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十八般武艺白打是什么 尉迟恭大战秦王大旗

目录导航:

  1. 我国古代十八般武艺白打是什么
  2. 隋唐英雄传讲的主要事情是什么
  3. 十八般武艺是指哪十八般
  4. 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为什么能赢
我国古代十八般武艺白打是什么

一、枪:赵子龙、岳武穆,及很多的武生,一例用枪,形式也无甚变化。但有一支特别的大枪,名为五指开锋,那是牛头山挑华车高宠使的。陆文龙使双枪,其余女将使双枪的也很多。

二、刀:刀的形式太多了,例如溪皇庄花得雷,八蜡庙费德恭都使。杨老令公的是金刀,关公使的青龙刀,凤吉公主使的鸾刀,十三妹使的腰刀(按:腰刀挂在腰上时,例须刀鞘向前,刀靶向后,即马代、江海在《大登殿》挂的腰刀也是如此。挂宝剑则剑靶子向前,剑鞘向后,才为好看合式。现在挂刀的朋友,也像挂剑刀鞘子翘在屁股后面,多难看),武松使的戒刀,石秀使的单刀。单刀和大刀最为普通,不属个人专用。

余叔岩之《碰碑》身段

三、剑:除了专诸的鱼肠剑,其余都为挂在腰上的防身宝剑,打起仗来,就把它除掉。但有帝王身份,又有穿上箭衣马褂的,开打都用马鞭夹着宝剑。例如,《摘缨会》的楚庄王,《长坂坡》的刘备,《淤泥河》的李世民,都文绉绉地打几个回合下场。

四、弓:弓是用来放箭的,但亦有用它来作兵器交战,如《铁笼山》的姜维,《摩天岭》薛仁贵。

高盛麟之《铁笼山》

五、弩:一名袖箭。戏里有两位英雄算得追魂夺魄,一是《取金陵》的吴福,二是《小五义》的白眉毛徐良。

六、矛:张三爷的丈八蛇矛在当阳桥上出尽威风,不过开打起来,他还是用枪。

七、盾:盾牌兵见于《战宛城》《七擒孟获》。主将用盾则有《白衣渡江》的吕子明,《智取北湖州》的常遇春。

八、锥:—作锤,其实不同,锥是长形的,《四平山》李元霸用八角锤,裴元庆用双锥,分别最清楚。八大锤,四名番将都用雷公锥(长形)。四员宋将,岳云为银锤,严震方金锤,狄雷铁锤,何元庆绿沉锤。现在的八大锤,都乱拿了,岳云有拿雷公锥的,而番将倒拿了银锤,极不整齐,失去美观。

傅德威之《四平山》

九、斧:长柄名钺,短柄名斧。程咬金拿宣化斧便是钺。李逵、胡大海拿的以及《宝莲灯》沉香的开山斧,才是斧。《打登州》牛俊达应拿斧,现在随便。

十、殳:《诗经》,伯也执殳(音书)。《辞源》,长一丈二尺无刃。外国电影《圆桌武土》《万世英雄》决斗用的长梢就是殳。中国戏里很少用,《百凉楼》蒋忠卷大旗的那根长竿后来抽出来当兵器,正是殳。但现在的《百凉楼》蒋忠却拿它来耍大旗,和《铁公鸡》一样的胡闹。又按:《铁公鸡》耍大旗的应该是陈国良,现在也被张家祥夺去了,甚至终剧不见陈国良上场。

十一、镋:戏里只有宇文成都一个人用鎏金镋,因为太少碰头,现在宝岛戏班里不备,而代之以大刀,遂令此公在南阳关出场,面目全非(闻李氏兄弟在排《四平山》,千万替宇文老哥定造一把鎏金镋)。

十二、戟:为吕布、薛仁贵所专有,但吕布也只有在《虎牢关》《辕门射戟》见过,其余都用枪。薛仁贵只在《淤泥河》救驾用了一次,《独木关枪挑安殿宝》就不用他,因为这件家伙开打实在不便也。双戟则有三国典韦、《雌雄镖》郎霞玉在戏台上出尽风头。太史慈的双戟只有《神亭岭》打了一仗,后来好像是当了,不再见面。

