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手握二十万大军 洪秀全最后之希望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当属历时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这场运动最终失败了,但其中之英雄人物可歌可泣,他们不屈不挠之抗争精神,着实令人敬佩。例如,冯云山、萧朝贵、林凤祥、曾天养、陈玉成、石达开、陈得才,等等。

  陈得才,太平天国扶王千岁,英王陈玉成之叔叔。陈得才早年参加太平军,但平时并没有多少表现机会,只是一员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之将领,毫无存在感。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包括杨秀清东殿、韦昌辉北殿、秦日纲燕殿在内的两万多太平军骨干力量死于这场内斗。不久,翼王石达开负气出走,顺便带去了十余万精锐,天平天国元气大伤,陷入“国中无人,朝中无将”之危险局面。在此种背景下,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得到提拔,陈得才靠着这层关系开始有了建功立业之机会。当时,陈得才的任务是与皖北捻军配合,阻止清军南下增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保障天国粮仓庐州、三河之安全。1860年5月,陈得才在庐州上派河击毙清军千总郭传发,升任公天安,次年授扶王爵位。

  1861年9月,历时近两年之久的“安庆会战”落下帷幕,由于太平军各路高级将领各怀私心,地盘意识浓厚,互不救援,不尽全力作战,战略重镇安庆落入湘军之手,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西面门户洞开,再也无险可守。安庆陷落后,洪秀全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就责骂陈玉成,并剥夺他英王爵位。为此,陈玉成只能北上庐州汇合陈得才,意图东山再起,再创辉煌。不久,陈玉成让陈得才率领蓝成春、梁成富、赖文光等各将绕道河南去陕西发展,争取在关中开拓基地,而后再率领大军回来挽救皖北局势。可谁知,陈得才出发后不久,陈玉成居然中了叛徒苗沛霖之奸计,成为清军的阶下囚,在河南延津县受凌迟处死。陈玉成死后,洪秀全让李秀成节制英王旧部,陈得才归李秀成指挥,当然这只是名义上而已。

  1862年5月,曾国荃为了攻破金陵,拿下剿灭太平天国首功,他不顾兄长曾国藩强烈反对,径直率主力顺江东下,池州、无为、巢县、运漕、东西梁山等先后被攻克,湘军兵锋直抵天京城南雨花台。眼见清军兵临城下,洪秀全连下三道圣旨催促李秀成回援。李秀成本不想立刻回师勤王,但迫于天王压力,也只好召集各路将领召开会议,商议解救天京之良策。与此同时,李秀成让陈得才从皖北来苏州,“当面订分,令其上去(指豫、鄂、陕)一带招足人马,限二十四个月回来解救京城。”可以说,陈得才此时已经肩负重任,承担起挽救天国的重任。

  1862年8月,陈得才按照计划,再次前往湖北、河南、陕西一带招兵买马,扩充实力。10月,陈得才、赖文光等进入河南境,经唐河、新野、邓州等地复入湖北,围攻郧阳府,但被清军击退。为此,太平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祜王蓝成春等三王率主力入陕西;另一路则由启王梁成富与天将范立川、邱远才等则东进湖北均州,向鄂、陕边境发展。两路大军相互策应,互为犄角,而后再寻机汇合,打造关中基地。11月,陈得才大军杀进陕西,占领平利县、兴安府,为西征开了个好局面。1863年初,陈得才攻克汉中,总兵贺兰贵、萧庆泗及副将李凯章等均先后被击毙。史载:“由郧阳而迸兵汉中,一路滔滔,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正当扶王陈得才在关中混得风声水起之时,太平军在“雨花台之战”、“进北攻南之战”中一败涂地,精锐力量损失殆尽,天京粮道悉数被断绝,城池被攻破乃迟早之事。为此,李秀成传檄陈得才,让他火速回京勤王,以解燃眉之急。1864年2月,陈得才统帅20万大军分三路回京,除中路因故折回陕西,南、北两路大军如期进入河南,4月,大军杀进湖北,与清军在黄安、麻城、蕲水(今浠水)一带激战,“其众数十万,蔓延数百里,逆氛颇炽”。陈得才此次作战目标十分明确,即是袭扰湘军后方,迫使曾国荃回援,从而解除金陵之围。可谁知,就在陈得才大军准备冲出湖北之时,天京已经被吉字营攻破,李秀成为掩护幼天王突围而将好马让出,最终被俘虏。

  天京陷落后,陈得才仍然继续东进,围攻鄂、皖交界之英山,连续击败清军。不过,此时太平军闻知天京陷落后,军心已涣散,队友马融和、范立川等率十余万大军投降清军,陈得才部成为孤军。1864年10月,陈得才指挥二十万大军与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部马队在霍山黑石渡进行决战,双方战斗颇为激烈,死伤数万人,不分胜负。此时,僧格林沁意识到这支太平军还具有相当之实力,若是强行进攻,即使最终取得胜利,那自己也损失惨重,得不偿失。为此,僧格林沁决定采取长期围困之计,断绝陈得才部与皖北捻军之联系。如此一来,从陕西长途跋涉而来的陈得才就麻烦了,没粮食,又无外援,军心必定动摇。果不其然,其他各路友军要么投降、要么撤军,军中甚至还有人想将自己绑架而后送给僧格林沁邀功请赏。时局如此艰难,陈得才绝望了,于是服毒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