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三顾茅庐时刘备和张飞的性格特点
- 诸葛大意失荆州为什么死的是关羽
- 三国演义,关于诸葛亮和关羽的故事名字
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
关羽:稳重、顾全大局。
张飞:鲁莽、直爽、粗暴。
三顾茅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原为汉末刘备去南阳邓县隆中的诸葛亮家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扩展资料:
一、三顾茅庐的故事: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今河南许昌)。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南阳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于是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郡邓县隆中、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
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二、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为刘备奉献隆中对策,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三分天下”的《隆中对》受到刘备推崇,正是在这一战略决策指导下,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与孙吴和曹魏两大政权成三国鼎立之势。
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宽宏大度,仁厚明达。
张飞:暴躁直率,目光短浅。
刘备是一个重义气,求贤若渴的人。虽然在张飞、关羽死后有些鲁莽行事,但这出于结拜兄弟的义气,是可以理解的,当时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刘备很会收买人心,重义气什么的都是他的计策!为了就是笼络人心!但刘备的确是个仁义之人!失荆洲带百姓逃亡看的出!所谓得百姓者得天下!
张飞是一个鲁莽的人,从三顾茅庐就可以看出。但鲁莽中也有一些智慧,就像瓦口关一战,用智慧激怒张颌,从而打下瓦口关。张飞有勇有谋,但是个急噪脾气!诸葛亮老是激将法激他,从长板坡只带领20多个骑兵马尾绑树支在树林中来回穿梭造出千军万马的景象,一个人站在桥头面对曹操的几十万大军大喊:俺乃燕人张飞,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大喊三声,活活吓死夏侯杰,可以看出张飞利用自己的气势和曹操多疑的性格吓走曹操!说明张飞也是个有谋之人!
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宽宏大度,仁厚明达。
张飞:暴躁直率,目光短浅。
刘备是一个重义气,求贤若渴的人。虽然在张飞、关羽死后有些鲁莽行事,但这出于结拜兄弟的义气,是可以理解的,当时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刘备很会收买人心,重义气什么的都是他的计策!为了就是笼络人心!但刘备的确是个仁义之人!失荆洲带百姓逃亡看的出!所谓得百姓者得天下!
三顾茅庐时刘备的性格是沉稳的,张飞的性格是火爆的。三国演义中的刘备缺少一名军师听别人举荐来请诸葛亮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没有见到诸葛亮,在第三次的时候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刘备用他的诚恳沉稳的性格打动了诸葛亮,诸葛亮终于答应出山。
三顾茅庐在三国演义中写的是刘备急需一位治国奇才,听闻卧龙山的诸葛亮有旷世奇才来请他出山的故事,前两次都扑了个空,最后一次郑桥诸葛亮在午睡,刘备在门口,毕恭毕敬的着,而张飞本来就对这个初出茅庐的人不屑一顾,又看见刘备在那里屈伸下世,非常生气,还想放一把火烧了他的茅屋
诸葛大意失荆州为什么死的是关羽对于关羽丢失荆州一事,可谓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关羽刚愎自用,有人说是因为诸葛亮和刘备指挥不当。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和庞统有关,如果庞统不出意外中箭死亡,那诸葛亮就不用回到刘备的身边,就可以和关羽继续镇守荆州。两人一文一武,荆州可以说万无一失。对此,有人说诸葛亮不是号称料事如神吗?为什么就没想到关羽会丢失荆州呢?
其实对于这种说法,诸葛亮也很无奈,此话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诸葛亮即使再厉害也会有失误的时候。
三国演义,关于诸葛亮和关羽的故事名字三顾茅庐(刘备 关羽 张飞)
草船借箭(诸葛亮)
温酒斩华雄(关羽)
三英雄战吕布(刘备 关羽 张飞)
七擒孟获(诸葛亮)
空城计(诸葛亮)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借东风,火烧赤壁,火烧滕甲兵,七擒孟获,空城记,挥泪斩马谡,七出歧山,五丈原镶星。关羽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斩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战庞德,华容道,水淹樊城,败走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