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宗室唐宪宗李纯第十女:定安公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定安公主,唐宪宗第十女,母不详。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始封“太和公主”,归国后晋升为“定安大长公主”。她是第三位、也是唐代最后一位和亲回纥(回鹘)的正牌公主。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回鹘派使者合达干等人来请求和亲,唐穆宗同意了。回鹘崇德可汗派都督、都渠、叶护、公主等两千多人的庞大队伍来唐朝迎亲,纳马2万匹、驼千匹为聘礼。 唐穆宗封其妹为太和公主,出嫁回鹘可汗。

  公主正式到达回鹘牙帐,选择吉日,册封公主为回鹘可敦。回纥事先陈设大舆曲扆,前面陈列小座,司仪引公主登上大舆,回纥九姓相分别抬起此舆,在牙庭前右转九圈,公主下舆登楼,与可汗一同面向东而坐。从此开始,回纥(回鹘)臣民朝谒回纥可汗时,要同时拜见可敦。开成五年(公元840年),黠戛斯人攻破回鹘汗国,遣使送太和公主回国,途中在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为回鹘乌介可汗劫留,乌介可汗等人率领大批回鹘南下,要求借城。

  会昌二年至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唐军多次大破回鹘。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唐朝石雄迎太和公主回长安,改封为定安大长公主,养老于京都。

  人物生平

  定安公主李氏(?—?),第十女,母不详。初封“太和公主”,归国后晋封为“定安大长公主”。她是第三位、也是唐代最后一位和亲回纥(回鹘)的正牌公主。

  奉命远嫁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回鹘请求和亲。唐朝礼部尚书李绛说“现在江淮地区的一个大县一年的收入的赋有20万缗,足以准备公主出嫁的嫁妆”,但是唐宪宗仍然没有同意和亲。

  唐穆宗即位(公元821年),回鹘派使者合达干等人来请求和亲,唐穆宗同意了。回鹘嗣立的崇德可汗很快就派都督、都渠、叶护、公主等两千多人的庞大队伍来唐朝迎亲,纳马2万匹、驼千匹为聘礼。唐穆宗于是将妹妹太和公主册为“仁孝端丽明智上寿可敦”,出嫁回鹘崇德可汗。

  太和公主出嫁的礼仪空前隆重。据记载,临行当天,唐穆宗亲自将妹妹送到通化门,而此前文武百官早已得令,恭立在章敬寺前送别公主,朝廷出动的仪卫非常多。唐朝百姓很久没有见过如此盛大的场面,长安城的男女老少几乎倾城出动,观看公主出嫁的仪式。

  途中波折

  吐蕃为阻挠两国的和亲,发兵侵扰青塞堡,被盐州刺史李文悦发兵击退。其后,为了安全的将太和公主迎回回鹘,回鹘派一万骑兵出北庭,一万骑兵出安西,以便抗拒吐蕃的侵扰。而唐朝方面,亦诏发兵三千赴蔚州,抗拒吐蕃。

  途中,回鹘又派760人领驼马及车,至黄芦泉迎候公主;丰州刺史李祐则在卿泉迎接太和公主以及护送她的三千兵士,和亲队伍一行人送太和公主到回鹘之后,返回时,都说:当初,公主距离回鹘牙帐还有两天的路程,可汗派遣数百名骑兵前来请求公主先从别的路走。护送公主出嫁的左金吾卫大将军胡证说:“不可以”,回鹘使者说以前咸安公主出嫁时有此先例。胡证答:“唐朝天子令我送公主见可汗,今未见可汗,公主不可先露面。”回鹘使者只好作罢。

image.png

  等到公主正式到达回鹘牙帐,选择吉日,册封公主为回鹘可敦。回纥事先陈设大舆曲扆,前面陈列小座,司仪引公主登上大舆,回纥九姓相分别抬起此舆,在牙庭前右转九圈,公主下舆登楼,与可汗一同面向东而坐。从此开始,回纥(回鹘)臣民朝谒回纥可汗时,要同时拜见可敦。唐朝使臣启程回国复命,可汗重重的赏赐了他们。

  和亲后续

  九世纪中期,黠戛斯击破回鹘汗国,黠戛斯入贡于唐朝,自称李陵之后,与唐同姓。回鹘人部分西迁,部分南迁。南迁的回鹘与唐朝发生冲突。会昌二年(842年),唐朝张仲武击破回鹘勒那颉啜、宰相赤心七千帐,俘获回鹘侯王贵族一千多人,受降三万回鹘人,杀死加俘获的回鹘人接近九万,缴获的牛马、橐驼、旗纛、罽幕不可胜计。

  回鹘特勤庞俱遮、阿敦宁二部,回鹘公主密羯可敦一部,外相诸洛固阿跌一部,及牙帐大将曹磨你等七部,相继到幽州投降于唐朝,皇帝下诏将他们发配诸道。有特勤嗢没斯、阿历支、习勿啜三部,回鹘相爱耶勿弘顺、回鹘尚书吕衡等诸部到振武投降于唐朝。

  石雄指挥唐军击败回鹘乌介可汗,乌介可汗大惊,丢弃辎重逃跑,石雄追击之,在杀胡山大破回鹘,乌介可汗受伤逃走,唐军斩首万级,俘获回鹘两万多人。石雄迎太和公主返回唐朝。

  唐武宗诏宗正卿李仍叔、秘书监李践方人等祭告景陵。主次太原,诏使劳问系涂,以黠戛斯所献白貂皮、玉指环往赐。至京师,诏百官迎谒再拜。故事:邑司官承命答拜,有司议:“邑司官卑,不可当。”

  群臣请以主左右上媵戴鬓帛承拜,两裆持命。又诏神策军四百具卤簿,群臣班迓。主乘辂谒宪、穆二室,欷歔流涕,退诣光顺门易服、褫冠钅奠待罪,自言和亲无状。帝使中人劳慰,复冠钅奠乃入,群臣贺天子。

  又诣兴庆宫。明日,主谒太皇太后。进封长公主,遂废太和府。主始至,宣城以下七主不出迎,武宗怒。差夺封绢赎罪。宰相建言:“礼始中壶,行天下,王化之美也,请载于史,示后世。”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