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先云个人资料

蒋先云(1902—1927),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人,字湘耘,别名巫山,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相继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1922年与李立三、刘少奇等领导安源工人大罢工;同年12月领导水口山矿工罢工;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政治部秘书,为“黄埔三杰”之首;1925年在周恩来领导下发起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同年参加两次东征;中山舰事件后退出国民党;北伐战争开始后任总司令部秘书,1927年任湖北省工人纠察总队队长,5月28日在河南临颍英勇牺牲,后被追赠为中

中文名
蒋先云
别名
字湘耘,别号巫山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
出生日期
1902年8月17日
逝世日期
1927年5月28日
职业
无产阶级军事家
毕业院校
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黄埔军校
信仰
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中国共产党最早期党员之一
安源工人大罢工主要领导人之一
“黄埔(军校)三杰”之首
发起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
军衔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追赠)

人物生平

蒋先云(1902年—1927年),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学生运动与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革命烈士、“黄埔三杰”之首;字湘耘,别号巫山。

1902年8月17日(农历7月14日) 出生,父亲蒋继堃是清末秀才,为人忠厚正直;母亲肖玉秀,人称“大脚婆”,朴实勤劳,性情开朗;蒋先云兄弟姐妹8人,先云排行最小,5个哥哥,两个姐姐;大哥蒋先烈,跟随孙中山革命,参加同盟会,1913年,在湖北进行反对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的革命活动,就义于武昌;蒋先云早年入保合小学读书,1917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五四”期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任湘南学生联合会第一届总干事,与夏明翰、黄静源共同领导组织湘南25个县学生罢课运动。在校期间组织革命团体“心社”,创办《嶷麓警钟》月刊,传播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是湘南革命组织之开端。

蒋先云成长为湘南学生运动领袖,深得毛泽东赏识;1921年10月,经毛泽东介绍并经中共湘区委员会审查,与夏明翰、贺恕、蒋啸青、黄静源、屈子健一同加入中国共产党。

次年,受中共湘区委派至江西安源路矿,与李立三、刘少奇于1922年9月14日共同组织、领导17000余人参加的安源路矿大罢工,取得完全胜利,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党支部书记兼文书股长。

后受组织委派,到湖南水口山于1922年12月5日组织领导3000余人参加的水口山矿工人大罢工,亦取得完全胜利(任俱乐部主任与党支部书记),邓中夏评价“其雄壮不亚于安源”,蒋先云成长为工人运动领袖。

1924年,由毛泽东介绍,在12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志优秀青年中,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一期,与陈赓、贺衷寒共称“黄埔三杰”。

1924年3月19日,蒋先云从上海回到长沙,与李祗欣(湖南省醴陵县人,李立三同志的胞妹,中共党员)喜结良缘。

蒋先云在黄埔军校期间任中共黄埔特别支部第一任书记,在校期间,在廖仲恺、周恩来的帮助下,创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任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主席,在《中国军人》上发表革命军事文章8篇,在广州民国日报上发表多篇反帝与宣传革命、反对独裁文章,成为黄埔军校最有影响力和威望的学生,影响了一大批青年军人(包括开国元帅徐向前、红军高级将领左权),很多有志青年军人把“青年军人联合会”作为他们革命精神的寄托,会员由开始的2000多人迅速发展到20000多人,活动范围由黄埔军校延展到在广东的军队和滇、桂、湘所设的军校,进而遍及全国,成为一代青年军人中大部分走革命道路的导航站。

蒋先云深得时任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中共广东军委负责人兼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赏识,是蒋介石最得意之学生,被誉为“黄埔奇才”,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做了大量有利于两党合作的政治活动,多次调和校内党争,多次力量劝蒋介石与共产党合作,期间参加两次东征陈炯明、平定广东商团叛乱、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战役。

1925年,以第一名成绩毕业,被选派黄埔教导一团一连任党代表,后调任蒋介石侍从参谋任国民革命军一师二团二营营长;9月28日,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师第七团党代表,参加第二次东征,攻打惠州城大战中,组织并带领敢死队攻克了号称南中国的第一天险——惠州城,同年冬,被任命为第一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

1926年1月,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6月,黄埔同学会成立,蒋介石任会长,曾扩情为秘书,蒋先云为监察委员。

北伐战争开始后,蒋先云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机要秘书,“北伐文告,多出其手”,旋任补充第五团团长,授陆军少将军衔。

北伐军攻克武昌,占领南昌以后,革命重心逐渐北移,长江中游的武汉三镇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国民党决定迁都武昌,蒋介石却以“政治与军事发展便利起见”,力主迁都南昌,在“迁都之争”失败后,蒋介石彻底背叛革命。

1927年2月8日,蒋先云接到周恩来的密信,告诉先云蒋介石已公开反共,叫先云到武汉工作。2月14日,先云离开南昌来到武昌。

蒋先云在武昌,由刘少奇介绍,担任中共湖北省军委委员、武装部长兼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总队长。先云通过学运、工运到黄埔从军一系列磨炼,深感中共必须建立一支自己的武装,今后走武装夺取政权道路。于是,他积极扩大纠察队,尽最大努力从各种渠道获得更多武器,按军队编制进行训练,工人纠察队壮大到5000余人,3000多条枪,成为中共掌握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面对蒋介石的公开叛变,武汉国民党中央宣布开除蒋介石党籍,武汉国民政府宣布罢免蒋介石一切职务,中共中央发表《为蒋介石屠杀民众宣言》;1927年4月23日,武汉各界成立“反蒋委员会”,公推蒋先云为主席,在武昌阅马场举行声势浩大的三十万余人“讨蒋大会”,通过《反蒋宣传大纲》、《告(黄埔军校)各期全体同学书》等文告,出版《讨蒋特刊》,高呼:“昔日校长,今日校贼!”“蒋贼不除,世无天日!”

