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1908-1999),江西省万载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中文名
- 杜平
- 国籍
- 中国
- 出生地
- 江西省万载县
- 出生日期
- 1908
- 逝世日期
- 1999
- 职业
- 军人
- 毕业院校
- 湖南长沙群治学校
- 信仰
- 共产主义
人物经历
南京军区原政委杜平,出生于江西省万载县黄茅镇螳螂坑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期聪颖好学,靠成绩优异获得的公助金完成了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业,后考入湖南长沙群治学校。早在中学时期就接受进步思想,1929年冬在家乡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秘密农会,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在人民军队的漫长革命生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六军政治部宣传科科员,红三军第三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三军军政训练大队大队长、军医处政治委员,红一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无线电队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攻打文家市、长沙、吉安、漳州、水口等战役战斗和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以及二万千里长征。在人民军队初创时期,面对极其艰难险恶的环境,他积极宣传革命,为鼓舞士气,巩固部队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表现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执着追求和赤胆忠诚。他负责医务部门和无线电队政治工作期间,根据多数技术人员是从国民党军队中解放过来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帮助提高政治觉悟,使他们安心留在红军中,后来大多成长为我军重要的技术骨干。长征途中,他率部担负红一军团的通信联络保障任务,在战斗十分紧张激烈的情况下,充分发动和依靠党员骨干,克服行军作战中种种艰难险阻,使电台没有发生任何事故,没有丢失一个零件,保证了军团作战指挥的畅通,胜利地完成了长征任务。到达陕北后,他率领无线电队跟随党中央、毛主席行动,参加了著名的直罗镇战役。1936年3月
起,他先后任红三十军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东征和西征作战,胜利完成了掩护红军主力回师陕北、迟滞国民党军西渡黄河和保卫党中央机关安全等任务,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留守处副主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警备第三团政治委员,警备第一旅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秘书长。他参加了守卫黄河河防、抗御日军和国民党军进犯的多次战斗,为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作出了贡献。1944年4月,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指导下,谭政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作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杜平紧密联系部队实际,积极贯彻报告精神,特别是他所作的《反对军阀主义倾向》的讲话,对正确认识和处理军政、军民和官兵关系作了深刻阐述,得到了西北局领导的肯定和推广,为纯洁官兵思想,团结一致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解放战争前夕,由延安赴东北工作,任中共旅大市委组织部部长。为了抓紧培养建设新中国所需要的人,他根据罗荣桓的指示,创办了旅大建国学院,并兼任副院长,积极吸收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入学,培养了一批急需的经济建设骨干。1946年12月,调回军队工作,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秘书长兼组织部副部长,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参加了三下江地、辽沈、平津、衡宝等重大战役。在此期间,人民解放军迅速发展壮大,在野战军首长的领导下,他对加强部队组织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努力。特别是1947年2月中共中央作出将军队中各级军政委员会恢复为党委会的决定后,他为建立和健全野战军团以上各级党委,进一步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和具体组织工作。杜平南征北战,驰骋疆场,以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保证了作战任务的完成,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1950年10月首批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党委常委,志愿军西海岸指挥部副政治委员会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党委副书记、书记。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程,参与领导了志愿军入朝作战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及防御作战初期的政治工作,参与领导和直接参加了停战谈判。他临危受命,勇敢地挑起领导志愿军政治工作的艰巨任务。在与装备精良的美军作战中,他注重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坚持把战时政治工作的核心始终放在加强党对战争的思想和政治领导上,不断激发志愿军前线将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入朝之初,他亲自撰写政治动员令,提出“打好出国第一仗”的口号,使官兵确立了敢打必胜的信心,部队战斗热情高涨。1951年1月,他主持创办了《志愿军报》,及时传达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总结推广部队的作战经验,宣扬功臣模范的英雄事迹,为发挥我军政治优势,鼓舞部队士气起到了重要作用。同年11月起,他奉命参加在板门店举行的朝鲜停战谈判工作。在谈判中,他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同美方代表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打灭了美伪的嚣张气焰,赢得了谈判的胜利。在朝鲜停战协定于1953年7月27日签字以后,他又主持了释放和交换战俘工作,同美方和敌特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先后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两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两枚。他参与领导的志愿军政治工作,为夺取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创造的政治工作经验,是人民军队建设和作战的宝贵财富。
1954年4月从朝鲜回国后,先后任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书记。在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中,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善于通过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推动部队建设。他在沈阳军区工作期间,最早提出在部队中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并十分重视加强对雷锋的培养教育。1962年8月12日雷锋在执行任务时牺牲后,他亲自组织雷锋事迹展览会和话剧《雷锋》的创作,坚持开展学雷锋活动,为雷锋的事迹向全国宣传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体现了高级领导干部的远见卓识。1963年3月到南京军区工作后,他十分关心“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建设,多次到该连视察和蹲点,并手把手地传帮带。他还组织总结推广了“军民联防模范连”。“勤俭创业修理连”和郭兴福教学法等先进典型,为部队树立了学习榜样。他十分重视加强对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尤其重视抓好高中级干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选用干部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为全面加强军区部队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1970年至1974年,他兼任江苏省委书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粉碎“四人帮”后,他坚决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致力于军队“三化”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退出领导岗位后,仍关心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坚决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热心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著有长篇文学回忆录《在志愿军总部》,口述的《难忘雷锋、好八连》,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大型纪录片在全国放映。他还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金陵老年大学名誉校长、江苏省诗词学会名誉会长等职,继续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杜平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忠于党、忠于人民,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出生入死,身经百战,艰苦奋斗,忘我工作,无私地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很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态度鲜明,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具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思想敏锐,注重实际,善于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处理问题,显示了杰出政治工作领导者的深远眼光和卓越才能。他具有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和组织纪律观念,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坚持原则,顾全大局,淡泊名利,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他博学多才,爱好诗词、摄影、书法,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全军展览,被誉为“将军书法家”。他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作风,公道正派,谦虚谨慎,联系群众,廉洁奉公,生活俭朴,对家属子女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了我党我军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深受部队官兵、地方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人物成就
杜平博学多才,爱好诗词、摄影、书法,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全军展览,被誉为“将军书法家”。他生前还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金陵老年大学名誉校长、江苏省诗词学会名誉会长等职。1999年3月4日5时24分杜平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