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杨师道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杨师道(?-647年),字景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宰相,中书令杨恭仁之弟。

  杨师道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隋亡后投奔唐朝,拜上仪同、驸马都尉,娶桂阳公主为妻,后出任灵州总管,多次击退突厥入侵。历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封安德郡公。

  636年(贞观十年),杨师道升任侍中。639年(贞观十三年),又改任中书令。李承乾谋反案后,被罢为吏部尚书。唐太宗东征时,杨师道暂代中书令,不久又罢为工部尚书。

  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杨师道病逝,追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号懿。

image.png

  人物生平

  投奔唐朝

  杨师道是观王杨雄幼子,隋末客居洛阳,被王世充扣留,后投奔唐高祖。唐高祖任命他为上仪同、备身左右,还把寡居的女儿桂阳公主嫁给他。

  镇守灵州

  621年(武德四年),时任灵州总管的杨师道击退东突厥入侵。 622年(武德五年),杨师道又与交州刺史权士通、弘州总管宇文歆在三观山击败东突厥。

  624年(武德七年),庆州都督杨文干起兵反叛,杨师道与左武卫将军钱九陇前往征讨。不久,东突厥入侵原州(今宁夏固原),唐高祖先命宁州刺史鹿大师救援,又命杨师道赶赴大木根山,截断突厥归路。

  担任宰相

  后来,杨师道回朝,担任吏部侍郎,累迁至太常卿,封安德郡公。

  636年(贞观十年),杨师道

  接替魏征担任侍中,成为宰相,深受唐太宗器重。他生性谨慎,从未泄露过宫中之事。如果有亲友问起,他都会转移话题。639年(贞观十三年),杨师道改任中书令。

  643年(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杨师道与长孙无忌、房玄龄一同审理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当时,桂阳公主与前夫之子赵节也参与谋反。杨师道便劝谏太宗,为赵节说情。唐太宗大怒,罢免杨师道的中书令之职,改任为吏部尚书。

  杨师道出身豪门,不通下情。主掌吏部后,他压制权贵、亲朋以避嫌疑,所任命的官员却大多都是庸才,因此受到舆论的讥讽。645年(贞观十九年),杨师道随唐太宗征讨高句丽,并代理中书令之职。

  晚年生活

  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返回长安。杨师道被罢为工部尚书,不久改任太常卿。

  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杨师道病逝,追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号懿,陪葬昭陵,并获赐东园秘器。

  轶事典故

  杨师道精擅书法,工于诗词,常与名士宴饮,以诗歌自乐。唐太宗对他的诗作非常赞赏,对他道:“听说你每次饮酒游赏,都要提笔赋诗。朕怀疑你这些诗都是提前写好的,你现在可以当场作一首。”杨师道应诺,不多久便赋诗一首,毫无删改,满座之人无不叹服。

  人物评价

  李世民:杨师道性行纯善,自无愆过。而情实怯懦,未甚更事,缓急不可得力。

  刘昫:师道慎密纯善,怯懦无更事之名;抑势避嫌,署用致非才之诮。

  个人作品

  著作

  杨师道著有文集十卷,还曾与高士廉、房玄龄等人共同编撰《目》十二卷。

  诗文

  《全唐文》收录有其文赋一篇:《听歌管赋》。

  《全唐诗》收录有其诗作20首:《陇头水》、《中书寓直咏雨简褚起居上官学士》、《阙题》、《初秋夜坐应诏》、《赋终南山用风字韵应诏》、《咏饮马应诏》、《初宵看婚》、《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二首》、《咏琴》、《咏笙》、《应诏咏巢乌》、《奉和夏日晚景应诏》、《奉和圣制春日望海》 、《春朝闲步》、《还山宅》、《咏马》、《奉和咏弓》、《咏砚》、《奉和正日临朝应诏》、《咏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