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清朝乾隆年间的孝仪纯皇后,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令妃。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令妃的家世。令妃的高祖名为绶恩,汉名字是魏国贤,是辽东沈阳人。魏国贤原本是明末将领毛文龙部下的一名千户,毛文龙被袁崇焕杀后,随耿仲明来到山东登州,后来魏国贤又随耿仲明渡海归顺了后金皇太极,随即被编入汉军正黄旗。
耿仲明死后,魏国贤所在的佐领被划归到耿昭忠(耿仲明次孙),因耿昭忠一直在京师为人质,而没有受到三藩之乱的牵连。不过,后来魏国贤在征伐南明的过程中触犯了逃人法,由此,魏国贤一家由汉军正黄旗改入内务府正黄旗包衣管领,即辛者库。
此后,令妃家族成员基本上在内务府任职,比如说令妃的祖父武士宜(五十一,汉名魏九龄)在雍正三年十一月做到了内务府总管,不过,武士宜上任一个多月便去世了,令妃此时还未出生,并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武士宜有两个夫人,分别为年氏与晁氏,这个年氏极有可能与敦肃皇贵妃是同一家,可见,令妃的这位祖母出身是很不错的,来自官宦世家。
令妃的父亲名为清泰(汉名魏明禄),在内务府担任管领,夫人为杨佳氏,令妃的祖母与母亲曾在雍正朝担任册封后妃宣读册宝的女官。
这就是令妃的具体家世,可见,令妃一家虽然属于内务府包衣(辛者库人),但其家族成员多在内务府任职,属于中等官僚家庭,相对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雍正五年九月初九,令妃魏氏降生,她比乾隆小16岁,也就在这一年的七月十八日,乾隆(当时为皇子)迎娶了镶黄旗的富察氏为嫡福晋,这位富察氏便是后来的孝贤皇后。
令妃第一次在后宫出现是在乾隆十年,这一年,令妃先是被封为贵人,然后被册封为令嫔,成为三嫔之首,另外两嫔是舒嫔与怡嫔。
这里存在三个问题,第一,乾隆十年,令妃已经19岁了,很明显已经过了选秀的年龄,因此,令妃应该不是在乾隆十年入宫的,她入宫的时间应该在乾隆四年到乾隆八年之间。
第二,令妃是否有宫女履历?在乾隆的御制诗中,曾提到令妃曾经受到孝贤皇后的教诲,并且是孝贤皇后让他们结为伴侣的,因此,有一种可能就是令妃早年曾在孝贤皇后身边担任宫女,或者,令妃是来自孝贤皇后向乾隆的举荐(注:清朝皇后有向皇帝举荐佳人的惯例)。
第三,乾隆十年,之前一直籍籍无名的魏氏,竟然连升两级,成为三嫔之首,甚至还盖过了出身名门的舒嫔,这说明,乾隆对魏氏是非常喜爱的。这一点,在乾隆十三年和乾隆十六年得到了验证。
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去世,乾隆下旨将魏氏晋升为令妃,三年后,乾隆再次下旨将令妃一家由正黄旗包衣管领,改为包衣佐领,由此,令妃一家摆脱了贱籍身份。
此时的令妃虽然在后宫有了一定地位,但还没有为乾隆生儿育女,而妃嫔在宫中立足的关键就在于生育,不过,令妃似乎并不担心,她一直在酝酿,一场生育的狂风暴雨即将来临。
从乾隆二十一年开始,一直到乾隆三十一年,令妃一发不可收拾,先后七次怀上龙胎,并成功生下六个儿女(有一次小产),在这十年期间,除了忻嫔为乾隆生了两个女儿(六公主、八公主),乾隆其他的儿女都是出自令妃,令妃之宠,可见一斑。
伴随着儿女的降生,令妃先是在乾隆二十四年被晋升为贵妃,其后又在乾隆三十年被晋升为皇贵妃,成为六宫之首。
此时,令妃的荣耀似乎达到了顶峰,不过,有一件事是她没有想到的。乾隆三十八年冬至刚过,乾隆便将年仅14岁的十五阿哥永琰秘立为皇储,而永琰正是令妃所生之子。然而,令妃同样没想到的是,她的生命即将迎来终点。
乾隆三十九年年底,刚随乾隆从热河巡幸回来的令妃病倒了,似乎是为了安慰爱妃,让其康复,新年刚过,乾隆便下旨将令妃一家由内务府包衣佐领抬入满洲镶黄旗,然而这还是没能挽留爱妃生命,令妃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二十九日离世,享年49岁,乾隆赐谥号为令懿皇贵妃,葬入裕陵地宫。
令妃去世后,一直到乾隆六十年,这二十年内,乾隆再未册立皇后、皇贵妃、贵妃,到乾隆六十年的九月份,乾隆公开了永琰的皇太子身份,并宣布将其生母魏氏追封为孝仪皇后。
1928年7月,东陵大盗案东窗事发,乾隆裕陵亦未能幸免,在随后清理地宫时,皇室成员在棺床西侧的两棺之间发现了一不腐女尸,称其“未损伤脱失……敬审其貌,颏多皱纹,齿未全脱,似五六十岁人,而皮骨俱存,丝毫未腐,笑容圆相,有如古佛,诚异事也”,经过查看分析,这位不腐女尸正是嘉庆生母孝仪纯皇后,即令妃。
关于令妃死后不腐原因,至今还没有定论,其“笑容圆相”也非常诡异,为何死后的令妃会面带笑容呢?
笔者推测,乾隆极有可能在令妃临终前向其透露了立十五阿哥永琰为皇储之事,儿子将会继承皇位,自己也会获得皇后名分,她又怎会不高兴呢?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而已,至于真事原因,只有令妃自己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