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人物评价,李世民为什么说魏征妩媚?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也逐渐引起了广大粉丝的关注,众所周知该剧一经播出,就以其精彩的剧情,精良的制作,精心的演绎,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拿下了收视第一的宝座,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好剧!
魏征人物评价,李世民为什么说魏征妩媚?
魏征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赞誉的臣子。他以敢于直言进谏和顶撞皇帝而闻名,被视为文臣的楷模。然而,这只是他形象的一个表面现象。事实上,魏征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自己对于处境的清楚认知。
一次魏征对李世民说,他不想成为一个忠臣,而是想成为一个良臣。他解释了忠臣的概念,并以比干为例,说明忠臣是那些不顾一切劝谏君王的人。然而,比干最终被君王所杀,只留下了自己的好名声,而事情却没有得到解决,君王也留下了坏名声。魏征的观点是,只有将事情办好,不仅能赢得好名声,还能为国家和皇帝做出真正的贡献。
魏征之所以能够成为李世民心目中的良臣,是因为他明白忠臣的理念并不完全适用于现实。他清楚地意识到,单纯地反对皇帝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更大的混乱。因此,他选择了更为明智的方式,通过巧妙地劝谏和建议,来影响和引导皇帝的决策。
这与魏征的为人和待人方式密切相关。他待人真诚和善良,与人为善。他不是一个只会满足自己利益的权谋家,而是一个关心国家和民众利益的公仆。他对待李世民时,既充满敬意又不失坚定,他的建议始终以国家和皇帝的利益为先。
正是由于他独特的认知和出色的才能,魏征得以在李世民朝廷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他在军和政两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为李世民提供智慧和支持。他的直言不讳和坚守原则的精神,让他成为了李世民最重要的谏臣之一。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中,文死谏武死战一直被视为臣子应当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魏征超越了这一传统观念,他清楚地认识到忠臣并不意味着无条件顶撞皇帝,而是要通过理性和智慧来劝谏和引导君王。他在李世民朝廷中的影响力,正是基于这种独到的认知和立场。
魏征有一次就跟李世民说,自己不要做忠臣,要做良臣,什么叫忠臣,比干那样的就是忠臣,是完全不顾一切的劝谏君王,结果被君王所杀,最后只留下自己得好名声,事情被办好,君王也留下了坏名声。
魏征说自己要做良臣,所谓良臣就是要把事情做好,做事情讲究方法,比如说劝谏皇帝这件事,那并不是跟皇帝对着干,态度强硬说话直冲就行。
劝谏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该委婉的时候,一定要委婉,说话要既好听,又要让君王知道自己的过错,这一点魏征做得非常不错。
魏征对自己的定位从来都不是那种只会硬着摸着犟的人,你知道李世民对魏征什么评价吗,这么一个以直言敢谏的人,李世民对他的评价居然是“妩媚”。
从李世民给魏征的这个评价中就能看出来,魏征是个非常会说话的人,情商高,再加上会说话,李世民又是个大度的皇帝,自然也就很喜欢魏征。
最能体现魏征这种特点的,就是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死了之后,李世民过于思念她,于是就在宫里建了一个瞭望塔,有一次邀请魏征一起去看长孙皇后的陵寝。
结果魏征说自己看不见,李世民说你再看仔细一点,魏征就说,高祖的陵寝不用仔细看,我已经看到了,至于说其他的,臣实在看不清。
李世民这马上就明白了魏征的意思,于是不久就命人拆除了这个瞭望台,这个故事里魏征似乎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但其实这是魏征在维护皇帝的尊严。
古代皇帝是不能表现出儿女情长的,而且众所周知,李世民是通过政变上台的,对他的父亲一直都不好,如今父亲死了你不思念,去偏偏建个高台思念妻子,这在古代的伦理纲常上是不对的。
魏征说得很委婉,李世民也能听得进去,喜欢听好听的,讨厌听逆耳的话,是人的天性,为了长治久安,李世民在这一点上已经做得很好了。
在魏征死后,李世民发现魏征举荐的几个人才有不法的行为,一怒之下推倒了自己亲自为魏征撰写的墓碑,发泄了一下心中的不满,魏征这个人实在是太讨厌了。
但很快李世民就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远征高丽,从战果上看是胜利了,但是跟李世民的理想差距很多,甚至认为这就是一场失败的行动。
魏征其实很幸运,他遇到了李世民这样的好皇帝,如果他遇不到李世民,以魏征的性格,他也不会直言进谏的,他会做一个跟其他官员一样的人,因为魏征这个人很不喜欢那种傻呼呼的忠臣。
魏征和李世民就是无法分开的一对,没有李世民就不会有魏征,他们两个人可以说是相互成就了历史上最好的君臣之名。
不做忠臣,做良臣,这样的魏征你没想到吧,办事就要把事办好,而不是一味地只顾及自己的名声,这才是好臣子,这才是把事儿办好的态度。
很多人义正言辞,丝毫不知道妥协与退让,这样的人看着是正义凛然,其实到头来什么事也做不成,徒有道德制高点而已。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详细阐述了有关魏征人物评价,李世民为什么说魏征妩媚?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对历史相关事件充满了好奇心,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内容,我们极力推荐你浏览我们的论剑历史网,我们会定期推出各种历史类文章,涵盖了不同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