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北殿供奉的谁 石家庄姜太公烧烤

目录导航:

  1. 忻州北殿供奉的谁
  2. 日照博物馆怎么样
  3. 宁晋县的历史
忻州北殿供奉的谁

北殿位于忻州市奇村镇,南殿位于忻州市庄磨镇。南北两殿庙会,当属北殿知名。主要原因是许愿灵验,有求必应。

所以,几百年来,不远千里来这里膜拜的有内蒙、陕西、太原的信徒。

北殿,称:岱岳殿。有资料显示。据传,始建于大宋年间,供奉“东岳大帝”泰山神黄飞虎。

后因藏经阁失火,大部分殿堂被烧毁。碑文显示,明代19年,人们捐款重修,到乾隆36年又重建正殿和卷棚。该殿古建筑群为东西走向,北傍云中山,南临云中河,西边是该殿奶奶庙,东边是老爷庙,中间是正殿,山上有文昌庙、罗汉庙、北极庙。

南殿,称:泰山庙。始建于明初,农历3月28日也有庙会。

庙宇牌匾上有忻州人霍士廉书写的“东狱大帝”。

相传,阴历3月27日是黄飞虎的生日。他死后,被姜子牙封神于此地。为了纪念这个封神榜上的神圣,阴历3月27日在北殿起会,3月28在南殿落会,南北两殿遥相呼应。

每年阴历的3月27日,北殿庙分别会由杨胡、石家庄、沙窊三个村子轮流值管起会。

3月26日晚上到27日凌晨,可以看到很多,外地的,本地的,手拿香烛,烟纸前来许愿的,三叩九拜,诚心还愿的,还有背砍刀,栓铁链的等。大家都说很灵验的。

日照博物馆怎么样

博物馆控又一站~日照市博物馆很好找的,就在市政府旁边,它对过有个挺大型的商场名叫乐玛特。

其实当时也在担心着,因为怕又跟石家庄经历过的事似的,一个省会都可以那样,这种沿海小城市也悬啊。

不过还好,走到跟前一看,至少大门时开着的~问了一下办公人员用不用买票或者预约的事情,人家说直接进,我就直接进去了~这个博物馆虽然外面看是矩形的,可里面却是圆的,中间啥也没有,一直到屋顶。

在靠左手边有楼梯能上上一层,而从二层开始所有的过道都是贴着墙转一圈的,挺宽,也就印证了中间是空的这件事。

一层的一圈就是日照名人,既有相片挂在墙上,还有相对应的雕塑。

比如尧帝和姜太公等。

这层没有任何展馆,只是贴墙一周罢了。

二层可是就是各种展览了,问题是这里也是专题展为主,怎么就没有一个当地的历史展的呢?这层有日照现代民间绘画展和剪纸展,主要是日照当地农民等的一些作品,我觉得还不错,尤其是剪纸,技艺可谓惟妙惟肖。

三层是书画展,这个也是现代当地人的一些字画,咱不太懂,也看不出好赖来~还有一个我很喜欢的大型展览是日照龙山文化陈列展。

这个可以说就是一种历史展了,通过这里发源的龙山文化,来描述日照城的发展史,具体的不多说了,看照片吧~四层有惊喜也有郁闷~惊喜是日照海曲汉墓展。

我还是比较喜欢看这种出土文物的,尤其是从墓里挖出来的,那里的东西往往代表了当时人们生活用品种最精致和最华丽的部分~还有个日照对外交流礼品展,不知道是不是实在没得摆了,就是日照和世界其它城市交流人家送咱们的礼物的一个展览,又不是自己的,没啥兴趣。

郁闷的是,老远就看到有一个屋子写着馆藏文物展。

这才是重点,一个城市最有特色的地方莫过于这间神秘的屋子了~然而走近了一看,门锁着呢……行了不用找人解释了,跟石家庄一样,怕丢,这事没跑,肯定是这么回事……总体来说还是相当喜欢这里的,展示的东西是全方位的,看得很满足~只是近现代的多了一些,文物少了点,希望开放那个馆藏文物展……或者把这个牌子从那屋上面给撤了,反正别人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就没人惦记了……

宁晋县的历史

寻史溯源,宁晋历史上有“凤凰城”之说。相传公元前二十五世纪,在宁晋古大陆泽之滨有一棵高千丈的桑树,叶红椹紫,一万年才结一次果实。凤凰吃到成熟的果实后,引颈高歌,声音悠远,招得百鸟前去朝拜。看到如此情景,黄帝后代少昊就在这棵桑树下居住下来,发展生产,后称“穷桑帝”。凤凰飞走后,人们依照凤凰伏卧的形状,修建了一座城邑,取名凤凰城。即宁晋城的根基。据说,县城南关是凤头,街南口有对圆口井,是凤凰的两只眼,南门口到南关是凤凰的脖子,南门到北门是凤凰的身子,东、西、北三点成品字形,是凤凰的尾巴。后来又在城东修了一个月城(形如半月),是凤凰展开的左翅。少昊称帝后,迁移到了山东,在曲阜建都。从此,宁晋凤凰城成为福地,名人贤士纷纷前往,像舜、禹、汤、姜尚、重耳等均在宁晋建业立功,成就大器。因此,《诗经??大雅》中写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高歌凤凰啼鸣,灵音招贤引才,秉承佳时兴盛的祥瑞之情。