1927年4月18日,在武汉的国共两党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继续北伐,4月19日,任命蒋先云为北伐军第一纵队第二十六师七十七团党代表兼团长;5月28日,在河南临颖作战时不幸英勇牺牲。,

周恩来、徐向前、恽代英、郭沫若、张发奎、高语罕、罗章龙均在不同时期发表悼词与纪念文章追忆蒋先云;中共中央刊物《向导》198期发表《悼蒋先云同志》一文;周恩来则在同年6月8日亲自主持蒋先云的追悼大会,国民革命政府追赠其为中将军衔。

同样令人悲痛的是,在这一年,蒋先云之妻李祗欣(1906年1月14日—1927年4月11日)亦病故于武昌红十字医院,年仅21岁。 

领导学运和工运

中国

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革命烈士、“黄埔三杰”之首的蒋先云烈士是湖南新田大坪塘人,1902年8月17日(农历7月14日)生于普通农民之家,自幼聪明过人,只因家境贫穷,本已入学无望,幸因亲朋戚友给以支持,出钱出米,才得勉强上了村立国民小学读书。

由于读书勤奋,所习各科都取得优异成绩。被老师认为他“秉赋聪颖”而深为器重。于是很快得以跨过高小而被湖南三师破格收为学生而免费入学。

据载,有一次学校老师以“月”字为题,要学生造句联对。蒋先云以旧社会腐败没落,行将消逝,而新社会则如旭日东升、大地光明为意境,写出“残月西斜,漫洒人间;日出东方,大地红遍。”的警句造成联语,博得国文老师十分赞赏,立刻挥笔写上“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含义深厚,超脱异常。传阅 ”等赞语。

时值1917年“十月革命”和1919年“五四运动”先后爆发。他与夏明翰、黄静深等一起受到这革命浪潮的影响也在衡阳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的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在衡阳三师,他带头发起组织“学友互助会”,团结新田、宜章等一带地区的进步同学创办《嶷麓警钟》,自任主编 。又继长沙湖南学生联合会之后,也在衡阳成立“湘南学生联合会”,受推为联合会第一届的总干事,并在何叔衡指导下率领爱国进步学生掀起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蒋先云曾发展和组织了湘南二十五县的爱国学生开展罢课斗争,会同师生们举行集会游行,到街头演讲,散发传单;又亲自起草反对卖国的二十一条宣言,倡行抵制日货。他振臂高呼:“誓死争回青岛!”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还与夏明翰一起,英勇地冲开军警阻挠,闯入贩卖日货的奸商店铺,捉拿走私贩卖日货的奸商示众和斗争,使衡阳日货为之敛迹,国货畅销!

宣传新文化运动,蒋先云是不遗余力的。曾在衡阳三师建立文化书社分社,开设书报贩卖部,经常出售宣传马克思、列宁思想的书报刊,大量销售《共产党宣言》、《向导》、《新青年》、《少年中国》、《劳动界》等革命刊物。1921年,他更以毛泽东创建的新民学会为榜样,发起组织革命的“心社”。

蒋先云亲自起草心社章程,其宗旨是:“牺牲个人利益,图谋群众幸福,结合真纯同志,谋社会实际改进。”这与长沙新民学会规定要“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亦可谓南北呼应,而异曲同工,为湘南成立革命组织首创开端。

同年五月,蒋先云又利用“五一”、“五四”、“五九”等革命纪念节日开展大规模宣传活动。在“五九”国耻纪念群众大会上,亲自登台作了《怎样洗雪我们的国耻》 的动人报告。听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显示蒋先云在学生群众运动中发挥着先锋作用。

由于蒋先云在湘南三师的出色表现,毛泽东在1921年从上海参加成立党的“一大”之后,回到长沙就赶到衡阳听取蒋先云的汇报,决定以衡阳三师为革命学生活动的基地,成立中共湖南三师党支部。同年,吸收蒋先云等为湘南地区第一批共产党员,为湘南地区革命斗争揭开崭新的一页。

1922年,年仅二十岁的蒋先云在三师毕业后,他随即受党的派遣,到安源会合李立三、刘少奇一起,从事工人运动。他们通过开办工人夜校、成立工人俱乐部,很快就把矿工群众组织起来,由李立三与蒋先云分任俱乐部主任和文书股长。

在工矿群众中,他们以反对压迫剥削,保障工人生活利益为号召,发起了一万七千多路矿工人举行了一次全国闻名的大罢工,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随后,蒋先云又转往水口山矿,他应水口山工人代表的邀请,向工人传播安源罢工斗争的经验,帮助他们组织工人团体,开展为捍卫工人生活利益而斗争的工人运动。

经过蒋先云的策划,水口山工人在1922年11月27日就正式公开成立工人俱乐部。几天之内,就有成百成千的工人群众踊跃加入俱乐部活动,并成立水口山中共党支部。由蒋先云担任书记兼俱乐部主任。12月经他亲自从事深入思想工作,发动三千水口山地区矿工实行罢工,坚持斗争达23天之久。

在斗争中工人俱乐部选出“十代表”、“百代表”,而以蒋先云为罢工全权代表。直接同矿主和矿局开展面对面谈判。反动当局曾企图贿赂白银五百两,收买凶手行刺蒋先云。工人闻讯就将蒋先云秘密保护起来,使他得以转危为安。

反动矿局此计不成,又以伪军营部的名义张贴布告,悬赏捉拿蒋先云。说“凡拿获解部者,赏洋一千元;来部引导,因而拿获者、赏洋五百元”等等,以期阴谋必要杀害蒋先云而后快。但都被一一被识而失败了。最后反动当局无计可施,只得答应水口山工人罢工条件而使水口山工人赢得完全胜利。

在庆祝罢工胜利的大会上,由全权代表蒋先云宣布罢工胜利的经过和条件。最后,会上三呼万岁:“工人万岁!水口山工人俱乐部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万岁!”并游行而结束。

由上可见,早在二十出头的青年时代,蒋先云在投身学生运动与工人运动中,他就显示了卓越的才能和享有威望,成为朝气勃勃的青年革命家。

黄埔军校时期

正当蒋先云在湖南衡阳、安源、水口山等地崭露头角、名声广传之际,适遇孙中山首倡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由两党先驱者们积极酝酿而逐步实现,并决定仿效苏俄红军经验,建立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材的革命军官学校。于1924年6月在黄埔港一个四面环水的长洲岛开办。

黄埔军校的学生和教官是国共两党依靠地方党组织,采取公开与秘密的两种方式,招收革命先进的军官和青年来校报考而取录的。如湖南地区就先后多批招来蒋先云、陈赓、宋希濂、郭一予等青年经过考试取录的黄埔一期生。那时从各地招来的学生考试都很严格,一般是各地两党组织自行初试,送经上海中转站复试,到广州再经总复试方正式取录。以期经过革命培养,成为武装革命的高素质的军事骨干。

由于蒋先云在衡阳读书时早在投身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中经受不少政治锻炼,受到不少革命的思想熏陶。所以他到军校学习和考试都得心应手,成绩优秀而独占鳌头。

据一期同学宋希濂等多人的回忆:当年入学考试和毕业考试,都是蒋先云连得第一。这就恰如科举时代的学人士子经历县试、省试、京城会试能连中三元而得到金榜题名第一的状元一样,校长蒋介石得知蒋先云的出色表现也特别高兴。

