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皇威廉二世生平简介:威廉二世的故事是怎样的?威廉二世和希特勒有什么关系?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德皇威廉二世生平简介
威廉二世(1859年1月27日-1941年6月4日),原名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多·阿尔伯特·冯·霍亨索伦,是德意志帝国末代皇帝和普鲁士王国末代国王(1888年6月15日—1918年11月9日在位),也是一战主要策划者,和闪电战计划的创始人。1941年威廉二世在荷兰多伦病逝,被葬于多伦庄园。
1859年1月27日, 威廉出生于柏林,是威廉一世的长孙,腓特烈三世和维多利亚公主的长子。由于出生时发生臀位生产,他患有厄尔布氏麻痹(Erb's Palsy),以至左臂萎缩。
为弥补这一生理缺陷,威廉自幼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尤其擅长于马术。1877年,他以皇长孙的身份进入著名学府波恩大学,专攻法律与国家学。1881年获学士学位。
威廉二世的故事
一、继位皇帝
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逝世后,他父亲被加冕为腓特烈三世皇帝,但99天后死于咽喉癌,同年六月,29岁的威廉二世继位成为皇帝。由于腓特烈三世是被庸医误诊而死,当时威廉曾经愤怒地说过:“英国医生杀了我的父亲!”
虽然威廉在未当皇帝前,曾很仰慕俾斯麦,但他登位后,就马上与这位铁血宰相发生冲突。究其根源,当时的德国正由封建社会直接进入帝国主义社会,以俾斯麦为代表的旧官僚阶层已无法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革。
于是,作为德国帝国主义阶层的最高代表,威廉二世在1890年命令俾斯麦辞职。后来,他先后任命卡普里维伯爵、霍亨洛厄和伯恩哈特·冯·比洛继承职务。
在1909年,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成为首相。威廉尤其尊重贝特曼·霍尔维格的意见,并肯定他对内政事务的远大目光,例如他的普鲁士选举法改革。在战争进行三年后,威廉才在1917年勉强与他分道扬镳。
在战争前,威廉不再继续俾斯麦所倡导的:孤立法国的政策。虽然威廉二世的诚意不足,却也努力尝试法国修好—─不过因为法国之前在普法战争受到德国极大的羞辱,所以威廉二世想为两国关系破冰的计划,效果极为有限。
威廉尝试缓和法国的复仇心理,但还是跟对英国的建立外交政策一样,最后都宣告失败,这是因为他实在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
二、一战爆发
威廉二世的确希望德国变得强大,但他在先前从未想过以如此大规模的冲突来实现这个目标。从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发生到德国向俄国宣战期间,德皇明白大战即将爆发,于是竭力争取和平。
威廉与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4年7月29日沟通,尝试避免战争。他乐观地解读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最后通牒,认为奥军只会将战争限于该地。然而,威廉的努力为时已晚。在部下的劝谕之下,德皇下令总动员并开始进行施里芬计划。
当时,英国普遍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皇的战争” (也正如断言二战是希特勒的战争一样) 。此看法被视为不公平,这是基于它断言威廉二世要为此负个人责任,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言论。
其实,在威廉二世大力鼓吹军国主义,支持德国军扩,又支持军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克虏伯公司),已经令德国陷入与周围国家之间的军事竞赛。当这场军事竞赛变得难以收场的时候,战争也就在所难免。
在签署总动员之命令时,威廉被认为曾经对部下说过“你们会后悔的”。但他最终鼓励奥地利对塞尔维亚采取强硬政策。在战争期间,威廉更自任德军大元帅。
作为战时国务的最终决策者,威廉要承受的负担实在太沉重。当战事持续,他越来越依赖部下的意见,以至1916年后的帝国变成一个军事独裁政权,由兴登堡与鲁登道夫操控。战争期间,受到挫败感与胜利的幻想影响,威廉的策略摇摆不定。虽然如此,这位德国皇帝仍然是国家的重要象征。他依然能监督军事生产、颁发奖章与发表演说鼓励士兵。
另外,德皇依然有自由任命官员的权力,能掌握重要的军事指令。1915年,他撤换总参谋长小毛奇,改用埃里希·冯·法金汉。同样的,在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后,威廉下令海军减少与英军正面冲突。
1918年,德军的最后攻势宣告失败,四面楚歌。很明显,结束战争将会是明智之举。而那时,威廉早已失去所有权力。由于他不满被部下架空权力,他尝试在战争末期的危机中争取主导权。得知德军大势已去后,他支持德军向协约国军队投降,以免德国为继续打仗而遭受灭顶之灾。
三、帝国崩溃
直到临近大战结束的几个星期,德意志帝国仍然坚固不动。自由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不久前已迫切要求实现和平与民主化,但促使德意志帝国崩溃的是德军最高统帅部本身。
