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太子真正被废的原因 皇帝为何不能随意废太子

目录导航:

  1. 康熙太子真正被废的原因
  2. 万历为什么不废内阁
康熙太子真正被废的原因

康熙废太子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因为经过一废太子后,太子惶恐不安,想早日登基成为皇上,可这一心急就容易做错事,这必然对皇上有很大的威胁。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皇上想坐收渔翁之利,引起阿哥们当中的内讧。废了太子正好能给他们提个醒,这就是图谋不轨的下场。

万历为什么不废内阁

由于万历皇帝长时间不上朝,官员就把朝廷事物交给内阁处理,使内阁权力越来越大相当于丞相了,但是皇帝虽不上朝,但也掌握着大小事向,因为由太监向皇帝禀报,所以万历皇帝还是做了不少事的,后来太监势力也慢慢强大起来与内阁形成了分权。

他们相互制约,这正好对万历有利,所以不废除内阁

明朝末期,明朝发生了一件号称“国本之争”的君臣纷争,这事,和万历帝选皇储有关。万历的长子是朱常洛,是符合礼法和礼制的“太子”,但问题是,朱常洛是万历“冲动后的结果”,是万历和宫女王氏所生,万历自己本身就不喜欢这个儿子。

而万历真正喜欢的儿子是福王朱常洵,所以万历想要越过礼制,立第三子为储君。这件事引起大臣们的不满,君臣之间爆发矛盾争论,这便是“国本之争”。万历十四年,国本之争开始后,万历帝备受“打击”,觉得自己没有当皇帝的自由,于是开始了“罢工”之旅。

不过“罢工”,并不真正意味着朝政就停止转动了。

在明朝历史上,万历皇帝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皇帝在位长达48年,其实有将近30年的时间,万历皇帝都没有亲自上朝。但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情况出现了,既然明朝皇帝一直没有上朝,但是权力为何没有被内阁大学士们彻底架空呢?其实,明朝的制度比较特殊,形成了相互制约的模式,皇帝十分亲自干预,不是太大的问题。

在明朝时,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明朝这种严密的政治制度之下,即使皇帝不理朝政,整个社会也可以正常的运行下去。更何况万历皇帝只是不上朝,他并非不管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