据周恩来说:“蒋介石也因此把蒋先云视为自己最得意的学生。从此,他们二人结下不解情缘,备受重用。当时按照国共两党合作的决策:在军校里是要求师生们一律参加国民党的。因此在军校里就有共产党参加国民党,也有国民党参加共产党,成为跨党党员。由于蒋先云进校前已参加共产党,也遵照学校的决定参加国民党,成了跨党党员。由此他成了国共两党都倚重的骄子,师生敬重的宠儿,一面扬威军校内外的旗帜。

军校开学之后,来自各地的共产党人都朝气勃勃,成立了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由中共粤区委委任蒋先云为第一任书记 ,陈赓、杨其纲、王逸常等三人为干事、直接受军委书记周恩来领导。他们从此为宣传孙中山三大政策,马列思想和发展组织做了开创性工作。

为了壮大军校革命声势,蒋先云还发起成立包括校内两党青年及驻守南粤各地的湘、粤、滇、桂军中的青年而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号召会员们实行“救国救民救自己!”发出“团结即是力量、联合即是幸福!”的呼声;高喊“打倒封建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顿时,广州地区的两党革命军人与青年都纷纷参加,响应各项革命活动,会员发展到二千余人。于是,从最初原定称“青年军人代表会”也改名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随即召开代表大会选出了领导机构中央执行委员会,公推蒋先云为常务委员(主席),国民党人贺衷寒为秘书。也出版了会刊《中国军人》和《青年军人》,都由蒋先云担任编辑和主要撰稿人 。刊内的文章作者如湘耘、巫山等,也是他的化名。这个由两党成员组成的青军会,曾为军校开创和两次东征发挥了积极作用。

黄埔一期学生在校的学习和训练,是采用政治与军事并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实行边学习边打仗的快速方法培养成材的。在开学不久,一期学生就走出课堂,参加平定商团的战斗。学生刚毕业,多数都派入军校教导团担任下级军官和战斗骨干。使军校与军队实际结成统一的战斗整体。那时在军校里的教官和学生们济济一堂,平时在课堂上教学是师生,在战时走上战场则是官兵,校长就是司令。

蒋先云由于得到两党领导的器重,所以在军校和军队中都长期担任各种重要职务。首先是蒋介石调他在自己身边,任校长秘书,一次东征军的参谋秘书;又先后是周恩来属下校政治部,东征前方政治部的秘书,连、营党代表,二次东征军的第七团党代表等。国民党内,在军校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后,仍与张治中等九人一起受选为执行委员,参与工作。

由于校里的青军会与孙文学会两派斗争与纠纷已越演越烈,蒋介石下令取消两组织之后又以校长的名义在“《广州民国日报》”署发成立黄埔同学会第一号公布,委出以蒋先云名列第一。 包括贾伯涛、曾扩情等九人为筹备委员。负责促成一个能团结两党师生的同学会。

在同学会选举代表之日,据关巩《黄埔同学会成立经过》一文所说,“蒋(先云)同志本以欲赴前方为理由,自己声明不受选 ,而免了担任会中领导职务。但仍推选他为监察委员之一”。这反映了蒋先云实在成为当年黄埔俊秀群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在此之前,自蒋先云受任为中共黄埔特别支部首任书记后,在共产党内则始终受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在军校和军队中从事促进团结,排解两派纠纷的工作。

1926年7月北伐进军开始,黄埔军校经历扫除军阀,统一广东历次战斗,以第一军为核心骨干的国民革命军已扩建成八个军。在战斗中成长的师生不少成了的各级将领和骨干,以蒋介石为北伐军总司令。

备受黄埔师生及官兵所景仰的蒋先云也出任北伐军总司令部秘书、总司令侍从秘书。军中颁发的宣言和文告,不少都出自他的手笔。同时,又相继兼任军中补充(警卫)团第五团团长,湖北武汉工人纠察队总队长,第二次北伐第四军七十七团团长等职。,不幸的是,自后在革命阵营中形势逆转,竟出现了一个武汉政府和南京政府对立,共产党与国民党分裂的严峻局面,蒋先云要挽救蒋介石回到革命阵营是难有可能,他唯有毅然奔向武汉走上新的征途。

东征与北伐时期

蒋先云备受革命重用,享有尊荣,是广有传闻的。可是,他还不甘在司令部里的温室里成长,而要勇于到戎马倥偬、炮火纷飞的战场,冲锋陷阵,屡立功勋!

在第一次东征的淡水之战,是黄埔出师首战告捷的揭幕战。正当校军进抵淡水城边,实行扶梯爬墙攻城时,有十名党代表奉命率队冒着激烈炮火冲锋。是时国民党人蔡光举最先中弹倒地。近在蒋介石身边的蒋先云便抢先奉校长之命上前,在炮火炽烈的战地为他扶侍治伤。

蔡光举在伤重临危时说:“先云,赶快为我医治,逆贼正待我们痛杀。”这是黄埔东征军第一次实行两党成员为攻城破敌而安危与共,救死扶伤的实例,蒋先云为此首树风范,获得师生们的一致赞扬。

正当东征胜利,正要扩大战果之时,却有滇、桂军阀阴谋叛乱,霸占广州,后方告急。校军被迫撤离东江、回师平乱。蒋先云奉命担任营长,直趋广州而来。他率领校军前锋走在前头,并统领城区工人武装纠察队,郊区农民军,最先联合抢占城东广九车站,并亲自率领尖兵强攻滇军总指挥部。

当年目击者说:“那时蒋先云跃先端着枪、喊着:‘同志们,冲啊!’的口号,率领工农兵大队人马、冲倒滇桂军设置的铁丝网,终而占领了滇军总指挥部,为打倒滇桂军阀立下大功。

平定杨刘之后,又遇广州人民为声援上海“五卅惨案”举行示威游行。周恩来特别派出蒋先云为校军营长,率领党军第二、四、七连官兵参加东教场群众大会,然后出动参加群众游行。岂料当队伍走到沙基街时就遇上沙面帝国主义侵略者官兵开枪疯狂扫射。曹石泉等黄埔官兵与入伍生数十人当场中弹倒地,血肉横飞。先云也被枪弹炸伤。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不顾个人安危而英勇地以救护百姓为己任;也不甘自匿而置游行群众于不顾。于是一面严令所属监视敌方行动;一面掩护群众转移安全地带。

