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简介_王充的故事_王充是个怎么样的思想家

王充,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人,中国古代颇具科学理性和批判精神的思想家。他遍览诸子之书,博通百家之言,构建了系统的无神论理论体系。曾任县、郡、州长官的属吏。王充追求真理而痛疾虚妄,针砭时弊而思无禁忌,所著《论衡》将矛头直指天神崇拜、孔子崇拜、圣王崇拜、儒家经典崇拜及形形色色的世俗迷信,强烈地冲击了当时统治思想的哲学基础。

王充——不畏权贵的唯物思想家

姓名:王充

生卒年:27—约97

籍贯:东汉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

王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祖父、父亲在钱塘“以贾贩为事”。王充自幼聪明好学,青年时期曾到京师洛阳入太学,拜班彪为师。“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王充一生在政治上很不得志,相传曾做过几任州、县的官吏,但都没什么实权,多系幕僚性质。他嫉恨俗恶的社会风气,常常因为和权贵发生矛盾而自动辞职。因此,每次仕进都为期极短。他把毕生的精力投入著书立说,居贫贱而不倦。他一生撰写了《论衡》《政务》和《养性》等著作,其中《论衡》一书流传至今。

王充的著述活动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常遭到社会舆论的非难,以致他的学说一旦问世,便被视为异端邪说,甚至遭到禁锢。王充冲破种种阻力,坚持著述。他在《论衡》一书中系统地清算和批判了神秘主义的思想体系,确立了唯物主义思想,难能可贵。

汉代的唯心主义神学,鼓吹天是至高无上的神,像人一样具有感情和意志,大肆宣传君权神授和“天人相与”的“天人感应说”。宣扬“天子受命于天”,“承天意以从事”;天神能赏善惩恶;君主的喜怒、操行好坏和政治得失都会感动天神做出相应的报答,而自然界的变异和灾害就是天神对君主的警告和惩罚。王充针锋相对地指出:天是自然,而不是神。他说,天和地一样,是客观存在的平正无边的物质实体,它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日月星辰也都是自然物质,“系于天,随天四时转行”。天和人不一样,没有口眼,没有欲望,没有意识。

在王充生活的时代,各种鬼神迷信泛滥。王充在《论衡》中对各种迷信活动及其禁忌,尤其是对“人死为鬼”的谬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很风趣地说,从古到今,死者亿万,大大超过了现在活着的人,如果人死为鬼,那么,道路之上岂不一步一鬼吗?王充认为人是由阴阳之气构成的,“阴气主为骨肉,阳气主为精神”,“精神本以血气为主,血气常附形体”,二者不可分离。他指出:“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也就是说,精神不能离开人的形体而存在,世间根本不存在死人的灵魂。

王充在《论衡》一书中还否定了圣人“神而先知”,“圣贤所言皆无非”。为了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需要,汉代的唯心主义神学极力推崇古代的圣人,说圣人是天神生的,“能知天地鬼神”、“人事成败”和“古往今来”。王充虽然也承认孔子是圣人,并且也不反对孔子所提倡的封建伦理道德,但他批判了圣人“前知千岁,后知万岁”,有独见之明,不学自知的唯心主义先验论。他认为圣人只不过是比一般人聪明一些,而聪明又是来自于学习。

《论衡》极具战斗性,涉及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宗教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阐明了以唯物主义为基本特征的世界观。全书共85篇(现存84篇),分30卷,约30万字。《论衡》是王充从33岁开始,前后用了30多年的时间,直到临终才写成的,是他毕生心血的凝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成才启示

发展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是第一位的。

人的天职在于探索真理。

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