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宗室顺治帝之子恭亲王爱新觉罗·常宁生平简介

爱新觉罗·常宁(1657年12月8日—1703年7月20日),清朝宗室大臣,顺治帝第五子,母为庶妃陈氏。

  康熙十年(1671年),封为和硕恭亲王。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跟随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任安北大将军,率领右翼军出征。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六月初七日去世,享年47岁。

image.png

  人物介绍

  皇五子恭亲王常宁,顺治十四年十一月初四日申时生,庶妃陈氏出。康熙十年正月,封恭亲王。二十九年七月,授安北大将军,与裕亲王福全分道讨噶尔丹,寻还师。四十二年六月初七日戌刻卒,时年四十有七。子六人女七人。

  相关记载

  《清史稿》

  恭亲王常宁,世祖第五子。康熙十年,封。十四年,分给佐领。二十二年,府第灾,上亲临视。是秋,上奉太皇太后幸五台,常宁扈从。二十九年,噶尔丹深入乌朱穆秦。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简亲王雅布、信郡王鄂扎副之,出喜?口;同时,裕亲王福全以抚远大将军,出古北口。

  先发,旋令率师会裕亲王军。十一月,以击败噶尔丹不穷追,罢议政,罚王俸三年。三十五年,从上亲征。四十二年,薨。上方巡幸塞外,命诸皇子经理其丧,赐银万,内务府郎中皁保监修坟茔,立碑,遣官致祭。上还京师,临其丧。第三子海善,袭贝勒。

  五十一年,坐纵内监妄行,夺爵。雍正十年,复封。乾隆八年,卒,谥僖敏。初夺爵,以常宁第二子满都护袭贝勒,屡坐事,降镇国公,又以海善孙斐苏袭贝勒。子孙循例递降,以不入八分镇国公世袭。

  轶事典故

  承公府,历史上曾称为恭亲王府、贝勒斐苏府,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铁狮子胡同,是清顺治帝第五子爱新觉罗·常宁被封为恭亲王后的府邸。爱新觉罗·常宁死后,由其子息袭承,后降为镇国公后,称承公府。后爱新觉罗·斐苏加爵为多罗贝勒后称贝勒府。

  清末,贝勒斐苏府,与和亲王府被拆除,建造了三组砖木结构建筑,后来成为北洋政府海军部所在地和段祺瑞执政府。

  和硕恭亲王

  清朝降等承袭亲王。康熙十年(1671年),清世祖第五子常宁被封亲王,封号恭。降等承袭。一共传了十代十位。

  历史

  清朝降等承袭亲王。康熙十年(1671年),清世祖第五子常宁被封亲王,封号恭。降等承袭。一共传了十代十位。

image.png

  父亲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君主(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定都北京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年号顺治。

  福临六岁登基,由叔父摄政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入主中原。同年,迁都北京。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滦河,福临提前亲政。面对全国出现新的抗清高潮,福临同大臣经过反复筹商,决定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一方面实行“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畴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使局势逐渐好转,为日后进攻云贵,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顺治十年(1653年)为了恢复战乱破坏的农业经济,顺治帝采纳范文程等人的建议,设立兴屯道厅,推行屯田。十四年(1657年),又积极鼓励地主、乡绅招民垦荒。对地方官员制定《垦荒考成则例》,按垦荒实绩,分别予以奖惩。同年,编成《赋役全书》颁布天下。这些措施,使濒于绝境的农业生产开始有了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