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是孙武的后裔,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齐国阿(今山东陽谷东北)人。生卒年月不详。大约与商鞅、孟子同时。他的一生坎坷不平,连真实姓名也没有留下。他早年曾和庞涓一起学习 兵法。后来庞涓当了魏国的将军,妒忌孙膑的才能,就派人把他诓骗到魏国,处以膑刑(挖去膝盖骨),所以人们称他为孙膑。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早年,他便决心学兵习 武,并拜鬼谷子先生为师,勤奋刻苦地学习 兵书战策。鬼谷子是一位隐士,长于兵学和纵横捭阖之术。孙膑在他门下学到了许多知识。庞涓也是鬼谷子的学生。
后来,孙膑得到齐国使臣的帮助,逃离魏国,到了齐国,做了齐国大将田忌门下的宾客。当时,在齐国的王公贵族中流行一种赛马 活动,田忌也经常参加。有一次,孙膑观看田忌和齐威王及诸公子赛马 ,他看到他们的马各分上、中、下三等,实力相差不多,就对田忌说:“你尽量多下赌注,我能让你得胜。”比赛开始时,他建议田忌用下等马和对方的上等马比赛,先主动输掉一局,然后用上等马和对方的中等马比赛,用中等马和对方的下等马比赛。田忌采用孙膑的建议,结果负一局,胜两局,赢得了千金。这个小小的故事,后来被传为千古佳话。它揭示了军事上一条很重要的规律,就是要善于用局部的损失,去换取全局的胜利。他的这一思想受到历代军事家的重视和称道。这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具体运用。赛马 以后,田忌非常敬重他的才能,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任命他为军师。从此,孙膑在战国七雄争立的角逐中,开始崭露头角,大显身手。
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同孙膑出兵救赵。田忌准备率军到赵国去。孙膑认为魏国全力攻赵,国内空虚,应当直接进攻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国必然回军自救,邯郸的围困就自然解除了。田忌采用了孙膑的战略,当魏将庞涓赶回应战时,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伏袭击,大败魏军,解除了邯郸之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之战。
公元前342年,魏国又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第二年,田忌和孙膑又出兵救韩。孙膑仍采用过去的战略,不去救韩,直接攻魏。庞涓被迫放弃攻韩,赶回迎战。孙膑认为魏国素来剽悍勇猛,轻视齐军,决定利用他们这种心理,诱敌取胜。于是,齐军假装怯战,向后退却,并采取逐日减灶的办法,迷惑敌人。庞涓追击齐军,到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3天中齐军的炉灶减少了一大半。他认为齐军已逃亡过半,非常高兴。孙膑估计庞涓晚上可到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就在这里设下埋伏,在道旁树上写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字,命令伏兵看到火光就一齐放箭出击。庞涓果然在晚上进入马陵道。他见树上有字,举火看字,还没有看完,齐军已万弩齐发,箭如雨下。结果,庞涓被迫自杀,10万魏军全部被歼,齐军大获全胜。这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
孙膑两次大败魏军,从此名显诸侯。而齐国则声威大振,威服诸侯,称霸中原。
马陵之战以后,齐国上层统治集团 内部矛盾日益激化。为摆脱政治上的纠纷,孙膑主动辞去军师之职,过起隐居生活。他把晚年的全部精力都用于军事理论的著述,写出流传千古的《孙膑兵法》。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孙膑兵法》共89篇,图4卷。可惜早已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发现了许多兵书残简,其中就有失传已久的《孙膑兵法》,虽然只存1万多字,不是全书,但大体上可以了解他的军事思想,有很高的军事理论价值。
孙膑认为对战争要采取慎重态度,并强调“事备而后动”,战前一定要作好充分准备。他又认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有委”、“有义”。“有委”就是要有充分的物质储备。“有义”就是进行的战争要适应民众的思想情绪,以便得到他们的支持。他已经把战争同经济、民心联系起来了。他还提出了许多“以寡击众”的战法,主张以进攻为主,根据不同的地形,创造有利的进攻形势。他也非常重视对城邑的进攻和对阵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