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刘裕最出名的诗词
- 通过词序突出主体精神的诗有哪些辛弃疾
- 荣木并序译文
- 晋朝有名的画
- 东晋之前的文学
- 封狼居胥出自哪首词
- 2021年红色经典一年级儿童诗词
- 凌歊台上暮云归的意思
《自君之出矣》
南北朝· 刘裕。
自君之出矣,金翠暗无精。
思君如日月,回还昼夜生。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中国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君主(420年7月10日-422年6月26日在位)。
刘裕自幼家贫,后投身北府军为将。自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起,他对内平定孙恩起义,消灭桓楚、西蜀及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铁骑,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凭借着巨大的军功,得以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官拜相国、扬州牧,封宋王。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加强集权,抑制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士,振兴教育,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社会状况,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明人李贽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计划征伐北魏,尚未出师,便因病逝世,终年六十岁。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葬于初宁陵。著有《兵法要略》一卷,今已佚。
通过词序突出主体精神的诗有哪些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宋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荣木并序译文《荣木》,念将老也。日月推迁(1),已复九夏(2),总角闻道(3),白首无成(4)。
采采荣木,结根于兹(5)。
晨耀其华,夕已丧之(6)。
人生若寄,憔悴有时(7)。
静言孔念,中心怅而(8)。
采采荣木,于兹托根。
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贞脆由人,祸福无门(9)。
匪道易依,匪善奚敦(10)?
嗟予小子,禀兹固陋(11)。
徂年既流,业不增旧(12)。
志彼不舍,安此日富(13)。
我之怀矣,怛焉内疚(14)。
先师遗训,余岂之坠(15)。
四十无闻,斯不足畏(16)。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17)。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18)。
注释
(1)推迁:推移,迁延,即运行之意。
(2)九夏:即夏季。夏季三个月,共九十天,故称“九夏”。
(3)总角:古代未成年男女的发式,因将头发结成两个髻角,故称。这里代指童年。道:指圣贤之道和做人的道理。
(4)白首:指老年,老人头发变白。无成:无所成就。
(5)采采:繁盛的样子。荣木:即木槿(jín仅),属木本植物,夏天开淡紫色花,其花朝开暮落。兹:此,这里。
(6)耀:形容木模花开时的'艳丽,光彩夺目。“华:同”花“。丧之:指木惶花枯萎凋零。
(7)人生若寄:人生在世,好像旅客寄宿一样。这是比喻人生的短暂。《古诗十九首》:“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至。”憔悴(qiáocuì瞧粹):枯槁黄瘦的样子。
(8)静言:静静地。言:语助词。孔:甚,很。念:思念。中心:内心。怅而:即怅然。而:语尾助词。
(9)贞脆:坚贞和脆弱,指人的不同禀性。祸福无门: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惟人所召。”意思是说,祸与福的降临,并不是有什么特殊的门径,而是人们行为的好坏所招致的必然结果。
(10)匪:同“非”。易:同“何”。依:遵循。奚:何。敦:敦促,勤勉。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遵循正道还遵循什么?不勤勉为善还勤勉做什么?
