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魏大臣高堂隆生平介绍及评价结局

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一共有五位皇帝,其中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是握有实权的皇帝,而后面三位皇帝都是傀儡,大权掌握在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手中。到了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西晋。其实在魏明帝时期,就已经有人看出权臣篡位的端倪,他甚至在死前还在提醒皇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位提醒魏明帝的人名叫高堂隆,他还有另外一层身份,他是魏明帝的老师。据史料记载,高堂隆不姓高,而是复姓高堂,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祖上是西汉的经学家高堂生,可谓是家学渊源。高堂隆最初在郡里面做官,于213年被曹操征召,出任丞相军议掾,之后又担任历城侯曹徽(曹操的儿子)的文学侍从。

image.png

  到了222年,魏文帝曹丕任命高堂隆为平原王傅,也就是平原王的老师,而平原王正是后来魏明帝曹叡。七年后,曹丕病死,曹叡继承皇位,他立即提拔任用自己的老师,高堂隆先后出任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侍中。别看高堂隆担任的官职没什么实权,但他为官刚正不阿,多次向皇帝进谏。

  曹叡在位期间,在洛阳、许都等地大兴土木,为修建宫殿,征调了大量劳动力。为此,高堂隆不断向曹叡上书,引经据典的同时,还利用天文现象向皇帝进谏。在奏折中,高堂隆的言辞非常急切,“况今天下凋敝,民无儋石之储,国无终年之畜,外有强敌,六军暴边,内兴土功,州郡骚动,若有寇警,则臣惧版筑之士不能投命虏庭矣”。

image.png

  看完高堂隆的奏折后,魏明帝并没有生气,反而对身边的刘放、孙资说道:“观隆此奏,使朕惧哉!” 237年,魏明帝下诏,任命高堂隆为光禄勋。可是没过多久,高堂隆就患病不起了。此时的高堂隆已经无法亲手写字,于是他在临死前,口述了一封奏章。其中,高堂隆提到了一个非常敏锐的问题,即权臣的隐患。

  “臣观黄初之际,天兆其戒,异类之鸟,育长燕巢,口爪胸赤,此魏室之大异也,宜防鹰扬之臣於萧墙之内。”意思是说,高堂隆在黄初年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燕子巢中发现有一只全身红色怪鸟,这就是魏国的异象,应该防备祸起于内的“鹰扬之臣”。那么当时谁有本事成为“鹰扬之臣”?

  虽然高堂隆没有明说,但世人皆知只有司马懿!为此,高堂隆还提出了防范的方法,“可选诸王,使君国典兵,往往釭跱,镇抚皇畿,翼亮帝室”。也就是说,要选择曹魏宗室,让他们在封国领兵,来拱卫曹魏皇室。高堂隆还借用历史典故,说周平王借助晋、郑得以东迁,西汉的吕后之乱中,宗室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最后,高堂隆还说道,“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言外之意,那是你们曹家的天下,所以要想牵制权臣,必须借助宗室的力量。两年后,曹叡病死,他最终没有采纳高堂隆的建议,让纨绔子弟曹爽和司马懿出任辅政大臣。结果,司马懿一举击败曹爽,夺取了曹魏的军国大权,而那些曹魏宗室毫无实权,根本无法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