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终结了盛唐的百年繁华,偌大帝国至此江河日下,再无昔年万邦来贺的景象。安史之乱祸起玄宗晚年,老迈的玄宗皇帝棋出昏招,强令重病缠身的哥舒翰趁胜利之威迎击安史叛军。奈何玄宗昏聩多时,哥舒翰等大将在大军皆丧后,或被杀、或投降,安史之乱的范围得以扩大。
玄宗父子接连驾崩后,肃宗长子李豫继位,为祸多年的安史之乱终被消灭。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代宗在位时,有感玄宗朝的安史惨祸,对许多领兵在外的将领们也很是忌惮。和郭子仪一样,在安史之乱中居功甚伟的胡族将领李光弼,就是在皇帝的猜忌下结束了抑郁的一生。除此之外,代宗在位期间,还有一败笔,为后世埋下了隐患。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代宗鉴于仆固怀恩等将的建议,对安史降将们屡加恩赏,不仅没有追究安史叛乱的罪责,反而大封节度使,把原属于安禄山的势力范围分给了投降的将领们。唐代宗此举,让后世子孙吃尽了苦头。终晚唐十一帝,也没有一个皇帝能够真正解决藩镇之祸。
代宗去世后,河北诸藩镇日益膨胀。彼时虽时有叛乱,但大唐余威尚在,所以那些叛乱虽声势浩大,却终归会被唐军平定。但德宗年间的一次突变,却让大唐皇帝尊严尽丧,京城百姓亦是死伤惨重。这场叛乱就是晚唐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朱泚之乱,史又载为泾原兵变。
朱泚是土生土长的河北三镇人(安史降将中势力范围最大的三股势力之一),朱泚早年间是幽州节度使李怀仙手下,后来其发动政变,谋杀了李怀仙,接任为新节度使。朱泚此人心机颇深,擅长权谋之术。
朱泚治下的幽州在河北三镇中势力最盛,难能可贵的是,朱泚早年尚能听奉朝廷的旨意,是朝廷可以驱使的势力。只是,朱泚进京朝见皇帝时,其弟朱滔在幽州发动政变,竟被朝廷任命为新任节度使。(朱滔执掌幽州大权后,叛唐又投降,是个反复之人。笔者限于篇幅,不多做介绍。)
弟弟发动叛乱,朱泚反倒没了实权,怎么办呢?唐德宗只好将他“留朝听用”,没了去处的朱泚索性在长安定居了下来。彼时的朱泚却未曾想,已然被推翻的他竟然有机会“荣登大宝”。
建中四年,曾经的淮西节度使李灿烈大举攻打河南襄城,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奉命率军驰援襄城。姚令言部出发仓促,一路上吃了很多的苦头。
唐德宗为了安抚军心,在泾源军兵将至长安时,曾下旨让京兆尹(长安市长)准备酒食,为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们壮行。但奈何谁都没把唐德宗的圣旨当回事,当泾源兵抵达长安,准备大饱口福时,触目所及唯有参杂小石粒的劣质饭食。泾源兵难抑愤怒,发起暴动。
愤怒的泾源兵们在有心人的指引下接连洗劫了许多国库,事后,造反的兵众们自知以无退路,索性直接把闲居在家的朱泚请了出来,公推其为皇帝,建立了“大秦帝国”。唐德宗仓皇逃至奉天,被泾源兵们围困一个多月。事后,大唐虽平定了这场闹剧,但却难以抹除皇室威严扫地的恶劣影响。
参考文献:《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