(11)嗟:叹词。予:我。小子:作者自指。原意指地位低下、无德无能之人,这里是自谦之辞。禀:禀性,天性。固陋:固执鄙陋。
(12)徂(cú粗阳)年:过去的岁月。徂:往,逝。流:流逝。业不增旧:是说学业比过去没有增加。
(13)彼:指上章所说“道”与“善”。不舍:孜孜不倦,奋斗不息。《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安:习惯于。日富:指醉酒。《诗经。小宛》:“壹醉日富。”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本来的志向是孜孜不倦地依道、敦善,可我现在却安于酣饮的生活。
(14)怀:心怀,思量。怛(dá达):痛苦,悲伤。内疚:内心感觉惭愧不安。
(15)先师:指孔子。遗训:留下的教导。之坠:动宾倒装,即“坠之”。坠:跌落,即抛弃。
(16)此二句语出《论语。子罕》:“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闻:闻达,有所成就而名声在外。斯:这。畏:害怕,恐惧。
(17)脂:油,这里用作动词,以油脂润滑车轴。策:鞭,这里用作动词,以鞭赶马。骥:千里马。名车、名骥:以车、马比喻功名,是说准备驾驭车马去建立功名。
(18)孰:谁。按:晋元兴三年二月,刘裕起兵勤王,打败桓玄。陶渊明于本年夏季出任刘裕镇军军府参军。这一章诗就表现了诗人出任镇军参军前的思想动力和决心。
译文
《荣木》这首诗,是为感念衰老将至而作。日月更替,时光流逝,又到了木槿花盛开的夏季。我从童年就开始聆听圣贤之道,可如今白发已生,衰老将至,却一事无成。
当夏盛开木槿花,泥土地里把根扎。
清晨绽开艳丽色。
日暮凋零委泥沙。
人生一世如过客,终将枯槁黄泉下。
静思默念人生路,我心惆怅悲年华。
当夏木槿花开盛,于此扎根长又深。
清晨繁花初怒放,可怜日暮竟无存。
坚贞脆弱皆由己,祸福哪得怨别人。
圣贤之道当遵循,勤勉为善是本心。
叹我无德又无能,固执鄙陋天生成。
匆匆岁月已流逝,碌碌学业竟无增。
我本立志勤求索,谁料沉溺酣饮中。
每念及此心伤痛,惭愧年华付东风。
先师孔子留遗训,铭刻在心未抛弃。
我今四十无功名,振作精神不足惧。
名车名骥皆已备,扬鞭策马疾驰去。
千里路途虽遥远,怎敢畏难而不至!
陶渊明《荣木》赏析
《荣木》一诗更表达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该诗第四章写到:“先师遗训,余岂之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从以上诗句中我们可以见出,渊明内心郁勃着昂扬的进取之心、功业之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这句话活脱了渊明另一面孔,它与后人心目中那位吟唱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者形象,相距实在太远。我们以往对陶渊明的印象只是其中年思想成熟以后的形象,是渊明丰富人格之一角。以“一斑”而概其“全豹”有时会出现以偏概全的弊病。渊明早期功业之心,主要是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使然。对于古代大多数知识分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他们最大的梦想,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谁能天生就超越历史的局限而对功业荣名不屑一顾、视如粪土呢?
晋朝有名的画晋朝大画家顾恺之 (约345-406)。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参军,义熙(405-418)初任通直散骑常待。刘裕北伐南燕,恺之为作《祭牙(旗)文》。
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与画师陆探微, 被世称为“顾陆”。
所作多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画人注重点睛,自云“传神写照,正在阿堵(即这个,指眼珠)中”。
曾为裴楷画像,为其颊上添三毛,而益觉有神。在建康瓦棺寺绘《维摩诘像》壁画,光彩耀目,轰动一时。
后人论述其所作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号为“密体”,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
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其中“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中国画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今存世《女史箴图》,传为其作品的早期摹本(内容描绘西晋张华所撰约束宫廷嫔妃的教诫)今世所传其《洛神赋图卷》,为宋人摹本。
东晋顾恺之的《斫琴图》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西晋卫协的大小《列女》、《上林苑》、《北风诗》等图。
西晋张墨的《维摩变相图》。
东晋之前的文学文史不分家,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发展必然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沿革。这个时期朝代众多,时间跨度大,文学体式多样,从汉末大乱到隋代统一,历时四百年,这时的社会也处于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的状态,历时情况复杂,而文学的发展在这个时代,是熠熠光辉的"文学自觉的时代"。
先说发展脉络,以时间为线。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是从建安时开始,分别有以下几个阶段: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文学,宋齐梁陈以及北朝文学这么几部分。