十三、锏:真的把兵器当了的是《秦琼卖马》。这对锏由王伯党谢仙客替他赎回来,当场耍了一次后就不见他再露脸。以后他都是用枪。《杨家将》八贤王手里拿的八棱金锏,可是叔皇赐他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并不交锋作战。

高庆奎之《卖马耍锏》

十四、鞭:尉迟恭用单鞭,《牧虎关》高旺也用单鞭。《芦林坡》呼延灼用双鞭,盖叫天的猴子戏,例有耍鞭,变化多端,令人叫绝。

十五、槊:汉魏六朝,武将都用槊打仗,文人也握槊。《火烧战船》有曹孟德的横槊赋诗,单雄信用枣阳槊,李存孝用的混唐槊,其余没有用槊打仗的了。

十六、挝:李存孝有一支笔捻抓,百步取人,百发百中,《闹昆阳》的马援也有一支飞抓,抓型做成人手模样,李存孝的还捏着一支笔,马援的抓则是皮做的,像苦人儿王佐臂上砍下来的一样。

刘玉麟之《雅观楼》

十七、套索:用套索来表演武艺,现在戏里没有了,从前有出《三上吊》,全是套索功夫,绍兴大班还保存着,京班早已失传。最近看到李环春在《劈山救母》加入套索,那是小学校里的跳绳,戏里没有这一套。

十八、白打:有人以白蜡杆统称白打,其实拳脚、棍棒均属白打,范围很广,每一出武戏里都可以看到,毋庸细表。

就是赤手空拳的搏斗。

白打亦称“角拳”或“徒搏”,即打拳之意,列为十八般武艺之一.

明徐应秋辑《玉芝堂谈初卷引《白打钱》载:“按自打,徒搏也.武艺共十八般,……十八自打.”

明朱国帧《涌幢小品》卷十二云:“自打,即手搏之戏,唐庄宗用之赌郡,张敬几仗以立功,俗谓之'打拳'.苏州人曰:'打手',能拉人骨至死,死之速迟,全在手法,可以日月计”.

清周亮工《闽小记》:“白打,即为之手搏,各短打者也.昔日白手不持寸铁为白战,武艺十八,终以白打为终.”

十八般武艺白打指赤手空拳的搏斗。白打虽是拳术却是包罗足、膝、臀、肩、背、肘、掌、拳、指、头在内,故有拳术家周身均是拳头之说。

白打在技术上固为拳套之活用,但其内涵则包括功力之施展,故国术行家常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当此本理。练拳要领,重在训綀手、眼、身、心、步之联合动作,而其运用方式,有打、踢、点、拿、跌等。

白打就是赤手空拳的搏斗。

白打虽是拳术却是包罗足、膝、臀、肩、背、肘、掌、拳、指、头在内,故有拳术家周身均是拳头之说。

“白打”亦称“角拳”或“徒搏”,即打拳之意,被列为"十八般武艺"之一。明徐应秋辑《玉芝堂谈初卷引《白打钱》载:“按自打,徒搏也。武艺共十八般,……十八自打。意思是白打就是赤手空拳的搏斗,武艺一共有18种,第十八种就是白打。

出自:唐代诗人王建云:“寒食内人尝白打,库中散与金钱”,是说寒食节时,县府会礼聘府中能搏击的人,表演白打作为余兴节目。

隋唐英雄传讲的主要事情是什么

该剧以南北朝时期北周杨林举兵歼灭北齐班师后,侄儿杨坚又灭周建隋,自称隋文帝,以秦叔宝为中心的瓦岗寨众义士匡扶正义,辅佐李世民为历史背景。

全剧以唐朝护国公秦叔宝为核心人物,以秦叔宝从幼年目睹隋兵欺压百姓及少年时代的愤世嫉俗、行侠仗义的成长过程的故事。

隋朝末年,隋文帝次子杨广阴谋篡位,是为隋炀帝,登基之后贪图享乐、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引发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

秦叔宝、尉迟恭、单雄信、程咬金等好汉聚众瓦岗,举起起义大旗,拥戴程咬金为“混世魔王”,粉碎了隋军的多次征讨。

此时,一直犹豫不决的李渊在李世民的劝说下,也起兵太原,攻取长安,自立为唐王。

瓦岗军的程咬金觉得当皇帝没趣,把王位给了谋士李密。李密便自立为西魏王,统兵扫隋,得到天下响应。游幸到扬州的隋炀帝终于被自己最信任的宇文化及杀死。李密趁机拿下扬州。

