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读的人多吗

目录导航:

  1. 如何评价《曾国藩家书》
  2. 曾国藩家书最长的一封
  3. 曾国藩家书利与弊
  4. 曾国藩家书谁讲的好
  5. 曾国藩家书出版多少年了
如何评价《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中弟弟和子女的书信的集合。

既然是家书,治家是不可避免的话题,而治家就要立足于对家族后代子女的教育,所以治学也是一部分内容,其次还有曾国藩做官做人为人处世的理念。

这本书最直接的目的是教育后代子女和家中兄弟,所以影响了曾氏家族人才的培养,后来曾国藩的子女能取得成就也是归功于此。

这本书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目的,那就是曾国藩作为封疆大吏手握重兵,难免受到西太后和当权者的猜忌,曾国藩作书是为了表明自己无意造反,躲避了当权者的猜忌。

其次,曾国藩是一代大儒,胸中满怀儒家“立德立言”的大志向,留书于后世也算是儒生的一个大的抱负和追求吧!

从曾国藩身上,我学到的最深的一点就是“自强不息”。他在给他弟弟的信中谈到,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一定要内心有股倔强的精神。不过,光是这还不够。曾国藩终生信条便是:“欲成大事,”明强“为本“。他谈到中庸中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即要有智慧才行。我觉得这一点对我启示很大。我觉得要做到这些,就要有明智。而这个”智“,不只是单纯的解决事情本身的方法,还应该包括一种精神,一种遇到困难时的毅力,敢于迎难而上,这也是”智“,亦或是寻求另辟一条道路的智慧。只要学会自强不息,永不放弃,遇到困难之时多想办法,也不一味屈服,便是一种明智之举。联系到我们实际,现在很多学生遇到一点点小困难就想放弃,谈个恋爱失败就要跳楼,学个专业不好就自暴自弃,这些都是愚昧之举。想想当年曾国藩在九江兵败,石达开总攻湘军水营,火烧湘军战船100多艘,曾国藩坐船被俘,后来他硬着头皮逃到江西,又弹劾了江西的巡抚、按察使;第二年当他被围困南昌时,江西省的官绅人人都幸灾乐祸。他与江西官员的关系,更是到了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容得下他的地步。曾国藩形容自己处境困窘是:“一听到春风的怒号,心就要碎了;一看见敌人的战船开过来,就急得绕着房子转圈,没有好办法。”但是即便如此,他依旧没有放弃,重新整顿旗鼓,最后剿灭太平军。他能取得大成就应该和他的”明达“密不可分。

我是一枚历史爱好者,也是一枚研究曾国藩的忠实粉丝。最近这一段时间,刚好每天早晨起床以后,就诵读一封《曾国藩家书》。至今已有两月,书还没完全读完,但细细品读《曾国藩家书》,让我深深地理解了曾国藩。

如上图所示,为了勉励自己,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学习留下点痕迹,我每天诵读完以后,会录制音频上传电台APP,有时还做好重点批注分享到朋友圈,让自己有很大的收获,同时对这本书的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理解大人物内心的真实世界,在众说纷纭的历史评点中有一些明确的主观判断

看透曾国藩,最主要的是读他的文字,但曾国藩传世文字千余万,通读一遍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我们只能选一些精华来读,而这些文字中,最重要的就是《曾国藩家书》。

最近几天,我刚好读到曾国藩在江西抗击太平军的时候,因奔丧甩手回家,一堆烂摊子等着左宗棠他们来收拾的故事。这件历史故事我在网络上查了很久,大家对于曾国藩甩手回乡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在《曾国藩家书》里,我真实地看到了曾国藩当时的心理状态,因为是写给自家人的书信,所以他会更坦白,很多话也会说得更知心。

在信中他说这样说的:

余前在江西,所以郁郁不得意者:第一不能干预民事,有剥民之权,无泽民之位,满腹诚心无处施展;第二不能接见官员,凡省中文武官僚晋皆有稽,语言有察;第三不能联络绅士,凡绅士与我营款惬,则获因吃醋而获咎。坐是数者,方寸郁郁,无以自伸。