历史长河悠远,凤凰故事不断。民间传说,凤凰在宁晋每投下一个凤凰蛋,宁晋就会出一个官员。凤凰投下了九十九个蛋,宁晋也就出了九十九个官。到明朝时,宁晋除了皇帝和狱官外,满朝的官都出全了,上至名相,下至知县一堂。如今,宁晋人杰地灵,兴天盛地,大业鹏程,不断书写历史宏篇。

做火车到石家庄火车站,然后到河北饭店下边坐35路公交车(1元)到南焦汽车站,然后坐直接到宁晋的汽车(15元)就OK了

宁晋县历史上曾有杨氏县、廮陶县、廮遥县、大陆县等名称。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宁晋县,以此为古晋地。并取安宁之义为名(见《河北省县名考原》)。今县境,春秋时期为晋国地,并有杨氏城邑(《太平寰宇记》有“春秋时晋杨氏邑”的记载,并称“杨骏坟在县北十里”)。战国时期为赵国之域。秦代属钜鹿郡。西汉时置杨氏县(治在今城关)和廮陶县(故城在县南),还先后封置禾成侯国(故城在县东北,文帝九年废)和历乡侯国(故城在今县城东历城,西汉末即废),均属冀州钜鹿郡。东汉时,杨氏、廮陶两县属冀州钜鹿郡,郡治廮陶县;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廮陶县更隶冀州魏郡。三国、魏时、杨氏、廮陶两县仍为冀州钜鹿郡(黄初七年废郡封国,大和六年国徙为郡),郡治廮陶县。晋代,废杨氏县并入廮陶县,为冀州钜鹿国治、领。北魏时,廮陶县属定州北钜鹿郡。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析廮陶县置廮遥县,治在原杨氏县城(即今城关),属殷州南钜鹿郡。北齐时省廮陶县并入廮遥县。隋代,于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廮遥县复名廮陶县,属赵州。十六年(公元596年),析广阿县(今隆尧县地)置大陆县,故城在今县城东南之鱼台村(南、北鱼台),大业二年省入象城县(今隆尧县地)。廮陶、大陆两县先属栾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廮陶县改隶赵郡。唐代,廮陶县属赵州(武德五年改名栾州,贞观元年复名赵州,属河北道)。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廮陶县改名宁晋县,仍治今县城,继属河北道赵州(先称赵郡,至德二年复为赵州)。五代时,宁晋县属赵州。宋代,宁晋县属河北西路庆源府。入金后改为河北西路沃州(天会七年改庆源府为赵州,天德三年改赵州为沃州)。元代,宁晋县先属真定路永安州(太宗六年置),太宗七年(公元1235年)废永安州改隶真定路赵州。明代,宁晋县属真定府赵州。清代,宁晋县于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为避宣宗名讳(旻宁)改“宁”为“甯”,属直隶省赵州。民国时期,甯晋县之“甯”字逐渐改为“宁”字,初属直隶省冀南道(三年改为大名道),十七年(公元1928年)直隶于河北省,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划属河北省第十三督察区。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9月冀南区创立,辖宁晋县。1940 年夏秋,宁晋县主要地区划属冀中区七专区(为晋察冀边区辖境);宁晋县南部地区(当时称“宁南县”)则属冀南区十一专区(为晋冀鲁豫边区辖境)。1941年,宁晋与赵县、元氏县连壤区组成赵元宁联合县,和宁晋县同隶冀中区七专区;此时,宁南县仍为冀南区十一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赵元宁联合县即行撤销,宁晋县改属冀中区六专区;此时,宁南县属冀南区四专区。1946年7月,宁晋县又改属冀中区十一专区;宁南县仍为冀南区四专区。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边区即行撤销,宁晋、宁南两县分别随冀中十一专区和冀南四专区划归华北行政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撤销宁南县,宁晋县复原制,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晋县仍为邢台专区。1958年4月28日,撤销邢台专区,宁晋县划归石家庄专区。同年12月20日,撤销新河、赵县并入宁晋县。1960年5月3日撤销石家庄专区,宁晋县即归石家庄市辖。1961年5月23日,宁晋县还隶邢台专区。同年7月9日析宁晋县和石家庄市(今栾城县地)复设赵县,宁晋县仍属邢台专区。1970年,邢台专区改称邢台地区,继辖宁晋县。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成邢台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