但他不思进取,开始腐化堕落不说,还猜忌部下,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亲密战友。而胸怀大志、深谋远虑的李世民却思贤如渴,广纳人才。

于是那些叛离李密的谋士大将们纷纷投到李世民的门下。在李世民的统帅下,徐茂公、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罗成等率兵扫平了十八路反王。

然而才高功大的李世民一直被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所嫉恨,他们谋害李世民的阴谋暴露后,忍无可忍的李世民终于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翦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事后,李世民也被群臣拥戴登上帝位,是为唐太宗。

十八般武艺是指哪十八般

谢肇浙《五杂俎》中对“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作了记述:“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简、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前十七种都是兵器的名称,第十八般名目“白打”,就是“徒手拳术”。

《水浒传》写到的十八样是: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

还有谓十八般武艺是指九长九短:九长是枪、戟、棍、钺、叉、钅党、钩、槊、环;九短是刀、剑、拐、斧、鞭、锏、锤、杵。

“十八般兵器”之称是从“十八般武艺”一词演化而来。“十八般武艺”始见于南宋华岳编的兵书《翠微北征录》,华岳曾中过武状元。此书编成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他在书中自称“臣闻”,可见“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实际上还要早。可惜宋代的兵书多毁于兵燹,今传者寥寥无几,“十八般武艺”的原始出处和内涵今天已无从查考。

“十八般武器”可以分成六大类:

(一)抛射兵器:弓、弩、箭、矢、铳

(二)长兵器:戈、矛、枪、棍、棒、挝、殳、杵、杆、杖、钯、把头、铲、斧、钺、戟、槊、叉、镋、钩、大刀、朳、大镰。

(三)短兵器:剑、刀、鞭、金间、钩、镰、锤、链、尺、拐、哨子棍、环(圈)、轮。

(四)软兵器:流星、绵绳套索。

(五)奇门兵刃:三尖两刃刀、橛、点穴针、扭子、匕首、鸳鸯钺、三节棍、盾牌、判官笔、状元笔、阴阳锐、铁尺。

(六)暗器:飞剑、飞刀、飞镖、镖刀、梅花针、飞针、飞刺、飞铊、飞抓、飞铙、梅花袖箭、袖筒箭、摔手箭、花装弩、踏弩、袖弩、袖圈、袖蛋、弹弓、飞蝗石、铁莲花、铁鸳鸯、如意珠、流星锤、铁拳、龙须钩、绳镖、罗汉钱、喷筒、龙吒、梅吒、血滴子。

兵器的形制不一,适用对象也有所区别,武侠小说中柔和娇弱的女性、温文尔雅的书生,通常使用轻便灵活、优雅高华的“剑”;身材魁梧、性格粗豪的大汉,则不是用威风凛凛的“刀”,就是厚重沉猛的“狼牙棒”、“降魔杵”之类,就显示了这个道理。擅于描摹人物的作家,往往将人与武器作紧密的结合,使得武器变成人物性格的延伸,如金庸《神雕侠侣》中的绝情谷主公孙止,同时使用刀与剑,而偏偏以刀为剑、以剑当刀,充分显示了他心机深沉、阴险狡诈的个性;而古龙《大旗英雄传》中的铁中棠,以“云家旗”为武器,云旗萧萧的壮烈之气,也与他正气凛然的形象配合无间———都是很成功的例子。在中国传统的小说中,兵器甚至成为人物的象徵,青龙偃月刀就是关羽,方天画戟就是吕布,金箍棒就是孙悟空,就是家喻户晓的例子。

兵器与武功的施展招数也有关键性影想,历代闻名的招式,有些就是从兵器中衍生而来的。中国传统的“过年”,有贴年画的习俗,往往在大门上贴著“门神”,这两位“门神”,是唐朝的名将秦琼(白面执金间)与尉迟恭(黑脸持鞭),秦琼以“金间”为武器,最著名的一招称为“杀手金间”,现在已成为流行的词语了。此外,如杨家将的“回马枪”、关羽的“拖刀”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知道“十八般武器”词语的人很多,但知道其中细目的人则寥寥可数,更别提明瞭各武器的形制、功能、源流与相关的趣事了;在这个单元,我们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各位朋友作简要的介绍。

