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曾国藩叫陈阔川 与曾国藩差不多的人物有

目录导航:

  1. 为什么曾国藩叫陈阔川
  2. 与恭亲王主张相似的还有哪些人
  3. 曾国藩三圣七贤是哪几个人
  4. 湖南近代史的名人和贡献
  5. 晚清三杰指的是谁
  6. 著名的中国近代史人物有哪些
  7. 曾国藩身边的八大奇人
为什么曾国藩叫陈阔川

曾国藩没有叫过陈阔川。 陈阔川是电视剧《魂断太平》中人物名字,陈阔川的原型是曾国藩。 《魂断太平》是张汉英导演的36集电视剧。本剧浓墨重彩展示农民起义波澜壮阔的历史,尽显农民起义英雄本色,更据史实切入时弊,把曾国藩的复杂品性和“拼命做人”、“拼命做事”、“拼命做官”的处世之道发挥到极致,剧中跌宕起伏的历史事件。

战马嘶鸣的场景让你慨叹这部历史的悲悯和沧桑,神来之笔刻画出曾国藩功名成就崛起时,却辞众将之约,拒黄袍裁湘军以刚毅为固执,终婉言归退隐,作为清王朝的守护人,逆历史潮流而动,最终沦为王权倾轧拼杀的殉葬品。

与恭亲王主张相似的还有哪些人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在中央是恭亲王奕欣、文祥,地方代表人物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此外还有崇厚、沈葆桢、刘坤一、唐廷枢、张謇等。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曾国藩三圣七贤是哪几个人

曾国藩三圣七贤是指三个圣人:孔子、孟子、朱熹,七个贤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陆九渊、王阳明。这些人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论:曾国藩将孔子、孟子、朱熹称为“三圣”,将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陆九渊、王阳明称为“七贤”,以表彰他们对中国文化、哲学和思想的贡献。

解释原因:曾国藩生活在清朝末年,国家衰落,社会动荡,思想混乱,他深感中国文化的危机,希望通过归正道德、弘扬文化来振兴中华。在这个背景下,他向古代儒家思想家学习,认为孔孟之道和朱熹之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陆九渊、王阳明等人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体系与曾国藩的理念相契合,因此被他誉为“三圣七贤”。

内容延伸:曾国藩的“三圣七贤”观念是其振兴中国文化的思想之一,他认为要振兴中国文化,必须更加深入地研究和传承儒家思想,以此来影响和引领社会。同时,他在实践中也推崇“治家必先治身,治国必先治家”,即先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家庭教育入手,以此来影响整个社会。以此为指导思想,他将家庭作为教育儒学的场所,提倡“家风教育”,努力在家庭中培养出有德行、有远见、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子女,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当时曾文正的幕府之中,幕僚人员中有所谓“三圣七贤”的称号。这“三圣七贤”是哪几个人,何名何姓,作者因为忌讳,或者因为怕伤及这些人的自尊,所以,没有明示,也无从得知。

就“三圣七贤”的名号来看,猜想应该是十个人。这十个人,分成两个等级,其中三个厉害一点的,称作“圣”,为一个等级;其余七个比较厉害的,号为“贤”,为一个等级。这“三圣七贤”,在当时的时代之中,因为对宋学(当为宋儒理学)造诣很深,研究成果丰硕,所以,可以说,他们都是宋学方面的资深专家,是宋学研究方面的一时翘楚。

曾国藩三圣七贤是指三位圣人:孔子、荀子、孟子,以及七位贤士:颜渊、颜回、子路、冉有、曾参、曾悫和冯唐。
这些人物都是中国历史上受人尊崇的哲学家和政治家,对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影响深远。

曾国藩的“三圣”指的是孔子、朱熹、程颐,“七贤”指的是孟子、荀子、韩愈、柳宗元、苏轼、朱熹、程颐。这个名词来源于曾国藩所著的《忠孝节义十二字箴规》中的一句话:“守静精思,自为三圣七贤之逊。”意思是说,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心境的宁静和深思,那么我们就可以自认为比得上三圣七贤。这个说法表达了曾国藩对于儒家经典和古代文化的尊重和追求,同时也鼓励人们向着高尚的品质和道德标准努力奋斗。

