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尔岐出生山东济阳,是明清时期的经学家、学者,自小好学,涉猎诸子百家,旁及太乙、奇门之学。他主张笃志力行,重视理论思维。
张尔岐简介
张尔岐(1612~1678)字稷若,号蒿庵,山东济阳人,今店子乡张稷若村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年六十六岁。诸生入清,不求闻达。所居败屋不修,养母。集其弟四人讲说三代古文于母前,愉愉如也。妻朱婉婉执妇道,劝尔岐勿出,辽教授乡里以终。明清之际著名经学家。《清史稿·儒林》中有传,《辞海》、《辞源》及《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均有简介条目。
如何评价张尔岐
张尔岐品德高尚,为时人所称颂。明末应科举考试,有人送他制艺(八股范文)作备考捷径,他不予理会。张尔岐一生寒素,耿介自持。其门人艾元徵时为康熙刑部尚书,每有重礼馈赠,必婉言谢绝,平时更无所干求。曾应与修《山东通志》,事毕不受酬礼而归。事亲至孝,因老母多病而研习医道,术成后乡领纷至求诊,必细心施治,不惮劳烦。与两弟分居,自择劣等田产;其二第残疾(盲人),甘愿代其承担赋役30余年,临终还嘱咐儿子们为叔父代承赋役。张尔岐的家庭、出身、经历、个性,决定了他一生交游的范围和层次根本不能与同时代的其他学者如顾炎武、李二曲等人相比。他在顺治十三年四十五岁以前,交游的圈子基本不出济阳县,论学质疑的对象也只能是同县的几个师友;顺治十四年,他与顾炎武定交后,交游的局面始有改观,论学质疑,有了一个良师益友,人品学问始为外界所知;康熙十二年至十四年,张尔岐受聘参与山东省志修纂,交游为之日广,局面为之日廓,朝夕相处切磋学问者除顾炎武外,还有薛凤祚、李焕章、刘孔怀等饱学之士。张尔岐与人交游,除了基于地缘、机缘的因素外,更基于相同或相近的身世、遭遇、思想和感情。