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战国时期白起坑杀40万赵军的那场战争叫什么
- 白起最后一战是哪一战
- 白起坑杀赵军40万后赵国的反应
- 长平之战原文
- 长平之战开始派赵括进攻能胜吗
- 赵括惨败的原因是什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 赵括知道对手是白起吗
在今天的山西高平打的,当时这个地名叫长平,所以又称长平之战,这一场战过后,赵国国力大衰,山东六国从此无法抗秦
长平之战啊。白起对阵纸上谈兵的赵括。其实赵括的运气也特别不好,一出场就遇上了天下第一的白起,任谁也讨不到便宜的。于是一战坑杀了赵国40万降卒,赵国的青壮年男子消失殆尽,有生力量全部被消灭,再也没爬起来。
白起最后一战是哪一战长平之战后,白起不肯再次攻打赵国主要原因是,长平之战前后持续将近三年。
长平之战结束初期,白起确实做好了攻打赵国的准备。
但是因为秦国的内政问题。秦国丞相范雎嫉妒白起的功劳。想除掉白起,最后范雎用计成功劝说秦王,秦王命令白起班师回朝。
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在长平击败赵括,歼灭连带杀降四十余万,这是秦国对赵国前所未有的胜利。本来白起要乘胜进攻邯郸,一举灭亡赵国。
秦相范雎惧怕白起之功高于自己,建议秦昭襄王撤军,放弃了一举灭赵的最好时机,
白起坑杀赵军40万后赵国的反应长平之战中,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虏了赵军45万人。赵国上下为之震惊,从此元气大伤。
平原君写信给在魏国的小舅子信陵君,信陵君窃符救赵,赵国才没有过早的灭亡。
长平之战后,白起想趁胜灭赵,秦便再次制定了平定上党的战略。
当白起即将围攻邯郸时,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便重金贿赂了秦国丞相范雎,希望他能帮忙对付白起。
白起是秦国一代战神,大小七十余战,斩杀和活埋敌国兵士一百多万,其中就有赵国长平之战被坑杀的四十多万。
赵国用赵括取代廉颇,没想到中了白起的反间之计。赵括死后,消息传到赵国,赵王和大小群臣目瞪口呆。这种杀戮,闻所未闻。
赵国紧急求援,飞书求楚国、魏国、韩国来救。不然秦军兵临城下,赵国已经没有力量抗衡。好在各路援军赶到,才避免了赵国被亡国的命运。
赵国屈服,割地。休养生息,鼓励生育与生产。
长平之战,赵军主帅赵括战死,四十万赵军被白起坑杀。
白起率秦军向赵国都城邯郸进发。赵国有亡国危险。赵国国君赵孝成王派使者游说秦相范睢,范睢被说服,向秦王建议接受议和,最终赵国割六城,韩国割桓雍,达成和议。
赵国于是休养生息,鼓励生育与生产,国力渐渐恢复。
长平之战原文原文:(秦昭王)四十四年(前263),白起攻(韩)南阳太行道,绝之。四十五年(前262),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其守冯亭与民谋曰:“郑道已绝,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因使人报赵。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计之。平阳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祸大于所得。”平原君曰:“无故得一郡,受之便。”赵受之,因封冯亭为华阳君。……
四十七年(前260),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问,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
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于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日:“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长平之战开始派赵括进攻能胜吗赵括(?-公元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数十万赵国士兵投降,后来被秦军坑杀。
长平之战开始派赵括进攻也不可能取得胜利。实际上这是由秦强赵弱的实力对比决定的。廉颇的持久坚守战策略是正确的,可以消耗秦国的国力,最后秦国必将无功而返。所以说如果赵王不用赵括替代廉颇,赵国不至于败,而秦国不至于胜。这是最好的结局。
赵括惨败的原因是什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到了真实上战场却因为缺少实战经验而一败涂地。
受到的启发:做人一定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多参加实践,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才能成功
赵括年幼时在其父赵奢的影响下熟读兵书、能言善辩,却无实战经验。赵孝成王六年(前260年),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领。上任后便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引兵出击,被秦军包围。期间曾组织多次突围,但均不成功。在被围46天后,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伏弩射杀,40余万赵兵损失过半,剩余的20万赵兵被迫投降,秦将白起因为粮食不足等原因,将赵国兵卒全部坑杀。此役为著名的长平之战。
赵括因战败而断送40余万将士性命和赵国前途而成为千古笑柄,其事迹成为成语“纸上谈兵”。
启示: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这就需要遇事多思考,不张扬,少开口讲道理,多动手做事情。
赵括知道对手是白起吗不知道。秦国为了对付赵括秦国秘密换上了最能打的白起,还说敢泄露消息者死,可见对赵括的重视。
而赵括并不知自己将要面对的是白起,也不知道自己在被包围的情况下没有援军。
知道。因为赵国最初的将领是廉颇,已经和白起对阵了。但是由于赵王听信谣言,于是用赵括替代廉颇与白起进行对阵,最终导致长平之战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