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月28日,一艘沉在海底60年的军舰被打捞出水,这艘军舰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中山舰。中山舰被打捞出水后,人们想起的不是中山舰的建造历史,也不是发生在它身上的“中山舰事件”,而是1938年随它一起沉入海底的中国海军军官萨师俊舰长。
萨师俊是抗日战争和二战中阵亡的军衔最高的中国海军军官,也是中山舰最后一任舰长。1938年10月24日在指挥中山舰参加中国抗日战争的武汉会战时阵亡于长江江面上,时年43岁,后被追授海军上校军衔,进灵中华民国忠烈祠,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两方都对其赞誉有加。
1895年,萨师俊出生在福建闽侯一个海军世家,其叔祖父萨镇冰是北洋水师将领,参加过甲午海战,是中国海军的元老人物。 萨师俊自幼便以雪甲午海战之耻为奋斗目标。13岁时考入烟台海军学校,毕业后进入中华民国海军服役。任中山舰舰长前,萨师俊还当过“公胜”、“顺德”、“威胜”、“楚泰”四舰的舰长。他曾指挥“顺德”舰从上海航行到福建,开创了我国海军史上内河炮舰航海的先例。1935年2月,萨师俊被委任代理中山舰舰长一职,成为该舰第十三任舰长,该舰恰巧为萨镇冰在1910年清朝海军大臣的任内从日本三菱船厂订购的。
1937年中日全面开战,萨师俊奉命率中山舰到南京—上海一线筹备防御,并驻守南京。淞沪会战中,他率中山舰护送中华民国海军部长陈绍宽到江阴视察前线战况,淞沪会战中国失利后,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他又率舰参与掩护转移、运输物资以及长江上的防务、布雷的任务,之后随海军部西迁到湖南岳阳。
1938年6月,武汉会战全面打响,为支援武汉地面防空,海军司令部令中山舰撤下三门大炮支援武汉外围防空火力,萨师俊不得不同意,紧接着,中山舰被派负责警戒金口至嘉鱼、新堤沿江一带。10月24日,萨师俊率中山舰在金口镇赤矾山江面巡防,上午9时和11时日本侦察机两次在中山舰上空侦查,萨师俊随即令全舰一级战备。中午时分,中山舰奉命驶往汉口,下午3时15分遇上6架日本轰炸机,萨师俊率舰攻击,但舰首的厄立肯炮在连续猛烈发射后发生故障,日机猛烈轰炸中山舰,中山舰已失去动力,进水严重,船身大幅倾斜超过40度。萨师俊双腿被炸断,左臂受重伤,但仍坚持指挥,不肯离舰,在部下的再三要求下,萨师俊方才和受伤官兵登上舢板离舰。但日本飞机违反国际公约对载有伤员的两艘舢板进行扫射攻击,萨师俊同舢板上的另外15名官兵全部阵亡,中山舰也于下午3点50分沉没于金口龙床矶江底。
萨师俊阵亡后,尸体沉入长江中,没有被打捞上来。在他死后,中华民国政府追授他为海军上校,并将他奉于忠烈祠。2002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政府部门在福州市鼓楼区朱紫坊的萨家大院加挂了“萨师俊故居”牌,其故居现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9月,萨师俊被民政部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