一、建安文学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绕不开的话题,也是建安文学形成的温床。公元196年,曹操勤王,定都许昌,改年号为建安(196~220),这时候的曹操,实际上已经是北方的统治者。社会急剧变化,结束了汉代大一统的局面,建功立业,拯济天下成为此时创作的主流。汉末以来,文章渐趋华丽,文学的美学也开始自觉。加之统治者爱好文学,(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此时的文坛是以三曹父子为核心的建安文学,建安七子是当时最著名的文学团体,他们分别是: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徐干、应玚。"三曹"和"七子"的并世而出,也为中国诗歌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新的美学典范,曹操古直悲凉,曹丕华丽婉约,曹植"体被文质"。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这样评价建安文学:"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二、正始文学
正始文学依然是以年号命名,公元220年,曹丕以魏代汉。227年,曹丕死,曹睿继位。240年,曹睿死,八岁的齐王曹芳即,改元正始。接下来就是曹魏和司马氏的PK大战,这场大战持续时间从247到260整整13年,打了六个回合,每次都是曹魏人士被大量杀害而告终。而且两大集团的纷争主要发生在上层集团内部,,衣服与各个集团的文人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介入,司马氏集团常以不孝的罪名剪除异己,名教的虚伪性暴露无遗。这场政治斗争的结果是:不但消除了建安时期人们的奋进精神,影响了文人立身行事的态度,也彻底改变两汉以来的思想面貌,又阐发出玄学。正始时期的社会黑暗也使得文学创作的整体风格偏向于隐晦曲折。正始间文人大多韬晦自全、佯狂避世,这其中最为有名的文学团体是竹林七贤,《三国志》中将"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他们与建安七子的拯时济世不同,有放浪形骸如刘伶者,有发言玄远如阮籍,也有像嵇康这样刚肠嫉恶的人。其中,阮籍和嵇康的诗最为有名,阮籍作82首《咏怀》,是为政治抒情组诗,他的诗风隐约曲折;嵇康的四言诗成就较高,如《幽愤诗》。刘勰《文心雕龙》评二人诗风为"阮旨遥深,嵇志清俊"。
三、西晋文学
公元256年,晋武帝以晋代魏,太康年间(280-289),进一步统一中国,西晋社会出现繁荣的局面,这个时期门阀制度也确立起来了,士族享有政治与经济的双重特权。这时的文人还停留在之前的政治阴影中,文人和文学都呈现的共有特征是:不问政事,明哲保身。士族拥有多重特权,文化领域自然也不放过,由于士族的身份,他们有条件把玩文学,开始追求形式的华美,也大量习作拟古诗。这是西晋文学的又一特点"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此时期的作家有"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尼、潘岳)、"一左"(左思),玄言诗作者有郭璞。
四、东晋及南北朝文学
西晋统一未及十年,发生了贾后之乱和八王之乱,北方少数民族乘机进入中原,北方的中国再度沦为战场。公元317年,晋王室南迁,这便是东晋。420年刘裕废晋自立,史称刘宋,接下来依次为齐,梁,陈,这是南方。此时期的文学以南方为主,由于北中国的长期战乱,文学得不到长足发展。而南方,由士族文学成为主流时,田园山水文学继玄言诗而兴起,显示了古典诗歌从题材到风格的转变和突破。特别是出现了陶渊明和谢灵运这样的各具特色的创作风格,这对中国山水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齐梁陈时代的文学又不同于晋宋文学,李谔上书隋文帝说:"江左齐梁,其弊弥甚……竟一韵之巧,争一字之奇。"这个时期,还产生了宫体诗及骈文,南朝文学由此进入刻意求工的境界,随之而产生的还有渐趋成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诗品》,《文心雕龙》。
北朝文学就是在南朝文学贵族化和宫廷化之后崭露头角,并显示出南北合流的趋势。北朝文学风格更偏向于朴实、厚重。就文学创作来说,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之后比较集中出现的又一成就,也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又一新的发展。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
再说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成就:
1. 曹丕《典论·论文》。作于建安后期,它是按照子书的形式写成的多篇论文,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等内容。一共有五卷二十篇,这部文学论著在总结当时文学成就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文学创作的规律和鉴赏标准,开创了文学批评之风。
2. 陆机《文赋》。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写成此书,意在针对当时"文不逮意"的情况,提出自己的创作构思和写作的方法技巧。
3. 钟嵘《诗品》。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评论专著,作者钟嵘是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的文学批评家,这部著作将当时的和之前的诗人排列为三等,即上品、中品、下品三类,详细说明了诗人的诗歌创作风格,诗歌特点,艺术成就和作家间的继承关系。
4. 刘勰《文心雕龙》。此书作者刘勰,32岁开始创作,历时五年,《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系统严密的文学理论专著。分为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主要部分。多角度对文学的起源、流变、构思和创作进行讨论,概括了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风格,集前代文论之大成,开后代文论之先声。
建安文学:包括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主要成就是诗歌。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一生戎马生活,对现实有较多的接触,他的作品如《蒿里行》、《苦寒行》等诗都能反映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流离失所的苦痛生活,在《短歌行》、《步出厦门行》等作品中则抒写了他要求建功立业的意志。