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为什么能赢

虎牢关,又称氾水关、成皋关、古崤关,是古京都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关隘,《穆天子传》记载:天子猎于郑,有虎在葭中,七萃之士擒之以献,命蓄之东虢,因曰虎牢。此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虎牢之战发生在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至四年五月,对阵双方:唐军主帅李世民率军八万,夏王窦建德所部十万、郑王王世充率部若干。此战扫平王世充、窦建德部,此战后大唐奠定天下。

一、背景。

李渊攻克长安称唐,王世充占洛阳称郑,李渊采取先郑后夏、各个击破策略。公元620年,秦王率八万之众征讨王世充,世充令子侄分守各城,亲自率军迎接。世民征慈涧,世充死守洛阳,唐军蚕食洛阳外城镇,切断郑军粮道,屯洛阳北邙,进逼洛阳。河南五十余州降唐,王世充向夏王窦建德求救。夏王手下中书侍郎刘彬认为:唐得关西、郑占河南、夏据河北,三足鼎立。唐朝大胜,郑亡夏危,不如和郑联手抗击大唐。窦从其言,率大军援洛阳。

二、经过。

公元621年,李世民选一千玄甲军,分左右队,由猛将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恭、翟长孙统领,世民亲作先锋。唐将屈突通、窦轨带兵巡营,被王世充战败,李世民亲率玄甲军迎敌,俘歼王世充部下六千余人,王逃回城。郑太子王玄应率数千人从虎年运粮到洛阳,又被唐将李君羡击败,王玄应只身逃脱。李渊对回朝请旨的宇文士及说:转告秦王,朕只要隋皇车驾仪仗、图书器械,其余珠宝分赐诸军。世民移师青城宫,堡垒未成,王世充率二万人从各门冲出,挨水抵御唐军,唐军惊恐。世民让精骑在北邙山列阵,亲自登高瞭阵,对将士说:贼子已是狗急跳墙,想侥幸一战,今日打败他,他再不敢应战。令屈突通率五千步卒过谷水攻王世充,嘱其交锋即放烟火。烟起,世民率骑向南冲击,为探敌实情,世民率几十骑一直冲到敌阵背后,因长堤所限,世民身边仅有将军丘行恭,世充数骑追至,世民坐骑中箭倒毙。丘行恭调头射杀追兵,箭无虚发,郑兵不敢向前。丘行恭将坐骑让与世民,自己步行护驾,回归唐营。从上午七八点杀至中午,郑军退却。世民追至城下,歼七千人,包围洛阳。唐将段志玄杀入敌阵,马倒被俘,两名骑兵夹着他并抓住发髻准备过河,段奋力跳起,两郑骑掉下马,段志玄骑马奔回,郑数百骑追赶但不敢靠近。

世充大炮可射五十斤重的石头,射程二百步,有八个弓的弩,可射五百步。世民连攻十几日未果。城中有十三人想投唐被杀,唐军将士厌战想班师,李渊也密旨嘱世民还军,李世民力排众议,并上表劝谏,李渊从谏如流。三十日,郑军沈悦派人请降,唐将王君廊趁势夺取虎牢,抓获世充手下荆王王行本、长史戴胄。三月,因唐军围洛阳城日久,城中人口由三万家锐减到三千家。

窦建德率十余万人驰援洛阳。阵前会议上,世民手下郭孝恪认为应据虎牢之险抵御窦建德,并趁机干掉夏王。薛收说:世充据东都,兵精粮不足,被唐军拖住,打、守都不行!窦部尽其精锐,如两寇合兵,以河北粮供河南,则与大唐不利。应分兵围困洛阳,高沟堡垒拦住世充。大王亲率精锐,先占成皋,以逸待劳,先打败夏王。窦败王必败,不出二十天,捉住两个王!世民然之。世民前驻虎牢关。

窦建德在虎牢受阻月余,和世民打了数仗不胜,将士归心似箭。三十日,世民令王君廓率千余轻骑抢夺窦建德的运粮队,俘获窦部大将张青特。窦部臣子凌敬劝窦全力过黄河,攻取怀州、河阳,派重将守卫,再率部攻上党,略地汾州、晋州,震动关中,此乃围魏救赵之策。建德正想依计施行,世充派人告急,王世充手下日夜哭泣并用金玉收买窦将,阻止凌敬计划。窦妻和凌敬苦劝无效。

