什么春秋五霸中只有楚庄王是为王,其他都是公
- 春秋五霸是哪5个国家
- 春秋五霸各自的贤臣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霸,政之名,谐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 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 中学历史教科书主要介绍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史记索隐》或《荀子》的版本。
《史记索隐》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荀子·王霸》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中学历史教科书兼顾两种说法。
中国史料上对春秋五霸的说法不一,不过大多默认《史记》的意见,即: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齐桓公—— (前685年--前643年)
晋文公——(前636年--前628年)
楚庄王——(前613年至前591年秋季)
宋襄公——(?—前637年,在位:前650年—前637年)
秦穆公——前659-前619
春秋五霸是如何过渡到战国七雄的赵魏韩三家分晋是分界点,田氏代齐,郑国已灭,燕国加入。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便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认也没有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打那以后,韩(都城在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都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都成为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简述晋文公与楚庄王称霸的过程晋文公和楚庄王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他们的称霸过程大致如下:
晋文公的称霸过程:
1. 流亡国外:晋文公年轻时因骊姬之乱被迫流亡国外,长达 19 年。
2. 回国即位:公元前 636 年,晋文公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即位。
3. 整顿内政:晋文公即位后,对内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减轻赋税、奖励农耕、兴修水利等,使得晋国的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4. 勤王周室:公元前 635 年,周襄王被其弟王子带逐出王都,晋文公出兵勤王,并护送周襄王回到了王都。
5. 城濮之战:公元前 632 年,晋文公与楚国在城濮展开大战,晋军大胜,楚国北上争霸的计划受挫。
6. 践土会盟:公元前 632 年,晋文公在践土与诸侯会盟,被周襄王封为“侯伯”,正式成为霸主。
楚庄王的称霸过程:
1. 韬光养晦:楚庄王即位后,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不问政事,让楚国的政局一度动荡。
2. 一鸣惊人:公元前 613 年,楚庄王突然宣布亲政,开始整顿内政,任用贤能,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3. 问鼎中原:公元前 606 年,楚庄王率军北上,攻打陆浑之戎,并陈兵周疆,向周天子示威。
4. 邲之战:公元前 597 年,楚庄王与晋国在邲地展开大战,楚军大胜,晋国的霸业开始衰落。
5. 称霸中原:公元前 594 年,楚庄王在衡雍与诸侯会盟,被周定王封为“霸主”,正式成为中原的霸主。
晋文公称霸的过程公元前632年,楚晋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於践土(当时衡雍附近,今河南省境内),周襄王命令王室大臣尹氏、王子虎和内使叔兴父策命晋文公为「侯伯」,还赏赐给晋文公许多东西,其中有「大辂」、「戎辂」两种车辆及车辆上的服装和配备、红色的漆弓一件和一百个红色箭镞、一千个黑色箭镞.此外,周襄王还赏赐称为「虎贲」的勇士三百人给晋文公.周襄王给晋文公的命辞是「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意味让晋文公恭敬地服从天子的命令,以安抚四方诸侯,并惩治不忠於王室的邪恶之人.对於周天子的恩宠,文公辞谢三次,然后才接受命令,并且说道:「重耳谨再拜叩头,接受何宣扬天子的赐命!」晋文公三次之朝觐周襄王表示尊敬.城濮之役后,晋文公的这些措施,换得了周王室对他的支持,他的霸主地位由此而得已确立.楚庄王称霸的过程芈侣(楚庄王)于公元前614年即位后,励精图治,扩张国力,公元前606年的问鼎事件和公元前597年的邲城之战击败中原霸主晋国,标志着楚国势力达到了巅峰,即称霸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吕、侣.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应该称为熊旅而不是芈旅),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庄王自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楚庄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共在位23年,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晋文公—制霸中原: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并召集齐、宋等国在践土和诸侯会盟。史称:“践土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正式成为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楚庄王—问鼎中原: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开始成为中原霸主。
“春秋五霸”中.为什么有4个公,而单独有个楚庄王呢这是有复杂的历史的,
要知道,楚国在西周后期就已经强大,又因为远离中原,周王室鞭长莫及,加上从西周中后期开始周王朝的国势开始衰落。值得注意的是,最早称王的诸侯国是夏商两朝的劲敌,西周时的徐国,徐偃王的故事在古籍里也有记载。当时处于淮河中下游,今天在江苏省徐州附近的当年西周时的徐国,在西周周穆王时贸然称王,并且向周王朝叫板,进攻周王朝。这个就是有名的徐偃王的故事,但是当时周王朝居然没有能力去镇压遥远的徐国,只能让楚国派军偷袭徐国的后方,最后楚国平定了徐国的动乱。因而楚国的势力进一步加强。
在周厉王时,楚国就对自己低下的爵位耿耿于怀,楚国的爵位尽然是男爵,五个爵位等级里最后面的一个。在西周灭亡不久,楚国就擅自称王了。由于周王室此时已经泥菩萨一样,连小小的郑国也敢和周王室兵戎相见,甚至在战场上要射箭要杀周王(周平王),周王室有多少威吓力让楚国对自己的称王感到害怕呢?
