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革命家成仿吾简介
成仿吾(1897年—1984年),原名成灏,笔名石厚生、芳坞、澄实,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知方团(今琅瑭乡)澧溪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文学家、翻译家。
成仿吾故事
一、关爱学生
1960年,在大跃进思潮的影响下,山东各高校都扩大招生,由于招生数字过大,新生的质量不能保证。因此,一些水平较差的学生也被招了进来,加之物质生活困难,因而正常的教学活动出现了许多问题。
省教育领导部门又通知各校淘汰一部分学生,学校接此通知后,作为校长的成仿吾,不是机械地立即执行,而是给同学分班上课,加强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使学习吃力的学生能够跟上班。
学习太吃力的,可考虑留级。对于极少数实在跟不上班的,则再视不同情况个别处理。从而使一批学习吃力的学生渡过了难关。没有被学校淘汰出局。这种关爱学生的事迹一直流传至今。
二、革命意志
成仿吾事业心很强,革命意志至老不衰。尽管进入耄耋之年,依然为教育事业不辞辛苦地操劳。1982年,八十五岁的成仿吾同志,在完成口述《战火中的大学》一书之后,想把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的经验加以总结,写成《教育工作与四个现代化》。
正好这时王启新因参加编辑《成仿吾教育文选》一书到了北京。见到成老,他高兴地谈论自己的设想,并表示编完《文选》后,想叫王启新协助他完成这一任务。
曾计划用半年到一年时间,由成老口述(因为他年事过高,不能过分劳累,每天可谈两个小时),把他的想法全谈出来,然后由王启新把谈话记录整理成详细的提纲,再读给他听,定下大的杠杠,再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充实,写完整,最后写成初稿,然后经他审阅修改再定稿。
估计此文可以写成20万字,力争成为一部科学的教育论著。不料过了两年,八十七岁的成老离开了人间,使这件事情最终落空,不能不说是一大损失,也是一大遗憾。
三、校长美名
红军到达陕北后,成仿吾受中央委托创办了党的第一所高等学校——陕北公学。在陕北公学与其他几所学校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后,他担任了华北联大的校长。他挺进敌后到晋察冀边区办学,培养了成千上万的抗战干部和建国干部。
他重视人才,请国内知名教授任教,开设为抗战服务的新课,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长才干。日寇大扫荡时,他亲自安排专家教授的“坚壁”地点,每隔几日,便骑马前往分散隐蔽的师生处去送银元,叮嘱要注意安全,不要扰民。
他爱学生如子弟,和学生一起上早操,一起参加讨论,到了夜晚,总忘不了到学生宿舍去转转看看,嘘寒问暖……学生上课递条子给他说:“你是我们的妈妈。”
自此,“成妈妈”、“妈妈校长”就伴随着他一直传颂了半个世纪。
四、教育轶事
1958年8月,教育部调成仿吾到山东工作,担任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成仿吾到任后,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将学校由青岛向济南搬迁。当时国内正有一股“左”的思潮猛烈地冲击着教育战线,政治运动连续不断,生产劳动成了压倒一切的中心,学校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受到严重干扰。
面对这种情况,成仿吾果敢决断,以高度的原则性和坚强的毅力,采取得力的措施和妥善的步骤,迅速把学校工作纳入正确轨道,使学校在稳步前进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1974年8月,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批示,成仿吾离开山东大学,到中央党校专门从事马恩原著的翻译和校注工作。 ,并为学校题词:“继续前进,努力不懈。”
他还以泰山打比方,鼓励大家:“泰山是高大的,我们的学校也要像泰山那样高大(质量高、成绩大)。希望山东大学的同志们向着这个大目标前进。”
成仿吾是哪个新文学社团的成员
成仿吾与郭沫若、郁达夫等人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建立了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
创造社前期主办的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洪水》半月刊;后期的刊物主要有《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等。除文学外,后期创造社刊物更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宣传。
创造社成立后即编辑和出版创造社丛书,出版的主要是该社成员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理论及译作,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共出版60余种。
如何评价成仿吾
1982年,85岁的成仿吾这样总结了自己的一生:“我是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从文化人到革命战士”。
中共中央书记处审定的《成仿吾同志生平》高度评价成仿吾同志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社会科学家”,称赞他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永远进击的一生,是无产阶级教育事业艰苦开拓和创造的一生,是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传播鞠躬尽瘁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