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屋质(915年-973年),字敌辇,契丹皇族,系出季父房。辽代政治家,学者。
《辽史》称他“资简静,有器识,重然诺。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博学,知天文”。历事太宗、世宗、穆宗、景宗四朝,勇于任事,善于调停,冷静善谋,这让他能够在朝廷动乱之际挺身而出,先后两次扶立新君,力挽狂澜。对辽初政权的巩固、社会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历任惕隐、右皮室详稳、北院大王,加于越,保宁五年(973)薨。为耶律曷鲁之后辽朝“以于越得重名者”第二人。
耶律屋质耶律德光会同年间(938—946)为惕隐。大同元年(947)四月,耶律德光死于栾城,辽朝又面临政权交接的危机。耶律屋质在紧急关头置自身安危于不顾,以大局为重,充分发挥其调停和斡旋的能力,使辽朝顺利渡过了这道难关。避免了皇室骨肉操戈,保证了皇位的顺利交替。
946年,辽太宗举兵南伐灭了后晋。随后在班师回朝的途中突然崩逝。
辽军尚在归途,一时间群龙无首。军中上下人心慌乱,还有将领起了反意。危机中,大臣们拥立辽太宗的侄子耶律阮(曾经被废的太子耶律倍的儿子)继位称帝,是为辽世宗。
世宗继位,形势稍定,但是围绕皇位继承的矛盾也由此爆发。当时权倾朝野的皇太后述律平一心想让自己的小儿子耶律李胡继承皇位,并在辽太宗在位时,就让他任命弟弟耶律李胡为皇太弟。
因此当耶律阮继位的消息传到了上京,述律平勃然大怒,于是派遣李胡带兵南下迎击耶律阮。可惜李胡不成器,大败而归。母子俩立即将拥立耶律阮的臣僚家眷们都囚禁了起来,并且放话出去:“我要是败了,先杀了这些人!”随后整顿军队,准备和耶律阮决一死战。
当辽世宗率北归大军行至潢河时,皇太后述律平已经率军在对岸严阵以待。
祖孙都没有退让的意思,大战一触即发。
关键时刻,耶律屋质挺身而出,决定尽力从中斡旋说和。经过耶律屋质往复斡旋,双方终于答应议和。
但此时双方都是火气最旺的时候,态度十分强硬。见面后,你一言我一句,各讲各的道理,各说各的怨愤。谁都没有拿出退让和解的态度。谈判陷入僵局。耶律屋质闭口不语。太后问他:“接下来怎么办?”屋质说:“平心向公,各释私怨,才肯进言。”
待双方平静下来,屋质拿出契丹习俗中用来解决矛盾争端的“筹”。契丹人有“用筹决事”的习惯,筹被作为决事去疑、解决纠纷的“说理”工具。
在太后与世宗会面时,屋质指出了太后“牵于偏爱,托先帝遗命,妄受神器”,导致了今日皇位的争夺;也批评世宗“擅立,不禀尊亲”的过失;同时他利用双方都想避免武装冲突的心理威胁说,如果各持己见,专务指责对方,则和议无望,“当速交战”,迫使双方做出让步,一触即发的内战得以避免。
辽朝第二次权力交接得以和平解决,为这个政权的延续和巩固创造了条件。在这次权力交接的协商中,耶律屋质起了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辽世宗的不甘在于,他认为屋质“偏帮太后”,于是屋质“以附太后被囚”。世宗问他:“咱俩关系更好,为什么反过去帮助太后?”屋质回答说:“臣以社稷至重,不可轻付,故如是耳。”世宗闻言,感其忠诚,又将他放了出来,并委以重任。
天禄三年(949),泰宁王察割(太祖幼弟安端子,世宗堂叔)觊觎帝位,耶律屋质揭露其阴谋,世宗非但不信,还将屋质所上表章出示给察割,使屋质陷入被动。但他依然能忍辱负重,一时也没有放松对察割等的警惕。由于世宗麻痹大意,轻信察割,天禄五年秋,终于在火神淀之乱中被察割和南京留守牒腊等杀死。
世宗被杀于火神淀(河北宣化西),辽朝的统治顿时陷入混乱之中。耶律屋质再一次挽救了这个政权。由于他时时防范察割,当然不为逆党所容。变乱中,逆党必欲得屋质,他们扬言“衣紫者不可失”。屋质遂“易衣而出,亟遣人召诸王,及喻禁卫长皮室等同力讨贼”。
同时,决定立耶律德光长子寿安王耶律璟为帝。时耶律璟已回到自己的帐中,屋质遣弟冲前去迎接。及至,耶律璟却犹豫不决。屋质又不得不向他反复陈述利害,他说:“大王嗣圣子,贼若得之,必不容。群臣将谁事,社稷将谁赖?万一落贼手,悔之何及?”
在变乱中,屋质成为群臣的首领,诸将知屋质脱离了危险,也相继来会,至天明,整军讨叛,杀察割。
穆宗即位后,命屋质知军国事,“以逆党财产尽赐之”,屋质固辞。于此,也可见屋质所为确实是从社稷的需要出发的,并不为个人邀求私利。应历五年(955),为北院大王,总山西事。
辽朝契丹诸臣,多以武功见称。屋质所为多是关乎国家社稷安危的大事,在辽有两次定策之功。但他同时也能领兵征战,是个亦文亦武的全才。
景宗保宁(969—978)初,宋兵攻北汉,屋质曾引兵助汉退敌。以功加于越。保宁五年(973)病死,享年57岁。道宗朝树碑表其功,诏于上京立祠祭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