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朱元璋的发家史,那真是可以用来激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的年轻人了。朱元璋可以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人的一生,怕的就是你不敢想,怕的就是你畏手畏脚,怕的就是你已经山穷水尽了,你还不知道那就是你的机会,不敢放手一搏。
回顾朱元璋的前半生,小时候家境一贫如洗,整天放牛放羊,后来父母去世,连一口棺材都买不起。之后遇到饥荒,年纪轻轻,便只身一人外出闯荡,迫于生活的压力,朱元璋做了和尚。无奈政局动荡,民不聊生,寺庙也吃不饱饭,没做多久和尚的朱元璋就离开了寺庙,几经周折,辗转多个地方,几乎都是在靠着别人的施舍得以苟活。
其实这个时候朱元璋的生活已经很窘迫了,他必须为自己找一条活路,后来他接受了小时候的同伴汤和的建议,参与到了农民阶级的反斗争运动中,恰逢当时郭子兴成立白莲会,朱元璋便正式参加了元末农民的起义运动。
参军后的朱元璋不再接受别人的救济,相反,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一般,他会帮助战友,也会体恤到百姓生活的不易。因为他和那些百姓一样,在流浪的时候,最希望的就是国家太平,社会稳定,大家互帮互助。
朱元璋在流浪的时候见识到了很多地方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生活状态,在每一次起义的过程中,朱元璋都有自己的见解,在他的帮助下,有好几次的起义才可以化险为夷,他也因此得到了领导一定的关注。
入伍后的朱元璋非常注重加强对自己的训练,训练场上,他汗如雨下,战场上,他敢于舍生取义,敢于尽力厮杀,所以朱元璋的智慧、勇敢也是越来越被人熟知。
郭子兴很欣赏朱元璋,也越来越器重朱元璋,不仅是因为军中战友亲如兄弟,他和朱元璋交好,更重要的是觉得朱元璋能力出众,可以成事。为了拉拢朱元璋,郭子兴便做媒,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这让朱元璋久违的感受到了温暖。
按理来说,后来朱元璋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理应多多照顾郭子兴的后人,以报郭子兴的知遇之恩,但是郭子兴的后人结局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郭子兴一生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还有一个养女。养女马氏在朱元璋还名不见经传的时候就嫁给了朱元璋,也就是朱元璋的正妻,后来的鼎鼎有名的马皇后。郭子兴的亲生女儿郭氏,也是嫁给了朱元璋,她为朱元璋生下了三男两女,后来封为郭惠妃。郭子兴的女儿们的结局算是不错的,但是郭子兴的儿子们,却无一不死。
郭子兴在濠州起义的时候,他的长子不幸死于战争之中。当时郭子兴的长子也有三十多岁了,郭子兴很看重这个长子,而且郭子兴几乎是把长子当作继承人来培养,不过世事难料,长子去世了,甚至留给郭子兴悲伤的时间也没有,迫在眉睫的战争,让郭子兴只能强撑着丧子之痛,着眼于眼前的战争。
当年朱元璋和郭子兴也存在内在矛盾,主要就是郭子兴的次子郭天叙就和这位姐夫不和。郭天叙觉得父亲很器重朱元璋,关于每一场的战争的走势、局面,郭子兴都会询问朱元璋的意见,还经常拿这位姐夫和自己做对比。所以郭天叙明里暗里给朱元璋上了很多的眼药,郭子兴心中对朱元璋也有了一些芥蒂。
聪明如朱元璋,他不会不知道郭子兴的想法,所以朱元璋便打算离开郭子兴的势力范围,他想要离开濠州。于是朱元璋便带着几个心腹攻下滁州,在当地找到了不错的兵源,也算是有了自己的势力。
只是郭子兴在滁州受到了统治当局的排挤,他便带着队伍到了滁州。所谓一山不能容二虎,在郭子兴到了滁州之后,朱元璋便将自己的位置让给了郭子兴,自己去镇守和州了。
后来,郭子兴去世了,大家最关心的应该就是继承问题了。其实按照贡献程度来说,朱元璋一定是能继承的,但是郭子兴毕竟是有儿子的,所以当权者就让郭子兴的次子郭天叙继承了,而朱元璋却要悉心辅佐郭天叙,这不禁让人唏嘘。
朱元璋和郭天叙两人心中一直都对对方有诸多不满,一山更容不得二虎,两人势必有一场权力的斗争,在两虎相争的这场斗争中,朱元璋算是大获全胜。
郭天叙在领兵攻打集庆路之时,由于间谍反水,最终导致郭天叙在这场战争中败下阵来。据说当时朱元璋知道这个间谍想要反水,但是朱元璋对郭天叙隐瞒了,导致郭天叙战死。
而郭子兴的幼子郭天爵,在得知二哥郭天叙是死于朱元璋的阴谋之后,便想要谋反,杀掉朱元璋,不料被朱元璋事前觉察到了,所以郭天爵也是难逃一死。
纵观郭子兴的后人,除了他的女儿得到了善终,其他人都是难逃一死。可见朱元璋的手腕绝对不是常人能比的,他能够坐上皇位,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并不仅仅是因为他骁勇善战,在很大程度上,他也算是一位政治家了,而且是一位有智慧的政治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