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孙思邈是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后人尊称他为“药王”。他是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生卒年不详。孙思邈不但擅长治病救人,而且勤于写作,给后世留下了很有价值的医学著作,所以流芳百世,受人尊敬。
孙思邈从小就聪明好学,记忆力惊人。他七岁时每天能背诵一千字的文章,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少年时期,孙思邈就立志学医,为老百姓治病。他花了约十年的时间刻苦学习医学,到二十岁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医术,能够独立给别人看病了。
为了增加见闻、磨炼医术,年轻的孙思邈离开家乡,游历到终南山、峨眉山,又到东北的长白山隐居。他一边行医,一边沿途采集植物进行研究,琢磨制药的方子。孙思邈还吸取了很多道教的方法来制药炼丹,收获了超越前人的心得。潜心研究下来,孙思邈在医学和药学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到四十岁时,他的医术远近闻名,成为那个时代的名家。
听说孙思邈的医术高超,隋文帝、唐太宗和唐高宗都多次请他到宫廷做官。除了担任过一段时间唐太宗的御医以外,孙思邈婉言推辞了皇帝的邀请。他觉得在宫廷任职太受拘束,随时要应付官场的钩心斗角,不利于提高医术,也不能悬壶济世。所以,他大部分时间都隐居在山里,或居住在乡下,与普通老百姓待在一起。
孙思邈医风高尚,以解决病人的痛苦为自己的责任。他给病人看病,不问出身和家庭背景,都一视同仁。遇到身患重病的患者,他常常不顾自身安危,冒着被传染的危险为病人诊治。这种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著名诗人卢照邻把他尊为自己的老师,名臣魏徵、太医令谢季卿等,都是他的好朋友。
到了晚年,孙思邈把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撰写成两本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千金方》。他在书的序言里面说明了书名的来历,乃是取自“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之义,意思是:人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比千金还要宝贵;如果有人用一剂药方救了一个人性命,那么这样的品德也比千金要珍贵得多。
从这里,可以看到孙思邈把医生的责任看得十分重大,他认为医生的工作很神圣,医生的品德也十分重要。
《千金方》收集了唐代以前的医书中所没有的医药资料,是历代医学和药学的集大成之书。此外,这本书还系统地介绍了养生的方法,包括食疗、按摩术等等,都是经过孙思邈本人的实践而总结出来的。这本书不但对研究我国传统医学有重要意义,而且里面提到的不少治疗方法直到今天都还有实用价值。
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勤于健体养生,所以很长寿。据传他活了一百多岁。他去世以后,民间把他作为圣人来崇拜。在他的老家有一座“药王山”,山上有一座祭祀孙思邈的药王庙。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当地都要举办“药王庙会”。在台湾也有祭祀孙思邈的庙宇,每年农历正月初四,人们都要举办“孙天医圣诞”祭典。孙思邈得到了人们世世代代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