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玠骁勇善战,曾扼守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多次击败金军,保全蜀地,然而47岁就英年早逝了,世人皆叹其可惜。关于其死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因好色加喜爱服食丹药而死。
吴玠的子女后人
长子吴拱官至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卒赠太尉,谥号“襄烈”。
次子吴扶
三子吴捴
四子吴扩
幼子吴揔
据李心传在《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的记载,他曾听吴璘的女婿、太宰李邦彦的侄子李荀老说:吴拱本是吴玠之父吴扆与婢女所生的庶子,因吴扆惧怕妻子刘氏(吴玠、吴璘的母亲),于是让吴玠养吴拱为子。
吴玠是怎么死的?纵欲又爱服丹药?
关于吴玠的死因,《宋史·吴玠传》载其“晚节颇多嗜欲,使人渔色于成都,喜饵丹石,故得咯血疾以死”,即认为他好色且喜欢服食丹药,最终患咯血病而死。但据南宋洪迈《夷坚志·吴少师》记述:吴玠“使人渔色成都”之事,或因其夏夜出师时本已免疫功能下降,仓促间饮用了含蚂蝗虫卵的脏水,致使体内幼虫滋长并侵入内脏,造成穿孔而病入膏肓。于是委派快骑南下成都,速召名医张锐北上诊治。至于“喜饵丹石”说,或许是张锐替他调制黄泥白面丸药,与嗜毒无关。按《夷坚志》“天方剧暑”的记载,时值盛夏,而吴玠正卒于绍兴九年(1139)六月仙人关抗金前线任上。故《夷坚志》所述逸事疑为同年酷暑致使气息奄奄的病灶症候。总之,吴玠真正死因当为食源性寄生虫穿孔发作而咯血,引起并发症,终告不治。
有观点认为吴玠本传中关于其“嗜欲”、“渔色”、“喜饵丹石”的不实之辞,实际上源于《夷坚志·卫承务子》条。好事者穿凿傅会,将他战时误饮含虫脏水发病症状,等同于好狎游、饮卧娼家而得同病的卫承务子,形成他也有渔色、吞毒等观点。洪迈编录《卫承务子》一条时曾特地说明:“予顷记张锐治吴少师事,绝相似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