蒋先云自己则忍着伤痛坚守岗位,直至廖夫人(何香凝)何师长(应钦)闻讯赶来,作出指示后才率队归营 。自始至终,表现英勇果敢坚贞不屈的黄埔精神。

攻克“天险惠州”之战,是剿灭陈炯明老巢,肃清军阀残余杨坤如,最后统一广东之战。是时黄埔党军已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命何应钦与周恩来分任军长和政治部主任,先云又马不停蹄,肩负军事与政治的双重任务,调任第三师第七团党代表。10月中旬,强攻“天险”惠州城的战斗打响了。

蒋先云所部第七团,奉命直插城西的小西门和南门城边,伺机待命爬墙入城巷战。据校史记载:是日蒋先云一手举着盒子枪,一手握着指挥刀、带着所属敢死队冒着敌军炮火扶梯登城,与守城敌军士兵开展肉搏战,因此他多处被刺伤,血流不止,在颊上留下伤疤,为人所见,赢得了“青年军人楷模”的称号。

在1926年7月出师北伐的进军中,黄埔师生以长胜之师,从广州誓师出发,不到一年就饮马长江、连克长沙、武汉、南昌、南京、上海、福州而雄据祖国东南各省,击溃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数十万大军扬威天下、使黄埔军校的声威到达新的高峰。

在此期间,为了攻占孙传芳巢穴南昌,却经历最艰辛的“三进两出”的恶战。据当年蒋先启《先云史略》一文所说:“是时蒋介石亲临南昌前线督战,但遇到孙传芳大军突然包围了战地指挥部,蒋介石陷入重围而危于旦夕之中。只因侍从秘书蒋先云从容应敌,情急智生,首先自己孤军拒敌 。然后指示警卫团掩护总司令安全脱险”,他因此在这次“救蒋”战斗中赢得“突破重围,火线救主”的战斗殊荣,带动了全军士气为之一振。而总司令与秘书在炮火中安危与共,生死相依的同袍之义,也传为北伐军中的美谈。

就在1927年1月,在两党公开决裂之前,蒋介石以北伐军得胜将军的威风,率司令部军政要员从南昌乘军舰到武汉视察时,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廖仲恺夫人何香凝与进驻武汉的国共两党要员都前来码头迎候,盛况开前。蒋介石在鸣放礼炮101响声中徐步登岸。更有蒋先云身佩指挥刀第一个率军乐队为前导;指引大队司令部人马沿路接受三十万市民夹道欢迎, 从此总司令与秘书的名声更广传天下了。

国共分裂之际

正当北伐军节节胜利,黄埔师生声威大震之时,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北伐战争理应乘胜前进,扩大战果。无奈是时革命阵营内部分歧已日形严重而公开化,黄埔两派师生的斗争正陷入空前未有的危机。

蒋先云深知国共两党是坚持团结合作还是半途夭折,势将关系整个北伐战争和黄埔军校的成败。因此他依靠蒋介石和周恩来的器重和信赖仍旧毅然肩负两党两派赋予的使命;利用他们二人既矛盾又合作的关系,勇于在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革命派与顽固派之间为调和矛盾,消除内斗,挽救革命而作出不懈的努力,因而总能赢得师生们的支持与拥戴。

蒋先云先后频频奔走于广州、汕头、南昌和武汉之间,为了沟通误会,求谋团结,解决纠纷而充当使者和桥梁。对校内校外的顽固派则开展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斗争。

早在军校六月开学不久,戴季陶于七月底就在校里写下留言。说“此地(黄埔)不可久留 ”,对校长蒋介石不辞而别。然后从上海来信说:“兵凶战危,复舟以此,载舟亦以此。操之为难,恐倍于他业”。并去函汪精卫,胡汉民和许崇智等人,劝以勿受“cp”挑拨。“其目的是要搬弄是非,反对两党合作,制造两党不和。”“还把孙中山说成是我国古代周公孔孟思想的继承人等等,周恩来面对戴季陶的思想言行就研究设计一幅表现他背着孙中山塑像走入孔庙,而赢得洋人,军阀财主拍手称快的讽刺漫画, ”还翻印出来,由蒋先云组织学生广为张贴。生动地给戴季陶以辛辣的揭露和批评,以求戴季陶收敛其反共行为。

教授部主任王柏龄,自称是右派学生的后台。他唆使学生秘密监视和偷听进步学生开会,窃取共产党人文件。身为中共支部书记,对他的破坏团结,伤害两党交情的行为忍无可忍,于是就出面向蒋介石当面告发。王柏龄自知理亏,无言以对,只好靠蒋介石阳奉阴违地在师生的唾骂声中过关而已。

以上戴、王等人在校内挑起的争端,虽然是以个人对个人的形式反映出来。实际是他们背离了两党合作的精神,为党派纷争而公开冲突的反映。顽固派在早期斗争中无疑是“斗输”了。但他们不是知难而退而是继续搞分裂活动。王柏龄拉拢贺衷寒等纠集一批右派学生成立孙文主义学会。

这样,在军校里,就先后成立了以蒋先云为主席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另一个以贺衷寒为会长的孙文主义学会。他们二人本是最早青军会的筹备委员之一,分别受推为主席与秘书。是时竟成了互为对立,各树旗号的学生头人。

以两会成立为标帜,军校首先分裂的序幕就此揭开了,两派师生之间的斗争也骤然升级。群众性的打斗与论争,不时在学生宿舍、课堂、饭堂和社会公共场所爆发起来。

青军会与孙学会分别有《中国军人》与《国民革命》等会刊和宣传品,也各自撰文掀起骂战!你说我:“赤化”;我说你:“反动”。

文斗不足,又有武斗随后,不一而足。据教官李侠公的回忆:曾有两会成员在大佛寺内开会。是时何应钦先行离场,竟因双方论争而拔枪相向,行将火拼! 由于熊雄主任及时赶到,才把一场流血事件制止了。在当年维新路头的中央公园和文明路的广大操场,都为开会游行争论排队而酿成群众殴斗。引起报刊哗然,市民大惊,影响极坏。

面对师生的互相倾轧和纷争愈演愈烈,蒋介石和周恩来,总是指派蒋先云先行联系及权宜处理。

据一期学生郭一予回忆:时值周恩来在潮汕前线,他获悉后方两派师生吵闹不息,又派出蒋先云回校调解 。他遵行“顾全大局、团结对敌”原则,劝勉同学们各守本份才把矛盾纷争暂时平息了。

蒋介石为调解两派纠纷,促进两党合作而依靠找蒋先云处理的事例也很多。

据载,第二次东征刚结束,在惠州城头,竟有巡夜哨兵为两派论争而酿成流血事件。因事关军事机密不敢对外传扬。他见事态日形严重,乃在汕头乘夜召见蒋先云,要他负责“调和内部事务,解决校内国共两党之间的问题。 ”

