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与庞涓谁大 庞涓是魏什么王的大将军

目录导航:

  1. 孙膑与庞涓谁大
  2. 田忌和孙膑的背景
  3. 马陵之战庞涓和孙膑各是什么人
  4. 孙武和庞涓的故事
  5. 孙子兵法中公孙月是谁
  6. 围魏救赵的出谋者是谁
  7. 孙膑、齐威王和田忌的关系与身份
孙膑与庞涓谁大

根据公开的信息梳理,普遍的说法是孙膑比庞涓要大。

孙膑和庞涓,而人同为鬼谷子的徒弟。入学顺序上孙膑要早一点。二人都非常有军事天赋,学东西快,但是庞涓却有些浮躁,他想着学成之后快点建功立业,做一番大事业,而孙膑却非常有耐心跟定力,他觉得自己还学的不够想多学点。二人想法不同,也就注定道路不同。

综合历史评价,孙膑比庞涓更有学问、谋略和历史成就。

据史书记载,庞涓和孙膑本来是师兄弟关系,庞涓比孙膑要大一点,所以先行出师,来到魏国从军,庞涓凭借着出色军事才能,很快就当上了魏国的大将军。

田忌和孙膑的背景

田忌和孙膑是什么关系?田忌是齐国的大将军,为人豪爽不羁,作战勇猛,知人善任,心胸开阔。他一生为齐国立下赫赫战功,为齐国成为战国七雄做出了很大贡献,尤其是田忌赛马的故事更是千古流传。孙膑是战国著名的军事家,可惜早年被同门师兄弟庞涓陷害,变成残疾人。好在他命大,逃到齐国,又因为赛马的事情被田忌认识,推荐给齐威王。

他与田忌配合默契,共同导演了一出精彩的围魏救赵,不仅让他杀了庞涓,为自己报仇,还使得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马陵之战庞涓和孙膑各是什么人

庞涓:

有本事,不只带领魏国军队打败小的周边国家,还打败过齐国,他嫉妒心极强(也不能说是嫉妒心).当他发现他的地位将会被孙膑这个学问比他还高的同门师兄弟所代替时,他为了保着他的地位,就陷害了孙膑.很多人为了保住或是争得很高的地位,都不择手段,连亲兄弟也不认的.又比如李斯陷害同门的韩非子一样.

其他的说法:庞涓,战国时魏国大将,与孙膑同师鬼谷学兵法.此人嫉贤妒能,编造罪状对孙膑施以膑刑.公元前344年齐以膑为军师,攻魏求韩,庞回师迎战,在马陵道中孙膑计,全军被歼,庞涓自杀.

孙膑:

学问比庞涓强(可以说是头脑比较好,或是他的老师密传给他的).

他的典故中,帮田忌赛马就可以看出他的头脑或学问.

他在受尽挫折至残废时,还懂得卧薪尝胆,以待来日(像越王勾践)

在残废的时候,还能坚持实现自己的抱负.(又有点想司马迁)

庞涓和孙膑本是同门,同师于鬼谷子,但由于庞涓为人心胸狭窄,他怕孙膑的贤能会为他的建功立业带来阻碍,于是便设计陷害了孙膑。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国时期发生的一次著名的战役。在这场战斗中,庞涓和孙膑均是参与此战的重要人物。

庞涓是战国末期西楚国的名将,在马陵之战中担任西楚军的主要指挥官。他曾经在许多战斗中表现出色,并且被称为“兵家第一”。在马陵之战中,他带领数万西楚军驻扎在马陵山下,并利用地形和兵力优势,设下伏兵计谋,成功地击败了秦军。他的战斗经验和战术造诣在当时是非常出众的,广受赞誉。

孙膑是战国末期齐国的著名谋士和兵家大师,他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战斗并创造了许多著名的兵法典籍。在马陵之战中,孙膑曾经为秦军参谋,为秦军破解庞涓的伏兵计谋提供了重要的帮助。他曾经提出了“断后倒计时”等著名的战术,对中国古代军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庞涓和孙膑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在马陵之战中分别担任了西楚军和秦军的关键人物,他们的出色表现为这场战斗增添了无限光彩,并在军事战略和战术发展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说到历史上著名的战役,那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本篇文章我将为大家讲述一场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战役也就是齐魏之间的马陵之战。

首先要讲述下参加这场战役发生的背景。

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打他的邻邦韩国,由于韩国实力弱小,不是魏国的敌手,综合国力不在一个层次,难以抗衡,于是便派人向齐国求助。

韩国为什么会将求援对象选为齐国,并如此看重齐国呢?