湖南近代史的名人和贡献

1、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出生于湖南湘乡县,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2、左宗棠,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3、魏源,湖南邵阳人,晚清思想家,著有《海国图志》。

4、谭嗣同,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六君子之一。

5、胡林翼,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曾多次推荐左宗棠,李鸿章。

晚清三杰指的是谁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晚清三杰,分别指的是清道光年间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的政治家、战略家曾国藩;剿灭陕甘回乱、攻灭阿古柏政权,收复新疆的军事家、政治家左宗棠;参与洋务运动、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政治家李鸿章。

李鸿章热心于办理洋务运动,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创建了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一系列机构,并创办了北洋水师。甲午战争清朝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其主导的洋务运动破产。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同时西方有视之为“当世三杰”者,但因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之个人贪腐、决策失误等问题,也受到诸多批评。

晚清三杰指的是: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他们是三位非常出色的人,也是延续了晚清统治的三位人杰,可以说他们延误了晚清的统治。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被誉为晚清三杰,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回民暴动,维护晚清统治,立下大功。

左宗棠更是在平定新疆叛乱,立下不世功勋

晚清三杰指的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这三人中左宗棠在收复新疆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重要历史人物,被写进了历史教科书。

1.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善于讲“道德”说“仁义”,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太平天国进军湖南时,被任命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举办团练。后来组建起一支具有正规军规模的地主武装团练——湘军。咸丰四年发布《讨粤匪檄》。率湘军出省作战,为清政府收复失地。为了强化镇压力量,他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新式枪炮。咸丰十年(1860年)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次年攻占安庆,奉命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军务。同治三年(1864年)攻陷天京。次年奉命赴北方镇压捻军起义。同治七年(1868年)调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 (1870年) 在办理天津教案中媚外残民,受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病死南京。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地主经世派的崛起,使清封疆大吏由权贵当权变为经世派当权,促使清地方官员中满汉比例的变化。地方督抚力量的强化与离心倾向的加强。他曾鼓吹并推进洋务运动,主张对外坚守“以羁縻为上”;对内修明政事,急求贤才,引进西方的军事和技术。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2.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由幕友而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又主持平定陕甘同治回民起事、收复新疆并推动新疆置省,其间他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1885年(光绪十一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清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左宗棠著有《楚军营制》、《朴存阁农书》等,其奏稿、文牍等在晚清辑为《左文襄公全集》,建国后又辑有《左宗棠全集》。

?3.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世人多称“李中堂”,又称“李二先生”“李傅相”“李文忠”。李鸿章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早年随业师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与捻军起义,并受命组建淮军,因战功擢升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累加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肃毅伯。期间着手办理洋务,创办了北洋水师。甲午战争失败后,作为特使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被启用为两广总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参与“东南互保”,并北上谈判,次年与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不久即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九岁。死后获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其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慈禧太后视为“辅佐中兴,削平大难”及“匡济艰难,辑和中外”之人。同时西方有视之为“当世三杰”者。但因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之个人贪腐、决策失误等问题,也招致诸多批评。

晚清三杰指的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使摇摇欲坠的清朝苟延残喘了那么长时间。

曾国藩的主要功绩是:

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农军起义,还是中国近代化的主导者。在中国近代史上,湘军一直是主力作战部队,而这只优秀的军队是由曾国藩一手创建的。这支军队给充满暮色的清朝打入了一针强心剂,硬生生让它多挺了那么长时间。就连清王朝最头疼的太平天国起义问题,也是曾国藩带着湘军平定的。

在军事上出色的曾国藩,同样具有远见卓识。在曾国藩的倡议下,清政府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留学生到美国深造,所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如果没有曾国藩打的这些基础,那么就不会有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左宗棠的主要功绩有:

