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欧阳修和儿媳吴春燕乱伦是不是真的?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
欧阳修和儿媳吴春燕乱伦是不是真的?
欧阳修——命运曲折的文学巨匠
欧阳修于公元1007年在绵州(今四川绵阳)出生,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军事推官。当时,父亲年已五六岁,晚年才得到这一宝贝儿子,自然情之所钟爱。然而,可惜的是,在欧阳修四岁时,父亲不幸病逝。由于父亲品行高洁,未能留下给妻儿维持生计的房产和土地。父亲的突然离去使家庭陷入困境,年幼的欧阳修从此开启了一段充满坎坷的童年时光。
尽管欧阳修的叔叔欧阳晔为人正直、为官廉洁,但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仅能提供给侄儿基本的食宿。虽然叔叔对欧阳修满满的关爱,但却没有多余的钱财购买纸笔等读书学习的工具。年少的欧阳修面临着缺乏学习资源的困境,他的求学之路因此变得异常艰辛。
然而命运对于欧阳修似乎总是有着不同的安排。尽管他身处贫寒之地,却并没有放弃对学问的渴望。他潜心苦学,磨砺才思,靠着自己的努力,在艰难的环境下逐渐展露出卓越的才华。他借助一些仅有的书籍,苦心钻研经典文献,努力追求理想。
终于欧阳修的才华得到了他人的认可。他的文采斐然、才情出众,犹如一颗殷实的明珠闪耀于文坛。他以出色的作品赢得了无数读者的赞叹和推崇,成为北宋文学史上一位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文学巨匠。
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独具特色,他善于揭露社会现实,痛斥弊端,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才情与见解。他的作品涉猎广泛,不仅有激昂慷慨的《醉翁亭记》,还有寓情于景的《秋胡戏楚辞》、品评古人的《韩愈赠汪伦序》等等。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精练,意蕴深刻,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欧阳修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尽管他在成长过程中遭受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并未被环境所束缚,而是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勇敢地向前迈进。他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金玉其外,必有所失的道理。欧阳修的辛勤耕耘最终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去追逐理想,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只是,为人正直、为官也很清廉的叔叔欧阳晔家境清贫,仅能提供基本的食宿。尽管他对侄儿欧阳修关爱有加,但没有多余的钱为他购买纸笔等读书学习工具。
好在母亲郑氏乃江南名门望族出身,是知书识理的大家闺秀,她理解欧阳晔的难处,便亲自辅导欧阳修学习:找来芦杆当笔,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识字念书。
这在《欧阳修年谱》中有明确记载:"家益贫,借书抄诵。"可见,小时候的欧阳修读书是多不容易。
另考:欧阳修在10岁时,偶然从邻人那里借得韩愈《昌黎先生文集》六卷,从而爱不释手,悉心苦读下,终得以大成。时称"奇童也,他日必有重名。"
欧阳修在17岁时,也就是天圣元年在随州参加科举应试,却意外落榜。复读三年后,20岁的欧阳修再次参加考试,仍未高中。
没有气馁的欧阳修在家又用了二年时间继续巩固复习,几经反省,亦谋叔叔"需走出来,天地可能会广阔些"的提点.
便于天圣六年(1028年)到汉阳游学,聆听进士出身的知军胥偃讲课后,深受启迪,便写了封情真意切的拜师信《上胥学士偃启》,胥偃为欧阳修的文采所感动,便收欧阳修为徒悉心指导。
这次,沉着冷静的欧阳修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得以名列榜首,高中"监元"。不久,入围的欧阳修参加国学解试,再次名列榜首,得中"解元"。
不久,他参加仁宗皇帝在崇政殿主持的殿试,排名14,位列二甲进士及第。据说这次考试,他的文章写得极好,本可以摘冠。只因主考官晏殊担心若欧阳修再列榜首会骄傲自满,有意压了名次打磨他。
即便这样,欧阳修的才华与潜力亦不胫而走。后来极为欣赏欧阳修的恩师胥偃还把女儿胥莺莺许配给他,招为女婿。
欧阳修在洛阳工作三年多时间,于景祐元年(1034年)应召回京,授宣德郎,任馆阁校勘,参编《崇文总目》。
期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呼吁朝政改革,冒犯了以刘太后为首的既得利益集团,于景祐三年(1036年)30岁时,被贬下地方,任夷陵县令(今湖北宜昌)。
公元1040年,因朝廷编修《崇文总目》的需要,便又召在夷陵当了4年县令的欧阳修回京,继续编修《崇文总目》,复任馆阁校勘。任务完成后,改知谏院,转为一名谏官。
由此,欧阳修积极参与得到仁宗皇帝支持、由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朝廷重臣发起的"庆历新政"。
哪知,"庆历新政"实施不到两年时间,于公元1045年便以失败告终。随着范仲淹等人被贬,欧阳修也被贬知滁州,后改扬州、颖州、应天府等地,又在地方工作了4年左右的时间。
至和元年(1054年),欧阳修被人诬陷拟贬同州时,宋仁宗在欧阳修向他辞行时收回成命,令欧阳修留京编修《新唐书》。
欧阳修至此便在京城得以长期工作,且官运亨通。除了编修《新唐书》外,还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并于嘉佑元年(1057年)担任主考官主持礼部(进士)考试.