大战最后几年,独裁政权日益集中在鲁登道夫将军手中,到1918年9月,只有他及其最亲近的军事助手才认识到,德国的事业已经毫无希望。
9月29日,鲁登道夫从设在比利时斯帕的德军最高司令部向德皇报告,德国必须请求和平。他竭力主张,一定要按照民主的议会制的原则,在柏林成立一个反映帝国议会大多数人意志的新政府。
他要求立刻进行和平谈判,似乎是怀着两种打算:第一,他可以赢得时间去改组军队,并准备发动一次新的进攻;第二,如果德国崩溃成为不可避免,那么德国的文官或者民主分子将会请求和平。
当时找到了自由派的巴登亲王马克斯充当内阁首脑。在此内阁中,甚至包括有社会主义者。10月间,颁布了多方面的改革法令。俾斯麦体制结束了,德国变成一个自由的立宪君主制国家。
这些变革是符合鲁登道夫及其他将领的需要的,因为德国军事集团在德国处于危机的时刻,渴望拯救军队超过要拯救帝国。军队肯定决不会承认投降;那是商业诉讼中小人物的事。皇帝、最高统帅部、军官和贵族们正在卸下重担,粗暴地加到文官们的身上。
威尔逊总统无意中做了一件对他们有利的事情。现今他作为协约国的主要代言人(和平提议就是首先向他提出的),坚持主张,德国政府必须成为更加民主的政府。
这使人们回想到,在1871年击败法国以后,俾斯麦曾经要求法国在和谈以前应首先实行一次普选。跟俾斯麦并不一样,威尔逊是真正地信奉民主政治的,可在实际上,他的地位与俾斯麦是一样的。
他要人们深信,他是在跟德国人民本身打交道,而不是跟名誉扫地的高贵人物打交道。他所要的是由真正的德国提出请求并接受协约国的条款。
在德国,由于战争的灾难蔓延,许多人都认识到,德皇是实现和平的障碍。或者他们觉得,如果德国作为一个共和国出现在协约国面前,它将会获得较好的条款。甚至连军官们为了在军队溃散以前停止战斗,也开始议论德皇退位问题。
11月3日,基尔港水兵起义。接着,工人和士兵委员会在一些城市先后成立。社会主义者要求,除非威廉二世退位,否则他们将退出新近成立的内阁(就是说加入政府反对派,从而使新政府失掉代议制的性质)。
11月9日,由少数社会主义者和工团主义者领导的总罢工爆发了。马克斯亲王向德皇报告说:“退位是件令人讨厌的事情,可是没有社会主义者参加的政府对国家将有更大的危险。”同日,德国宣告成立共和国,过了两天,大战结束。
四、宣诏退位
德国革命在柏林爆发时,威廉正在比利时斯帕(Spa)的德军总部。兵变令他十分惊讶,不知应否退位。直到那时,他相信即使自己被迫取消德意志皇帝的称号,仍可保留普鲁士国王的身份。
不过,在1918年11月9日,为求得政治统一,首相马克斯·冯·巴登突然宣布把威廉以上两个称号也废除。威廉的皇帝梦幻灭了。亲王得知只有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能控制德国的局势后,自己也在皇帝退位后辞职。
然后,在德军总部,首席参谋总长鲁登道夫辞职,由威廉·格勒纳接任。格勒纳向德皇保证在元帅兴登堡的统领之下,德军会撤退至德国而不会镇压革命。故此,德皇只好退位。帝国已经失去最后的支持,就连兴登堡这个一生拥护皇帝的将军,也只能劝谕威廉退位。
威廉二世是怎么死的?
1941年6月5日,威廉因肺栓塞发作在荷兰的多伦病逝,被葬于多伦庄园(Huis Doorn),希特勒为他举行了一个小型军事葬礼,共有几百人出席了威廉的葬礼。
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行字:“无需赞赏我,因为我无需赞赏。不要给我荣誉,因为我不要荣誉。不用制裁我,因为我即将受难”。
威廉二世和希特勒有什么关系?
1931年当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在德国崛起时,威廉二战在荷兰的城堡中提醒周围人对希特勒应该有所注意。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后,威廉二世甚至拿出了200万马克对希特勒和纳粹党进行了资助。
其实当时威廉二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想让希特勒将来执掌大局后将他从荷兰接回去。但是希特勒岂能容得下一个过气的老皇帝再对自己指手画脚吗?所以当威廉二世得知希特勒无意将他接回德国后,就转变了对希特勒的态度。
之后,希特勒开始在德国国内打压犹太人,德皇威廉二世得知后勃然大怒,他怒骂希特勒是德国的耻辱,还说:“知道德国发生了这样骇人听闻的事后,我为我身为德国人而感到耻辱!”面对老皇帝的批评,希特勒和戈培尔想通过每年给予经费的方式对其封口,但是遭到了威廉二世的断然拒绝。
1939年9月,希特勒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在1940年5月,德军入侵了威廉二世避难的荷兰,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邀请威廉二世去英国避难,但是遭到了威廉的拒绝,他不想在曾经的对手的庇护下生活。
据说德国陆军占领荷兰后曾专门派出一队仪仗队驻扎在威廉二世的住宅附近,但是希特勒听说陆军的这一举动后,大发雷霆,下令撤出了这支仪仗队,并下令所有德国士兵不允许进入威廉二世的居住地。
1940年6月5日,威廉二世因肺栓塞发作在荷兰的多伦病逝,被葬于多伦庄园。临死前,这位倔强的老皇帝留下了两条遗言:一是他死后的葬礼上不许出现纳粹的标志,另一条是在王朝复辟前他的遗体不运回德国。
关于第二个要求,威廉二世满足了,因为至今他的遗体还安葬在荷兰。但是第一个要求就没有被满足,因为当时他的葬礼来了许多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德军将领。由于希特勒和戈培尔有意使他的死不引起注意,威廉二世去世在德国没有“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