所以,我们就能推断出,他回乡的真实原因不全是守丧,很大一部分就是与官场不合,意气用事回的老家。这让我对曾国藩这个人的历史经历和行为剖析就更深入了一些,对于各种历史点评里边的猜测云云我就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

2、人物的人生体验和求学治军理家的道理,会在书中最坦诚的呈现

细读《曾国藩家书》,我们可以在他絮絮叨叨的上百封家书中,收获到做学问、带兵事、治家为孝等多方面的真实道理,表面上这封家书只是曾国藩对家人的关心和教导,但读者品之,就仿佛是前辈在对自己说一样。

从家书品味治军道理。我们可以推断出,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奎,包括父亲曾麟书都有带兵的经历。因而在他们的书信中,时常会有一些关于领兵打仗、带军治理的经验流出。比如我两天读到的、曾国藩在咸丰七年十月二十七夜里给弟弟们写的信中这样说:

吉安此时兵势颇盛。军营虽以人多为贵,而有时亦以人多为累。凡军气宜聚不宜散,宜优危不宜悦豫?凡将才四大端: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识,四曰营务整齐。

从家书中可以品味做人的学问。比如咸丰四年十一月时,曾国藩带领湘军连克数城,一路凯歌。当外人都拼命赞誉时,曾国藩的内心却是冷静的,在给他所有的弟弟们写的信中,他是这样说的:

名者,造物者所珍重爱惜,不轻以予人者。余德薄能鲜,而享天下之大名,虽由高曾祖父累世积德所致,而自问总觉不称,故不敢稍涉骄奢。

对于治家而言,曾国藩更有一番体会,在家书中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过去,曾国藩家书都是被各大家族当作治家范本来进行学习的。但现代人的家庭已经大为简化,当年那种四世同堂、兄弟众多的大家庭已经不复存在了。今天人们的治家,大多都是教子而已。但即便这样,在家书中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例如,在曾国藩带领湘军一路凯歌的前提下,社会地位提高,攀附俯首的人不计其数,他们的子女也随着父亲地位的提高而渐渐被优待,其社会待遇仿佛今天的官二代和富二代。但曾国藩仍不忘教导他们谨守耕读之家的本色,不忘初心,不变本性。

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之。

所以,读《曾国藩家书》,可以在字里行间,获得很多及时的道理和诀窍。

3、读懂曾国藩家书,胜过读千百册平庸之作

其实,这本家书远不止上面两条说得这样简单。它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

读懂这样一部书,胜过千百册平庸之作。

参考书籍《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日记》、《曾国藩传》、《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最长的一封

曾国藩家书中最长的一封是给他的儿子曾纪泽的信,被称为《曾文正公家书》。这封信是曾国藩为了教育他的儿子而写的一封长信,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的教诲和人生哲理。整封信共计约10万字,是曾国藩所有家书中最长的一封。

这封家书以亲切的语气,详细阐述了曾国藩对儿子的期望和教导,包括个人修养、学业、为官之道、家庭伦理等方面的内容。曾国藩在信中强调了忠诚、勤奋、诚信、谦逊等美德的重要性,教导儿子要以身作则,做一个有德有才的人。

这封长信被视为曾国藩家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家书之一。它展示了曾国藩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是第六书。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都是些书信往来,但第一小节侧重于发出的信件,第二小节侧重在所收到的新件,事无巨细,条分缕析。

第三小节侧重介绍彭山屺,这个人对于所交代的事情完成的细致又认真,真可谓值得可堪大任,值得托付,因此曾国藩在将来与之能够精诚合作,彭也成为曾国藩的得力干将。

第四小节介绍家中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曾国藩对待家中仆人的态度,一个是蠢且负恩,一个是老成持重,曾国藩以善于识人著称,在结合上文对于彭山屺的态度,可以看出,曾国藩识人,看出他怎样用人,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的。

第五小节,言自己经济的窘况,在北京城仍需借钱度日,只不过与家乡不同的是,不会有人强迫还债。而此时的湖南乡下,就会有人强迫还债,就当然有楚善八叔的事情发生。文中提到的炭资,是在清朝合法的灰色收入,这是当时的社会现实。我们不必苛求古人。

第六节,里面提到了搬家风水之事。风水之事,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所谓风水之地,就是适宜人所居住的地方。

