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汉初的萧何、曹参、陈平等几位丞相而言,右丞相王陵的知名度要小一些。然而,和萧何等人在吕后面前毕恭毕敬不同,王陵却始终都不买她的面子,后来竟然还因此而辞官回家。和萧何、曹参一样,王陵和刘邦也是老乡。但他却并没有和萧何等人那样,在刘邦起义的第一时间前去投靠。因为,此时的王陵在当地是一位有名的豪强,手里不仅有大量的庄园、田地,而且还有不少小兄弟在自己身边,在当地呼风唤雨自然是不在话下。所以,平日里目空一切的刘邦,早在起义之前就和王陵主动交往,而且对待王陵像对待兄长一样。然而,直到楚汉之争进入到了决胜阶段的时候,王陵才最终出手,帮助了自己昔日的这位兄弟,协助刘邦灭掉了他的对手——项羽。但是,他在此前也失去了自己的母亲——被项羽所杀。虽然刘邦对于王陵这么晚才来投奔自己有所不满,但却对他耿直的性格和不畏强权的人品很是欣赏。故而,在刘邦病危之时,亲自指定在萧何、曹参之后,可用王陵为丞相。孝惠帝六年,丞相曹参去世,吕后按照刘邦当初的意思,任命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但是,王陵很快便因为自己耿直的性格,和吕后爆发了正面冲突,并最终导致了矛盾的爆发。那是在汉惠帝去世后的葬礼上,吕后在灵堂上虽然哭声不小,但却只是干打雷、不下雨。
此时,有人看出吕后是不放心自己和族人的安危,便让丞相陈平提议晋封吕后的几位至亲为将军。果然,事情商议通过之后,吕后放心大胆地哭了起来。然而,王陵对此却充满了警觉——因为在他看来,决不能开外戚掌权的先河。一旦开启,后果将不堪设想,毕竟人心犹如蛇吞象——贪欲会越来越高。外戚家族一旦掌权,势必会严重威胁到刘氏的安危。既然当初兄弟刘邦那么信任自己,指名让自己来出任大汉王朝的丞相,那自己就要负起丞相的责任来,维护好大汉王朝的稳定。果不其然,不久之后,吕后就打算分封自己的兄弟子侄们为诸侯王。然而,在她就此向右丞相王陵征求意见时,没想到却遭到了王陵的坚决反对。王陵的态度之坚决,超出了吕后的意料——因为左丞相陈平等绝大多数大臣,都已经认可了自己的这个提议。当着众人的面,王陵提到了当年汉高祖刘邦与众大臣的“白马之盟”。这个盟誓的内容也非常的简明——“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王陵拿出了刘邦和大臣当年的这个盟誓,一来是谴责大臣们的懦弱,公然违背先帝的盟约;二来也是为了警告吕后不要过于嚣张——只要你敢封你的兄弟子侄们为诸侯王,我就带领天下人跟你对着干。反正我有先帝的这个盟约为旗号,光明磊落。即使是鱼死网破,我也在所不惜。然而,此时的吕后已经完全掌握住了朝廷的大权,自己其实只是来和大臣们宣布一下结果的,只不过表面上还要走一下形式而已,没想到在王陵这里碰到了钉子。其实,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等人之所以没有明确反对吕后的提议,是因为他们心中非常清楚一个道理——现在吕后掌权,自己根本就斗不过她。如果撕破脸来作斗争,最后吃亏的只有自己。故而,报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想法,陈平、周勃等人耍了滑头,先对吕后进行了妥协。表示既然汉高祖刘邦可以对自己的兄弟子侄进行分封,吕后自然也是可以的。从朝堂回到家后,王陵非常的生气。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针对吕后的野心。同时,也为陈平、周勃等人的卑躬屈膝感到羞耻,看他们将来有何脸面在地下和高祖相见。不久之后,吕后便调动了王陵的工作,把他由手握实权的右丞相,调到了地位虽然崇高、但却毫无权力可言的皇帝太傅一职,把他给架空了起来。因为在吕后看来,既然你不想和我合作,那我也不会让你有能力来阻止我的意图。王陵发现自己被吕后给架空了以后,自然是暴跳如雷。然而,他又拿吕后没有一点儿办法——毕竟人家是太后,自己现在只是一个没有丝毫权力的太傅。做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和大汉王朝的开国元勋,这种耻辱是王陵所不能够忍受的。既然你不想用老子,老子也不想看到你那张老脸呢!于是,王陵当即就打了一个辞职报告,辞去了自己那个所谓的太傅职位。自此以后,王陵一直闭门不出,也从不见客。一直到七年后的一天,他带着对吕后和陈平等人的怨恨离开这个世界。三年后,吕后去世。在王陵子孙的亲眼目睹下,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设计除掉了吕后家族,大汉王朝再次回到了刘家人的手中。相信,在子孙的告慰之下,王陵也可以安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