在快将出师北伐前夕,适逢共产党人邓中夏、李立三和苏兆征三人分率全国劳动大会,省农民大会及教育界大会出席代表数百人前来黄埔参观和演说。由校长亲临致欢迎词,也派校秘书蒋先云致答谢词。由他讲述依靠工农商学兵团结战斗才取得统一广东胜利的经过,还代表全校学生誓言 “遵照总理遗嘱,服从校长领导,继承先烈未竟之志。”这都生动有力地营造了黄埔军校与共产党人及各界人士团结战斗的决心,为工农商学支援出师北伐,发挥积极作用。

无奈驻军南昌之后,留守后方的师生内讧还在发展,先云只得奉命从总司令部回校会见方鼎英、曾扩情 等人,到军校里发表著名的《在纪念周中的演说》,全文见载十二月《黄埔日刊》。 文里反复劝勉师生们“不要各自拿出主意与主张而引起纠纷,要一致的听从校长主持”,“要无条件的团结起来,努力于国民革命”……可谓苦口婆心,无以复加。

1927年2月,在武汉政府和南京政府两大集团已貌合神离,其矛盾与分裂正日益白热化时,适逢武汉分校在武昌举行开学典礼,两党要员赴会不少。蒋先云也受指派为北伐军总司令代表,到武汉与孙夫人等一道出席典礼 。他与到会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各界人士一一会见。利用这个机会,他又面对左、右两派的上层人士,力陈舍弃两派纷争,团结对敌的主张。他以不偏不倚的中和姿态,强调国民革命军和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都是革命的精华。若能彼此消除误会,坚持合作、中国的前途是灿烂的。否则,将不堪设想。

又据当年身在党中央的张国焘回忆:蒋先云既向中央和张国焘说明与蒋介石合作的重要性;也向蒋介石进言继续实行联俄联共的政策、切实与共产党人真诚合作 。这是有识之士的最高策略,是取得反帝反封建的北伐战争完全胜利的正确道路。这样才可以避免历史上党派相残、国人相杀而血染河山的悲剧在中华大地重演。可见蒋先云作为周恩来所重用的黄埔最早的中共黄埔支部书记及亲信,又是蒋介石宠信的秘书,而长期充当两党两派矛盾冲突之间的使者和桥梁亦堪称不辱使命了。实在可尊可敬,可钦可仰!

公开反蒋与牺牲

尽管蒋先云为黄埔的成长和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与黄埔各期师生还一度掀起了“救校长运动”,但革命形势竟不是按照他善良的心愿发展。

蒋介石终于发动了一场弥漫全国的白色恐怖大屠杀。著名的黄埔师生如熊雄、孙炳文、肖楚女、杨其纲等等,都在上海“四·一二”、广州“四·一五”等事件中被逮捕,杀戮于南石头监狱,虎门集中营等地,受害者之众,实以千百计。

要争取蒋介石回到革命阵营已完全无望,蒋先云只有服从需要郑重誓言:“官,可以不做,命,不可不革!”;“头可断,革命气节不可丢!”在南昌北伐军总司令部挂冠而别,与蒋介石一刀两断,秘密潜回武汉中央驻地。这大大激励了革命军中全体将士们的精神,士气为之大振。

返抵武汉后,他受推为黄埔军校各期学生的讨蒋大会主席,到会的党、政、军各界人民团体四十余个,群众三十余万之众,在武昌阅马厂广场举行声讨大会,由蒋先云和中央党部代表高语罕,国民政府代表彭泽民和总政治代表李鹤林等登台演说,历述蒋介石种种反共反革命罪行 。

大会并宣读致黄埔全体同学电、讨蒋大会通电等,也亲自担任黄埔各期学生讨蒋委员会监察委员,以期促进讨蒋斗争坚持到底。但自后则革命形势继续逆转。

蒋先云目睹耳闻国共两党公开决裂,互相厮杀的斗争火花,正以星星之火,燎原于神州大地。本以两党合作,生死共赴闻名的革命摇篮黄埔,演成了师生相杀,兄弟相残的悲剧。蒋先云黄埔从戎的崇高理想,竟成泡影;为革命奔走效力的心血也为之白流,心情之沉重是可以想象的,也是当年真纯革命者们所共有的。而蒋先云还有国民党的顽固派和党内“极左”者责难,讽刺,一时变得好人难做,左右两边不讨好,正是尽得哥情失嫂意。

那时怪话多多、从天飞来。一边是说:蒋先云过去投靠蒋介石是为升官发财;回归共产党是伪装革命;另一边又说:忠于革命是假、忘恩负义是真……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据当年代蒋先云担任七十七团团长的黄埔一期生孙天放及属下的第九连连长三期生黄伟斌和张国焘等的记述:他回到武汉时期,经常显得怅惘若失。不时表现了苦闷、失望,失意和心绪不定之情。他虽然再三向说怪话者解释,申辩无济于事。虽经孙天放、黄伟斌多次对他劝慰,但总感到啧有烦言、疙瘩难解。于是他决志请缨北伐,到河南对奉军作战以求革命殉职表明心迹。

据同在阵地上的黄伟斌说:“掩蔽身体,发扬火力,”是应该遵循的军事原则。他打了不少胜仗,理应这样做。但他却骑着白马飞入炮火前线带头冲锋。要吸引敌军炮火射向自己。

在这次战斗中,蒋先云身先士卒,策马飞驰直冲敌阵;第一次,枪伤腿部,本可下火线退休,却不顾,指挥如故;第二次,炮火伤其马,人马倒地,亦不顾;第三次,枪伤其胸,流血不止,仆地不起,犹呼喊追敌不止。终由下级官兵强来救护始退,乃气绝殉职!这就是蒋先云最后在河南临颖作战“三仆三起”壮烈牺牲,终而取得完全胜利的经过。

1927年6月8日,在武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操场,中共中央为蒋先云烈士举行追悼大会。武汉国民政府要员,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以及各界人士6万余人参加追悼会,周恩来主持追悼会并发表沉痛讲话,恽代英致悼词,罗章龙宣读悼亡诗……

追悼会后,按照蒋先云的遗言,本来准备把蒋先云和夫人李祗欣合葬于武昌陵园,行国礼厚葬。但先云母亲及亲友强烈要求将灵柩运回新田安葬。北伐军第一纵队司令官张发奎遂派先云生前副官徐懋禄等8名军官,协同其兄蒋先泽护送先云灵柩回湖南省新田县。