五月初一,世民北渡黄河,南进广武,并留下千匹马在黄河边引诱建德,当晚返回虎牢。初二,窦部倾巢出动,唐将惊恐,世民率数骑瞭完阵,说:夏军从未见过强敌,如今涉险而喧器,此乃无纪律;逼近城池立阵,此乃轻敌。我军按兵不动,他们再而竭、三而衰,日久士卒饥饿必退,我军趁势攻击,必胜!窦军轻视唐军,派三百骑涉氾水,离营一里乃止,王君廓率二百长枪手应战,双方不分胜负。王琬骑炀帝青骢马夸耀,尉迟恭等三骑阵前捉了王琬、牵马而归,无人敢拦。窦部到中午,士兵饥饿疲劳,坐下争着喝水,迟疑了想撒退。李世民率轻骑为先锋,大军跟在后,涉氾水直扑敌阵,窦部正在朝谒,猝不及防,世民令史大奈、程知节、秦叔宝等卷起旌旗,冲入敌阵,从阵后而出,打开唐军大旗,夏军见唐旗在阵后飞扬,立溃,被杀三千人。窦建德被长枪刺中,后被白士让、杨武威活捉。王世充部将王德仁弃东都逃跑,副将赵季卿求降。世民押着窦建德、王琬到洛阳城下,世充率太子、百官求降。

战后,李渊封世民为天策上将,世民得以与太子并驾齐驱。

四、胜利原因。

A、李世民是隋末最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非世充、建德可比。

B、世民有韧的战斗精神,身先士卒,临阵不乱,有大将风度。

C、世民本身料敌如神,又能从谏如流,能虚心接受谋士郭孝恪、薛收的正确意见。

D、窦建德听不进谋臣凌敬、夫人曹氏的正确意见,没有战略眼光。他不明白救援王世充还可以通过战略配合、围魏救赵得以实现。

E、窦建德与军事奇才李世民对阵,世民拥有险关、强将、健卒,窦建德竟还敢骄傲自满,这是找死的节奏。

F、窦建德劳师袭远,屯重兵长期于险关之下,犯了兵家大忌。

要了解一个大事件,首先得明晰一个大背景,虎牢关之战发生在武德三年至武德四年(公元620-621年),当时的各大势力分布图大致是这样。

简单来说就是唐据长安立国,关西川陕之地已尽入囊中,王世充立郑国据河南,窦建德立夏国据河北,整个黄河流域上下可说天下三分(至于为什么有些忽略南方某地,因为中国自古以来除朱元璋这个挂比能从南到北统一全国外,其他统一战争都是由北向南,这关乎许多方面的原因,如地形地势,武器装备,人力资源和兵种优势,但总体而言如若北方统一,向南就是时间问题)。武牢关之战只是唐军先郑后夏战略目标中的一次关键性战役,下面我们来谈谈这个战役。

实际战略上,唐军共动用了八万人左右,而大部分都在包围洛阳城,在窦建德来之前,王世充其实已仅剩孤城洛阳,且前因粮草被劫,城中缺粮已久,甚至达到了:匹绢值粟三升,布十匹值盐一升的地步。百姓只能吃得上树皮草根,王公贵族也只得食粗糠解饥。此时王世充已困守孤城,弹尽粮绝,如若不是仗着城坚炮厉(投石头的炮,相当于投石机)早就陷落了,而窦建德此时才带着倾国之兵大约十二三万,号称三十万直奔虎牢关而来。

武德四年三月,窦建德倾国之兵来袭,连下连续攻克管城(今河南省省会郑州)、荥阳(今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很快逼近洛阳。同月末,李世民带着三千五百人(大多是骑兵玄甲军)和一大堆猛将进驻虎牢。到这时,虎牢关之战才正式拉开序幕。