剿灭陕甘回乱、攻灭阿古柏政权,收复新疆。清朝晚期的时局其实和明朝末年很相似,都是面临内忧外患的境地,外有强敌窥伺,内有农民起义和各地叛军。清朝的对外战争大多战败,而对内战争主要是左宗棠带领军队打赢的。如果没有左宗棠这个“消防员”,那么清朝早就被各地农民起义军和叛军给“烧”没了。

李鸿章的主要功绩有:

发起洋务运动,建立北洋水师,负责外交事宜。李鸿章是晚清时期杰出的外交官,每当清朝打了败仗或者需要和外国交流的时候,都是他上阵磋商交谈。除此之外,李鸿章还倡导洋务运动、建立北洋水师,为现代军制改革以及中国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晚清三杰指的应该是曾国藩和左宗棠还有李鸿章三人,这三个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也是这三人才使得晚清多延续了那么多年。

著名的中国近代史人物有哪些

中国的近代史可谓是人杰辈出,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既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清朝的洋务派、也有以毛主席和周总理为代表的广大中国共产党人。

近代史上著名的人物有孙中山,在他的带领下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有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中国革命带领广大的劳苦大众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了公有制的社会主义,人人平等,社会公平的社会制度。让全国广大的人民群众至今还难以忘怀的那个美好时代。

当然出名的人物中也有被人唾骂的袁世凯和一些小人,他们都是为自己而拉社会倒车的人。

林则徐——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并领导了虎门销烟。
左宗棠——1876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负责收复新疆;1878年,左宗棠消灭了阿古柏势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邓世昌——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在弹药用尽、舰身中弹、发生倾斜的情况下,奋力冲向敌舰,最后因中鱼雷,邓世昌与全舰将士一起英勇就义。
李宗仁——抗日战争时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38年,他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所取得的重大胜利。
彭德怀——1940年,指挥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中国近代史处于动荡时期,发生很多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件。所以著名人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局限历史储备知识简要叙述一下

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

奕忻-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左宗棠-收腹新疆(1876年4月-1878年1月)

邓世昌-甲午战争(1894年7月-1895年4月)

梁启超-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

孙中山-辛亥革命(1911年-1912年初)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1915年-1923年)

毛泽东-遵义会议(1935年1月)

张学良-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邓小平-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

这个问题我想想分享下我个人看法,第一位林则徐,因为此人做了一件事虎门销烟,这个事儿激发了中国近代开端爱国主义的爱国情怀,为中华民族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打想了第一枪,第二位是曾国藩,这个人可以说是近代名人里的完人,启蒙人,这个人展现了中国五千多年文化的核心,第三袁世凯,人们对他褒贬不一,评价众说说纷纭,我想说这个人是有民族气节的,也为新中国的发展起到指南针的作用

曾国藩身边的八大奇人

第一位:李鸿章

?

曾国藩的事业传人。曾国藩只比李鸿章年长十来岁,但与其父李文安是同年(同一年考中进士),自然是师长。李鸿章进京赶考时,又拜在曾门下学习。 太平天国爆发后,李鸿章也回安徽老家办团练,但几年之内被打得一败涂地。走投无路,只好去走曾国藩门路,想投到大帅帐下做个幕僚。那时他大哥李瀚章已在曾的幕府做事。为了杀杀他的傲气,曾国藩拖了一个多月才点头。既收到自己帐下,曾国藩就不客气地敲敲打打,连懒觉都不许他睡。虽然两人后来闹过别扭,李鸿章却是一生以学生自居,晚年提起老师还敬佩不已。

第二位:彭玉麟

?

曾国藩的爱将,咸丰三年冬,受邀加入湘军,一起创办湘军水师。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 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封一等轻车都尉。

第三位:郭嵩焘

?

曾国藩至交好友,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曾国藩始终将其视为承明著作之才,从未推许他为治世调羹之人,因此当李鸿章在江苏巡抚任上有意起用郭嵩焘时,曾国藩再三叮嘱,要多听郭嵩焘的建言,至于实际公务,则尽量少让他沾边,以免误事。此人不善于处理各方面关系。曾国藩书联一副相赠:“好人半自苦中来,莫图便宜;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郭嵩焘唯有心领,并未神会。抚粤三年多,既得罪了粤商,又弄坏了官声,不免焦头烂额,还被太平军余部折腾得够呛,为此他对左宗棠“驱匪入粤”深致不满,两人闹拧了交情。1859年,在诗中喟然感叹道:“人生都是可怜虫,苦把蹉跎笑乃公。奔走逢迎皆有术,大都如草只随风。”

第四位: 左宗棠

?