他的诗歌全部采用乐府旧题抒写实事,感情深沉,情调苍凉悲壮。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年轻时显示出文学才华,他的一生以曹丕即位分为前后两期。
封狼居胥出自哪首词出自于汉·司马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封狼居胥(封:筑坛祭天。狼居胥:山名)原指汉将霍去病打败匈奴后登上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后比喻建立显赫功勋。动宾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宾语。
1 封狼居胥出自《离骚》
2 《离骚》是中国古代的一篇长诗,由楚国太子屈原所作,描写了他流亡流离、忧国忧民的心情3 《离骚》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哲理、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卓越的文化内涵,其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封狼居胥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丽人行》。这首词描写了杜甫在旅途中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他被她的美貌和才华所吸引,但是却得知她的丈夫被贬到了边疆,被封为狼居胥,无法回家。这句“封狼居胥”形象地描绘了丈夫被贬谪的悲惨境遇,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残酷。这句话也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被贬谪或被排挤出权力中心的人。
1 封狼居胥出自《离骚》2 《离骚》是中国先秦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所写的一篇长篇抒情诗,其中的“封狼居胥”讲的是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
3 屈原为楚国官员,因不满楚怀王的政治腐败,被贬到了荒凉的瘠薄之地,他在这里写下了《离骚》这篇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百姓的忧虑与关怀。
而“封狼居胥”这一句,则是他对于官员应该尽职尽责、保家卫国、防止狼虎侵袭的呼吁和警示。
封狼居胥,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建立显赫功绩。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原文如下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骠骑将军霍去病)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瀚海。”
封狼居胥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代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封狼居胥是指地名狼居胥山,位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东侧。原指的是西汉大将霍去病在狼居胥山设坛祭天,后用来形容建立显赫军功战绩的人。
辛弃疾《永遇乐》写到“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赞扬了“气吞万里如虎”刘裕和他不争气的儿子刘义隆。
元嘉是刘义隆的年号,他因为“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结果北伐失败。
这首词上下阙用父子对比,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是儿子的无能;“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老爹的勇猛。不过,父子二人都没有做到“封狼居胥”。
2021年红色经典一年级儿童诗词问题:2021年红色经典一年级儿童诗词?
回答:一年级红色经典诗词
[唐]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宋]文天祥《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
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明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凌歊台上暮云归的意思凌歊台上暮云归释义
【凌歊台】朝宋武帝刘裕曾于此筑离宫。遗址在安徽当涂县。凌歊,谓涤除暑气。唐许浑《凌歊台》诗:“宋祖凌歊乐未回,三千歌舞宿层臺。”宋陆游《入蜀记》二:“凌歊臺正如凤皇、雨花之类,特因山巔名之。宋高祖所营,面势虚旷,高出氛埃之表,南望青山、龙山、九井诸峯,如在几席。”
【上】〔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又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又上官,複姓。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
【暮】《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故切,音慕。本作莫。《說文》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註》平野中望日將落,如在草茻中也。《史記·伍子胥傳》吾日暮塗遠。《屈原·離騷》恐美人之遲暮。○按經典本皆作莫。今或相承用暮字。
【云归】乘云归去。谓仙逝。宋苏轼《过永乐文长老已卒》诗:“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