主要是因为在战国中期时魏兵虽然凶猛,但终究还是被齐国的孙膑使用谋略而于桂陵击败。

当齐威王收到求助信之后,决定立刻发兵救韩,而在位的齐宣王却向孙膑征求意见,孙膑说道:既不能不救,也不能救得太早了,应该先让韩国相信我们会去救授而殊死抵抗,然后我们再出手。

由于三晋的勇士向来不把齐国的士卒放在眼里,所以孙膑借助了这个弱点,他深知他的同门师弟庞涓的习性,于是他对齐国大将田忌说:兵法上讲用急行军跑百里去争个胜利,会使上将受损,行军五十里而与敌人争夺利益只有一半能赶得到。

魏国士兵向来都不把咱们齐军放在眼里,我心里有一计,可借魏军骄纵之气以击破魏军,我们要让魏军以为我们齐军大量的军士不断逃跑,让齐军在魏国境内先架设十万个锅灶,然后过一天再减为五万个锅灶,再过一天将锅灶变为三万个。

这样就可以诱惑魏军前来追击我军,从而使他们进入我所设下的埋伏圈。话说这位被派遣征韩的主人公即是曾经陷害孙膑的庞涓。也许是老天爷给了他一个机会吧!魏国的统帅庞涓也是鬼谷子的一名学生,曾经为魏国北攻邯郸,西困定阳,立下了赫赫战功。

孙膑发兵救韩并非直接将军队开赴前线,而是采取避实就虚的策略,他知道庞涓率出主力前来攻韩,所以魏国大都大梁必定防守空虚。于是他劝田忌引兵去偷袭魏都大梁。

庞涓得知齐军将要袭击大梁,于是赶紧挥师回援,但当他赶回来时,齐国军队已经越过了魏国的西界。

庞涓也知道孙膑厉害,但他又一向自大,加上齐军一向实力不如魏军,于是他特意观察了齐军撤退后所留下的灶迹。

在行军三日后,他看到了齐军的灶迹不断减少,便嘲笑齐军的怯懦,于是就只挑选些精兵轻骑前去追赶齐军。

孙膑知道庞涓这样自大而又轻率的人肯定会率军前来追赶,便推算了魏军的行军速度,判断了魏军大概在日落前会赶到马陵这个地方。

马陵之战示意图

马陵道这个地方道路非常狭窄,而且旁多险阻,可以埋下伏兵。孙膑为了确保射杀魏军主将庞涓,又命人将一棵大树的皮

孙武和庞涓的故事

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孙膑受了他的陷害,进受了膑足的刑罚,为了逃出庞涓的手,他在这装疯卖傻,最后才逃出。

大多人都知道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史书上也有不少记载。

但是记载的比较简单,我简单的来说一下。

孙膑和庞涓是同学,庞涓先出山,辅佐魏国,当了大将军,后来请孙膑出山,孙膑来了以后,庞涓妒忌孙膑的才能,设计迫害孙膑遭受膑刑。

孙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

庞涓死于马陵之战,孙膑成功复仇。

孙子兵法中公孙月是谁

公孙阅,战国时魏国元帅庞涓谋士。

原为齐国人,因齐国内乱而投奔魏国。在与楚国决战时,向孙膑请教。后为了得到钟离秋,把庞涓的阴谋告诉孙膑。后出使到齐国,跟邹忌无中生有,进谗言给齐威王,剥夺了孙膑与田忌的兵权。后又同齐国公子【郊】 师夺太子之位。谋反不成功。太子辟疆即位。公孙阅送了两个美人,使齐宣王喜欢他。后被钟离春斩杀其中一美人。孙膑使用连环计,杀了公孙阅。公孙阅临死前要王后答应让钟离秋嫁给孙膑。后死去。

围魏救赵的出谋者是谁

围魏救赵的出谋者是孙膑。

公元前362年,魏惠王将魏国国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打算以中原为根基,开疆拓土,经过开凿鸿沟,修筑长城,选拔武卒等措施,魏国盛况空前,国力鼎盛,笑傲中原。

魏惠王东迁后,中原呈现“一超三强”的局面,宋、卫等弱小诸侯国和三强之一韩国都向魏国朝贡,而另外两强赵国和齐国都不愿意臣服魏国。

公元前354年,赵国发兵攻打卫国,占领了富丘。俗话说:“打狗也得看主人。”魏国作为卫国的老大,小弟受欺负了,老大当然得出面找回场子;于是魏国叫上卫、宋,共同进攻赵国,很快便打到赵国国都邯郸,赵国面临着灭亡危机。

公元前353年,赵国向齐国请求救援,齐威王召集群臣商议,国相邹忌认为不救为好,明哲保身。段干朋认为赵国一定要救,如果任凭魏国吞并赵国,魏国的国力又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到那时,邻近的齐国还怎么独善其身呢?但是如果我们直接去支援邯郸,就必须和魏国主力硬碰硬,于我军不利;不如先派遣一支部队驻扎在邯郸郊外,佯攻恐吓魏军,再派遣另一支军队南下进攻魏国襄陵,这样就算赵国被攻破,我们便可趁魏军兵疲马乏战胜他们。