曾国藩28岁考中进士。左宗棠比其小一岁,三考三败,一怒之下干脆放弃科举,回乡教书。咸丰十年,左宗棠到曾国藩帐下效力,遂得以迅速崛起,领军攻克了杭州后,任了浙江巡抚。 天京(南京)被克,二人的交情却走到了尽头。曾国藩向朝廷报告说洪幼主已死,左宗棠却报告说洪幼主逃跑了,两人打起笔墨官司。尽管出身于曾国藩幕府,但左宗棠一直不服,到晚年还动不动大骂曾国藩是个伪君子,以此为乐。

第五位:刘蓉

?

桐城派古文家,曾国藩的学术上好友。曾国藩认为刘蓉是一位有着巨大学术抱负与追求的学者,“博通经史,为文宏宕,有奇气” ,他将安身立命之地寄于学术事业,将“求道”作为自己一生最大的奋斗目标。湖湘文化也在刘蓉等湖湘士人的宏扬下,从学术上的经世中走出来。一改以往那种鄙陋的边缘文化形象,成为强势文化的典型代表。

第六位:罗泽南

?

湘军儒将,幼年家贫,但他志向远大,十九岁时应童子试不第,回到家中教授讲学,开始长达28年的设馆教书生涯。咸丰三年,与曾国藩共同募兵成立湘军。咸丰六年,与太平军交战受伤,仍指挥作战,次日去世。他被视为湘军初期的精神教父。曾国藩曾评价:矫矫学徒,相从征讨,朝出鏖兵,暮归讲道。理学家门,下多将才,古来罕有也。

第七位:李元度

?

四岁丧父,靠母亲纺织换钱供他上学。十八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但以后他6次参加礼部考试,都未中第。咸丰三年,已经三十三岁的李元度投笔从戎,加入曾国藩湘军,充当幕僚,协助曾“辟佐戎机,调理营务”,深得曾氏赏识。在湖南靖港、江西湖口期间,曾经两救曾国藩,咸丰十一年,先后任贵州按察使、布政使,当年死于贵州任上。曾国藩虽曾参劾李元度,并说李元度“帷战阵非其所长”,但在晚年又曾有所自省、悔悟:“(李元度)虽治军无效,而不失为贤者。”

第八位:丁日昌

?

洋务实干家,1861年调任卢陵知县,县城被太平军攻破失守,被清廷革职。当时曾国藩正率湘军在安徽作战,丁日昌转投其幕中,为其襄办军务。次年奉曾国藩之命,前往广东督办厘金,发挥自己通晓火器制造的专长,亲自设计监制成功短炸炮36尊,炮弹2000余颗。这些武器受到广东清军的欢迎,丁日昌因此声名远播。1865年9月,丁日昌正式成立了江南制造局,是清政府设立的第一家近代军工企业,标志着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堪称洋务运动先驱,在实业、外交、内政、军事及文化教育方面均有建树。他对中国国防近代化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骆秉章、湘军统帅之一,任湖南巡抚十载,扶持曾国藩建立湘军

曾国荃、湘军主要将领之一,曾国藩的九弟,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

曾国葆、湘军主要将领之一,曾家五兄弟年最幼者。

曾国华、湘军主要将领之一。

李鸿章、晚清重臣,由曾国藩一手提拔,并创立淮军。

江忠源、晚清湘军初期统帅。

江忠济、清朝将领,江忠源之弟,湘军建立初期主要人物。

胡林翼、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

左宗棠、晚清重臣,民族英雄,曾收复新疆。

鲍超,重庆奉节人,湘军名将,一生参加数百场战役,谥忠壮。

二是塔齐布,满洲镶黄旗人,湘军名将,辅佐曾国藩创建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