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元超,本名薛震,字元超,唐朝时期宰相,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之孙,太常卿薛收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薛元超出身河东薛氏西祖第三房,袭封汾阴县男,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子舍人、给事中、中书舍人,迁黄门侍郎,出任饶简二州刺史,入为东台侍郎,进爵汾阴县侯。仪凤元年(676年),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成为宰相。任相七年,多次辅佐唐中宗监国,以金紫光禄大夫之职致仕。
光宅元年十二月(685年1月),病逝,追赠光禄大夫、秦州刺史,谥号文懿,陪葬于乾陵。家学渊源,精擅文辞,预修《晋书》时“笔削之美,为当时最”。唐高宗朝,有“朝右文宗”之美誉,大力引荐王勃、杨炯、崔融等文士,支持变革龙朔文风,引领初唐文学的发展。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直言进谏
唐高宗到温泉宫狩猎,命诸蕃酋长随从前往。薛元超时为宰相,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上疏极力劝谏。他道:“夷狄之辈,野心勃勃,随从狩猎必然会携带弓箭,恐将不利于陛下的安全。”
太子李显在留守长安监国,常出城射猎,以致懈怠政务。薛元超时为留守辅臣,直言劝谏道:“内苑之地,草木茂盛,险陡异常。殿下截擒飞鸟、追逐狡兔,若遭逢变故,如何应对?扈从户奴多是反贼余孽、夷狄残类出身,若心怀逆谋,殿下又如何防范?为人子者,不登高山,不临深渊,就是为了远离危险。殿下又怎能将自己置于险地呢。”
建言边略
仪凤三年(678年),吐蕃进犯唐境,李敬玄率军征伐,大败而回。唐高宗召群臣问策,求以“御之之术”。给事中刘景先、皇甫文亮、杨思忠、中书舍人郭正一、刘祎之都建议谨守边境。薛元超却建议以守为攻,积极进取。他道:“敌不可纵,纵敌则边患丛生,边不可守,守边则军威衰竭。应该整顿士卒,一举歼灭吐蕃。”其主张虽未马上被高宗采纳,但对唐朝制定御敌策略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久,朝廷便任命黑齿常之为河源军经略大使,统一指挥对蕃战事。
文史成就
文学
薛元超是高宗朝的文坛领袖,杨炯称其为“朝右文宗”,崔融也在墓志中盛赞其文采、学识、词令。学者陶敏认为,薛元超“曾领导并推动过唐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潮流”。在初唐诗文革新运动中,王勃是主将。但薛元超以他文坛领袖的地位,推动扫除颓风的变革,其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薛元超十一岁便入弘文馆学习,入仕后又兼任弘文馆学士,有相当长的文馆经历。他积极参加宫廷的文学唱和活动,是太宗、高宗朝宫廷唱和的主要人物。 据崔融《墓志铭》记载,太宗于玄武内殿夜宴,曾命薛元超咏烛,后又命赋《泛鹢金塘》诗。在当时同辈诗人中,声名最盛者为上官仪和李义府。薛元超与他们关系密切,“词瀚往复”。上官仪有《酬薛舍人万年宫晚景寓直怀友》诗,薛舍人即是薛元超。薛元超完整留存的唯一诗作《奉和同太子监守违恋》可视作他早期诗作的代表,就是典型的应制唱和诗,诗中有当时盛行的“上官体”之风,可见他或多或少受到上官仪的影响。
薛元超流贬蜀中十年,其间放旷诗酒,诗歌创作上颇有作为,著有《醉后集》。这部《醉后集》曾远流国外,见于日人藤原佐世所编《日本国见在书目》。此集虽已散佚,无法深入探究文本面貌,但有学者对其蜀中诗风进行了推测。陶敏指出:“集中诗文具体内容虽不详,但从集名和具体创作环境,可以推断出这是一部抒发贬谪中苦闷和愤懑的作品,初唐诗歌从应制咏物转向个人情志的抒写,薛元超应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人物。”胡可先也推测其蜀中诗风当有较大转变,指出:“这是薛元超在特定环境下对上官体诗风的超越,也是对初唐文学发展进程的推进。”
薛元超返回长安后,不但诗歌内容与作风发生了变化,而且成了诗歌革新的积极支持者。杨炯在《王勃集序》中谈到王勃变革龙朔文风的情况时称:“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亚。薛令公朝右文宗,托末契而推一变。……长风一振,众萌自偃。遂使繁综浅术,无藩篱之固;纷绘小才,失金汤之险。积年绮碎,一朝清廓;翰苑豁如,词林增峻。”这里的薛令公,就是薛元超。薛元超是身居朝廷高位的文坛宗匠,折节下交王勃,推动了文坛风气的变化。正是得到了薛元超的肯定,王勃和卢照邻、杨炯等人的变革才能产生广泛的影响,形成“积年绮碎,一朝清廓”、“后进之士,翕然景慕”的局面。
薛元超文坛领袖的作用还充分表现在赏识和提拔人才方面。据清代学者王鸣盛统计,薛元超举荐过的有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郑祖玄、邓玄挺、崔融、顾彻、沈伯仪、贺顗、颜强等。《唐会要》卷六十四“崇文馆”条载,薛元超还举荐杨炯为崇文馆学士。另据新旧《唐书》列传记载,经薛元超举荐或赞誉提携而做官的,还有徐彦伯、李峤、李乂、田游岩、员半千等人。后来,这些人很多都在文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史学
薛元超在贞观年间曾以太子舍人的身份预修“贞观八史”之一的《晋书》,并与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淳风、李义府、上官仪、崔行功、辛玄驭、刘胤之、李延寿、张文恭一同“分功撰录”,负责《晋书》的基本撰写工作。
哲学成就
易学
薛元超深受其父薛收影响,对易学深有研究,流贬蜀中期间“耽味《易》象”。他去世后,“以高宗敕书一轴,孝子忠臣传两卷,周易一部,明镜一匣送终焉。”薛元超不但擅长文学,对史学亦有研究,而独以《周易》一书陪葬,可见对《周易》的情有独钟。另外,据学者宋德熹推测,《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甲部经录著录的薛仁贵撰《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的记载,当是录入有误,实际作者当为薛元超。
佛学
薛元超精通佛典,曾与于志宁、许敬宗、来济、杜正伦、李义府等人一同协助玄奘整理已译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