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生活艰难,凭才华入仕途
杨士奇(1366年2月3日-1444年4月2日),男,汉族,本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人。他家境贫苦,一岁时丧父,其母改嫁当时任德安同知的罗性,杨士奇于是改姓罗。后来有一次罗家祭祖,年幼的杨士奇自做土像祭祀杨氏祖先,被罗性发现并赞扬他的志气,恢复其宗姓。
随后,罗性因得罪权贵戍边陕西去世,杨士奇与母又回到了德安,为了养家湖口,他一边教学一边服侍母亲,经常游走于湖北、湖南进行教学。少年经历坎坷的杨士奇,逐渐培养了坚持初衷、敢于担当、尊老爱幼的良好习惯。
建文年间,明惠帝需要召集文臣修撰《明太祖实录》,当时的名人王叔英,看重杨士奇的才华,就极力推荐他。他进入翰林后,先充当编纂官。随后,在吏部对进入史馆的文臣进行考试时,吏部尚书张紞看到杨士奇的答卷后说:“这不是一个编经人的言论。”于是奏请为第一名。并授于吴王府副审理,仍然供其编纂馆职位。
明成祖即位后,改杨士奇为翰林院编修。不久,进入内阁,参与负责机务。数月后,晋升为侍讲。永乐二年(1404年),选拔宫僚时,杨士奇为左中允,三年后再升为左谕德。他从此就在朝廷中崭露头角了。
二.为官坚持原则,待人宽豁大度
由于在内阁工作,又参与机务事宜,杨士奇知道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他始终坚持原则,为官非常谨慎,回家时从不谈及公事,即使是至亲也都从不泄露半分。因此,深得明成祖信任。
杨士奇还能做到待人宽容大度,善于看见别人的长处,对他人的过错则不予深度追究。如当时广东布政使徐奇在统领西南时,曾赠当地特产给内廷官员,成祖的特工得到馈赠名单后呈上给皇帝。明成祖看后发现其中没有杨士奇的名字,于是召见他询问。
杨士奇回答道:“徐奇当时奔赴广东的时候,当时恰逢我得病未有参与,所以唯独没有我的名字。如果我当时无病,是否有我的名字也未知。况且赠礼都是小东西,应当没有其他意思。”明成祖于是没有追究徐奇,命令手下烧毁了那份名单。
杨士奇用他坚持原则、宽豁大度的做事与待人风格,为后来明朝皇位的平稳过渡,以及“仁宣之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在太子朱高炽与诸位王子的宫廷内斗中,杨士奇坚决站在维护太子的立场,减少与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宫廷争斗。
如当汉王、赵王联合离间太子,朱棣颇为心痛。在永乐九年,明成祖回到南京,召问杨士奇太子监国的情况时,他称太子孝敬,并说:“太子天资高,有过错必知,然后必改。其存有爱人之心,绝对不会辜负陛下重托。”朱棣听后大悦。
又如,当朱棣北征归还后,太子迎驾迟缓,朱棣气急下把大量东宫大臣黄淮等人下狱问罪。杨士奇之后赶到,却被宽宥免罪。之后召问太子这件事,杨士奇顿首道:“太子仍然和以前一样孝敬。凡是这些迟迎的事情,都是臣等的罪过。”朱棣听后气消了。
明仁宗即位后,当然更加信任杨士奇,升他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但他还是保持自己做事待人的风格,精心为仁宗服务。他曾向仁宗进言道:“皇上两日前刚下诏减免岁供,可惜薪司又征枣八十万斤,这与前诏相矛盾吧。”明仁宗于是马上下令减免一半。
明仁宗还在太子监国之时,即仇恨御史舒仲成,因此即位后就想治其罪。杨士奇阻止道:“陛下即位后,曾下诏忤旨的人都得免罪。如果要治舒仲成的罪,则当时的诏书则无信,众多大臣会因此恐惧。皇上为何不能效仿汉景帝对待卫绾呢?”仁宗于是打消了此念头。
明宣宗即位后,同样十分重视这位老臣,而杨士奇也一如既往地忠心为皇上服务。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明宣宗亲征平定叛乱。当部队归还抵达献县单家桥时,户部侍郎陈山迎接,并上言汉、赵二王曾沆瀣一气,恳请明宣宗乘势进攻彰德(今河南安阳)逮捕赵王朱高燧。
杨士奇进言说:“太宗(朱棣)有三个儿子,当今皇上只有两个叔父。有罪的不可赦免,但无罪的应当厚待,怀疑的话则防范,使其没有预谋而已。何必动辄加兵相战,伤皇祖的在天之意呢?”当时只有杨溥赞同杨士奇的看法。
之后明宣宗又召见蹇义、夏原吉(他的两位心腹),两人均赞同杨士奇的看法。明宣宗于是无意加罪于赵王,部队直接回京了。赵王知道后大喜,哭着说:“吾生矣。”随即上书表示感谢,且献出护卫部队,两者之隙从此停息。
明宣宗从此待赵王日益亲切,此外还对杨士奇说:“赵王之所以得以保全,都是您的功劳啊。”并赐金币给他。杨士奇就这样,又成功地阻止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宫廷争斗。
三.体恤百姓,助创盛世
当明朝屡遭水旱灾害时,明宣宗召见杨士奇讨论下诏宽恤免灾租税等事。杨士奇于是请奏免除百姓所欠的薪鱼钱、减官田租赋、免除粮税、清理冤假积案、裁汰工役等建议,使百姓获益匪浅。
过了两年后,明宣宗对杨士奇说:“体恤百姓的诏书已经下很久了,现在还有什么要体恤的呢?”他称:“此前下诏减官田租,但户部仍然征收如旧。”明宣宗不悦称:“那现在必须执行,不遵守者依法处理。”
杨士奇还请求招抚逃民,严惩贪污官吏,提举有文学、武勇才能的人,命曾经被判极刑的犯人子孙也有从官资格。此外,他还请廷臣三品以上及二司官各自举荐人才(于谦、周忱、况钟等人即此时被举荐)。这些建议均得到明宣宗的批准。
综上所术,在杨士奇等内阁廷臣同心辅佐下,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政治清明、法纪严明、经济发展、仓廪充实、百姓安居、社会稳定,形成了明代早期国泰民安的升平景观。开创了史称“仁宣之治”的盛世。与其祖辈们创立的“洪武之治”、“永乐盛世”合称为明初三大盛世。
总之,明朝初年的重臣、学者杨士奇,凭借其坚持原则、宽豁大度,以及体恤百姓,而逐步赢得皇帝与同仁们的重用与信任,并历经明代五朝不倒,创造了明朝高官任期最长的纪录。他的做事与待人的风格值得人们学习;他为官时能做到体恤百姓,则值得我们由衷地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