蒋先云为中国民主革命奋斗终生,做出了卓越贡献,举行国葬实不为过。然而,先云亲属的选择却恰恰相反。让先云魂归故里,这实际上与先云的为人不谋而合。先云一生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无产阶级革命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眼光,用平淡纯真的心态来对待事和人,“托体同山阿”,确确实实是先云人生的忠实写照。

人物轶事

蒋先云从小才思敏捷、聪明过人;1917年,年仅15岁的他跳级考入湖南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即发起成立“学友互助会”,主编《岳麓警钟》月刊;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发起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并被推选为总干事,十分活跃,是当时公认的湖南学生运动领袖;1921年初,他又组织成立革命团体“心社”,并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宣传新文化运动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1921年10月,蒋先云向刚从上海参加中共“一大”归来专程赶到衡阳的毛泽东汇报湘南革命活动情况,同年冬由夏曦、夏明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湘南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之一。

1922年春,蒋先云以优异成绩从第三师范毕业,同年夏受中共湘区区委书记、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毛泽东的指派,到江西安源路矿,协助李立三参与工人俱乐部的领导工作,任文书股长,后来又担任安源党支部负责人,与李立三结下深厚情谊,安源罢工胜利后,经李立三介绍,蒋与李的小妹李抵欣恋爱结婚,两家关系进一步加深。9月中旬,蒋先云与李立三、刘少奇一起领导发动了14000多人参加的安源路矿大罢工。11月又赴湖南常宁水口山铅锌矿,组织工人俱乐部,12月领导发动了3000多人参加的水口山矿工大罢工,并担任党支部书记、工人俱乐部主任。当时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邓中夏曾高度评价说:“水口山铅锌矿罢工其雄壮不亚于安源路矿”——蒋先云时年仅20岁。

1924年春,著名的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始招生,吸引了全国一大批有志青年踊跃报名。蒋先云也由中共湖南党组织选派(当时蒋因组织工人罢工,而正被北洋政府悬赏通缉),经毛泽东、夏曦、袁达时介绍投考黄埔军校。当时考试要求非常严格,报考者要经过初试、复试、总考试三关,先在全国19个省区进行招生初试,然后再到上海、重庆等市进行大地区范围的复试,合格后方可到广州参加总考试。时任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的毛泽东,负责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并负责黄埔军校在上海地区(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各省)考生复试工作,这也是为什么黄埔一期湖南学生最多的原因之一吧。

总考试包括国文、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在1200余名考生中,蒋先云名列第一。非但如此,从入学开始一直到毕业考试,蒋先云囊括了所有科目成绩的第一名,创造了黄埔军校史上一项“后无来者”的奇迹,在校其间他还潜心钻研古今兵法,“学术两科,冠于全校”。无怪乎廖仲恺惊叹他是“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这在中外军校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无独有偶,也许只有当年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创下的纪录才可与之比肩。更不可思议的是,蒋先云不仅成绩优异,而且爱好广泛,社会活动频繁,是无可争议的学生领袖,正如他当年的同学回忆时所感叹:“蒋先云犹如恒星一般,无论身在何处都不减其光辉,他是天然的领袖,好像天生就是人中龙凤。”

1924年8月,在中共广州地委(后又改为广东区委,又称两广区委)的领导下,第一个黄埔共产党支部成立,蒋先云当选为第一任支部书记。在中共党史上,中共黄埔直属支部的地位和作用是非比寻常的,在我党早期为数不多的党员中,许多党员都集中到了黄埔军校,且多是各地区的精英骨干。蒋先云能从中脱颖而出,也足见他出类拔萃的领导活动能力和党组织对他的充分信任。

在当时国共两党争夺优秀青年人才异常激烈的情况下,黄埔党支部从600百多名在校学生中发展了80多名共产党员,著名的有周士第、徐向前、张际春、袁仲贤、王尔琢、左权、蔡申熙、孙德清、唐澍等,还有宋希濂、郑洞国、侯镜如、李默庵等,可谓人才荟萃。1925年1月,蒋先云又与李之龙、贺衷寒等发起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原定名为“青年军人代表会”),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即主席)。“青军会”发展迅速,成立仅两个月会员就达二千多人,一年半后竟增至二万余人。可以说蒋先云功不可没!后来从黄埔军校走出了许多共产党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与蒋先云等人的宣传鼓动和思想灌输分不开的。

蒋介石曾声言:“将来革命成功后解甲归田,黄埔军校这些龙虎之士只有蒋先云才能指挥。”也并非是耸人听闻、夸大其词!

蒋先云不但才华横溢、天资超群,而且相貌英武、勇气过人。1925年初蒋先云毕业留校后,担任校长蒋介石的秘书,2月“小蒋”随“老蒋”参加第一次东征,两次负伤; 6月在广州平定“杨刘”叛乱中,只身带领一个连冲进市中心,占领了滇军总指挥部,立下奇功;8月又参加第二次东征,已担任第1军3师7团党代表的他在三次负伤的情况下,亲率敢死队一举攻占了惠州城,再立新功。

蒋先云虽深得蒋介石的钟爱和青睐,并被迅速提拔跃升,黄埔众学子无不羡慕,但他却信仰笃定、刚正不阿,1926年“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介石以“中将教育长”的职务诱导他脱离共产党,而具有双重党员身份的蒋先云却第一个公开声明脱离了国民党。

1926年7月,蒋先云参加北伐,任北伐军总部秘书,旋又任补充第五团团长,转战粤、湘、赣、鄂,在攻打孙传芳老巢南昌时,时蒋介石亲临前线督阵,却遭敌包围危在旦夕,小蒋孤军迎敌掩护老蒋脱险,赢得了“突破重围,火线救主”的战斗殊荣,一时传为佳话!