于嘉佑三年兼任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两年后,拜枢密副使;公元1061年,55岁的欧阳修升任副宰相职务的参加政事,兼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仕途由此登顶。
熙宁三年(1070年),宋神宗启用王安石实施"王安石变法",欧阳修对变法中的青苗法等持不同意见,遭到王安石排斥,欧阳修便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自号"六一居士"。次年欧阳修辞去太子少师之职.
迁居颖州(今安徽阜阳)。熙宁五年(1072年),66岁的欧阳修在家中逝世。死后,获赠"太子太师",赐谥号"文忠"(他的著作由此称《欧阳文忠集》)。
欧阳修成为翰林学士、礼部主考后,堪称"千古伯乐",他好为人师,对有真才实学的学生,一旦发现必是量才使用、竭力推荐。
在"唐宋八大家"之中,除前辈韩愈、柳宗元以外,其余的"三苏"、曾巩、王安石五人均曾被其相中或提携或举荐而名扬天下。
欧阳修是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的传承者,他主张与之一脉相承的"通达平易"文风,积极推行诗文革新行动,反对华而不实的"西昆体",不主张刘几倡导的以玩弄生僻字词为时尚的"太学体"。
欧阳修在1057年担任礼部主考官那年,发现了两份试卷。一份就是"太学体",开头写道:"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欧阳修马上续作"秀才剌,试官刷。"予以犀利批评,意思也很风趣:这秀才学问不行,试官只好不录取了。
一份就是有"平实"文风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该文写得语言流畅,说理也透彻。欧阳修原以为是他的学生曾巩所写,不便录为榜首,便定为第二名。当拆开封卷得知作者是苏轼,大为欣赏,从此便对苏轼奖掖有加。在欧阳修的栽培下,苏轼成为继他之后的又一文化巨人。
此外,欧阳修还对张载、程颢、吕大均等旷世大儒有推荐与提携,对包拯、韩琦、文彦博等朝廷重臣也有激励与共勉。
可以说,北宋文坛泰斗欧阳修挖掘、录用和提携了一大批当世有影响力的才俊,被他相中的,好多当时还是布衣之身,寂寂无名。正因为遇上欧阳修这位大神级的"伯乐",使得北宋中期一时星光闪耀,泽被后世。
他年少时,尤其在刚步入仕途"曾是洛阳花下客"期间,亦多情风流。不仅与好友梅尧臣(宋诗开山鼻祖)、尹洙(1024年进士)等人时常饮酒赋诗纵情放歌,还红尘作伴,放荡不羁,亦得顶头上司洛阳留守钱惟演的默许与支持。
这钱惟演是吴越忠懿王钱俶之子,生性豪放,对后起之秀颇为厚爱。欧阳修来洛阳工作后,尽管他年长30岁,但志趣相投,二人成为"忘年交"。
一次,钱惟演作东宴请欧阳修等一干年轻人,谁知欧阳修迟到了半个小时,还携带一名"官妓"气喘吁吁赶到。迟到原因竟是欧阳修为这名女子找金钗,找遍了房间的每个角落都没找到。
钱惟演对此并没有介意,还哈哈大笑说,若欧阳修当场作一首词,作得好,他补给女子一枚新金钗;做得不好,罚酒三杯。
欧阳修后来亦为青楼女子作了大量艳词,其代表作如《少年游》、《系裙腰》等,虽是随手应景之作,但也体现其私生活有失检点。步入仕途后便被政敌作为武器拿来攻击,以致欧阳修被绯闻缠身,弄得狼狈不堪。
一次发生在1045年欧阳修在京任谏官时,开封府审理一个案子,恰好是他侄子欧阳晟的妻子张氏与府中仆人偷情而被告官。这张氏系欧阳修的外甥女,不仅当庭承认此事,还透露私情说与舅舅欧阳修也有染。证据便是谏官钱明逸煞费苦心找到的《望江南》,说这首词就是欧阳修早年写给她的:
这一意外的"绯闻"顿时让欧阳修哭笑不得,尽管后来朝廷派出调查组核实,因证据不足宣布此事不成立。
但欧阳修还是被贬到滁州,究其真正原因,其实是他支持范仲淹的改革而遭到蓄谋已久的政治攻击:原来张氏已被钱明逸买通,有意给欧阳修制造这起似是而非的花边新闻。
又有谏官举报欧阳修,说他大儿媳吴春燕与之"爬灰"。这一诽闻经调查仍"证据不足",但也让欧阳修险些陷入身败名裂之中,因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就曾记述:"士大夫以濮议不正,咸疾欧阳修,有谤其私从子妇者。"
所幸宋神宗没有轻信谏官之说,还抚慰欧阳修"不要理会这些流言,朝廷还是相信你的。"欧阳修的颜面才得以保全。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详细阐述了有关欧阳修和儿媳吴春燕乱伦是不是真的?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对历史相关事件充满了好奇心,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内容,我们极力推荐你浏览我们的论剑历史网,我们会定期推出各种历史类文章,涵盖了不同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