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宛生于江苏苏州,家中是做刺绣生意的,因为董家是苏绣世家,所以在城中小有名气,生意很不错。
董小宛从小家境优渥,又是父母的心头宝,童年过得十分愉悦快乐。董小宛的母亲白氏出身书香门第,说白了就是白氏的父亲是个秀才,在这样的熏陶下,白氏教育董小宛的理念就是大家闺秀,要求董小宛琴棋书画、刺绣女工,样样精通。
董小宛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快乐的成长,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董小宛的额父亲患了重病,病重难治,撒手而去,留下了孤女寡母。
白氏因为丈夫的突然去世备受打击,董小宛也因为年幼管理不了家中的生意,所以她们母女两只好把绣庄托付给了管事。
明末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简介这个管事不是个好人,眼看着董父去世,没人能打理这各绣庄,就开始图谋董家的钱财。他勾结绣庄的会计,偷走了账面上的钱财,又欠了一屁股的债。董母因为世道变得混乱,想关了生意,找一个僻静的地方躲起来,一查账才发现绣庄已经千疮百孔。
白氏气急攻心,一下子病倒了。母亲的药钱和绣庄的欠债都压到了董小宛的肩上,让她喘不过起来。
那时候女子的地位很低,很多地方都不会雇佣女子做工,即使有,工钱也很低,所以董小宛就看中了青楼这种来钱快的地方。
于是,十五岁的董小宛就与秦淮河边秦楼的老鸨签下了协议,在画舫中卖艺。董小宛的美貌和才情让她迅速在秦淮河上出了名,来找她的客人不乏名人雅士,但也有不少的庸俗之人,总想动手动脚的。
董小宛为此跟客人有过不少争吵,但是她不能甩手就走,还是得忍下来,不然她母亲的药钱就没有着落了。
董小宛是个幸运的女子,尽管流落风尘,但她还是在风尘之中遇到了她的良人,要比她的姐妹们幸运得多。
董小宛的良人名叫冒辟疆,冒辟疆多次求见董小宛,但总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得相见。后来在偶然中遇到董小宛,两人才有了交情,也真的是缘分。
你来我往中董小宛与冒辟疆暧昧渐生,私定终身,冒辟疆就给董小宛赎身娶回家中。董小宛嫁入冒家,对婆母恭敬,对冒辟疆的妻子谦顺,她们两个都喜欢董小宛这样的性子。
董小宛生性骄傲,即使嫁作妾室,也没有丝毫争风吃醋的意思,她和正室相处的很愉快。董小宛一心想过好自己的生活,冒辟疆来找她,她就好好侍奉;要是不来找她,董小宛也寻得了自己的乐子,就是做饭。
做饭这一爱好从少女的时候就有的,只不过后来忙于生计,没有额外的时间去钻研厨艺,嫁做人妇之后,闲时间就多了起来。
冒辟疆喜好甜食、海味和腊制熏制的食品。董小宛就专心在这方面钻研,每次都能做出花样繁多、心思奇巧的美食,让冒辟疆既过了眼福,又饱了口福。
董小宛还喜欢在香露中加入适当的食盐和酸梅调味,还采渍初放的有色有香的花蕊,将花汁渗融到香露中,增加了口味的层次感,不仅消暑止渴,卖相也是相当的好,是独门绝创。
董小宛还擅长腌制咸菜,朴实无华的野菜在董小宛手中总能大放光彩。喝粥时配上一点点咸菜,清爽又开胃。
董小宛还喜欢收集食谱,要是看到什么奇特的烹方式,总会兴致勃勃地前去求教或者自己尝试多次。据说,人们常吃的虎皮肉、走油肉都是她的发明,所以被也称为“董肉”。
董小宛对厨艺的热爱到如此地步,要是生于现代的话,必定是一代厨艺大师。才女和厨子看似毫不相关,却在董小宛身上得到了完美融合,接地气的才女,好似更加生动了些。
董小宛简介(明末“秦淮八艳”之一)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字小宛,号青莲,江苏苏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
董小宛结局如何?
1639年,董小宛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后嫁冒为妾。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延伸阅读:秦淮八艳(明末清初秦淮河畔八位名伎)
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伎,十里秦淮是南京繁华所在,一水相隔河两岸,分别是南方地区会试的总考场江南贡院(即今中国科举博物馆),另一畔则是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著名的有旧院、珠市。
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秦淮八艳。
“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上的八个南曲名伎,故又称“金陵八艳”。
明朝遗老余澹心在《板桥杂记》中记载为: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台湾郑经生在《董小宛之谜》一文中则将马湘兰换成郑妥娘。王德恒、陈予一合著的《顺治与鄂妃》一书变动较大,它加上了李十娘、龚之路、黄艳秋三人,去掉了马湘兰、寇白门、卞玉京。
《板桥杂记》的作者余澹心与“秦淮八艳”是同时代人,又久居金陵,为秦淮河上的常客,看来所言不谬。此外清末叶衍兰刻的《秦淮八艳图咏》、现存于董小宛与冒辟疆故居如皋水绘园中的“金陵八艳”说明,以及刘培林、张德义合著的长篇小说《秦淮名伎董小宛》中所列“秦淮八艳”之名,也与《板桥杂记》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