蒋介石深爱蒋先云之才,数次派人力邀蒋先云,许以其担任嫡系第1军第1师师长的要职,但前提是“必须发表退出共产党的声明”,蒋先云却不为所动,拂袖而去,1926年底毅然离开蒋介石,来到革命中心武汉,在时任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兼湖北省总工会负责人刘少奇的领导下又从事工运,并担任湖北全省总工会工人纠察队总队长,刘、蒋素有旧交,合作得也很好。而老蒋并不善罢甘休,甚至在报纸上别有用心地刊登自己与小蒋两人的合影,企图用离间计断其后路,归附于他。时任中共中央代表兼中共湖北区委书记的张国焘果然表现出对蒋先云的不信任了,对蒋进行立案调查并恶语相伤,张国焘甚至对人讲过“他(蒋先云)要不去投靠蒋介石,我不姓张。”的话来!让蒋先云非常心寒和苦闷。结果是查也查不出什么问题,但组织上也不信任重用他。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彻底反共,15日武汉召开30万人声讨蒋介石大会,蒋先云作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讨蒋演说,表明自己与老蒋彻底决裂的心迹。

1927年4月19日,时年25岁的蒋先云满怀一腔热血和革命情怀,又投入到第二次北伐战争,并被任命为第11军26师77团团长兼党代表;5月28日,蒋先云率部在河南临颍与奉系军阀激战。初左脚中弹,带伤跨马,手举军刀,率队冲锋。然再次中弹,人马俱翻,仍高呼不绝:“冲锋!冲锋!向前杀去!”并对师长说:“我蒋先云不捉住张作霖,决不下火线!”最后不顾师长劝阻,又让士兵护卫重跨战马,向前冲锋,卒被弹片击中,死在战场。其时情形感人惨烈之深!是役,我国民革命军仅2个师兵力,而奉军有7个多师兵力,还动用了坦克大炮甚至毒气,少帅张学良撤换军长1人,杀掉旅长1人、团长3人,最终还是溃败。战后《向导》报文章称赞蒋先云道,“临阵负伤,三仆三起,仍追敌不稍退,这是何等的勇将!”

蒋先云,这颗黄埔军校最耀眼的明星,一个本可以成为共和国元勋的天才将领(或许能成为“中国的麦克阿瑟”),如同灿烂流星划过黑暗夜空一般,就这样凄美地过早地陨落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选择了一条杀身成仁似的告别方式,也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遗憾和怀念!

人物年谱

1902年8月17日(农历7月14日) 蒋先云出生于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村一个破落的书香之家。

1913年 蒋先云入本村保合小学读书。

1917年 蒋先云以优异成绩越级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1918年夏 蒋先云联络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一班学生夏明翰等秘密组织群众团体“学友互助会”。主编《嶷麓警钟》月刊,宣传新文化运动。

1919年6月17日 蒋先云发起成立以“联络感情、交换知识、促进文明、改造社会”为宗旨的湘南学生联合会,当选为联合会第一届总干事。并与夏明翰、黄静源等发动和组织了湘南25个县的学生罢课运动。

1920年8月 蒋先云与蒋啸青负责创办了“三师书报贩卖部”。用马克思主义启迪教育学生。

冬 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蒋先云与黄静源等在长沙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3月 蒋先云发起组织衡阳爱国学生的革命团体“心社”。“心社”章程明确规定以“牺牲个人乐利,图谋群众幸福”“改造自己和改造社会”为宗旨。

10月 蒋先云经毛泽东介绍,与夏明翰、黄静源、蒋啸青等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1月 蒋先云受中共湘区委指派到江西安源协助李立三从事工人运动。

5月1日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李立三任俱乐部主任,蒋先云任党支部书记兼文书股长。

9月上旬 蒋先云向毛泽东汇报了“五一”游行情况,俱乐部前段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人要求罢工的激昂情绪。毛泽东对罢工的组织准备工作作了周密部署。

14日凌晨 蒋先云同刘少奇、李立三领导了震惊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迫使局方在18日答应了工人提出的13条要求,取得了罢工斗争的巨大胜利。

11月22日 应水口山矿工人代表的邀请,蒋先云受中共湘区委指派与谢怀德从安源到常宁水口山矿开展工人运动。

27日 水口山3000多工人集会庆祝俱乐部成立,蒋先云任党支部书记兼俱乐部主任。

12月5日 水口山工人大罢工爆发,蒋先云担任同矿局谈判的全权代表。罢工持续了22天,矿局于26日不得不答应工人提出的18条要求。

1924年3月 经中共湘区委推荐,蒋先云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4月28日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入学考试放榜,正取生350名,备取生100名,蒋先云以名列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编入学生第一队。

8月初 蒋先云任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书记。

11月30日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毕业考试,蒋先云取得第一名。被选派黄埔教导一团一连任党代表。

1925年2月1日 以“联合军人,挽救时局”为宗旨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在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大会,蒋先云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即主任委员)。

2月上旬 蒋先云跟随周恩来出师东征,负责政治处宣传及组织民众的工作,争取了地方农民自卫队的有力支持。3月底取得了第一次东征的重大胜利。

5月 蒋先云调任蒋介石侍从参谋。

6月 蒋先云兼任国民革命军一师二团二营代理营长。

20日 蒋先云奉命率部回师广州,参加镇压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战斗。

23日 蒋先云奉命率部参加广州各界人民援助上海“五卅”运动的示威游行,亲历“沙基惨案”,愤怒地写下了《6月23日沙基惨案报告》,在《中国军人》刊物上公开发表,以铁的事实对帝国主义的罪恶行径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9月28日 蒋先云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师第七团党代表。

10月 蒋先云奉命参加第二次东征,在攻打惠州城大战中,组织并带领敢死队攻克了号称南中国的第一天险——惠州城。

冬 蒋先云被任命为第一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

1926年1月 蒋先云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4月 蒋介石许以高官,再三诱令蒋先云退出共产党。蒋先云毅然答道:“我是共产党员,永做共产党员,头可断,而共产党籍不可牺牲!”

5月10日 第三次全国劳动暨广东省农民协会、教育代表大会代表千余人到黄埔军校参观。军校为三会代表举行盛大欢迎会。会上,蒋介石致欢迎词,蒋先云代表军校同学致答词。

23日 军校选举第四届特别党部执行委员会及监察委员,蒋介石为主席,蒋先云、张治中等九人为执行委员。

30日 黄埔军校派出师生参加广州东校场举行的纪念“五卅”运动一周年大会。蒋先云在会上发表演说。

6月16日 黄埔军校校友会举行成立两周年纪念大会及东江阵亡烈士墓落成典礼。蒋介石在会上发表演说,蒋先云作《本校烈士事略》报告。

27日 黄埔同学会成立,蒋介石任会长,曾扩情为秘书,蒋先云为监察委员。

7月9日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典礼在广州北校场举行。蒋先云任北伐军总司令部秘书。总司令部颁发的宣言和文告,多系先云手笔。