加上楚国在西周末年就开始兼并周围汉水流域的小国,在东周刚开始没多久,楚国的地盘就已经很大了。连当年齐桓公率十几国联军攻打楚国,也不敢贸然正式全面的和这个南方蛮夷开战的打算。只是通过谈判,让楚国低头服软便点到位止了,至于中原诸侯国对楚国称王的不满史书上貌似没有过多的笔墨,不过中原诸侯国都不承认楚国这个国家的诸侯国地位,在中原传统意义上楚国就是一个还没有开化的蛮夷落后部落罢了。
和楚国叫板最厉害的应该是晋国,但是晋国也从没有拿楚国擅自称王做过什么文章。晋国和楚国之间长年的战争都是在第三国,利益的争夺国家的地盘上打的,尽量让本国不受战火洗礼应该是一件很精明的事情。当时中原每个诸侯国心里都有一笔帐,只要对方没有在利益上有所触动,能不开战就不开战。加上楚国地理位置有好,河流又多,易守难攻,诸侯国对楚国怕都来不及呢。
至于春秋五霸中另外4个为什么不称王,我觉得是受了春秋五霸中第一个霸主齐桓公的影响。他提出的尊周王室,攘外敌的口号,得到大部分诸侯国的支持。对于后来整个春秋时期的形势走向也很有影响。所以中原形势波诡云谲的春秋时期,能不称王老老实实承认周王朝对自己的爵位,承认周王室名义上对自己的领导地位,还是比较正统和保险的思想。
要提到的是春秋后期的江南地区的吴国和越国也都是称王的。同样没有国家对他们的称王有什么不满。同样这两个国家也没有被中原视为诸侯国中的一个,不过因为地处偏远,暴发户性质的区域强国而已。
所以对于称号,春秋时期的诸侯国都看得很轻了,诸侯国看重的是利益。急着称王的楚国,吴国,越国,就好比以前乡下来城里哪里都必定要穿得笔挺西装,穿衬衫把所有纽扣都扣上一样好笑。
春秋五霸是哪些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还是《史记索隐》中的把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列为五霸的说法,虽然宋襄公打仗不给力,但是他的确尊重周天子,帮助齐国平定了内乱,也举行了会盟,是有一些国家愿意尊奉宋襄公为霸主的,这是学术界认可的一种说法。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见之于《史记》。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 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
还有人说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1. 夏昆吾,商大彭、豕韦,周齐桓、晋文,谓之五霸。
2.孔子删定的《春秋》和《孟子》指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公。
3. 《墨子》和《荀子》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也称五伯。
宋襄公
齐桓公死后,宋襄公乘诸侯无主之机,欲为霸主。
秦穆公
《韩非子·难二》称:“蹇叔处秦而秦霸。”《新序·杂事三》谓:“秦用由余而霸中国。
楚庄王
《韩非子·喻老》曰:“楚庄王..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
吴王阖闾
《吕氏春秋·简选》称:“吴阖闾..与荆(楚)战,五战五胜,遂有郢,东征至于庳庐,西伐至于巴蜀,北迫齐晋,令行中国。”
越王勾践
《吕氏春秋·顺民》说:“越王..残吴,二年而霸。” 《史记·越世家》载:“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 致贡于周。
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霸,政之名,谐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4]“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春秋五霸最早称霸的是是齐桓公。
齐桓公称霸过程是:
九合诸侯。
齐桓公,字小白,在继位之后,重用管仲为相,创造性地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这跟后世三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道理是一样的。
因为有了尊王攘夷的口号,齐国就可以以周天子的名义行事,首先灭掉不听从自己的国家,其他诸侯也不能说什么。
葵丘会盟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在这次会盟当中周襄王派宰孔赐给了齐桓公祭祀用的胙肉,还有天子车马和彤矢弓,这在事实上已经认可了齐桓公的地位,在葵丘大会上,齐桓公主持诸侯各国制定了共同遵守的盟约,说明齐桓公也具备了周天子统一号召的权力,这也必然导致从这儿开始周天子的权力加速陨落,最后完全失去对各诸侯国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齐桓公。
关于春秋时期春秋五霸的说法,具体是指哪五霸在历史上实际上是存在分歧的,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还有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齐桓公位居五霸之首都是没有悬念的。
为什么春秋五霸中只有楚庄王是为王,其他都是公春秋时期,周王室虽然日渐式微,但周天子仍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诸侯的爵位不可能超过周天子。
楚国地处南方,自称蛮夷,地大物博,实力雄厚,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便自称王。
