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下闳,可能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没听过,但他在历史上的贡献与成就都是巨大的,今天来说说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落下闳(前156年—前87年),字长公,汉朝西汉时期天文学家,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他创制《太初历》,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历法结构;提出浑天说,创新中国古代“宇宙起源”学说;发明“通其率”,影响中国天文数学2000年。
《太阳历》、“宇宙起源”、“通其率”每一个项对后世来讲都是影响巨大的发明。
落下闳终生不做官,也不计较级别、待遇,只一门心思沉醉于自然科学研究。除了《太初历》,落下闳还提出了“浑天学说”和“通其率”。
何为“浑天学说”?其实,“浑天学说”是关于天体的一种学说,古代认为天地浑圆如鸟卵。浑天说比“盖天说”进了一步,它认为天不是一个半球形,而是一整个圆球,地球在其中,就如鸡蛋黄在鸡蛋内部一样。
在古典文献中,扬雄最先在《法言》中提到“浑天”,明确地指出是“落下闳营之”。扬雄是古代巴蜀的一位杰出的全才,他生活的时代与落下闳生活的时代十分接近,扬雄原来是相信“盖天说”,在与桓谭辩论后才接受“浑天说”,并成为“浑天说”的坚定支持者,并认为落下闳是开创“浑天说”最早的代表人物。
在数学方面,落下闳发明了“连分数(辗转相除)求渐进分数”的方法,定名“通其率”,现代学者称之为“落下闳算法”。“落下闳算法”比采用类似方法的印度数学家爱雅哈塔早600年,比提出连分数理论的意大利数学家朋柏里早1600年,它影响中国天文数学2000年。
站在阆中锦屏山上,俯身下望,嘉陵江水滚滚向前,千年古城如棋盘一样,不动声色地演绎着古今对局。而一位老人,深邃地注视着天空,衣襟随风飘起,手扶浑天仪,他的身后是一座高大的阁楼———观星楼,他要在这里继续仰望星空。
人类需要落下闳这样仰望星空的智者。2004年9月1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其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6757的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