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这首《江雪》,像一幅逼真的图画,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一幅奇人奇境:在千山万径鸟飞绝、人无踪的茫茫雪地中,居然有一个戴着蓑笠的渔翁,在孤零零地孤舟垂钓。这幅图景意味着什么呢?要理解诗的境界,恐怕还得先了解柳宗元的境遇。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父亲柳镇官职不高,在唐玄宗时期做过太常博士,能诗善文,积极处世,为人刚直不阿。父亲的品格、学识和文章对柳宗元影响很大。母亲卢氏信佛,聪明贤淑,勤俭持家,典型的贤妻良母,柳宗元年幼时就跟母亲背诵古赋十四首。
柳宗元从小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又学习认真,所以精通诗书,少年时便以才华闻名,且有大志。他的文笔构思有古人之风,写诗作文结构工整,辞采华丽。他考中进士后曾任蓝田县尉,后入朝为官,升任监察御史、尚书礼部员外郎。
柳宗元幼年在长安度过,十二岁时逃避过藩镇割据的战乱,又随父亲宦游,到过不少地方。这些经历使柳宗元对安史之乱后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以及人民的疾苦有直接的感受。因此,他同诗人刘禹锡一起参加了王叔文集团的永贞革新。
他们革除弊政,收夺宦官军权,制裁藩镇跋扈,打击贪腐官吏,触犯了权贵们的利益。永贞革新仅仅半年就失败了。王叔文被赐死。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
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仍然受到政敌们的造谣诽谤和人身攻击,生活十分艰苦,身体健康也受到严重影响。老母卢氏到永州未及半载便去世了。
迫害和磨难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更体验到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写下了大量抒发个人忧伤与揭露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诗文,例如《江雪》《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等。柳宗元因心系民众而广受百姓爱戴,后人建有柳子庙以纪念他。
柳州当时被称为荒蛮瘴疠之地,柳宗元刚到时大为感慨,说:“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他从实际出发,颁行有益于人民的善政。他着手重修祭祀孔子的文宣王庙,兴办学校,普及教育,广收学生,亲自授课;在城边打井,解决城内民众的饮水困难问题;在城西北隅“手种黄柑二百株”,拉开了开荒植树、修路的序幕;释放奴婢;宣传有病要寻医问药,改变用鸡骨占卜、杀牲畜祭祀鬼神的陋俗。仅仅四年,柳州面貌大变。819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逝。柳州人民建了庙宇纪念他。刘禹锡将他的文稿编为《柳河东集》,存诗文六百多篇。
柳宗元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词、散文、游记、寓言、杂文以及文学理论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主张“文以明道”,强调文章的内容和现实作用。
《江雪》中的冰雪世界,纯洁而寂静,没有朝廷的纷争与丑恶;孤舟中的蓑笠翁,傲对严寒,高洁孤清。这不正是柳宗元理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