孙膑的意见与段干朋相似,不过孙膑建议趁魏军攻赵,主力尽出,齐军可以直捣魏国国都大梁,引庞涓回援后将其歼灭。

齐威王采取了孙膑的建议,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八万齐军前往支援赵国。令人不解的是,孙膑突然建议进攻宋卫之间的战略要地平陵。平陵城易守难攻,人口多兵力强。齐军到达平陵后,田忌又派两个才能平庸的将领负责攻城,结果齐军被横邑和卷邑的援军反包围,齐军大败。

事实上,攻打平陵是孙膑故意为之,一是为了塑造齐军无能的假象,麻痹庞涓;二是掩盖齐军围魏救赵的真实意图;三是吸引横、卷两邑的魏军到平陵支援,如此都城大梁便只剩下老弱病残。庞涓听说平陵城大捷,果然放松了警惕,开始全力进攻,最终攻陷了邯郸。而孙膑派遣轻车部队,迅速抵达大梁城外,兵围大梁,魏惠王见齐军突然出现,惊恐不已,急忙传召庞涓回军护驾。

同时孙膑率领齐军主力在庞涓的必经之路桂陵处埋伏。庞涓为了加快速度回援,连辎重补给都没有带,日夜兼程往回赶。孙膑派出小部队佯攻庞涓,故意战败后退,庞涓轻敌,认为齐军兵力不足,不堪一击,于是率军急行追赶,进入了孙膑早已布下的圈套,齐魏两军在桂陵处交战,庞涓寡不敌众,战败被擒。

桂陵之战并没有击溃魏军主力,赵国都城邯郸依然被魏国所占领。直到公元前351年,魏惠王与赵成侯在漳河结盟,魏军撤离邯郸,也是在此时,齐国释放庞涓,回到魏国继续为将。

“围魏救赵”的出谋者是孙膑

围魏救赵,我国古代战国时期的一种“兵法”,是由齐国的大将孙膑提出来的。

当时孙膑收到齐王的命令,让他与大将田忌一起帮助赵国摆脱魏国的攻打,孙膑便想到了用围攻赵国的方式来迫使魏国军队撤退,然后齐国与赵国再联合夹击魏国军队,最终成功击溃了魏国的军队。

围魏救赵的出谋者是孙膑。

孙膑是魏国大将军庞涓的同门师弟。庞涓先一步于孙膑下山,在魏国凭胸中所学战无不胜,被魏王封为大将军。孙膑学成后接庞涓邀请来到了魏国。庞涓嫉掸孙膑的谋略,暗中设计陷害孙膑,使他成为了残废。庞涓又诱骗孙膑写出兵法谋略,被孙膑识破,孙膑假装疯子,骗过庞涓,逃到了齐国。被齐王重用,封为军师。不久之后,庞涓奉魏王旨意攻打赵国,赵国低挡不住,赵王向齐国国君求救。齐国国君问计于孙膑,孙膑说魏国军力强,不宜硬拼,应趁魏国兵力空虚,我们去攻打魏国国都,庞涓一定会回军救援,我们在半路伏击庞涓,即可以解赵国的危机,又可以打败庞涓。

围魏救赵是孙膑实施的军事策略。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围魏救赵,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出自《史记》 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

围魏救赵的出谋者是孙膑。

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出计,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道直插大梁。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孙膑得到齐威王的赞赏。

围魏救赵,指袭击敌人后方的地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出自《史记》 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围魏救赵也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

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

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

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围魏救赵的出谋者是孙膑。围魏救赵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还被收入到三十六计当中。围魏救赵的谋划者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相传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的后代,真实姓名没有人知道,因为他遭庞涓陷害被施过膑刑,所以后世称他为孙膑。围魏救赵主要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孙膑根据形势就采用围攻魏国国都大梁的方式迫使庞涓从赵国撤兵,回来救援魏国,孙膑在半路上设下伏兵,大败魏军。所以后世把这次战役称作围魏救赵,孙膑也因此名闻天下。

孙膑,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

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公元前354年,发生桂陵之战,魏国攻打赵国,齐国派兵相助,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参谋,结果孙膑以“围魏救赵”的兵法大胜。

孙膑。

战国时期的赵、魏两国;原指战国时期齐国用围攻魏国国都大梁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邯的部队而使赵国得 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战国时(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

孙膑、齐威王和田忌的关系与身份

齐威王是齐国的国王,田忌既是齐威王的族亲个,也是齐国的大将军。孙膑从庞涓手里逃脱来到齐国后,就投奔到了田忌的门下,最开始他只是田忌府中的一名门客,在齐威王决定派田忌领兵,救赵国时,拜孙膑为军师。

这样齐威王和田忌孙膑就是君臣关系。

首先,田忌跟孙膑是主人跟谋臣的关系。在田忌赛马中就是孙膑为田忌出的主意。三局两胜,赢了齐威王。后来,田忌向齐威王举荐孙膑。齐威王任孙膑为军师。田忌在孙膑的谋略和协助下指挥了两次著名的战役。均取得了胜利。

田忌是齐国大将,齐威王是君主,孙膑是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