蒋先云被授陆军少将军衔。

8月 蒋先云因患目疾回新田诊治。期间,他一面养病,一面组织群众成立农民协会,多次在大坪塘和县城发表演说,亲自点燃了新田南乡农民革命运动的烈火。

9月 蒋先云离别家乡回到北伐军总司令部(时驻长沙)兼任第五补充团团长。

11月 蒋先云随军攻克南昌,期间,蒋先云率警卫团冒死救出蒋介石后,蒋介石又以“第一师中将师长”的高官诱令蒋先云退出共产党,遭蒋先云拒绝。

26日 蒋先云到上海向党中央总书记陈独秀汇报工作。

28日 撰写了《给蒋介石的信》,转述陈独秀意见,劝说蒋介石认清革命前途,不要怀疑共产党。要十分信任共产党。免使国共联合战线继续遭受损失。

1927年2月12日 武汉分校在武昌两湖书院举行6000余人参加的开学典礼。邓演达、宋庆龄、董必武、吴玉章、孙科等出席了大会,蒋介石委派蒋先云到会致训词。

3月 蒋先云毅然与蒋介石不辞而别,离开南昌来到当时革命中心武汉,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军委委员、武装部长兼湖北全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总队长。

在武汉期间,蒋介石多次派人和电邀蒋先云回南昌,封官许愿,被先云严词回绝道:“官可以不作,而命不可不革”。

4月23日 武昌阅马场举行30万人参加的讨蒋大会,蒋先云以大会主席的身份作报告、历诉蒋介石反革命罪行,声讨蒋介石。

5月7日 武汉国民政府决定举行第二次北伐。蒋先云由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六师七十七团党代表兼团长。

同日 蒋先云向全国发表《敬告本团官佐》的公开信,阐述他作为一个革命军人的要求和能坚忍、能牺牲的精神。

中旬 蒋先云率全团官兵,离开武汉开赴河南。

28日 北伐军与奉军主力决战于河南临颍。是日,北伐军全线出击,蒋先云身先士卒,率全团官兵冲锋在前,奋勇杀敌,最后身负重伤,英勇牺牲。

蒋先云牺牲后被追谥为中将军衔。

6月8日 周恩来亲自在武汉主持蒋先云烈士追悼大会,恽代英亲致悼词。 

人物评价

蒋先云

曾是红透了黄埔军校的一期高才生,“黄埔三杰”之首,他以其卓越的才能,成了国共两党合作与交往的桥梁;在承上启下,出谋定计,沟通信息和促进团结合作,发挥过无可代替的作用。

在黄埔从戎的前后,蒋先云历来都以姣姣者的骄姿,作出卓越的表现的,从而得到乡亲、同学、战友和官兵们的赞佩,进入军校以来更为突出。

蒋先云短暂而悲壮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从早年学生运动的领袖,工人运动的斗士,到后来黄埔军校的奇才,北伐战争的名将,几乎每时每刻,无不光彩夺目!他既算毛泽东的得意门生,又是蒋介石钟爱的学生,出众的人品和才华,也使他成为国共两党争相邀宠的人物。

可惜的是,当年的中共主要领导人之一张国焘革命热情高昂,却对于国共合作本就持有不同意见,对黄埔诸士也无恻隐之心,且与周恩来矛盾犹深,故对蒋先云、李之龙这等恃才傲物的黄埔英才素无好感,张国焘后来到鄂豫皖苏区,对许继慎、曾中生、蔡申熙等黄埔出生的将领也甚为反感,打击迫害者居多,很难说是完全处于公心!

“峣峣者易折,佼佼者易污”——蒋先云,一个生活在那个火热的年代又具有新思想的革命青年,胸怀远大抱负,追求个人理想,且不被高官厚禄所诱惑,不为权贵势力所屈服,文韬武略,堪称全才,真可谓天之娇子,人中龙凤;纵然拼个饮血沙场,也换得一世青名!是会让共和国历史深深铭记的!也是我们青年人学习的楷模和典范!

蒋介石对蒋先云甚为看重,在黄埔军校时他就曾声言:“将来(我)革命成功后解甲归田,黄埔军校这些龙虎之士只有蒋先云才能指挥”;其后他数次殷切拉拢蒋先云,许以各种高官厚禄,但蒋先云不为所动。

黄埔军校一期同学徐向前,在回忆他们二人在黄埔军校生活时说:“蒋先云是我的良师益友,他斗争坚决,作战勇敢,头脑敏捷,堪为青年军人的模范。”

郭沫若追述他们在北伐军总司令部的岁月里,也自认:“蒋先云比我强。 ”对他表示深深的敬意。

张国焘当年是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重要成员,与蒋先云有很深的友谊。他从中熟知“蒋介石与中共的联系,往往都是经由他办理的”,又说:“他那时曾多次奔走南昌与武汉之间,企图挽救双方的破裂,”“成为国共两党之间,一道直接协商的桥梁。 ”

周恩来对他在政治与军事的本领也极力称赞,说“蒋先云是个将才 ”,长期委以驻职黄埔的重任。

国民党将军张发奎在蒋先云牺牲后为《汉口民国日报》撰文评论“蒋先云是一位冲锋陷阵,百战百胜的将军 ”之后,也同声赞美“此种健儿,天下能有几人? ”之憾。

人物纪念

192

7年6月8日,周恩来在武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主持蒋先云追悼会并发表沉痛讲话,恽代英致悼词,号召“同志们,踏着蒋先云的道路前进!”

罗章龙为蒋先云撰写悼诗:“东南北战斗犹艰,战士升腾武胜关。千古悲风临颖路,中原忍见将星残。”

郭沫若在蒋先云牺牲后曾撰文《蒋先云的诗》,在文中他这样说:“先云战死了,但他的精神是从此不死了。我本来想做一篇文章来纪念他,但我觉得我们有时间性的文章不足以纪念超时间性的烈士。足以纪念烈士的,只有他自己生前的行动,生前的言论。”

“青年人是有好胜的习气的,他当然也不免。”

“先云是最爱惜士卒的。他率领士卒有一种天才的手腕,无论怎样的新兵,只要经他训练一两礼拜,使人人都变为效命……如此将材,竟而早逝,我们为革命的前途,不能不深致悼念。” 

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第198期也刊登了题为《悼蒋先云同志》的悼词。

蒋先云牺牲后,遗体由其兄蒋麓山和侄儿蒋方正运回家乡,葬于家族墓地,墓位于大坪塘乡大坪塘村境内,高1.5米,长4米,坐东朝西,1946年同姓亲族为其立石碑;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新田县委、新田县人民政府把蒋先云烈士墓列为德育教育基地;2011年蒋先云故居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0月24日,新田县在举行“蒋先云烈士故居修缮工程开工典礼”活动。 

1984年,蒋先云在黄埔军校时的同期同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徐向前在其回忆录里,称“蒋先云是我的良师益友,他斗争坚决,作战勇敢,头脑敏捷,堪为青年军人的模范”,并题词:“蒋先云烈士永垂不朽!”现存于新田博物馆;199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肖克同志为蒋先云故居题词“蒋先云烈士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