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宰相谢安生平介绍及评价

谢安是东晋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在谢安年少时期,便得到了宰相王导的照顾,不过谢安却不想因自己是名门子弟,从而获取高管俸禄。所以早年朝廷要征召他时,谢安是装病推辞。谢安的确非常有才能,而且有宰相气度,为人处世都令人信服。王俭称他为“江左风流宰相”,实际上这跟谢安的性情有很大关系。谢安一生比较随性,但到了晚年,却遭到猜忌,最终病逝。

年少成名

谢安四岁时,桓温之父桓彝来坐客,一下子全看到了这小孩。汉朝时评价人看“骨相”,魏晋时评价人重“风神”,桓大名流一见四岁小名流,禁不住赞誉:它是个小名流啊,“风神秀彻,后当不降王东海!”

鲁迅编写的《古小说钩沉》里记述了一个故事,说的是谢安少年的情况下,竟然和之后的燕国主慕容垂,经历一回神交。谢安之后知名度就很响亮,远至塞北。

慕容鲜卑名义上还是东晋的一方诸侯。慕容垂就派人给谢安送了一对白狼眊去。此时谢安年仅十三岁,而慕容垂居然不过七岁。

这个“白狼眊”,就是用白狼的毛做成的装饰,一般都安在长矛上。慕容垂难道看出了将来的谢安不简单,要谈笑指挥战场吗?

民国初年,章太炎、鲁迅师徒都非常痛恨名士,劝大家不要当名士,因为会误事。但是从东晋两位名士宰相的作为来看,当时的名士还是真有两把刷子!

之所以许多名士留下许多放浪形骸的故事,并没有所作为,可能也是因为条件限制,只是后来名士词语才被用滥了。

从“老翁可怜”一件小事可以看出名士“谢安”的人文情怀和政治思想。

谢安年轻时期的思想比较纯粹,基本上是纯粹的老庄。

王羲之没谢安那么老庄,他在著名的《兰亭集序》里,直接批判:“生和死没什么区别”、“彭祖和殇子都一样”种种道家学说简直就是胡说!

谢安肯定是瞧出来了,但他们意见不同,还是保持友谊终生。

谢安“齐万物”思想

谢安的这个“齐万物”的思想,还是很彻底的,比如他看待女人的态度,就没有什么礼节规矩。而另一方面,他看待当时十分敏感的“士庶差异”,也比其他人要淡漠得多。

谢安的好友王胡之(羲之的堂兄)在隐居时,家里挺穷。

这时候,门第不高的陶范正好任乌程县太爷,就派人给王胡之送过来了一船米。但王胡之却不愿接纳,还说:“也没有得吃时当然会去找谢尚(谢安的表兄),不必你陶范的米。”弄得陶范十分难堪。

谢安听闻这一件事情后,就跟刘夫人的亲哥哥刘惔说:阿龄(胡之小字)那样做过分了。可刘惔却回应说:这是名流的品行啊!谢安一看这般,没有跟他争执。

王献之来拜会谢安,恰好习凿齿也这里,按道理王献之是客,应当跟别人坐着一张坐榻上。

但王献之瞧不了习凿齿出生贫寒,就不愿与他同坐,跑来跑去的,一直也不坐下来。谢安见到这情况,就要王献之跟自身对坐了,也没说什么。

直到王献之走后,谢安就告知一直在一边儿瞧着的谢朗:“献之虽然清高超群,但这样矜持拘泥,会损害他自然的天性。”

谢安和王羲之父子俩几代全是最好的朋友!王献之和他亲哥哥——“访戴”的王徽之对谢安讲话,常没大没小。

王献之一生很崇拜谢安,并在他的官衙里做长史。

一次,王献之也不知道如何来啦劲头,突然夸赞谢安说:“您原本便是最洒脱的。”

谢安回应:“我不会洒脱,你那么说我很高兴,自己便是身心较为畅顺而已。”

洒脱!很可能便是这个词的最开始出處噢。

乃至也有“新会蒲葵”的佳话,这一件个人事迹还被苏轼效了一把颦。

谢安聪慧、俊美、恬静、雅致,写的一手好行书,弹得一手好琴曲。但是他偏不应“征辟”,三番五次回绝。

之后连“吏部侍郎”那样有发展前途的官衔,他都不愿混好。

唯一的一回是应了扬州刺史庾冰的邀约,跑去敷衍了事了一个月。

他之后干脆离去健康,来到乌程,归隐起來。吏部的负责人们可真有点怒了,向皇帝上疏,这样的人之不应该再当官了。

马上,谢安就判刑了个“禁锢终身”,绝不录取。

总结

想不到谢安他就在东山安安稳稳地住下了,无拘无束地学起“隐者”来。但是,他这一“隐”,可一下就“隐”了快二十年……可不想隋唐时期的隐者特别喜欢“终南捷径”。

晋代俩位最知名的宰相,一个是王导,一个便是谢安。

这俩位宰相,有很多类似。他们都风范洒脱,是一代名流领导者。那时候的大家常把他们2个一概而论,只是谢安要更温文尔雅一些。

实际上,王导比谢安大四十四岁,两个人如同关公像和秦琼,没法比较。

王导去世前,谢安曾拜访他。王宰相对这个后辈大为欣赏,很快,谢安的名声上了一个台阶。而王导的治国之道也令谢安终生难忘,当他执政时,只是更为进取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