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实这十兄弟里最初的老大哥并非赵匡胤,而是李继勋。
论年纪,李继勋在十兄弟里面最长,足足比赵匡胤大了11岁;论功勋,他能力出众,功勋赫赫,深受周世宗柴荣的赏识,所以,赵匡胤最初只是他的跟班小弟,对他非常崇拜。
不过,这里就有了疑问:既然李继勋是社团里的“扛把子”,那为什么最后当皇帝的不是他,甚至连个开国元勋都没评上呢?
因为李继勋在半路掉了链子,而后起之秀赵匡胤顺利地弯道超车,把大哥拍在了沙滩上。
显德三年(956年),周世宗柴荣大举讨伐南唐,欲扫平天下,但是李继勋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候出了糗,三个月强攻寿州城不下,不仅延误了行动期限,而且伤亡惨重,“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这下,周世宗彻底暴怒了,平常小打小闹看你挺靠谱啊,怎么到了正事就怂了呢!于是就把他给免去了军职,回家反省去了。
话说两头,李继勋这边输得什么都不剩了,而那边的赵匡胤却走向了人生巅峰,屡战屡胜的战绩更是让他荣膺“战神”的称号。等到率军凯旋,赵匡胤被升为殿前都指挥使加检校太保,地位赫然在李继勋之上,手里的实权更是天壤之别。
公元960年,陈桥兵变之际,赵匡胤已然是十兄弟里势力最强大的一个,建立赵氏霸业已是如箭在弦。出生入死的老哥儿几个如石守信、王审琦等人,自然是全力支持,而此时正在刑州上任的李继勋,却并未参与其中。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宋初建后论功行赏,李继勋虽然以前是老大哥,但地位却在石守信等人之后,不曾位列开国元勋。
当然了,没有参加陈桥兵变,并不是说李继勋看不惯赵匡胤,要跟他对着干,相反,二人仍旧是兄弟情深,建国之初赵匡胤就赐封他为“检校太尉”。
对于李继勋而言,从往日的大哥小弟到如今的皇上臣子,这样的落差不可谓不大,但是他选择了坦然接受,并忠心辅佐赵匡胤。或许有人会说了,李继勋选择认命也不过是审时度势的无奈之举罢了,谁人会不觊觎帝王之位呢?不过,这话您可能真说错了,不信就往下看。
建隆元年四月,也就是太祖皇帝兵变不久,此时天下未稳,大权分落于各个节度使的手中,可以说是起兵争夺天下的不二良机。此时,昭义节度使李筠率先跳了出来,公开叫板赵匡胤,要讨伐他的篡逆之罪。如若此时各路群雄四起,怕是够赵匡胤喝一壶的了。
然而,就在这紧要关头,手握重兵的李继勋第一个表达了对太祖的忠心,亲自到赵匡胤的行营中去拜见。兄弟二人畅谈多时,这无疑给那些蠢蠢欲动的势力注射了镇静剂,力保太祖放开手脚一举歼灭李筠的反叛势力。
此后,李继勋一直深得太祖赵匡胤的信任,在征伐北汉的过程中,委任他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说白了就是北伐大将军,凯旋后又被升任使相,和宰相并无二致。
为人臣者,一生能及于此,夫复何求啊!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太祖赵匡胤去世不久,李继勋选择了功成身退,卸甲归田,并在同一年病逝,追随自己的老哥们儿一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