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他历任馆阁校勘、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同知礼院、御史中丞、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1070年,他因与王安石政见相左,辞去枢密副使的职务,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市)。1071年,司马光退居洛阳,主持编纂《资治通鉴》,历时15年。宋哲宗即位后司马光出任宰相,废除了王安石的新法。
司马光——刻苦、勤奋、机智
姓名:司马光
生卒年:1019—1086
籍贯: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大学问家。他小时候很贪玩。有一天,他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在花园里玩耍。花园中有座假山,他们在假山附近玩捉迷藏,捉迷藏的游戏玩累了,就都爬到假山上坐着歇息。假山的下面放着一口装满水的大水缸。其中一个小伙伴坐着也不老实,总是左摇右晃的。
忽然,“扑通”一声,他掉进了大水缸里,很快被水淹没了。小伙伴们吓坏了,有的哭着喊着跑去找大人,有的吓得面如土色,躲在假山边不敢吭声。这时,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他略一思索,搬起一块大石头,奔向水缸,几下子就把水缸砸了一个大洞,里边的水哗哗地流出来,掉在缸里的小伙伴终于得救了。大人们来了,见状惊讶不已,连声夸奖司马光机智、勇敢。
小时候机智勇敢的司马光,长大后更是如此。一次,他随父亲从东京(汴梁)出发,一路经过洛阳、潼关、宝鸡,翻越秦岭,前往四川广元,到利州赴任。黑夜之中,栈道上出现一条巨蟒,从人吓得浑身颤抖。司马光却沉着冷静地手持利剑,猛地刺中巨蟒尾部。巨蟒疼得卷曲翻滚,滚下了深不可测的悬崖。人们对司马光的胆气佩服得五体投地。
司马光不但智慧、勇敢,而且一旦做错了事,总是能够主动认错。一次,老家的人给他家送来一些青核桃。司马光误以为是梨子,结果一尝又苦又涩。姐姐告诉他这是青核桃,皮不能吃,需要把皮剥掉,但又不知如何剥。姐姐离开后,司马光就把青核桃放在热水中烫了一下,核桃皮很容易就剥下来了。姐姐回来后问是谁把核桃皮剥掉的,司马光说是自己剥的。父亲知道这件事后训斥了司马光。司马光赶紧找到姐姐,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从此,司马光时时自我反省,还作了一首自勉诗,说“诚实为根本,立德应在前”,并自取字为君实。
司马光不仅机智、勇敢、诚实,而且学习认真刻苦。他6岁时开始读书。起初,他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无论怎么使劲背书也记不住。父亲告诉他:读书不能只是背,要多动脑筋,把意思弄懂才行。于是,司马光在读书的时候总是不断地揣摩其中的含义,有时他在玩耍的过程中还惦记着先前读的书。司马光每读一本书,都要一遍一遍地读,仔细揣摩,直到把它全部弄懂为止。这样,他的学业进步得非常快。
少年时代的司马光就能流利地背诵《左传》,而且能理解其中的要旨。一次,大文豪范仲淹做客司马家。他听说司马光机智聪明,有意试探一下。他先让司马光背诵《左传》中的《周郑交质》一文。此文主要描述了春秋时期周、郑二国为了结好相互向对方送人质的历史典故,寓意颇深。司马光当着范仲淹的面流利地背诵了全文,一字不差,范仲淹暗暗称奇。接着,司马光还对该文评论说:“两国交往应以信义为本,如果信义不是发自内心的,即便交换了人质也没有用。如果双方都以信义为本,就是没有人质,两国的关系也不会被离间。”范仲淹听完这番话,对司马光更是赞叹不已。
司马光小小年纪就获得如此成就,这与他极端刻苦用功是分不开的。传说,司马光读书、学习,常常废寝忘食。为了让自己能够半夜起床读书,他设计了一种圆木枕头。枕在这样的枕头上必须纹丝不动,稍一动弹,头便会从木枕上滑下来,从而惊醒。只要一醒,司马光就立刻开始读书。凭着这种超人的意志,他博览群书,学贯古今。
司马光不仅学问高深,而且勤俭持家。他在考中进士那年,皇帝举行庆贺宴会,让进士们都戴上宫花,唯独他不戴。一个同学告诉他,宫花是皇帝赏赐的,必须戴上,他这才戴上。司马光一生清廉,不贪图钱财。
司马光从小机智、勇敢,刻苦学习,而且始终保持勤俭持家的良好传统,终于成为一代历史学家、政治家。
成才启示
机智、勇敢,是走向成功的基本素质。
勤奋刻苦,要从小做起。
勤俭持家是永不过时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