第七节,总体介绍天下的大事。广东之事,黄河之事,知当时天下之动荡。

第八节,关于楚善八叔的事情,曾国藩反复地强调事情的来龙去脉,自己所想,可见其办事之谨慎。又强调,家以和为贵,总是替人着想,最后,托付师友尧阶,可见其识人之准,能把握住这个人确定能帮自己的忙。

第九节,从信中可以看出,曾国藩对于此人有所风闻,所以,让家人打听此人,可见其关心故乡政治清明。

第十节文中所说,得不足喜,失不足忧,总以发愤读书为主,这句话是讲学习的心态~看历史应该天天看,这句话是讲学习在于平时的积累,温习经书须先穷一经,这是讲学习的方法,先学一书,必须先通畅,然后再兼收并蓄才能转化。

这一节对于我的学习有着深刻的启发,需要深自体会,我总是一本书没有看完就着急看其他的书,所以对于读书的体会总是不够深刻,看过就忘,不能深入,以后应身自戒之。

当然,只读一本书,自然感觉到枯燥,我觉得可以同时读几本书,但是要反复研读,直到融会贯通。并且总以一本为根本才对。

反思 总是着急看其它书的原因,我觉得是选书之时不够慎重,经过反复选择买下的书,自然不会轻易放弃。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初三日 致父母书

男国藩跪禀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五月十八日发家信第八号,知家中已经收到。六月初七发第九号,内有男呈祖父禀一件,国荃寄四弟信一件。七月初二发第十号,内有黄芽白菜子,不知俱已收到否?

男等接得父亲归途三次信:一系河间廿里铺发,一汴梁城发,一武昌发;又长沙发信亦收到。六月廿九接丹阁叔信。七月初九彭山屺到京,接到四弟在省所寄《经世文编》一部,慎诒堂“四书”、《周易》各一部,小皮箱三口有布套,龙须草席一床,信一件,又叔父手书。得悉一切:谱已修好,楚善叔事已有成局,彭山屺处兑钱四十千文。外楚善叔信一件,岳父信一件。七月廿七日接到家信二件:一系五月十五在家写,一系六月廿七在省写。外欧阳牧云信一,曾香海信一,心斋家信二,荆七信一,俱收到。

彭山屺进京,道上为雨泥所苦,又值黄河水涨,渡河时大费力,行李衣服皆湿。惟男所寄书,渠收贮箱内,全无潮损,真可感也!到京又以腊肉、莲、茶送男。渠于初九晚到,男于十三日请酒,十六日将四十千钱交楚。渠于十八日赁住黑市,离城十八里,系武会试进场之地,男必去送考。

男在京身体平安。国荃亦如常。男妇于六月廿三、四感冒,服药数帖,痊愈,又服安胎药数帖。孙纪泽自病痊愈后,又服补剂十馀帖,辰下体已复元。每日行走欢呼,虽不能言,已无所不知,食粥一大碗,不食零物。仆婢皆如常,周贵已荐随陈云心回南,其人蠢而负恩。萧祥已跟别人,男见其老成,加钱呼之复来。

男目下光景渐窘,恰有俸银接续,冬下又望外官例寄炭资。今年尚可勉强支持,至明年则更难筹画。借钱之难,京城与家乡相仿,但不勒追强逼耳。前次寄信回家,言添梓坪借项内,松轩叔兄弟实代出钱四十千,男可寄银回家完清此项。近因完彭山屺项,又移徙房屋,用钱日多,恐难再付银回家。

男现看定屋在绳匠胡同北头路东,准于八月初六日迁居。初二日已搬一香案去,取吉日也。棉花六条胡同之屋,王翰城言冬间极不吉,且言重庆下者不宜住三面悬空之屋,故遂迁移绳匠胡同房,每月大钱十千,收拾又须十馀千。心斋借男银已全楚,渠家中付来银五百五十两,又有各项出息。渠言尚须借银出京,不知信否。

广东事前已平息,近又传闻异辞,参赞大臣隆文已病死,杨芳已告病回湖南。七月间又奉旨派参赞大臣特依顺往广东查办,八月初一日又奉旨派玉明往天津,哈哴阿往山海关。黄河于六月十四日开口,汴梁四面水围,幸不淹城。七月十六奉旨派王鼎、慧成往河南查办。现闻泛溢千里,恐其直注洪泽湖。又闻将开捐名“豫工”,例办河南工程也。

