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中,贪官污吏一直是人人痛恨的国之大害。他们利用手中的职权和自己的背景、关系网,置国家法度和百姓利益于不顾,巧取豪夺谋取私利,既败坏了社会风气,也给国计民生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创,因而这些贪官们往往会遗臭千古。
但天下事无绝对,明朝末年,崇祯手下曾经出过一个声名狼藉的大贪官朱大典,他的别样人生却与众不同,生前曾遭万人唾骂,死后却赢得万人称赞,生前与死后的形象、评价,如有云泥之别,在古代贪官中可谓绝无仅有。
朱大典,浙江金华府人。朱大典生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万历四十四年高中丙辰科进士,一身经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帝,是明朝为数不多的四朝老臣。朱大典的仕途早期也算一帆风顺,从山东的一个七品县令做起,一步步升任兵科给事中、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最高做到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是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
朱大典一生有两大特点,第一就是“贪”。史料记载朱大典“性奇贪”,极度贪财好利,且为了攫取金银财货不择手段。他在各地任职期间,“括取财贿,四府僚属,囊橐皆尽”,运用各种卑劣手段为个人谋取巨额财富,贪婪之名传遍天下,是个人人痛恨的超级巨贪。
朱大典在担任漕运总督期间,贪墨达到顶峰。明朝著名学者张岱,当时曾担任他的幕僚,“亲见朱大典之贫横”,把朱大典的贪婪无度形象比喻为“真如乳虎苍鹰”,并称朱大典已经达到“人拟其富可敌国”的程度。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大贪官还有一个特点:才干超群,文武全才,不仅长于吏治,尤其善于用兵。比如崇祯五年,明朝军阀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发起“登州之乱”,叛明降清,带领数万叛军席卷山东,接连攻克十几个州县,崇祯派出的平叛大军被打的溃不成军,山东形势危急。
紧急时刻,朱大典虽是文官,却挺身而出,肩负起平叛重任。他招募并训练了5000人的乡兵,身先士卒带领人马杀上战场。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叛军主将孔有德等人,一向以骁勇善战闻名,却被朱大典杀得七零八落,狼狈不堪,被迫乘船下海逃走。
崇祯十七年,清军入关,崇祯自尽,南明建立。国家危亡之际,明朝一大批位高权重的文臣武将,如洪承畴、吴三桂等人,纷纷投降清军。贪官朱大典却经受住了考验,誓死不当亡国奴,决意与清军决一死战。
朱大典回到老家金华,散尽家财,把多年积蓄全部捐出,购置火药军器,招募壮士组织乡勇团练,日夜操练,守卫桑梓。1646年,清军大部队南下浙江,重重包围金华城。朱大典没有被清军气焰吓倒,多次拒绝清军高官厚禄的引诱招降,与清军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攻防大战。
因为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在经过三个月的殊死奋战后,朱大典在城中陷入粮尽援绝、守军伤亡殆尽的绝境,最终被清军破城。最后关头,朱大典表现出非凡的英雄气概,他走进城中贮存火药的库房,“投火绳药桶,顷刻人屋皆烬”,在一声震天动地的轰鸣声中粉身碎骨,舍身取义,用生命实现了自己尽忠为国的愿望。
朱大典生前虽是贪官,但他舍死忘生保家卫国的举动,在明末清初的国家危急存亡之际,让无数明朝人为之感动落泪,万人称赞,说他“婴城守婺,破家从忠,继之以死”,“浙东死事之烈,未有如大典者”,朱大典总算用生命洗清了自己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