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诚孝张皇后的人物评价

明仁宗诚孝张皇后(?-1442年11月20日),名不详,河南永城人,指挥使张麒之女,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英宗朱祁镇之祖母。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进封皇太子妃。明仁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由于英宗年幼,张皇后便成为实际上的摄政。她信用“三杨”、张辅、胡濙等五大臣辅政,使正统初年的朝政相对清明。

正统七年(1442年),张皇后崩逝,谥号“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葬于献陵。

主要成就

张氏在明代诸后中颇为精明能干。据史书记载,她平时对中外政事、群臣才能及品行都格外留意。明仁宗死后,每遇军国大事,明宣宗都禀明母后再决定。张氏也常询问宣宗处理朝政的情况,并经常提示宣宗注意体恤百姓疾苦。由于张氏在朝廷政务的处理上,倚重“三杨”、张辅、胡濙及更早时的蹇义、夏元吉等贤臣名将,协调君臣之间关系,限制内宫对朝廷政事的干预,所以在正统初年,王振虽有宠于英宗,却没有达到专权擅政的程度。朝廷政局大体保持稳定。

人物评价

王世贞:史于太后之圣政,王振之蠢国,盖娓娓焉。

何乔远:张太后当宣英之际,可以预政而不预政,视汉唐女主何如哉。

谈迁《国榷》:昭圣绍高文二后之盛,于献陵则邑姜也;于景陵则太任也;至裕陵负扆,严外戚之预政,裁凶阉之窃权,社稷赖以宴如。而势不马邓,席不向高。“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诚昭圣之谓也。

张岱《石匮书》:嗣后孝诚、孝庄,代有圣德,总不及孝慈高深,但得其毫发,亦足以光被彤管。呜呼盛矣!

查继佐《罪惟录》:诚孝整齐三朝,为妃,善太子失欢;为后为太后,知人,亦具禀可。虽仁宣令主,赞辅特勤。为太皇太后,卵翼至尊最弱,逆监振屏气。先朝内政修已称媲美,后所处特殊,得闻平决外朝,实关至计。至于严外戚惠安,不使干预;谢垂帘之请,专任阁议,凛持祖训,故坤德无与比。倘垂帘例开,他日昭圣得自行其意,而二龄挟宠,适当武庙豹房之日,天下事尚忍言哉!嗟一振帝翼之为虎,后视之如雏,使长视得见正统之十四年,可无土木之变。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宣皇晏驾,新主幼冲。王振以青宫旧侍,俨然自负顾命。其时三杨犹在位也。太后贤明,有汉马氏、宋高后风。

蔡东藩《明史演义》:王振用事,祸启英宗,太皇太后洞烛其奸,令女官拟刃于颈,其明智更不可及。乃帝臣乞请,不即加诛,大奸未去,贻误良多。至于慈躬大渐,垂询国事,士奇拟上三疏,仅呈其二,而未闻列振罪恶,力请严惩,是士奇之谋国,尚不太皇太后若也。明多贤后。若太皇太后张氏者,其尤为女中人杰乎?

黎东方《细说明朝》:即位之时,他年幼无知,国家大计方针,全由太皇太后张氏主持。张氏知书识礼,信任老臣,一切事由旧章,虽有对北元阿岱可汗(阿台)与麓川土司思任发的战事,而国力未损。她也颇能制抑太监王振,要等到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她去世以后,这王振才专横起来。

崔瑞德、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宣德帝在短期患病后出人意外地死去,张太皇太后就领导了一个事实上的摄政团。她在朝廷中,不论在礼仪上和事实上都取得了最受人尊敬的地位。此外,在前一代皇帝统治时期,她作为皇太后已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政治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