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实力进一步削弱,各诸侯争相称王,秦国干脆把周王给灭了。
因为当时的爵位有六级王、公、侯、伯、子、男。爵位是由周朝的天子封赐和晋升。
楚国得到爵位只是子爵,楚国的国君叫楚子。后来楚国国君熊通不满于周朝所封的爵位太小,就自封做王,也就是楚武王,从此以后楚国的国君都是王爵。
春秋战国时期周朝对各诸侯国的控制能力逐渐减小,以及楚国的不断强大,楚国自封的王爵也逐渐得到其他的诸侯国的认可。所以,春秋五霸楚是王爵。
春秋五霸包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春秋五霸是哪5个国家春秋时期的五霸分别是前1最早称霸齐国的齐桓公,2第二位霸主是宋国的宋襄公3第三位称霸的晋国的晋文公,4第四位称霸的是秦国的秦穆公,5第五位称霸的是楚国的楚庄王。
春秋时期出名的五国是:齐国、宋国、晋国、秦国和楚国。
1、宋国
宋国(公元前1114年—公元前286年),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国都商丘。周初被周天子封为公爵,国君子姓宋氏。
周公辅佐周成王平定武庚叛乱,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封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朝故地,建立宋国。宋国地位特殊,与周为客,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以奉商朝祖先的宗祀,继承商文化。
春秋时期,宋襄公在齐国内乱时,帮助齐公子复国,代齐作为盟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2、齐国
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为今山东。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
齐国是周代重要的封国,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大国,齐桓公也依靠海上的资源,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
3、楚国
楚国(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周朝时期华夏族建立的诸侯国, 国君为芈姓熊氏,出土材料中,芈的原字为嬭(nai),熊的原字为酓(yan)。
《史记·楚世家》 “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 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4、晋国
晋国(前11世纪—前349年),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侯爵,姬姓晋氏 ,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 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继位后改为晋。
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襄公时期先后在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继其父为中原霸主。
晋景公时,晋国在邲之战中败给老对手楚国,转而经略北方,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后,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楚国本土。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达到晋国霸业的巅峰。
5、秦国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建立者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
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再次赐以秦(天水),连同原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咸阳)之地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 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期,从此以后,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各自的贤臣春秋五霸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齐桓公的贤臣是管仲,晋文公的贤臣是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介之推,宋襄公的贤臣是滴滴目夷,秦穆公的贤臣是---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 楚庄王的贤臣是伍参,苏从、孙叔敖、子重
春秋五霸,齐桓公是贤臣管仲辅佐。晋文公赵衰,先珍。
秦穆公是百里奚。
越王勾践是范蠡,吴王夫差是伍子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