男已于七月留须。楚善叔有信寄男,系四月写,备言其苦。近闻衡阳田已卖,应可勉强度日。戊戌冬所借十千二百,男曾言帮他,曾禀告叔父,未禀祖父大人,是男之罪,非渠之过。其馀细微曲折,时成时否,时朋买,时独买,叔父信不甚详明,楚善叔信甚详,男不敢尽信。总之,渠但免债主追逼,即是好处,第目前无屋可住,不知何处安身?若万一老亲幼子栖托无所,则流离四徙,尤可怜悯。以男愚见,可仍使渠住近处,断不可住衡阳,求祖父大人代渠谋一安居。若有馀赀,则佃田耕作。又求父亲寄信问朱尧阶,备言楚善光景之苦与男关注之切,问渠所管产业可佃与楚善耕否。渠若允从,则男另有信求尧阶,租谷须格外从轻。但路太远,至少亦须耕六十亩,方可了吃。尧阶寿屏托心斋带回。

严丽生在湘乡不理公事,簠簋不饬,声名狼籍。如查有真实劣迹,或有上案,不妨抄录付京,因有御史在男处查访也,但须机密。

四弟、六弟考试不知如何?得不足喜,失不足忧,总以发愤读书为主。史宜日日看,不可间断。九弟阅《易知录》,现已看至隋朝。温经须先穷一经,一经通后,再治他经,切不可兼营并骛,一无所得。厚二总以书熟为主,每日读诗一首。

右谨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曾国藩家书利与弊

曾国藩是清末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书法家,他的家书被称为"曾氏家书",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和管理领域。曾国藩的家书的利与弊如下:

利:

1. 激发人心:曾国藩家书的内容朴实无华,富有哲理和道德意义,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提高人的精神层面。

2. 教育引导:家书中所谈及的人生哲学、学问观念等,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引导,可以帮助后人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并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实现自己的理想。

3. 历史价值:曾国藩的家书虽然已经历了百余年,但仍然是一份有着极高历史价值的珍贵遗产,有助于后人深刻了解清朝时期的文化、社会、政治和历史等方面的情况。

弊:

1. 传统文化倾向:曾国藩的家书反应出的是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相对于现代社会的教育、管理需要,内容可能过于保守或者不适用。

2. 个人观点偏颇:家书中所表达的观点和见解受到其个人的人生阅历、文化背景、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偏颇,使用时需注意。

3. 缺乏互动:家书的编写虽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和交流,不能满足现代社会教育和管理的要求。

总的来说,曾国藩家书虽然有其利和弊,但作为一份传统文化遗产、历史珍宝和道德教育资料,其价值和地位不可忽视。在使用时,应充分了解家书的内容和背景,并结合当代社会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应用。

你好,曾国藩家书是他给家族子弟的信函,内容涉及家族传统、家庭教育、人生哲学等方面。其利在于:

1. 传承家族传统:曾国藩家书重视家族传统,鼓励后人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家族文化。

2. 增进家庭和睦:曾国藩家书强调家庭和睦,倡导亲情和谐,有利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3. 培养人生品质:曾国藩家书强调人生品质,鼓励后人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人生信念,有助于培养后人的道德素养。

但是,曾国藩家书也存在一些弊端:

1. 传统思想陈旧:曾国藩家书强调传统思想,容易使后人陷入封闭和保守的思维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2. 狭隘的家族观念:曾国藩家书过于重视家族观念,可能会强化家族利益,使家族之间的关系变得狭隘,难以融入更广泛的社会。

3. 个性发展受限:曾国藩家书强调个人要服从家族和社会的需要,可能会限制个人发展,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

曾国藩家书谁讲的好

张宏杰讲的比较好

曾国藩的家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有很多版本和注释。其中,最早的版本是由李瀚章编撰、李鸿章校勘,由传忠书局出版的《曾文正公家书》。现在流传的都是以此为蓝本。

曾国藩家书出版多少年了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19世纪中叶,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发行100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