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作人的生平经历 吴作人的代表作有哪些?

吴作人是谁?吴作人的作品有哪些?如何评价吴作人?以下为您介绍吴作人。

吴作人简介

吴作人(1908年11月3日-1997年4月9日),男,安徽宣城泾县人,生于江苏苏州,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师徐悲鸿先生,并参加南国革新运动。早年攻素描、油画,晚年后专攻国画,境界开阔,寓意深远,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融会着中西艺术,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

1984年法国政府文化部授予他“艺术与文学最高勋章”,1986年比利时国王授予他“王冠级荣誉勋章”。

吴作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务长、副院长、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当选为一至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六届人大常务委员、第七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常委、文化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吴作人的经历

吴作人于1930年赴欧洲学习,先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考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王家美术学院白思天院长画室学习。入学第二年,即在全院暑期油画大会考中获金奖和桂冠生荣誉。他勤奋学习,掌握了熟练的专业技能,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油画作品,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能。

白思天院长称赞他“既不是弗拉曼画派,又不是中国传统,用乃是充满个性的作者”。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抗战期间,随校西迁重庆。1938年,率“战地写生团”赴前方作画。1943年至1944年,赴陕甘青地区写生,临摹敦煌壁画。

1944年至1945年初赴康藏高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写各色风貌,作大量写生画,举行多次展览。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并当选北平美术作家协会理事长。1947年,先后在英国、法国、瑞士举办画展。

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教务长,1955年任副院长,1958年出任院长,1979年任名誉院长。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1979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1985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曾连续当选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4年法国政府文化部授予他“艺术与文学最高勋章”,1985年荣获比利时王国王冠级荣誉勋章。擅长油画、中国画。1997年4月9日逝世。

 

吴作人的作品

吴作人的油画《齐白石像》《三门峡》,中国画《牧驼图》等均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发表有《印度绘画》《谈风景画》《对油画的几点刍见》等文。出版有《吴作人画集》《吴作人画辑》《吴作人速写集》《吴作人文选》等。

曾于198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个人作品展览。多次出国访问,举办画展,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出版画册:《吴作人速写集》《吴作人水墨画集》《吴作人画选》《吴作人、萧淑芳画选》《吴作人艺术》《中国当代美术家系列画传-吴作人》《巨匠与中国名画-吴作人》《吴作人速写集》《吴作人画集-书法诗词卷、中国画卷、油画卷、素描速写水彩卷》《中国近现代名字画集-吴作人画集》等。


对吴作人的评价

早在一九四六年,他明确地阐明了艺术发展的观点:“艺术运动是横的,而不是纵的,所以潮流的力量无疑地要摧毁传统。德国的Cornelius之徒未尝不曾努力追求Dvrer--德国过去的光荣传统,可是外来的法国作风的影响竟造成了伟大的被纳粹驱逐的Lieberman--德国现代的光荣。”(《中国画在明日》)

在吴先生看来,无论中国艺术史的"高潮",西方艺术史上的"光荣的传统",都不是终点,而是我们今天艺术时代的起点。对待“高潮”“上坡路”尚且如此,更何况它们的“低谷”“下坡路”和末流呢?

深厚的常识、敏锐的鉴赏力,使吴作人不但清醒地认识中西艺术发展途中的规律,而且机敏地看到中西艺术虽然体系不同,但作为艺术,又有着许多相通之处。看到了互补交融综合发展的可能性、趋向性。他说:"东西方艺术的面目虽然不同,但气质相通。

况且有时连面目都近似,只要能欣赏Fra Angelico就不怕不懂阎立本;一幅Dvrer的水彩风景画,会使人疑为唐人所作;假如我们看过高昌壁画或者敦煌莫高窟的北朝作风,我们就不会觉得西方表现派或野兽派的恐怖。这类似的例子多的是,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界限究竟在哪里?”(《中国画在明日》)

吴作人先生有了自己明确的答案:“我并不是说我们应该斩钉截铁地把中国过去的艺术作风和今日的中国艺术倾向切成两段,而否认艺术上传统的必然存在;可是我们得承认艺术作风的演变是跟着时代思潮的影响,工具与材料的支配,以及作家在某个时代精神生活的不同,不断地在时期与时期,个人与个人间,转替蜕变,而其结果是件不可预期的事。”(《中国画在明日》)

四十年代,吴先生在考察敦煌艺术后,曾深有感触地写道:“中国美术的前途是否会再有那样一个光荣的时代,一个新的面貌,就看我们是否能接受和消化各方面的营养来换新自己的血液。”(《战时后方美术界动态》)

漫长的岁月,吴先生以深厚的学养,开阔的心胸,通达的思想,积极地“接受和消化各方面的营养”。

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艺术传统,他选择了文人画的切入点,然后溯流而上,上溯盛唐雄浑之度,接魏晋风骨,追秦汉古风,直取本土古文化之核心精神,寻找到了祖国文化的根,得到了最丰富的艺术营养源。

对于西方广阔的艺术传统,他选定徐悲鸿写实主义艺术为突破口,接古典主义之精粹,再顺流而下,取印象主义色彩之神韵,借后印象派强调主观创造表现之精华,获得了西方艺术发展五百多年的合理内核。

正是这东西方两大艺术体系的精粹,营养蕴育了吴作人的艺术之花。正是这勇于变革,勇于开创的精神境界,赋予吴先生艺术以无限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