首先我来普及下冷兵器时代的军事常识,首先古代战争并非大多数人想的那样,战争不是打群架,一百个打一个就一定打得过,原因很简单,你一百人可能一个放学后小巷子就塞得下,可一万人甚至五万十万人,能不能塞得下就得看地形限制了,而且一场战役同时投放的人力通常都要分为前队,中队(本阵),后队和预备队,可以的话还有伏兵等,实际上冲上去砍的人有限。不说多了,如果你有两万人,都同时投放到战场中,那可能你的命令根本不能很好的传达,在一个没有电话没有高音喇叭的时代,要前线指挥作战,无非就是军旗变化,擂鼓鸣金,传令骑兵等方式,如果那是个阴天,就更难了。其次是军队的后备问题,一个用于作战的万人队,通常需要超过一倍的后勤人员,特别是驻军某地,需要的后勤人员就更多(急行军相对少一些),这包括吃喝用度的消耗,武器装备的更换和修理,还有生产的废物垃圾的转移和处理等,如果你只带了一万人出来,那么能投放到战场去的一般都不会超过三分之二。最后是士气问题,战争并非大家想的那样,打败了就会全军覆没,实际上除非屠城和坑杀,通常失败的一方军力损失大致都在三成左右,比方一万人部队,损失超过三千,那么就极可能士气崩溃,全线溃败了。而战后计算损失的时候,大多不是被斩杀,而是溃败的军士无法收拢再集结,但也会算到损失里。所以这三千五百人玄甲军特种部队只要不是拉开到平原上和窦建德的主力部队刚正面,也不会就真的没得打。


虎牢关之战开始的时候,李世民就表现出一副真命天子的霸气,数骑就敢去窥探敌营(同样的事,知名帝王好像就赵匡胤也算近似干过一次),而且被人家数千人追赶还能独自殿后,时不时还对后面放两冷箭干翻几个,至于为何这么屌,大家当李世民是开高达的吧。

由于李世民是据险而守,窦建德强攻不下只有在关下列阵求战,就这样双方相持了近月。建德自荥阳西上,筑垒于板渚,太宗屯武牢,相持二十余日——《旧唐书·太宗本纪》 (下同) 而且李世民还时不时暗搓搓的出去打个埋伏和骚扰,拿了两场小胜。

到了相持阶段,窦建德大军西来,未能速胜的问题就逐渐凸显出来了,史书中的记载是:谍者曰:“建德伺官军刍尽,候牧马于河北,因将袭武牢。 连谍报份子都插满了,所以人多未必是好事啊!这句话话的意思就是,窦建德听说唐军没得吃的了,所以在黄河以北放马,准备在武牢关决战。而李世民知晓敌情后,顿时心生一计,自己去派人渡过黄河也去放马,自南而向广武诱使窦建德出战。而窦建德果然尽起兵士倾巢而出,北靠黄河,西临汜水连绵二十里而来。不过窦建德估计平时也没遇到正经对手,手下素质不高,大战在即进军而来却喧嚣鼓噪不堪。史料中记载有一段李世民评价窦军的话,充分体现了李民生作为一名优秀战术家的素质:太宗将数骑升高丘以望之,谓诸将曰:“贼起山东,未见大敌。今度险而嚣,是无政令;逼城而阵,有轻我心。我按兵不出,彼乃气衰,阵久卒饥,必将自退,追而击之,无往不克。吾与公等约,必以午时后破之。 这里的贼说的是窦建德,就是说他骄狂自满,自视甚高,军队虽多却军容不整毫无组织纪律。没有把我和玄甲军放在眼里,我们只需要不鸟他,等他三而竭,欲要自退的时候出去追击并能全胜。

事实确如李世民估计,窦建德仗着人多,压根没把几千人的守军放在眼里,不过关隘险峻,不便强攻,便列阵于关下(其实每次我读到这都不太明白,窦建德这到底怎么想的,在这种险隘的关卡,人多未必是优势,还要摊开来摆弄摆弄,难道真是原来的对手都太菜鸡,打起来都是你列好阵我摆好队双方对冲互刚么)。就这样过了半天,窦军前阵都已疲敝不堪(废话一直要防着人家出来打,肯定累啊),已经出现军容不整颇显乱象,迟疑着想后撤了。史书中是这样写的:建德列阵,自辰至午,兵士饥倦,皆坐列,又争饮水,逡巡敛退。 谨慎的李世民还叫宇文士及带领三百骑兵去试探敌阵,让他们自西向南奔驰而过,言道如若敌军不动就绕行返回,如果敌军动了,我们则可以出击了。可能是闲了大半天的缘故,窦军果然动了(由此也可见确实军容不肃)。这次李世民又领着玄甲军身先士卒出击,说实话这种主帅冲前面的情况,一般而言,都会对下级造成极大的鼓舞,且唐军又是以逸待劳,窦军却是疲敝不堪,刚又乱动生出乱象,正是千载难逢的战机。而且李世民也非常清楚,敌军势大,这时候如果去冲冲前阵或者打打侧翼什么都无济于事,不能动摇窦军根本,所以他直接带着人就往本阵冲了。相传此时窦建德的朝臣正在朝谒,所以来不及整列,且加上刚才大军朝着反方向运动过,很快就被李世民冲到了近前。记载:建德回师而阵,未及整列,太宗先登击之,所向皆靡。 这时候就看出精锐骑兵的强大冲击力了,窦军本阵几乎都是步军,李世民带着史大奈、程知节、秦叔宝、宇文歆等拉起旌旗来回进出冲击,敌人根本没法阻止有效的反击(谁叫在本阵呢),刚刚朝着南边运动的前军看到后方本阵全是唐军的旌旗,顿时士气全无开始溃败,至此大局已定(上面关于常识方面已说过,其实这很科学,也很清真~)。此一役,斩杀三千余人,活抓窦建德。记载:太宗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宝、宇文歆等挥幡而入,直突出其阵后,张我旗帜。贼顾见之,大溃。追奔三十里,斩首三千余级,虏其众五万,生擒建德于阵。

严格来讲,虽然唐军的战力要远高于窦军,且占据例如地利和人和(智力)等多方优势。但人数上确实处于绝对劣势,所以获胜确有很大运气成分。且在决战之前,窦建德账下就有人进言围魏救赵之策,即起军渡过黄河,攻取怀州,河阳等,再翻越太行山,进入上党。因为唐军也是近乎全国之力而来,这也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但在那时处于优势地位的窦建德没有采纳这样比较间接和冒险的策略也可以理解。

总而言之,冷兵器战争单拿军队人数来单纯比较都是耍流氓。武牢关之战好歹还有地利优势,致使窦建德军不能简单的一拥而上。比如官渡之战就更有代表意义。

李世民平定北方大局的时候才二十二三岁。。。。千古明君果然不是白给的。

战争胜利的因素很多,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虎牢关大战之时,大唐天时上已在长安称帝开国,拥有了号令天下的大义名份,从而收获天下威望。地利,大唐占据形胜天下的关中,获得地理上的战略优势,得关中者得天下!人和,天下百姓苦战乱巳久,渴望太平,所以人心所向,期盼大唐一统天下结束乱世。同时,大唐国策抑制土地兼并,给予百姓土地,百姓更拥护。政治上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计划。

同时,主要是有一个军事天才统帅李世民。李世民打仗非常厉害,凭敏锐的军事战略眼光和智谋,布局虎牢关之战,是获胜的关键。每一次军事行动都打在敌人软肋和七寸,让敌人慢慢彻底的居于战略劣势。处于被动挨打境地。比如派李君羡截断敌人粮道,击败王玄应一役,使敌人无粮而军心动摇。从而连锁反应,使郑军进入被动,无奈只能主动出城与唐军野战争取决战毕其功于一役。

野战可是拥有强大骑兵的大唐杀手锏,以彼之长击彼之短唐军已经掌握了战场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李世民不骄不躁,始终观察着战场态势,发号司令,指挥唐军击破敌人一个又一个破绽。比如决战之时,战场策反了秦叔宝,程知节削弱了郑军士气。以是野战击溃王世充,从而兵围洛阳孤城。

另一个关键在统帅在审时度时后的坚定意志和果断!而李世民恰恰有这样的军事天赋和品性。当兵围洛阳十几天,面对洛阳坚城唐军伤亡惨重,屡攻不克,城中内应失败被杀的不利形,以及粮草告急,加上河北窦建德挟大胜来援不利形势,大唐上至李渊,下至部将都劝李世民退兵。但是李世民判断洛阳孤城巳经无所作为,只要击败窦建德,洛阳孤城必破。以是坚决不退兵,下令不灭洛阳誓不退兵。

以是李世民率领主力进驻虎牢关,与夏王窦建德决战。窦建德排兵布阵汜水,李世民认为夏军远道而来,势必疲惫不能持久,以是以逸待劳与夏军对峙。到中午夏军疲乏退兵,李世民趁势领唐军尾随追击。夏军大败俘虏窦建德。击溃援兵。最后王世充白衣降唐,河南河北归于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